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第三十計反客為主,李密為何能短短一年上位瓦崗寨首領

2020-12-25 柳成蔭90

計策解讀

反客為主這個成語出自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從計策的名字和來源可以看出,這條幾次是典型的「屌絲逆襲」,「鳩佔鵲巢」之法,本來應該是「客人」,結果主客異位,成了主人。

下面看看三十六計原文怎麼說的: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三十六計·反客為主》

意思就是:把握精準時機插足進去,掌握他的要害關節之處。漸之進也出自《易經·漸》 卦,在這裡可以解讀為循序漸進。所以這句話就告訴我們,想要反客為主,就得找準主人的空檔,薄弱之處,在恰當的時機插足進去,掌握住主人的要害,如此循序漸進,就能由客人變成真正的主人。

反客為主,用在軍事戰爭中,就是要努力變被動為主動,爭取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天時、地利、人和總要佔一樣的,如果能反客為主,就會有更大的優勢贏得戰爭。

使用此計共分五步:

第—步 爭客位:想要反客為主,首先你要有個客人的身份,想辦法到主人身邊或者勢力內做事才有反客為主的機會。第二步 乘隙:就是要找到主人的薄弱點、不足之處;第三步 插足:把自己的勢力侵入主人的薄弱點,掌握一些機要;第四步 握機:把握機會,步步為營,陰謀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反客為主這種事情,一定不能急於求成,要一步步蠶食主人的權利,不可莽撞;第五步 成功:掌握主人的權勢、地位、勢力,得到主動權。古人用這條計策,大多是用在盟友身上,往往借著幫助盟友的機會,站穩腳跟,然後一步步蠶食,最終取而代之。

比如李淵在奪得天下之前,寫信恭維李密,後來還是把李密弄死了。

劉邦在兵力不能與項羽抗衡的時候,很尊敬項羽,鴻門宴上為活命,對項羽謙卑到了極點。後來劉邦他力量擴大,由弱變強,垓下一戰,把項羽逼死烏江。

袁紹勢力擴大後糧草不夠,需要向韓馥求助,後來就逐漸不滿足了,用計策不補蠶食韓馥的勢力,最終袁紹反客為主奪得韓馥的冀州。

李密反客為主成為瓦崗寨首領

#隋唐演義#看過隋末歷史的或者《隋唐演義》的應該都知道,當時有個大名鼎鼎的地方叫「瓦崗寨」。

最早,瓦崗寨是韋城東郡法曹翟讓創立的。翟讓武功高強,頗有膽略,善使長槍,後來因為犯了事兒,逃亡到瓦崗,立下瓦崗寨,後來同郡的單雄信、離狐人徐世勣等都來投奔他。

瓦崗寨

翟讓率眾進入滎陽、梁郡的境界,劫公私船隻,供給充裕,來歸附的人越來越多,兵力人手達到一萬餘人。

大業十二年,貴族出身的李密,因參與楊玄感叛亂而被隋軍通緝,後來在翟讓的部下王伯當介紹下,投靠了翟讓。

李密的曾祖為西魏八柱國之一、司徒李弼,賜姓徒何氏,北周太師、魏國公。祖父李耀(西魏名將李弼之子),為北周太保、邢國公。父親李寬,隋朝上柱國,封蒲山郡公。

李密相比翟讓,不僅出身更高,而且頭腦、見識、謀略、度量都不是翟讓能比得上的,所以李密對翟讓來說就是個「腦後有反骨」的,可惜翟讓到死才知道。

那麼李密是怎麼奪權翟讓的呢?

李密

第一步爭客位:取得翟讓的信任,站穩腳跟

李密初到瓦崗後,就主動提出,讓他到遊說附近一些小股義軍,把他們吸納到瓦崗軍裡來,從而快速壯大瓦崗軍的實力。

李密通過王伯當用獻謀略的辦法靠攏翟讓說:「如今皇帝昏庸,百姓怨恨,在遼東用光了精銳部隊,和突厥斷絕了友好關係,眼下正在巡視揚州、越州,撇下了洛陽長安,這也是像劉邦、項羽那樣爭奪天下的時機。憑您的雄才大略,精兵強將,奪取洛陽長安,消滅兇殘勢力,那麼滅亡隋朝綽綽有餘。」

翟讓同意後,李密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沒過多久,他就招來了好多義軍加入瓦崗,使得瓦崗的實力得以擴大。李密因此得到翟讓的信任。表明他在這個瓦崗寨這個組織裡面徹底站穩了腳跟。

