「致良知四合院」女人的哲學

2020-12-22 知行合一陽明教育

女人是生命的源泉。關於生命本源的探尋,是為哲學。如何實現心靈成長,如何永葆青春姿態,如何擁有舒展人生?簡而言之,女人的哲學是什麼?

在剛剛過去的「3·8」婦女節,方子老師藉助自己人生的體驗講述了「女人的哲學」,其中包含如下四個要點。

要點一

女性既然有孕育生命的能量

一定有孕育事業成功的能量

當前社會中,有一些女子身上有著「等、靠、要」的心態,總想等著長輩、父母、丈夫,來為自己包辦一切。這樣的心態,既要不得,也沒有必要。

孕育生命,是每個女人的天性,十月懷胎,含辛茹苦,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既然能圓滿地完成「孕育生命」這樣一件大事,難道女人還不能孕育一個幸福的家庭和一份成功的事業嗎?

所以,這份自信要永遠洋溢在我們臉上,女人當自強,要敢於去創造自己的幸福!

陽明先生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要想創造自己的幸福,成為生命的主人,首先是要立志。「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有了高遠理想,接下來,便是要依循聖賢的指引,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

常常有人說:方子老師,你已經功成名就,家庭也這麼幸福,為什麼要出來做這樣一份忙碌的事業?

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是我生命的意義——為了千千萬萬女人的幸福,我已上路,風雨兼程,風雨無阻。沒有苦難,哪有輝煌?沒有挑戰,又如何開發自己內心的寶藏?

要點二

女性能厚德載物

必然也能自強不息

《道德經》中說「柔弱勝剛強」,厚德載物與自強不息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女子要展現那份「溫潤而有力量」的品質。

女子在家裡,好比溫度計,能夠量出家裡的溫度。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港灣,如何去呵護這個港灣?這考驗女子的仁愛、智慧、胸懷和能量。

仁愛、智慧、胸懷和能量——這是四種最根本的德,擁有了這四種德,不僅家庭可以建設好,走出家門,一樣也能一定雲淡風輕,風生水起。

如何涵養這四種厚德?

「心-道-德-事」四部曲告訴我們,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厚德才能載物。唯有心上用功,明心淨心,才能提升道的層面,才能涵養厚德。因而,一切源於內心的寶藏。陽明先生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人生重大的秘密,就是心中擁有無盡寶藏,男女雖有性別之分,心中寶藏卻都是一樣的不可限量。真誠相信,真誠開發,必能逐漸得以開發!

要點三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人生重大真理是行為作用與反作用,好人好自己,真誠地愛Ta,利Ta,對Ta好,必定也會愛你,利你,對你好。

63年來,我一直都是這樣踐行的。

還記得結婚那天,爸爸給了我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結婚了,該幹活了。

原來不幹活的我,知道了:今後唯一的出路就是去付出。直到開始學習中華文化,我終於知道了這句話有多珍貴。

第二句話是:千萬不要給人家添麻煩。

一個不會幹活的女孩,不會照顧父母、公婆、先生、孩子的女孩,處處都是麻煩——搞得自己心煩意亂,滿心抱怨,家裡也難得安生。

第三句話是:千萬別讓人笑話。

爸爸說,你要是跟公公婆婆搞不好關係,人家會說是你爹沒家教。

爸爸的這句話像重錘一樣打在我心裡,讓我時刻警醒:處理不好婆媳關係,丟的不是我的臉,而是父母的臉,這是多大的不孝!

後來,中央黨校一位資深教授聽了我爸爸的這句話後,很讚嘆,說「你爸可以」。其實這背後就是兩個字——利他。

哪怕當時我還不懂,但我聽話、照做,自打結婚以來,每天5點起床,幾十年如一日,都是我爸的深刻影響。

爸爸這三句話,給了我一輩子的幸福。

後來,我有了兒子,成了母親;再後來有了兒媳,成了婆婆;接著又有了孫兒孫女,成了奶奶,一個名副其實小家庭的大長輩。我怎麼做呢?很簡單,就是把爸爸教給我的道理,不摻一點水分地做出來,自然就成為了孩子們的榜樣。

因為前些年對於家庭無厭無倦的付出,所以才有了今天,當我決定走出家門、去天地間闖蕩時,家人們紛紛支持我,成為了我最堅定的力量源泉。「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都是父親當年種在我心中的種子。

要點四

伴你成長,助你成功!

學習,學習,再學習!一句重要的話,要說三遍!

道理聽了這麼多,關鍵是要去踐行;能不能踐行得好,就在於我們的學習。唯有認真學習和踐行,才能改變自己,才能真正成長!

各位女子,學習就是成長,學習就是在利益自己,利益家人,造福社會。好好學習,天天成長!

經過8年的探索,四合院形成了一套越來越完善的組織化學習機制,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時刻,莊嚴地奉獻給各位!

