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幫助100個像你這樣的人」

2020-12-22 知行合一陽明教育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今天,是「百日成長計劃」第67天。在過去的60多天中,來自各行各業,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人們分享了自己生命的成長故事。數萬人共同在線上參與每天28分鐘的學習。

在學習進行到第45天時,第一期App優秀組長分享會圓滿舉行,數百名優秀組長共聚一堂,分享自己生命的蛻變。本月31日,App全體會員第一次線上學習會將鄭重舉行。在這裡,將有更多人共同分享感動瞬間。

今天,在「525」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為大家帶來一位曾在App上分享自己生命成長的在讀大學生的故事,再次重溫「百日成長計劃」學習的精彩。

我叫嵇草,來自江蘇淮安,90後,是一名在讀大學生。

跟身邊很多同齡人一樣,與父母爭吵是我高中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之間少有的交流,幾乎都是以面紅耳赤告終。

高中畢業後我就直接參加工作,因為接觸少,一周一次的電話裡,語氣和氣了很多,看起來,我跟父母的關係有了很大的改善。每年回家我都會給父母買一些新潮的東西,比如按摩器、划船機之類,後來還帶媽媽出去旅遊。當時我覺得,我夠孝順了。

去年,在單位託舉下,我有幸進入大學學習。

因為疫情緣故,七年來我第一次待在家超過一個月。時間有了,距離消失了,爭吵開始回到我們之間,什麼事情都可以吵起來,我甚至開始恨,把自己工作生活上的諸多不順、自己的缺點,都歸咎於他們。

這時,在朋友的影響與鼓勵下,我和母親同時參加了「百日成長計劃」,在學習中我感受到,對待母親要「忍耐」,結果忍耐出來的和諧只因為一個「午飯吃什麼」的問題,就被打破了。最終,以母親的痛哭流涕結束了這次爭吵。

當晚我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反省。

我看到了在這看似平常的爭吵中,我起心動念處是多麼的惡,不知感恩啊!金一南將軍在家長課堂講過:「感恩是核心競爭力」。父母給了我生命,把我養育成人,給了我良好的品格,讓我在工作中順風順水。

和父母爭吵,我唯一的底牌就是他們對我無私的愛。我內心十分清楚,無論如何爭吵,事後他們還是會關心我、擔心我、愛我。而我就是把他們的愛,當成了匕首,深深扎在他們心上。別人都覺得我善良,真正想想,我不寒而慄啊!

爸媽結婚後到縣城打拼,沒錢沒學歷,就從泥瓦匠做起,每天早出晚歸。他們想給我好的教育,託關係把我送到了縣機關幼兒園。

大部分孩子家裡條件都特別好,而我家裡買不起兩元一個的奧特曼玩具,我就用別的孩子不要的碎零件拼了一個。後來那個孩子告訴老師說我是小偷,老師批評了我,還告訴了我爸媽,爸媽也批評了我。那個時候,心裡是委屈的。

小學二年級,老師看我瘦小,就想請我家長去學校,問問為什麼我長的這麼瘦小。但是通常只有做了壞事才會請家長,所以我不敢跟家裡說。發小跟我爸媽說老師讓我叫家長,爸媽不由分說對我一頓打。

四年級時我美術得獎,興衝衝拿回家,媽媽認為我不務正業,一把撕掉了獎狀。

剛開始的時候被冤枉了會很委屈、難過,但次數多了,就不再委屈、難過。就這樣,與父母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也隔絕了跟父母的交流。翅膀不硬的時候是忍耐,翅膀硬了以後就是爭吵。所以高中畢業以後工作,我離家遠遠的,工作上不管好壞得失,我都從沒有和他們分享過。

工作後,我覺得自己經歷了一個失敗的家庭教育,所以擺脫家庭帶來的壞影響就列在了我的規劃之中。但事實上,帶領團隊時,我脾氣急了也會吵他們。

反省後,在對待父母的問題上,我的認識有了根本改變。

爸媽兩人都是小學畢業,從老家出來時一無所有,到今天奮鬥成這樣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們從來沒有把生活中的委屈、艱辛在我身上發洩過。但反觀我自己,從沒有考慮過兩個白手起家的人有多難,他們有了委屈該怎麼辦?