第二步乘隙,出謀劃策,展現實力。

李密本身是個非常善於出謀劃策的人,從他能做楊玄感手下非常重要的謀士就可以知道。

於是,李密在站穩腳跟後,向翟讓提了個建議:現在瓦崗人馬已經非常多了,但是沒有地方弄到穩定的糧草供應,如果長此以往,就會人困馬乏,實力下降,這時候大敵一到,要不了幾天我們就會失敗!不如直接奪取滎陽,休整部隊籌積糧草,等到兵強馬壯後,就可以逐鹿天下了。

翟讓認為李密說的對,從此攻克金堤關,攻打搶掠滎陽等縣城鎮,在攻打滎陽的過程中,充分展示了李密的軍事才能。

滎陽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駐守滎陽的隋朝將領是張須陀。李密讓翟讓率主力大軍與張須陀對峙,而他自己帶領千餘士兵,埋伏在緊要地段。戰鬥打響了,翟讓軍不利,節節敗退。當進入埋伏圈後,李密帶領伏兵衝出,奮力殺敵。張須陀本來就掉以輕心,更加突如其來的李密伏兵,讓他措手不及,戰敗被殺。這次失敗後,隋軍「晝夜號哭,數日不止」。

這是瓦崗軍自組建以來,對外作戰的第一次大勝,瓦崗軍在天下聲勢大振,而李密也在此戰立下赫赫戰功,軍事才能得到整個瓦崗寨的認可。

第三步插足:收買人心,組建自己的勢力

李密因之前奪取滎陽作戰有功,翟讓就讓他自己建立牙帳,組建一支相對獨立的隊伍,號曰蒲山公營。

李密知道,如果自己想要成事想要壯大,就必須組建一支完全聽命自己的軍隊,所以李密便以此為平臺,不斷收買人心,組建屬於自己的蒲山公營。

並且李密在日常生活中,秉持艱苦樸素,生活上很簡樸。他自己所得財物,都分別賞給部下,然後,他又厚賞有功之人,提拔自己的心腹。通過這些措施,李密收買了不少人心,成了瓦崗寨的頭號人物之一。

第四步 握機:步步為營,主客異位

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奪取糧倉,同時也為了展現自己的才能,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李密又建議翟讓偷襲隋朝的重要糧倉洛口倉,然後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翟讓同意了他的這個建議。

大業十三年二月,李密與翟讓率精兵七千人,出陽城北,翻越方山,從羅口襲取興洛倉。打開倉庫,放糧給百姓。

"恣人所取,老弱襁負,道路不絕,眾至數十萬。"

瓦崗軍開倉放糧

由於義軍數量大增,隋朝在洛陽的越王楊侗,派遣虎賁郎將劉長恭率軍二萬五千人前往鎮壓。

翟讓、李密預先偵知隋軍的動向,作了周密的部署。劉長恭卻對瓦崗軍的情況則一無所知,由於表面看到瓦崗軍的人數不多,於是麻痺大意,而瓦崗軍乘隋軍初來乍到,餓飢疲憊之時,大舉進攻,隋軍大敗,死者十之五六。

劉長恭倉皇逃回洛陽。瓦崗軍得到大量的輜重器甲,力量壯大,聲威大振。

同年四月,瓦崗軍逼近東都城郊,攻破回洛倉,導致東都糧食缺乏,陷入困境。

九月,瓦崗軍又攻破黎陽倉,開倉濟貧,起義軍增加二十多萬。這時,瓦崗軍有數十萬之眾,控制中原廣大地區,達到鼎盛時期。瓦崗軍還公開宣布隋煬帝的十大罪狀,明確表示要推翻隋煬帝政權。

隋煬帝對瓦崗軍恨之入骨,又十分畏懼,於是派心腹王世充前往洛陽鎮壓瓦崗軍。

李密率領瓦崗軍與王世充接戰,幾次拉鋸戰,最終瓦崗軍大勝,將士們帶著兩千多個敵軍的首級凱旋迴營。

在李密的帶領下,瓦崗軍雖然未能象李淵一樣直取長安,但是他們在與王世充等洛陽守軍交鋒中佔盡優勢,隋軍進行的三個月的爭奪戰中,消滅隋軍六萬餘人。

至此,瓦崗軍實力大增,威聲大振。而李密也逐漸完成了從一個外來者到主宰者的身份轉變。

第五步 成功:殺翟讓,成為瓦崗真正首領

李密在幾次戰役中,屢立大功,得到山寨眾多頭領的信服,在這種情況下,翟讓不得已讓出領導位置,於是禪位,推舉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封為「魏公」。李密則任翟讓為司徒。

