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之戰:一代名將張須陀的人生絕唱,隋朝走向衰落的謝幕離歌!

2020-12-18 騰訊網

前言:夢歸隴原東,文史盡秋塵。

(夢歸秋塵:第124期)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並起,各路豪傑割據一方坐觀天下大勢。同時,翟讓的瓦崗軍給了錢風雨飄搖的隋朝最後一擊,整個隋朝在內憂外患中搖搖欲墜。

翟讓

然而,有一個人卻始終如一地維護著這個大廈將傾的隋朝,他四方平叛並且威震東夏。後來,他又在與瓦崗軍的較量中每戰必勝。他成為隋煬帝楊廣最可以信賴的將領,更成為瓦崗軍、朱燦等農民起義軍的夢魘,他就是大隋最後的名將—張須陀

一、名將的因素。

我們可以縱觀整個隋末,為什麼張須陀能夠從屢戰屢敗的隋軍裡走出來,成為了隋朝的柱石?

1.張須陀的魅力和才華。

首先,張須陀有勇有謀並且善於治軍,所以他統帥的軍隊才能出其不意的擊敗各路叛軍。同時他善於抓住戰機,利用對方的漏洞展開攻擊,這讓翟讓等勢力都特別頭痛。

張須陀

其次,張須陀有一顆仁慈的心。當他擔任齊郡丞時,災民因饑荒而食不果腹,於是他冒著被處斬的危險擅自開倉放糧。而這一切都讓他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一個好印象,以至於很多人紛紛投身於張須陀軍中使其實力大增。

2.名將的魅力。

張須陀這麼厲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須陀的手下有秦叔寶和羅士信兩位戰神。秦叔寶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不管是他的智慧還是武藝,都是在頂尖高手之列的。而另一位羅士信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人,在隋唐演義中羅士信是唯一一位可以和李元霸匹敵的人物。張須陀軍中有這兩位絕世戰神,又怎麼可能不百戰百勝呢?

秦叔寶

3.千牛備身的戰力。

千牛備身最早出現於北魏宣武帝時期,後來又活躍於隋唐時期。這支部隊都是由軍中佼佼者組成,他們驍勇善戰並且作戰經驗豐富。他們是由隋煬帝撥給張須陀的一支勁旅,或許大家沒怎麼聽過千牛備身,但相信大家都聽過千牛衛這個詞。而千牛備身就是千牛衛的前身,當然他的主要工作是作為禁軍性質的存在。

千牛備身

二、張須陀的人生絕唱。

在百戰百勝的平叛中,張須陀很快迎來了自己的「滑鐵盧」:滎陽之戰。

這一次,瓦崗還是熟悉的瓦崗軍,但張須陀已經不是那個深思熟慮的張須陀了,屢戰屢勝的他已經開始低估瓦崗的實力。同時瓦崗方面,他的對手也悄悄由曾經的手下敗將翟讓變成了深謀遠慮的李密。

滎陽之戰

翟讓詐敗引誘張須陀進入瓦崗的陷阱中,張須陀雖然突圍而出,但他又折回去救被困的兄弟。張須陀雖然數進數出,但還是沒有改變部隊敗散的結局。最終,一代名將以力戰而亡,書寫了自己的人生絕唱。

三、張須陀的敗亡對隋朝的影響。

1.張須陀敗亡後,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夠成為拯救大隋王朝的柱石。這位大隋最後的名將退出歷史舞臺後,再也沒有一個能真心為隋朝和百姓鞠躬盡瘁的名將了。

隋末戰火

2.對隋朝而言,它損失的不只是一個將領,更是一個維護時局的關鍵人物。從此之後,隋朝也開始在衰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大隋最後的屏障也終究隨著張須陀的敗亡而化為千年歷史中的一縷青煙,隨風消散。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張須陀沒有死,江都的驍果衛還會還殺死隋煬帝?隋朝會不會有一絲不同的轉機?