他們這麼辛苦打拼的未來裡,全都是我,而我卻因為觀念的不認同就選擇性視而不見。

現在,即便好長時間不回家,我們一家人還是能坐在一起,像朋友一樣輕鬆聊天,吐槽生活中的趣事,甚至親密地相互調侃,已經生出白髮的媽媽笑的像個可愛的小女孩,這是我們家多年沒有過的,這讓我感到無比幸福。

通過學習、反省,我看到了以前自己在工作中的很多問題。剛進工作崗位,憑著一股子傻勁,我收穫了比其它同事更多的讚賞,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其實,對父母都不孝,在工作中又怎麼會有那份感恩?

錯誤的種子已經埋在了那裡。走上班組長崗位後,不會變通的我常常是帶著兄弟們踏實的幹活,卻總是無法呈現出好的結果。慢慢的,我開始去奉承、迎合,上級在時,我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帶頭喲呵;上級不在,我就對自己沒了要求。

就像只看到家裡的陰影一樣,我只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卻看不見領導力排眾議,把一個單位僅有兩個名額的培訓機會給了作為新人的我。只看到當下自己的得失,看不到領導對我的厚望。一個僅僅高中學歷的鄉鎮青年,在享受全薪的情況下進入大學學習。可以說,我的工作給了我如今的一切。

反省前,我感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但心裡總有虧缺感。心中沒有堅定的信念,所以時而走正,時而走偏。不懂得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規律,只是在事的表層徘徊,所以我會否定以前的自己,之後又會否定現在的自己,甚至自卑到不敢去把握機會。

反省出來後,我覺得自己太小了,太不明白了,明白過來後,我感覺,那些不好的經歷根本不足以障礙我綻放的生命。

感恩現在的一切!一顆感恩的心,用一生的財富都不換。疫情期間,涵養了我這一生的財富。

對像我這樣的人,我想說:有了感恩心真的會在方方面面給自己帶來收穫。

未來,我要像螺絲釘一樣緊緊擰在行業這臺大機器上。這就是利國、利民、利他、利家、利己!

明心淨心

「感恩是核心競爭力」!金一南將軍這句話撬開了嵇草滿是怨恨的心,他突然發現那個從小到大、被媽媽一點一點用心養大的自己,對媽媽的態度竟然是如此冷漠甚至惡劣。

他發現不管自己怎樣和媽媽爭吵,媽媽仍然一如既往的愛著他。看到這些,嵇草不寒而慄,原來自己是個如此不孝之人,他並不理解媽媽那份無私、厚重的愛。

反省後的嵇草痛悔不已,原來,這麼多年,是不明,不僅讓自己活小了,而且還活得這麼虛偽。緊鎖了20多年的心門被打開,嵇草的生命狀態開始舒展綻放。

是什麼讓嵇草完全反轉了自己呢?

遵循「心-道-德-事」四部曲,一起探索嵇草生命的成長和超越的路徑。

我們的學習、工作和家庭中的點點滴滴的事情匯集起來,就是我們的人生。為了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多數人會在事上用功,少數人會在德上用功,極少數人會在道上用功,罕有人會在心上用功。

在事上用功,就像嵇草,工作後想孝順父母,於是每年回家都會給父母買一些新潮的東西,帶媽媽出去旅遊。他以為只要為父母多做些事,就是孝順父母了。事實上,一回到家中,他和父母又回到了過去的相處模式,爭吵不斷。由於心靈品質沒有建設,心的層面沒有提升,因而過去的問題仍然存在,在事上用功,就是這樣成效有限,並不能解決心上的問題。

在德上用功,過去嵇草的忍讓,是在德上努力。在德上用功是很辛苦的,一味忍讓也很難解決問題,比如:這事我不跟你計較,我想開、無所謂,我不在乎等等,但是忍讓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還是會爆發。

所以有句話說:「忍得了一時,忍不了一世。」一直強持此心,最終還是會功虧一簣、前功盡棄,火燒功德林。同時,心的妙用有很多德,單修一種德就至少需要十年。因此,終其一生,最多能將德提升一個層面。

