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你成長的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俗話說「開卷有益」,然而並不是所有開卷都有益。
根據2019年數據,中國每年出版圖書就超過45萬種,要在這些浩如煙海的書籍中選出適合自己的書本來閱讀,何其難哉。況且,莊子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因而,一位智者說,讀書要讀經典書籍。陽明心學、道德經、論語、孟子、易經、黃帝內經、孫子兵法等等就是我們生命的精神滋養。
1521年,陽明先生做《象山文集序》,開篇首句:「聖人之學,心學也」。陽明先生說,聖人之學就是心學,是研究心的學問。
陽明先生作為儒學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被稱為陽明心學。陽明心學作為中華文化的切入點之一,是打開中華文化寶庫的一把鑰匙。
作為企業經營者,業績問題、模式問題、團隊問題,所有問題的背後,都是心的問題。心是文化的核心秘密。中華文化,就是解決這些重大問題的文化。
若是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好,不是聖賢經典不好,不是中華文化不好,是我們後人沒有學好。
「心-道-德-事」四部曲
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深刻領會中華文化的精髓。
根據「心-道-德-事」四部曲,心決定道、道決定德、德決定事。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的根源,厚德才能載物。
這就是「心-道-德-事」四部曲最根本的邏輯。心,是身之主宰。陽明先生說,心就像一個天淵。中華文化在精妙絕倫處都是在探尋心的奧妙。
心體現在起心動念上,起心動念決定了意識、語言、身行(身體、行為);意識、語言、身行決定了事,所有的事匯集起來就是人生。
既然,心是事事物物源泉的源泉。我們真正下功夫的原點就是這顆心。回到原點,重新出發,我們才能把丟失的那顆真心找回來。
每個人都有一顆心,由於心的層面不同,因而至少可以劃分成五個層面。其實何止五個層面,可以劃分成五十個層面甚至更多。下面,我們先大體上描述五個層面:
士人之心:腳踏實地、忠於職責
讓他做一件事情,他會踏踏實實地做好:
在公司裡面,
基本上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高管;
要創業的話,
基本上可以做一個相當不錯的企業。
總之,腳踏實地、忠於職責,
值得信任、值得託付。
能人之心:德才兼備、志存高遠
這樣的人所成就的事業,
基本上在行業裡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因此,成為行業的領跑者、領軍者。
君子之心: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這樣的人所創造的事業,
在社會上擁有極好的口碑,
也會成為人們生命當中的榜樣。
賢人之心:自利利他、胸懷天下
聖人之心:無我利他、化育天下
孟子曰:「人皆可為堯舜」。
陽明先生講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心中有仲尼」,意味著,原本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聖人之心,但是被遮蔽和障礙了,因而呈現出來的可能是君子之心、能人之心、士人之心、也可能是庸人之心。
為了便於理解,暫且將心的層面,大體上做了以上五種描述。但是,心的層面不是絕對的,也不是靜止的。
以能人舉例:一位能人,大體有80%左右是能人之心,10%左右是君子及以上層面之心,10%左右是士人及以下層面之心。
一般而言,我們的心所處的層面,80%左右是比較穩定的。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不在心靈深處建設內心,一個人基本上這一生不會有太大變化。
道,是每個人的境界和格局。
我們每個人都有道,並非只有陽明先生有道,並非只有聖人有道,無非他們擁有的是聖人之道,作為普通人,我們擁有的是普通人的道。一個士人,擁有的是士人之道;一個能人,擁有的是能人之道。
道是有層面的。道,體現為一個人的境界和格局,表現為一個人的氣象、氣質和氣魄,不太容易描述。境界和格局綜合起來,就反映了一個人道的高低大小。
境界決定事的高低優劣,
格局決定事的大小規模。
德,是心的善用和妙用。
德的根本是道,德是比較容易判斷的。例如:這個人愛國還是不愛國、敬業還是不敬業、誠信還是不誠信。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仁愛、智慧、胸懷、能量、中庸、謙和、真誠、忠誠、乾淨、擔當、儉樸、嚴厲、勤勞、勇敢等等這些都是德。
事,是人生方方面面的結果和狀況。
事的根源是德,德的厚薄決定了事的高低、優劣、大小、多少。
事包括事業、功名、財富、快樂、幸福、自在、圓滿、崇高、見解、信譽、修養、氣質、經驗、方法、百工、技藝、學問、婚姻、家庭、朋友等等。
在創業初期,沒有達到事業峰頂以前,在事上努力,是很有成效而且是很必須的。從零開始創業,我們每天全力以赴地做事情,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當事業達到他所處事的層面峰頂後,繼續在事上用功,可能會很好地保持事業現狀,讓我們不至於衰落。但是對於超越事業的原有層面,則成效有限。
假如,我們的事業已經遇到瓶頸,此時,每天多工作一個小時,給客戶多打一個電話,或者是成本上多控制一些,的確會取得一些成效,但是都不會有太大效果。
接下來,我們要在德上、道上,乃至於在心上下功夫。
在德上用功,例如,你對客戶的愛增加3倍,毫無疑問,你會更快拿到訂單。或者,當我們達到了事業的峰頂,只要提升自己德的層面,就可以突破瓶頸。
在德上用功,
提升能量智慧,事業成效尚可。
在道上用功,
提升境界格局,事業成效明顯。
在心上用功,
提升心的層面,事業成效卓著。
例如,一位擁有士人之心的青少年,他通過建設心靈品質,就會實現心的層面階梯式提升,三五年時間,即能實證能人之心,之後再持續用功三五年時間,會進一步實證君子之心。哪一位父母,不渴望自己的子女實現成長呢?