隋煬帝

用文化傳遞情感,用歷史緬懷歲月。笑談王朝變遷,指點歲月浮沉。我是夢歸秋塵,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鼓勵。如果大家喜歡,請給個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只因殺了張須陀
    官軍擊之,多不利。」王薄縱橫南北,所向披靡,官軍難以抵擋。這種情況下,張須陀隆重登場,主動請纓,領兵拒戰。王薄接戰受挫,引軍轉南,攻略魯郡(治所在今山東兗州)。張須陀躡蹤追擊,雙方大戰於岱山之下。張須陀緊追不放,在臨邑(今濟南市北)再破王薄,斬五千餘級,獲六畜萬計。史稱:「時天下承平日久,多不習兵,須陀獨勇決善戰。又長於撫馭,得士卒心,論者號為名將。」可以說,張須陀是大隋王朝最後一位名將。
  • 童山之戰:一支讓天下人膽寒的部隊,一場讓瓦崗徹底衰落的戰爭!
    一方面瓦崗從建立後屢屢擊破隋朝軍隊,同時又攻佔滎陽、興洛倉,擊敗隋朝名將張須陀。這時的瓦崗軍已經佔領了河南全境,瓦崗軍已經達到數十萬人,更有秦叔寶、單雄信、王伯當等名將。這也是整個童山之戰,李密能夠取得勝利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
  • 歷史上隋朝除了張須陀,還有誰真的寧死不屈,鞠躬盡瘁為國捐軀
    以下是「一個螺絲起子」為大家講解的內容:隋朝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那個時期的將領普遍喜歡投降,像廣為人知的秦叔寶,羅士信都是如此,不過也不乏像張須陀那樣為國盡忠的忠義之士,在此舉幾個例子。來護兒是隋朝名將,早年曾參與平陳之戰,又隨楊素鎮壓高智慧的叛軍。楊廣繼位後,曾三次隨楊廣出徵高句麗。楊廣巡幸江都時,來護兒以左翊衛大將軍隨行。後來天下動蕩,人心不定,宇文化及謀逆殺死了楊廣,來護兒也被叛軍所獲,遇害前說:『『吾備位大臣,荷國重任,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可見其氣節及對大隋的一片忠心。
  • 大隋最後的名將——堪稱大隋五虎上將,但最後卻沒有力挽狂瀾
    經歷了一次一定的攻伐決斷,實現了世界的統一,當然離不開勇將們的支持,在隋朝有很多名將,比如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等,今天講的是張須陀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歡!作為隋朝的一代名將,張須陀英勇善戰,深得皇上的愛戴,特別是隋煬帝的重視,就像隋煬帝手下的五虎將軍一樣,為大隋的統一與穩定貢獻了一生的精力。其它名將紛紛出世後,成為大隋的柱石,一直到戰爭結束。昆明刺史原為隋文帝時的羌族首領,因不堪隋朝對羌族的專制統治,組織軍隊起義。
  • 大隋最後的名將 堪稱大隋五虎上將 最後為何不能力挽狂瀾
    隋朝經歷一定的攻伐決斷,將天下統一,當然離不開勇將的支持,在隋朝有許多的名將,如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等等,今天為大家講述的是張須陀的故事
  • 楊素為何是隋朝第一名將又是第一奸臣?楊素為什麼不自己稱帝?
    歷史中的人物很難單純的用好壞來評判,比如李世民,他是一代明君不假,但也做過許多惡事,殺兄弟奪嫡、逼父親退位,還斬殺了十個無辜的侄子。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計反客為主,李密為何能短短一年上位瓦崗寨首領
    計策解讀反客為主這個成語出自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從計策的名字和來源可以看出,這條幾次是典型的「屌絲逆襲」,「鳩佔鵲巢」之法,本來應該是「客人」,結果主客異位,成了主人。
  • 這位隋朝公主連續嫁給四代可汗為妻,最後還死於唐朝一代名將手中
    這位隋朝公主連續嫁給四代可汗為妻,最後還死於唐朝一代名將手中眾所周知,古代中原王朝為了加強、維護、緩和與一些外族的關係,通常會採用和親的策略,可以說,這是一種政治聯姻,其幾乎貫穿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並對歷史發展有著或隱或顯的影響。
  • ...年僅剩一忠臣戰將,為了報答煬帝不殺之恩,打遍黃河兩岸,身死國滅
    隋朝末年雖然戰火紛飛,卻出現了一位特別忠誠的戰將,打遍黃河兩岸的他僅僅是為了報答隋煬帝的不殺之恩。這位在隋末時期僅剩的一忠臣戰將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大業六年,隋煬帝要打高句麗,募集天下糧草,這時民間遭遇災害,出現饑荒於是張須陀當機立斷,開倉賑災,有人報告給了隋煬帝,沒想到煬帝不僅沒有怪罪張須陀,反而更加重視他,為他升官。
  • 何以說大唐名將李勣一生榮光功德圓滿?
    其實,這不過是演義當中虛構的故事,真實的李勣其實是大唐名將(與衛國公李靖齊名),還兼通醫學,曾參編《唐本草》,自撰《脈經》一卷。李勣一生南徵北戰,立下不朽軍功,卒年七十六歲。他無論是戎馬生涯,還是還朝為師,皆能憑著精準站隊,從沒有被人打壓,獲得一生榮光,不僅成為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死後亦極享哀榮,陪葬昭陵,配享高宗廟庭,實現了功德圓滿的人生:善始善終,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