在道上用功,通過觀照起心動念,進行反省,嵇草發現了自己心中對父母抱怨的念頭始終都在,他看到了,自己當前所遇到的一切問題,都是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結果。由於無法連結到父母的能量,因而沒有自信;由於在工作和生活中也無法連結到他人的能量,做什麼事都無法獲得持久的動力。

於是,他開始在道上用功,反省懺悔對父母的怨念。反省懺悔之後,他升起了感恩心,因而很快就與母親實現了和解,連結到了父母的能量。然而,各種好與不好的念頭時刻都在升起,若不能持續地在起心動念處反省,我們還會種下不好的行為作用的因,最終還會收穫不好的反作用之結果。

在心上用功。通過明心淨心,把心中的瓶蓋打開,把髒水倒出去,我們的心裡才能真正把父母裝在心中,我們才能真正升起對父母感恩的心,父母才能感知到我們的這份愛。在心上用功,持續不斷地明心淨心,就會持續不斷地去除不明和貪慾,進而不斷地開發心中寶藏,實現更高層面的成功。

心上用功是人生、事業的通達捷徑,不明白這一點,便會在泥濘彎路上不斷蹉跎,白白浪費生命。沒有在心上用功,就找不到正確的初心,從一開始就會有一些錯誤的假設,就無法建立良好的根基。

根據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第二條原理:行為作用的作用處不同,則產生的反作用不同。過去我們不知道在哪裡下功夫,很少打磨過自己心靈的鏡子,因而只能在一個平面上兜兜轉轉,無法突破心中的屏障。

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面鏡子,鏡子照見的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覺得多數人都在給我們找茬,基本意味著我們自身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個心懷光明的人,他和世界的關係是清晰而且明朗的。

所以,跟父母和解的本質,其實是與自己和解。與自己和解,就會與周邊人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如此,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會越來越幸福。

嵇草的分享,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假如今天有人威脅我們生命,我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但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這份湧泉之恩,我們何以回報?想到這裡,嵇草的心一下子通了,哪裡還需要忍讓。

所以在事上、德上、道上用功,都不如在心上用功。在心上用功,不容易退轉且比較持久徹底。嵇草的成長,讓我們看到了一顆感恩的心帶來的能量和智慧。

一顆感恩的心,拿一生的財富都不換。我不需要你的感恩,你只需要去幫助100個像你這樣的人。

幫助100個像我們這樣的人,而且,永不放棄!深深地祝福大家!