3月20日,春分日,新版四合院App將正式上線,推出「百日成長計劃」。

打牢心靈品質大廈的根基需要三年時間,四合院把1,000天的學習,拆分為10個100天,跟大家一起系統深入地學習十部中華文化的傳世經典——陽明心學,《論語》、《道德經》、《黃帝內經》、《孟子》、《易經》、《莊子》、《孫子兵法》、《中庸》、《群書治要》,幫助大家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往上攀登。

每天早上起床,打開四合院App,聽完28分鐘的音頻課程,為你帶來滿滿一天的能量,道法自然地領悟中華經典精髓。

所以,趕緊帶著家人和親朋好友,一起開始學習吧!

最後送給大家四個字:

建設自己。

人生重大戰略就是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人這一輩子,只要持續地建設自己,一切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因為在光明的世界裡,黑暗中的問題原本就不存在!

幾年前,我曾提出一個概念,叫「三養女人「——養顏、養身、養心。今天回過頭去看,就會發現:養顏不如養身,養身不如養心。因為容顏是先天決定的,很難改變,我們只能小心翼翼地呵護著;但這顆心卻是我們自己可以把握的。只要心好了,生命就會好;只有心好了,生命才會好!

期待與大家在四合院App相見!百日向東,明心淨心,我們一起成長,一起成為新時代的女子典範!

深深地祝福各位!