大業十三年二月庚子,李密在鞏縣南設壇即位,自稱為永平元年,開始建立政權機構,李密成了瓦崗真正的主人。

翟讓雖然禪位了,但是李密仍然是不放心的,因為只要翟讓在瓦崗軍中振臂一呼,李密的權力就隨時可能被他拿回去。

後來,看到瓦崗軍形勢大好、前途無量,瓦崗軍的首領李密很有可能在將來成為皇帝時,翟讓的一些親友和下屬都開始不甘心了。翟讓的部將王儒信鼓動翟讓擔任大冢宰官職,統領百官,奪取李密的大權。翟讓的哥哥翟寬又對翟讓說:「皇帝只能由我們自己做,怎能送給別人!你如果做不了,就該我來做。」李密知道了這件事,對翟讓一系的殺心就更重了。

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李密為翟讓設下了「鴻門宴」。

李密殺翟讓

在宴會開始之前,李密拿出一張好弓給翟讓看。翟讓接過弓,剛把弓拉滿,李密親信蔡建德就從翟讓身後偷襲,把翟讓被砍死在宴會上,接著翟讓的心腹,翟弘、翟摩侯、王儒信都被殺了。

李密經過這事終於取得了瓦崗軍的絕對領導權

相關焦點

  • 瓦崗寨在正史是如何的存在?翟讓為何讓位給李密?
    在演義小說中,程咬金、秦瓊等一大批唐代名將都是出於瓦崗寨。那麼今天就來聊聊隋末瓦崗寨的歷史。 翟讓時期 在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中,翟讓和李密領導的瓦崗軍起義影響最大,威震中原。瓦崗軍的首領翟讓,本來是東郡的一個小官。他因為得罪了上司,被判死刑,關入大牢。後來,一個看守大牢的人十分同情他,就偷偷把他放了。
  • 李密殺翟讓,統領瓦崗寨群雄,有家世有人才,卻連決賽圈都沒進入
    「關公戰秦瓊」中的門神秦瓊,三板斧程咬金,一代名相魏徵,徐茂公,單雄信等等都是出自瓦崗寨,這一隋末三大義軍之一。與另外兩路起義軍,河北的竇建德,江淮的杜伏威相比,瓦崗寨還是最為強大的一支,並且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瓦崗寨出生的就佔了五席,能與李唐皇族外戚,起兵元老這兩大勢力並駕齊驅,可以想像,瓦崗寨中的英雄果真是能力不凡!
  • 瓦崗新人李密,為何暴得大名,成為反隋義軍盟主?只因殺了張須陀
    在演義小說《說唐》裡面,瓦崗寨首領李密是一個非常不堪的角色,可笑、可憐,又可悲。李密之所以會上瓦崗,是因為煬帝下揚州賞瓊花後,駕回江都,途經瓜州,天下第一美女蕭皇后在龍舟內觀覽岸邊風景,他忍不住偷窺,觸怒了煬帝,交由夏國公竇建德綁到法場斬首。竇建德義薄雲天,把他私自釋放了。
  • 被誤解的歷史人物,《隋唐演義》中的無能昏君李密,其實很厲害
    《隋唐演義》中,有一個叫李密的人,他是程咬金從路邊撿回來的流浪漢。機緣巧合下,得到了程咬金的禪位,成為了瓦崗之主。但李密這個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當上瓦崗之主後,驕奢淫逸,獨斷專權,最終瓦崗寨在他的操作下嗎,分崩離析,最終走向敗亡。
  • 隋唐英雄傳中的瓦崗寨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瓦崗寨位於河南安陽市滑縣境內,以隋末翟讓攜單雄信及徐世勣等人在此聚眾反隋而得名,這支反隋武裝亦因此被稱為瓦崗軍。起義之初,瓦崗軍以貧民及獵人漁夫為主,他們劫富濟貧、搶奪公私船舶貨物,屢敗官軍圍剿,「附者益眾,聚徒至萬餘人」。
  • 瓦崗寨的媳婦瓦崗寨的漢
    「彪角」據史書記載,與漢武帝劉徹一次狩獵發現一隻外形酷似彪的獨角獸有關;說到「瓦崗寨」,第一個想到的是翟讓、李密的瓦崗軍起義,也曾聯想到「瓦崗五虎」,但細查之,老公的瓦崗寨與這些英雄故事毫不相干,能扯上歷史的,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這裡已被列入我國仰韶文化保護區域。
  • 內黃「勇三郎」王伯當,史上忠義之人.
    幾年後,隋末農民起義愈演愈烈,翟讓在東郡韋城瓦崗寨(今滑縣南)起義,稱瓦崗軍,王伯當則在老家內黃一帶成為一支義軍首領。恰逢李密走投無路,在投靠翟讓的路上發現曾經的學生王伯當也成了義軍首領,便勸說一同投靠瓦崗軍。
  •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時,那麼多瓦崗寨舊部,為何只有李勣一人求情?