相關焦點

  • 視點|推崇糟粕「女德」的「致良知四合院」,真有良知嗎?
    「致良知四合院」到底是邪是善呢?答案從媒體披露出來的細節中或許能窺探一二。據媒體報導,「致良知四合院」有一則案例稱,女人要放棄事業,回歸家庭,更好地照顧家中男性,必要時可以犧牲自己。另一個案例則提到,若男方出軌,女方首先要思考自身原因,如對家庭、丈夫沒有照顧周全,沒盡到妻子的責任,要想想是不是自己沒做好,導致家庭破裂。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先生與《易經》的因緣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易經》為五經之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之一。陽明先生與《易經》有著不解之緣,他一生精通《易經》,在貴州龍場悟道的天然溶洞就被命名為「玩易窩」。在《玩易窩記》中,陽明先生記述自己在困境中日夜讀《易》。
  • 致良知三部曲之「致真誠」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文東茅教授,在2015年3月15日第一次邂逅致良知四合院,邂逅陽明學。對於這個特殊的日子,他可謂「刻骨銘心」。文老師說,那一天是他的人生打假日——打掉從前被蒙蔽的「假我」,開始找尋真正的自我。 學習致良知,文老師最大的體會就是「至誠」——最最誠心,最最誠懇。
  • 「致良知四合院」女人的哲學
    這樣的心態,既要不得,也沒有必要。孕育生命,是每個女人的天性,十月懷胎,含辛茹苦,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既然能圓滿地完成「孕育生命」這樣一件大事,難道女人還不能孕育一個幸福的家庭和一份成功的事業嗎?所以,這份自信要永遠洋溢在我們臉上,女人當自強,要敢於去創造自己的幸福!
  • 致良知四合院:幸福路上,十個深坑。看清越過,一路順平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俗話有: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今人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哲人言:存在即合理。面對打罵自己的父親,昭源惡狠狠地說:你等我長大再說……學習後,昭源感慨:感恩心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以前的昭源不懂感恩,也不知道不感恩會有怎樣的結果。後來,利用網絡搜索,查找不感恩的人會有怎樣的人際關係和後果時,查到的每條內容都戳到昭源心窩裡,他和父母之間就是這樣一種狀態。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先生在此破山中賊,建和平縣 - 如今怎樣?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十家牌法,一直延續至今,直到改革開放前,我們還是幾家人家住在一起,從同一個大門進。鄉約裡的內容,我們還一直延續著這個傳統。陽明先生留下的這些文化,幾百年來一直在我們這裡運行著。」
  • 致良知四合院:一位法官的醒悟:絕不把不明與貪慾傳給兒子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貴州一位法官有臨,今年46歲,碩士研究生畢業,妻子是大學老師,兒子就讀於國防科技大學。這原本應該是一個人人稱羨的榜樣家庭。連你們都這樣,我們還能忙得過來嗎?」說完,警察就走了。當時有臨臉上真的掛不住了。兒子沉溺於遊戲。兒子讀高三時,心心念念牽掛遊戲,偷拿父親的手機躲在廁所裡長時間不出來。對於父親的管教,兒子的回覆是「你連自己都管不住,還經常盯著我,幹嘛呢」。以兒子的成績原本可以考清華,結果高考不理想。有臨對此痛心不已。
  • 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六):品德修為「致良知」
    第六堂課:品德修為「致良知」 「某於此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來,不得已與人一口說盡。只恐學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種光景玩弄,不實落用功,負此知耳。」 這是「致良知」誕生後王陽明說的一番肺腑之言。 王陽明活了57歲,龍場悟道那年他37歲;提出「致良知」是在49歲,至死不渝。
  • 心學的三個要點:知行合一、致良知和心外無物
    2致良知中國人主張做人做事要講良心,這個良心即人的先天德性感受,也就是說,人先天就具備一定的道德本能,他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如果做了不應該做的事,他的良心就會被自己和社會同時所譴責。在中國文化文學中,有很多描述做錯事感到良心不安的例子,而在古人那裡,安頓自己,不讓自己的良知受到汙染,也是人生至高的目標追求。這說明什麼?
  • 致良知四合院:解決人生重大問題的學問|世界讀書日
    陪伴你成長的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俗話說「開卷有益」,然而並不是所有開卷都有益。根據2019年數據,中國每年出版圖書就超過45萬種,要在這些浩如煙海的書籍中選出適合自己的書本來閱讀,何其難哉。
