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與張藝謀為何走不到最後?男人比女人更現實,更懂得自我需求

2021-02-21 海菱和她的朋友們

導演張藝謀曾被媒體記者問到:在您工作三十多年裡碰到的最好的、才華閃瞎眼的演員是誰?女演員我認為還是鞏俐

鞏俐就是這塊料,學東西,表達出來,演繹出來,惟妙惟肖,而且很真,很自然……真的是像,完全可以亂真

1987年,尚在中戲讀大二的鞏俐,去試演張藝謀導演的處女作《紅高粱》裡的「九兒」,當時留下來的鞏俐,並不是張藝謀心目中的九兒形象

當時她穿著一件寬大的衣服試鏡,與我想像中的《紅高粱》女主角對不上號

雖然沒能得到導演的認可,鞏俐很快就用自己的演技證明了自己《紅高粱》的成功,連張藝謀本人都沒有想到。

她讓國產電影第一次在國際上大獲全勝,那年鞏俐22歲張藝謀37歲,兩人因彼此才情個而吸引,從此拉開了8年的戀情

那時鞏俐有自己的男朋友小楊,張藝謀有自己的老婆肖華

當年張藝謀因《老井》一片,獲得日本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領獎回到老家,肖華在給張藝謀洗衣服的時候翻出一封撕去信封正面的信

信的第一句:「你走了,把我的心也帶走了……」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你賴在我懷裡的樣子可愛極了!

再有幾天我們又可以在一起了,我們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幹不完的事,哈哈,你知道我們幹不完的事是指什麼嗎?」

後面的內容:「我認為人要活得自在,要勇敢地去追求幸福、愛情,你應該得到幸福和愛情……我想結婚,我希望能得到答覆,我期望上天賜給我幸福……」

情竇初開的鞏俐,遇見老謀深算的張藝謀,完全就不是對手

張藝謀與肖華是初中同學,兩人在下鄉插隊期間日久生情,很快確定了戀愛關係,並於1979年步入婚姻的殿堂。

肖華是個溫柔賢惠知書達理的女人,雖然她並不怎麼懂藝術,卻非常支持張藝謀的工作,在家裡面替他料理家務、伺候公婆,免了他的後顧之憂

婚後第二年,肖華為張藝謀生下女兒張末,這讓初為人父的張藝謀興奮不已

正因張藝謀有了更高的藝術追求,又遇見仰慕他又超級有靈氣的女演員鞏俐,張藝謀的心變了

當一個男人變心以後,他對自己曾經愛過女人態度也變了

1987年11月張藝謀為《老井》的事去參加夏威夷電影節,肖華接到鞏俐當時的男朋友小楊的電話。

在電話中小楊告訴肖華:「我見到了張藝謀,和他談了一次話。我問他,聽說你愛人很不錯,你這樣做對得起她嗎?

張藝謀說,我和我愛人的結合是農村插隊時的誤會…… 」「農村插隊時的誤會」聽到最後這句話,肖華徹底崩潰。要強的肖華在巨大的悲傷中與張藝謀結束了這段婚姻

此後,鞏俐與張藝謀一起拍攝了,《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均獲得各類國際大獎

鞏俐與張藝謀一起經歷了電影的黃金時代,張藝謀所有最好的電影靈感都源於鞏俐。

在八年時間裡,他們互惠互利互相成全

1995年眼看快30歲的鞏俐再次跟張藝謀攤牌「咱們結婚吧」。張藝謀一句「不想結婚」徹底斷了鞏俐的念想。

隨著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殺青之後,張藝謀與鞏俐的感情嘎然而至

張藝謀曾經對鞏俐說:婚姻就是一張紙。多年以後鞏俐說了同樣的話。她理解了張藝謀,也原諒了自己的年少輕狂

畢竟作為女演員來說,張藝謀已經把鞏俐封神了,她沒必要需求更多。再說張藝謀與鞏俐是很好的事業夥伴,兩人在一起結婚過日子其實並不合適。

畢竟鞏俐屬於國際化的,屬於世界的藝術殿堂,張藝謀不能因為自己的自私而讓鞏俐成為自己的賢內助。

在某個時候張藝謀是因為懂得鞏俐,所以自己放棄了這段感情。最核心張藝謀是一個很實在的男人,他很清楚自己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女人

說白了,那個把婚姻當一張紙的男人,其實只想承擔愛情的浪漫不想承擔婚姻的責任

張藝謀作為閱女無數的男人,他很清楚鞏俐適合做戀人不適合做妻子。最終張藝謀娶了比自己小30歲的陳婷,因為陳婷能夠隱忍沒名分,能夠隱忍張藝謀的脾氣,能夠幫張藝謀生孩子培養孩子,最核心陳婷足夠低調不張揚