    這麼多前瓦崗寨的戰將當時都在李世民麾下,為何只有李勣肯幫單雄信求情?相信深受演義和電視劇影響的瓦崗寨粉絲們也不理解,好兄弟、講義氣的原則到哪去了?其實,當時在李世民麾下,也只有李勣夠資格也有義務為單雄信求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 《陳情表》中 沒有官職的李密為什麼自稱「臣」
    歷史上有二位名人李密,一位是隋唐時關隴士族後人,瓦崗寨稱魏公的李密,有牛角掛書等典故流傳,另一位則活躍在三國末晉朝初,聞名於世的就是他寫的《陳情表》,古名人曾對此作了概括說,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這個人必然不忠;讀李令伯(密)《陳情表》而不墮淚者,這個人必然不孝;讀韓退之(愈)《祭十二郎文
  • 李密淪為逃犯,無人收留,為何來到瓦崗軍就能坐上頭把交椅?
    楊廣徵討高句麗期間,楊玄感起兵造反,李密積極參與其中,為好友出謀劃策,無奈楊玄感是個金玉其表,敗絮其內的草包,不聽李密之計,很快就失敗了。李密從此淪為逃犯。
  • 《隋唐英雄傳》:瓦崗寨六大英雄人物,你覺得誰的綽號最拉風?
    那麼在瓦崗寨最知名的六大英雄中,你覺得誰的綽號最拉風呢?白衣神箭——王伯當作為落魄的鮮卑貴族,王伯當在江湖上以一手射術而出名,尤其是劫法場救下李蓉蓉的時候,那手射箭的戲讓人大開眼界。王伯當身懷遠大抱負,卻一直懷才不遇,直到後來李密來到了瓦崗寨,伯當感嘆自己遇到了伯樂;哪知道李密其實也只是個貪圖享樂的角色,但王伯當卻一直對他忠心不二。
  • 李密是一個貴族子弟,才能謀略都非常高,最後被誰給除掉了
    他的曾祖父可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弼,他的爺爺李耀是北周時期的邢國公,而他的父親李官在隋朝的時候也是上柱國,所以說李密他的家是可以說是非常的尊貴了。李密是一個從小就懷有雄心壯志的人,而且他非常的勤奮好學,並且在隋朝的時候他得到了第一重臣楊素的欣賞。並且李密後期也是一個非常有謀略的人。
  • 為何程咬金會成為瓦崗寨的皇帝,而秦瓊和單雄信卻不能?
    在各種版本的演義中,大唐福將程咬金是做過三年皇帝的,在瓦崗寨稱混世魔王,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程咬金何德何能能在英雄好漢眾多的瓦崗寨做了三年皇帝?為什麼偏偏是他做皇帝?他這個皇帝又是如何當上去的呢?當然,為了讓大家服氣,徐茂公又出了一個主意,將「帥」字旗旗杆放下來,大家挨個去拜,如果誰能擺得起,就讓他做皇帝,說了也是奇怪,還就是輪到程咬金拜的時候,旗拽了起來,這下子,大家都服氣了,於是程咬金就愉快地做了皇帝。從《說唐》的描述來看,程咬金能成為瓦崗寨的皇帝,成為眾英雄的主,是經過了層層考驗的,簡單來說,就是天選之子,別人都沒有這個資格做皇帝。
  • 港劇天王黃日華被TVB洗黑的《大運河》反派角色李密
    ,論起這方面的資本當世黃氏敢稱第二,只怕也鮮有人敢論第一;其次比較起之前的忠厚憨直角色,李密的衣服妝容都可謂華美飄逸——梁朝偉飾演的虯髯客乃是我一生中見過無數慘不忍睹的主角之集其大成者,讓我不禁懷疑無線此舉是否真心捧月,或乃是誨人不倦,此乃閒話不須多論。
  • 李密《陳情表》:除了祖孫之情,還有這兩種不易察覺的隱藏情感
    在中學語文課本裡,一篇《出師表》,一篇《陳情表》,這兩篇至情至性的千古名文,都出自蜀漢臣子之手,一是家喻戶曉的蜀漢名相諸葛亮,一是蜀漢舊臣李密,一寫人臣之忠,一敘人子之孝,都感人至深,以至於後人甚至放話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出師表》自不必說,文如其人,其文讀之墮淚,其人其事,更是感天動地。
  • 隋末李密與馮慈明的互相測試,看看他們誰更高明?
    隋煬帝派遣代理江都郡丞馮慈明前往東都,被李密抓住了,李密平時就聽說過馮慈明的大名。於是就請他坐下,恭敬有禮地向他表達敬意。李密對馮慈明說,大隋王朝的氣數已盡,您能跟我一起創立不世之功嗎?李密很憤怒,把馮慈明關押起來,馮慈明說服看守他的人放他逃走。馮慈明向江都上表,並寫信給東都,議論賊兵的形勢,到了雍丘,被李密的將領再次抓住,李密佩服他的道義,把他釋放,馮慈明走到營門,翟讓把他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