  • 《情滿四合院》詮釋了人性的缺點和弱點,你最討厭的人是誰
    《情滿四合院》劇中人物個個揣個小算盤,但心裡又格外柔軟,有精打細算、鬥智鬥勇,也有患難與共,古道熱腸。導致郝蕾的角色越發不招人待見,幾個大爺和反派的演技反而一直在線。但是郝蕾的角色卻真的是很難讓人討喜,談情懷,家長裡短的煙火人情才是最難忘懷的底色。
  • 高健龍 |「心中的良知」需要「頭頂的星空」
    說某人「喪盡天良」,也不是說他徹底完全地沒有良知,而是說他的良知如同死灰,吹熄了火,發不出來光。但只要他能「反身」,死灰便可以復燃。王陽明有詩云「誰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卻是誰」。良知實存於人的存在之中,它不是某種哲學的假設前提,也不是某種倫理學的邏輯公設。它是經驗性的心靈、意識、情感、信念和意志的綜合現象。
  • 陳耀忠致良知家書: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家庭分為1.0豐衣足食、2.0以德立家和3.0以道傳家三個階段。由此,我也在思考,自己的家族現在屬於哪個階段? 最近,看到一則報導:美國馬斯克立志解決人類重大的根本性問題,為此,他啟動了兩個劃時代的創業項目——特斯拉和SpaceX。啟動後,風雨無阻,篤志力行,最終取得了可喜成果。 其實,人類、社會、社區、家庭和個體都有其重大的根本性問題。
  • 作品品鑑 |「為什麼傻柱的路越走越寬」——評電視劇《情滿四合院》
    《情滿四合院》剛剛播完。這部從片名到題材都稀鬆平常的電視劇滿滿都是戲。它憑藉細膩跌宕的劇情、飽滿真實的表演,從扎堆的影視作品中脫穎而出,賺足了眼淚與讚嘆。有人說這部戲好就好在特真實。這話當然沒錯。但《情滿四合院》的真實是藝術的真實,而非實有其人的真實;是提煉雜糅後的本質真實,而非比著尺子描紅生活的刻板真實。細看之下,《情滿四合院》是很極致的。
  • 李誠儒北京四合院內景曝光
    【李誠儒北京四合院內景曝光:挨著故宮、有500顆櫻桃樹】北京大爺李誠儒因為《演員2》裡的敬業、真實,被很多網友喜愛。「不能用廉價的筆觸去引出廣泛的共鳴。」「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家國情懷、忠義人士,我們要寫的東西太多了,難道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在看這種?這就是暢銷書是吧?」觀眾喜歡他的疾惡如仇,李誠儒身上有「良知」「光明」,有對抗資本的正義,這是當下娛樂圈真正需要的。
  • 知行合一王陽明3:知善知惡是良知!我們該如何區分善惡?
    我們的內心與萬事萬物相互感應,相互影響,就會對人形成複雜的心理影響。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用本心的善念對待一切,那麼你眼前的世界就是美好的。如果你內心良知被七情六慾所遮蓋,充滿了黑暗的惡念,那麼你眼前的世界就是恐怖的,黑暗的。所有東西只是客觀存在,無善無惡的,你看到的和你感覺到的,其實只不過是你內心的映射而已。那麼既然我們的主觀意念中總是會出現善惡,那麼我們的心又該如何區分善念和惡念呢?
  • 在四合院屋頂奔跑,在無邊界空間玩耍,樂成四合院幼兒園的學習方式...
    為了從小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近幾年,像劇中女主顧佳這樣選擇國際化幼兒園的家庭越來越多。這個屋頂並不是平整的,而是有一個個凸起的小包,像平原上的小山丘一樣;地面還有色彩不一的等高線,等待著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們去探索。
  • 什麼是良知——良知主義認為正確的良知釋義
    在人的層面尤其人的意識層面,人一定是主動認識世界才有認知,主(觀)一定決定客(觀),而不是客(觀)決定主(觀),只有這樣才能提升人的良知,最終使人類獲得文明、進步、發展等方面的提升。對於個體、個物、個事、個行而言,肯定需要以好和不好衡量,良知人、良知的事、良知的物、良知的行為、良知的心、良知的大腦、良知信仰、良知行為等等,都可以用良知衡量。人需要以好人與壞人、善人與惡人、人民與敵人、朋友與損人、良知人與非良知人、先進分子與落後分子等區分,狼蟲虎豹、貓狗牛羊、樹木花草等也需要以好孬劃分。
  • 王陽明大智慧:做人有良知,才能當明白人,做正確事!
    在阿信看來,這是在批評世上的兩種人,第一種是雜家,自以為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結果只是略知略懂。便淪為了什麼都知道一點,卻又都不精通。第二便是書呆子,如孔乙己雖然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卻迂腐之極,讀書把人讀傻了,整天之乎者也,照本宣科,著實討厭。你見過這兩類人嗎?見過也不奇怪,他們已經存在千年了。
  • 20年前買倆四合院 明星驚豔的購房故事
    以下幾個故事都發生在2003年左右,2003年你在幹啥?用片酬買什剎海、雍和宮四合院 今估值上億影視演員于波,曾經是《蕭十一郎》、《水月洞天》中妥妥的男一號,搭戲的都是朱茵、蔡少芬這樣的大咖。但于波「出道即巔峰」,後來因為淡泊名利,不願混圈子,只演些小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