當然陳婷最應該感謝的是張藝謀搭檔張偉平。如果張偉平當年不舉報張藝謀超生,陳婷註定是不會有所謂名分的。

經歷過婚姻的男人,你讓他再結婚是很難

更別說張藝謀這種不缺女人的大導演,他能夠給陳婷妻子的身份,也是因為對方能夠忍。畢竟做導演的老婆向來都不易。

離開張藝謀的鞏俐,後來也有了自己熱愛並喜歡的人生

1996年,鞏俐與英美菸草公司亞太區總裁黃和祥結婚。13年後兩人離婚,關於這段婚姻鞏俐有很多賭氣的成分。

總之兩人在一起10餘年離婚的時候,彼此也沒說對方什麼,也算是好的婚姻和人生了。

後來鞏俐又跟外籍攝影師談戀愛,又嫁了一個外籍音樂人做老公,關於她和張藝謀的過往早就成了經過。

如今鞏俐與張藝謀依舊是朋友,依舊是最好的合作夥伴,這源於他們對彼此的欣賞和尊重。

鞏俐和張藝謀是相愛過的,只不過鞏俐在這段感情中用情更深,張藝謀隨著國際導演地位的奠定,他的謀女郎也越來越多,比如章子怡,比如周冬雨等

章子怡與鞏俐最大的不同,是章子怡懂得做自己

章子怡與鞏俐最大的不同,是章子怡懂得做自己。她清楚導演與演員是互相成就的工作關係,而鞏俐當年把與張藝謀的工作關係變成情侶關係其實並不成熟。

當然肖華作為張藝謀前妻是很聰明的女人,她知道功成名就的張藝謀註定不屬於自己,還不如趁早放對方一條生路,這樣對自己和女兒都好。

與其說鞏俐是張藝謀婚姻的破壞者,不如說不對等的婚姻關係沒有鞏俐也會有他人。

張藝謀是一個很現實的男人,他在不同成長階段,不同的年齡段對女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或者多個犧牲奉獻的女人,而成功的女人背後卻只有自己