孔子講「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果能助推孩子在短短三五年的時間裡,人生上升一個大的臺階,我們作為父母,使命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也許這個孩子仍然很年輕,經驗還不豐富,在社會上也不是馬上就能做出很多事情,但是他有了這個心靈品質,他的品德,會隨著在工作實踐當中的磨鍊和錘鍊,不斷地呈現出來,因而會成就與其相應的事業、家庭和人生。
建設心靈品質的兩大功夫
何以讓心靈品質得以提升?就是把心上的不明去掉,把心上的貪慾去掉。
一、明心功夫,去除不明。
不明是指沒有明白和體證人生真相,所導致的淺知淺見、偏知偏見、錯知錯見等不當知見。這些不當知見必然會左右自己產生不好的起心動念,不好的起心動念又會左右自己產生不好的意識、語言、身行。最終,傷害自己、他人和社會。
所以,去除不明,是建設心靈品質的必要條件。去除不明,需要明心的功夫——持久地、深入地明白和體證人生兩大真相:
1. 人生重大秘密:心中擁有無盡寶藏;
2. 人生重大真理:行為作用與反作用。
通過不斷地、深層地去除心中的不明,從而主宰越來越好的行為作用,開發越來越多的心中寶藏。
二、淨心功夫,去除貪慾。
貪慾,是指對自己、他人和社會不好的過度的欲望。不好的過度的欲望,必然會左右自己產生不好的起心動念,不好的起心動念必然導致不好的意識、語言、身行。最終,傷害自己、他人和社會。
佔有,即被佔有。佔有一樣東西,就會被這樣東西佔有,人生的幸福快樂可能就沒有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美好人生的嚮往、夢想和追求不是貪慾。
去除貪慾,需要下淨心功夫——持久地、深入地觀照、反省、引導,在起心動念處淨化心靈,在心靈深處淨化心靈,不斷地、深層地去除心中的貪慾,主宰越來越好的行為作用,開發越來越多的心中寶藏。
要持久地、深入地、不斷地、深層地去除我們心中很多不好的東西。
在這個過程不能停止,我們不僅要有方法論,而且要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彼此相互砥礪,通過明心和淨心兩大功夫不斷地去除不明和貪慾,整個心靈品質就會得以提升:
心靈品質提升到了士人之心,
則呈現士人之道,就妙用實用的智慧。
心靈品質提升到了能人之心,
則呈現能人之道,就妙用圓融的智慧。
心靈品質提升到了君子之心,
則呈現君子之道,就妙用深遠的智慧。
心靈品質提升到了賢人之心,
則呈現賢人之道,就妙用通達的智慧。
心靈品質提升到了聖人之心,
則呈現聖人之道,就妙用無量的智慧。
智慧不是憑空而來,智慧是從心底裡流淌出來的。智慧是一種德,而德是心的妙用——有什麼樣的心,才能有什麼樣的智慧。
明心淨心,建設心靈品質,提升境界和格局,智慧能量也就會隨之提升,如此才能夠擁有真正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是以健全的心靈品質,依道而行,達成目標,同時,擁有幸福自在乃至圓滿崇高的人生。
深深地祝福各位閱讀中華經典,
與偉大靈魂對話,讓心中大我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