相關焦點

  • 視點|推崇糟粕「女德」的「致良知四合院」,真有良知嗎?
    近日,「致良知四合院」陷入「精神傳銷」的「偽國學」爭議。據媒體報導,有受訓女員工曝出,該機構在學習會場公開宣揚「女性應該完全服從男性」等女德思想,侮辱了自己多年接受的教育。但也有企業負責人稱,該機構傳播的「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是正能量。」
  • 中國哲學「逆覺體證」的工夫
    中國哲學擅長在身體場域實踐理想,實踐理想性人格乃是成就聖人、真人、至人、神人的境界。這境界的描寫在中國哲學有很多,境界達致需要迥返與超升的工夫,而這回返與超升工夫,乃是一「逆覺體證」工夫,是經由逆而覺之達致,豁顯其本體,這是本心即道體道體即本心的根源性實踐。
  • 致良知三部曲之「致真誠」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文東茅教授,在2015年3月15日第一次邂逅致良知四合院,邂逅陽明學。對於這個特殊的日子,他可謂「刻骨銘心」。文老師說,那一天是他的人生打假日——打掉從前被蒙蔽的「假我」,開始找尋真正的自我。 學習致良知,文老師最大的體會就是「至誠」——最最誠心,最最誠懇。
  • 致良知四合院:一位法官的醒悟:絕不把不明與貪慾傳給兒子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貴州一位法官有臨,今年46歲,碩士研究生畢業,妻子是大學老師,兒子就讀於國防科技大學。這原本應該是一個人人稱羨的榜樣家庭。有臨想起了在四合院學習的明心淨心功夫。這一次,他認真做了一次深刻的反省。反省看三代。有臨追溯自己的家族史,自己的父親也特別貪玩,很多頑劣品質,自己都複製了下來。而自己的頑劣品質也正在遺傳給兒子。兒子讀高三那麼緊張的階段,還沉溺於遊戲之中,這種貪玩不自律,不就跟自己一模一樣嗎?看到這一清晰的傳遞鏈條,有臨被震撼了,他終於認帳:自己是一切的根源。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先生與《易經》的因緣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易經》為五經之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之一。陽明先生與《易經》有著不解之緣,他一生精通《易經》,在貴州龍場悟道的天然溶洞就被命名為「玩易窩」。在《玩易窩記》中,陽明先生記述自己在困境中日夜讀《易》。
  • 致良知四合院:幸福路上,十個深坑。看清越過,一路順平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俗話有: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今人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哲人言:存在即合理。「男人必須讓著女人」1.「不能讓他佔上風」27年前結婚時,田彩雲就發誓,不能讓先生佔上風。27年,她處處壓著他,結果,27年自己就沒過過幾天好日子。
  • 致良知四合院:「幫助100個像你這樣的人」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今天,是「百日成長計劃」第67天。在過去的60多天中,來自各行各業,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人們分享了自己生命的成長故事。數萬人共同在線上參與每天28分鐘的學習。今天,在「525」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為大家帶來一位曾在App上分享自己生命成長的在讀大學生的故事,再次重溫「百日成長計劃」學習的精彩。我叫嵇草,來自江蘇淮安,90後,是一名在讀大學生。跟身邊很多同齡人一樣,與父母爭吵是我高中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
  • 王陽明的「心外無物」,不能簡單的從唯心主義角度去看待
    王陽明論及人性善惡的「心性論」,可以追溯到孟子那裡,但是真正把「心」當成是宇宙本原,最早能找到南宋陸九淵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之論,陸九淵這樣說的時候,還只是在特定的意義上,含糊著說。但是王陽明的「心學」明白確切地宣稱「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因此被很多人簡單的理解成了唯心主義哲學。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先生在此破山中賊,建和平縣 - 如今怎樣?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十家牌法,一直延續至今,直到改革開放前,我們還是幾家人家住在一起,從同一個大門進。鄉約裡的內容,我們還一直延續著這個傳統。陽明先生留下的這些文化,幾百年來一直在我們這裡運行著。」
  • 聖奧斯定「懺悔錄」的生命哲學
    為能了解對「真理」如饑似渴之追念心情,人必須先有信德,才能了解「真理」,以及存立在「真理」之內。在聖奧斯定的思想中:信仰與哲學是不能分離的,哲學之所以能完全實現,需要信仰的啟發;或者說:哲學是植根於信德中,才能覓得生命的終極,達到圓滿的幸福。研究聖奧斯定哲學思想的專家「蓋雷(F. Cayre)」說:「所謂哲學,即是指有關思想和生活所依重之原理的自然知識。
  • 北海道「哲學之木」消失了
    「哲學之樹」是日本北海道美瑛町的一處著名景點,成名自一攝影師隨手拍下的一張照片,很多人覺得樹形酷似歪頭沉思的哲學家,於是「哲學之樹
  • 法國女人的「謎之自信」,從哪而來?
    所以不少人會覺得,日系和韓系的裝扮,相對來說更好掌握,可是「法式」就比較難得其精髓。就比如同樣是一件白襯衫和一條牛仔褲,法國女人很容易就能穿出一股子的法式調調。「法式優雅」,不僅需要刪繁就簡的智慧,還需要一定的文藝修養,並且,你要學會自信。所以,這種風格是一種全面化的形而上的體現。自信,不是盲目自大,也不是毫無理由地樂觀。
  • 北京 武士的哲學「Toshi Yoroizuka」
    >餐廳「Bruneu」的甜點主廚。任職期間,鎧冢桑將東洋的靈魂與法式的傳統重組融合,最終形成了屬於鎧冢的甜品哲學。回國後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甜品店 「Toshi Yoroizuka」在惠比壽開幕,門庭若市。於是很快在六本木也開設分店,座位同樣是一票難求。
  • 四合院|悲歡離合中,人情故事裡
    ── 歌曲《故鄉是北京》 四合院,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其中北京的四合院重傳統,善布局裝飾,因而北京四合院聞名天下。詩云:「雲開閭闔三千丈,霧暗樓臺百萬家」,詩中 「三千丈」的「閭闔」指宏偉壯觀的皇家宮殿,「百萬家」便是百姓居住的四合院。
  • 高健龍 |「心中的良知」需要「頭頂的星空」
    說某人「喪盡天良」,也不是說他徹底完全地沒有良知,而是說他的良知如同死灰,吹熄了火,發不出來光。但只要他能「反身」,死灰便可以復燃。王陽明有詩云「誰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卻是誰」。良知實存於人的存在之中,它不是某種哲學的假設前提,也不是某種倫理學的邏輯公設。它是經驗性的心靈、意識、情感、信念和意志的綜合現象。
  • 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六):品德修為「致良知」
    第六堂課:品德修為「致良知」 「某於此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來,不得已與人一口說盡。只恐學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種光景玩弄,不實落用功,負此知耳。」 這是「致良知」誕生後王陽明說的一番肺腑之言。 王陽明活了57歲,龍場悟道那年他37歲;提出「致良知」是在49歲,至死不渝。
  • ● 「沒有良知的人從不承受痛苦」→百合花PNG素材圖
    柒/「沒有良知的人從不承受痛苦。」就是說,如果我為此感到痛苦,那一定是因為我良知未泯。如果我甚至為還沒有犯下但可能犯下的罪行而感到痛苦,那我肯定非常有良知。
  • 「四合院」鬧市的四合院,大隱於市的藝術
    感興趣的朋友可關注「順益興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信息、新鮮資訊,北京政策等……記得關注!然而,就在這高樓林立的繁華地段,有這樣一座私密性極好的四合院,大隱於市。這座獨院是院主人繼承得來,因此一直很愛惜,現用作民宿。一層是明亮寬敞的接待大廳,穿過大廳,就來到了院裡。院內由整齊的青石板鋪就,乾淨利索,院子盡頭有棵樹,枝幹沿著二層的護欄昂揚向上,那一抹綠,不正是生機活力的象徵嗎?
  • 「電影哲學」只屬於那個男人的無間地獄
    但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卻是劉建明自己的選擇——他愛上了韓琛的女人,Mary(劉嘉玲)。劉:(面露喜色)陳:「跟法官說,看他讓不讓你當好人。」劉:「那你就是要我死?」陳:「對不起,我是警察。」劉:(臉色一沉)「誰知道?」
  • 黃子華丨《前度》大受好評 致「1997-2016」子華神的絕世金句
    票價最貴880元,粉絲興致不減,「撲飛」反應熱烈。記者向「黃牛黨」查詢,原價380元票價售700元、480元售850元。《前度》首場觀眾對子華挑戰舞臺劇讚不絕口,而且與過去棟篤笑一樣,《前度》劇本涉及本港多個社會議題,有演技也有深度。在子華新「金句」誕生之前,整理「子華神」進化過程,讓大家齊齊重溫這些70、80、90後都有共鳴經典啜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