男人在情感上比女人更現實更勢利

女人不要覺得犧牲成全老公的事業就是自己的事業,世人只關心你老公的身份地位,不會關注你的從屬地位

做女人當然要做鞏俐那樣的,既懂得與男人互惠互利,又懂得及時止損。畢竟愛情會變,而踏實獨立篤定的人生才是一個女人的最終追求

40歲女星竹內結子自殺:身為女人最核心請放過自己,拒絕做所謂的完美女性

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你要做淑女並保持獨立!請努力成為你自己人生的決策者

鄧文迪周凱旋田樸珺:女人想遇見幫自己的男人,需要具備哪素養

鄙視戀童癖鮑毓明,必須懲罰騙子李星星!你的善良一定要帶有鋒芒

不要和股市談戀愛別信他人推股:入股市2周我遇見過這三類騙子

相關焦點

  • 鞏俐與張藝謀為何走不到最後?男人比女人更現實,更懂得自我需求
    畢竟作為女演員來說,張藝謀已經把鞏俐封神了,她沒必要需求更多。再說張藝謀與鞏俐是很好的事業夥伴,兩人在一起結婚過日子其實並不合適。畢竟鞏俐屬於國際化的,屬於世界的藝術殿堂,張藝謀不能因為自己的自私而讓鞏俐成為自己的賢內助。
  • 為張藝謀70歲慶生的她是鞏俐的反面,但靠示弱贏了的女人,輸掉了自我
    這本周曉楓寫的關於張藝謀的故事,裡面有提到很多張藝謀和陳婷的事,感興趣的大家可以看看張藝謀承認大兒子早熟,且內向憂鬱,很像自己,也許是先天基因如此,也可能是受到了不良影響。 張藝謀是陝西男人,祖上不是農民,而是臨潼大戶,家宅比喬家大院都大。
  • 張藝謀小31歲嬌妻被批土比不上鞏俐,活出自我的女人最美
    試問哪個女人不想成為鞏俐這樣的女人?但又有幾個女人能成為鞏俐?這就是鞏俐的氣質。,能力,和社會價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她不屑去討好取悅男人,也不願意在男人面前放低尊嚴和姿態,為了保護自己的這份驕傲,她努力而且拼命。
  • 張藝謀的女人,陳婷是坐收漁利還是有過人之處,擊敗鞏俐勝過肖華
    一本自傳道出無盡傷痛,成全與自我成全孰輕孰重,你的無私奉獻,你的偉大落下的只是孤單影直。他卻穿過高粱地奔向了碧海藍天。01、張藝謀前妻肖華自傳《往事悠悠》,讀懂不同女人心。一則故事展開了一段痛徹心扉的愛情血淚史。
  • 張藝謀和鞏俐的親密舊照:鞏俐崇拜看著張藝謀的樣子,像極了愛情
    為何對這樣一段的感情,人們會有可惜的情緒呢?人們遺憾和可惜,也許是因為那些年張藝謀和鞏俐珠聯璧合創造的電影史上的成就。也許僅僅因為他們舊照裡,鞏俐看著張藝謀,那崇拜的光,那些掩飾不住的幸福的微笑,確實是愛情最動人的模樣。
  • 張藝謀始終不曾給鞏俐婚姻:男人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不想和你結婚
    張藝謀想逃離現實,於是離開了肖華和女兒,和鞏俐一起躲在劇組,用電影的虛幻來逃避現實的喧囂。鞏俐為了和張藝謀在一起,不顧家人和世俗的反對,一意孤行。最終,張藝謀說過一句話:&34;這句話徹底擊垮了肖華最後的自尊,她選擇了放手。
  • 張藝謀為何拋棄共患難的妻子肖華,拒絕影后鞏俐迎娶沒名氣的陳婷
    張藝謀一生中經歷過最重要的5個女人:肖華,鞏俐,章子怡,王海珍,陳婷。最後能和張藝謀走到一起的是陳婷,也不知道會不會是他這一生中最後的女人,但張藝謀說陳婷給了他家的感覺,也許他在陳婷的身上看到了肖華的影子,他那傳統的回歸家庭的婚姻觀念也得以塵埃落定。
  • 張藝謀70歲生日她P圖秀恩愛:靠示弱贏了的女人,輸掉了自我
    很明顯,張偉平想要通過爆料來繼續控制張藝謀,沒想到卻逼得張藝謀將家人曝光,交了罰款,認了帳。所以陳婷支持張藝謀和張偉平分手,願意和他一起面對不可測的後果。她當然應該感謝張偉平,如果不是他的爆料,她不知道還要躲在黑暗中等多久。在一次節目中,張藝謀自己說,不和鞏俐結婚是因為她的事業心太強了,不會照顧家庭。但是陳婷就不會,陳婷是傳統的賢妻良母型,願意為了他不結婚就生子,願意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事業。
  • 張藝謀和鞏俐的罕見舊照:張藝謀賴在鞏俐懷裡的樣子,像極了愛情
    我寫過幾篇關於張藝謀和鞏俐的文章,關於他們的感情,儘管非議的不少,但更多的是遺憾的。為何這樣一段不道德的感情,對於不圓滿的結果,人們會有可惜的情緒呢? 這讓我想起了李連杰那一句,直到遇到利智,我才懂得什麼是愛。
  • 為什麼張藝謀不娶鞏俐,而娶了小他31歲的陳婷?
    看張藝謀的婚姻路,我們不難發現:張藝謀絕不是特例。男人們面對婚姻時,是特別懂得利己的,他們似乎很難被愛情衝昏頭腦。起步階段,希望找個個田螺姑娘,給自己的事業助力。風光階段,他們不想被套牢。年紀大了,開始戀家了,又找一個平凡女人度過一生。哪怕錯過一生中最好的精神知己,他們也要選擇現實利益。而這類男人的標配,就是一個普通妻子,而不是女神。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已經過夠了被人抬舉著的生活,女神很難抬舉著他們,會讓他們覺得日子過得不舒坦。郭富城、林志穎、周杰倫等的擇偶傾向,都跟張藝謀有點相似。
  • 終於明白,張藝謀當年不娶鞏俐的真實原因了
    但我還是我,我還是會一意孤行,走自己的路。」,卻同樣堅韌的女人。有很多私生子女,當年他們沒結婚的時候,也有很多情敵,但到最後還是我勝利了。」 有人心疼這樣的人生,有人看低這樣依附於男人的女人。,而不是用她的弱去愛,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捨棄,而是自我肯定。
  • 52歲鞏俐見到張藝謀哭成淚人:我們為什麼總是錯過最愛的那個人?
    張藝謀是老派的大男人,理想的妻子是那種溫柔內斂、甘於站在他背後默默奉獻的傳統女人;而鞏俐是一個經常拋頭露面的大明星,豔光四射且張揚自信,這樣的女人充滿了野性的魅力,可以滿足一個男人對於女人的所有幻想,可是作為一個朝夕相處的伴侶
  • 張藝謀想要的生活,鞏俐給不了,為何陳婷就能給?
    1987導演第一部影片《紅高粱》一炮而紅,獲得各種國內、國際最佳獎項,包括最佳導演獎,由他作詞和演唱的電影插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也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歌曲。自從擁有了大紅大紫的名導身份和各種榮譽光環的籠罩,其個人情感和婚姻生活也開始變得錯綜複雜,撲朔迷離。
  • 為什麼張藝謀不娶鞏俐,而娶了小他31歲的陳婷?
    看張藝謀的婚姻路,我們不難發現:張藝謀絕不是特例。男人們面對婚姻時,是特別懂得利己的,他們似乎很難被愛情衝昏頭腦。起步階段,希望找個個田螺姑娘,給自己的事業助力。年紀大了,開始戀家了,又找一個平凡女人度過一生。哪怕錯過一生中最好的精神知己,他們也要選擇現實利益。而這類男人的標配,就是一個普通妻子,而不是女神。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已經過夠了被人抬舉著的生活,女神很難抬舉著他們,會讓他們覺得日子過得不舒坦。郭富城、林志穎、周杰倫等的擇偶傾向,都跟張藝謀有點相似。
  • 鞏俐偶遇張藝謀哭成淚人:有種關係比戀人更高級
    又一個十年過去,52歲的鞏俐出席了一場活動,她身穿白衣笑容甜美,然而就在見到他的瞬間,突然掩面泣不成聲……沒錯,他就是張藝謀,一個影響鞏俐一生的男人。他們曾經是戀人,一起走過長達8年的愛情之路,但是最終沒能在一起。分手的原因,不是兩人不相愛了。鞏俐愛他。
  • 鞏俐和張藝謀的罕見合影:眼睛裡都是星星,張藝謀是她唯一的愛情
    張藝謀跟鞏俐相遇在1987年,當時張藝謀找鞏俐演《紅高粱》的女主角,在拍戲的過程中,兩個人走在了一起在張藝謀面前,今日氣場一米八的「鞏皇」鞏俐化身柔情小女人。歸來》劇組亮相坎城電影節紅毯,這是時隔24年後張藝謀與鞏俐再度攜手亮相坎城,該片放映後獲得好評,鞏俐看完後更深受感動當場落淚,與張藝謀激動擁抱。
  • 鞏俐霸氣回懟楊瀾又上熱搜:聰明的女人,懂得為自己而活
    一個女人在生完孩子一個月就被苛刻要求,嚴格管理身材,對於這種無理要求,張歆藝直接霸氣回懟:為何用這種方式取笑女性來博得流量?勇敢去愛,活出自我的女人最美麗在去年,鞏俐與71歲新男友亮相坎城紅毯一事在各大平臺被熱議,有人感慨鞏俐是男神收割機,有人羨慕她一把年紀還能不斷去愛,有人還諷刺鞏俐男朋友年紀太大。
  • 陳婷,憑什麼能贏了鞏俐,成功嫁給張藝謀?
    而張藝謀為了陳婷,終究還是「拋棄」了鞏俐。所以,陳婷默默的隱忍了11年,終於打敗了鞏俐,成功嫁給張藝謀,成為張藝謀背後的女人。那麼,陳婷她憑什麼能完勝鞏俐,成為人生贏家,贏得張藝謀的青睞呢?03 憑她一直在努力提升自身修養陳婷她為什麼能成為贏家,贏得張藝謀的青睞,讓張藝謀最後「拋棄」了鞏俐,而選擇了她。有人說,陳婷她不過是運氣好而已。但是,真的是如此嗎?陳婷19歲為大她31歲的張藝謀而輟學生子後,她並沒有停止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步伐。
  • 聰明的女人最好命,陳婷為何能穩坐張藝謀背後的女人
    在這些成就的背後,也是張藝謀與三個女人的情感糾葛,而為何唯獨陳婷與他走到最後了呢?01有緣無分的愛情張藝謀的第一任妻子,就是他的初中同學—肖華。當年初中畢業以後,張藝謀和肖華一起去陝西乾縣農村插隊,在那裡一待就是三年,三年裡兩人的關係也從同學變成了戀人。
  • 鞏俐:給張藝謀當「小三」,多次為他落淚,最後怒嫁香港富商
    」本來是個豐乳肥臀的角兒,劇組來中戲走了一圈,發現史可的形象比較符合。張藝謀看起來就像個秦俑,連化妝費都省了,也算是本色出演。他們的戀情不被現實中接受,只能在電影裡愛個三生三世。可是吃瓜群眾的熱情來得迅猛,也消退得飛快。加上那時網絡不發達,輿論帶來的壓力,很快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