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時候有一個李密,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都說他是一個非常貪戀權勢,並且喜好美色的人,他是憑藉運氣才成為瓦崗寨的主人的。而且他在後面的一些事跡中給人了一種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這種感覺,就好像沒有他的話那麼瓦崗寨就會發展得更加的壯大,甚至最後能夠統一天下,就因為有了他的出現,所以讓瓦崗在最後變得沒落了,讓那些英雄們都各自分散開了。其實這只是小說裡面為李密塑造的人物形象,歷史上真正的李密跟小說裡面的這個人完全不一樣。
歷史上這個人可以說的上是一個時代的梟雄,他的出身非常的高貴,身份也非常的顯赫。他的曾祖父可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弼,他的爺爺李耀是北周時期的邢國公,而他的父親李官在隋朝的時候也是上柱國,所以說李密他的家是可以說是非常的尊貴了。李密是一個從小就懷有雄心壯志的人,而且他非常的勤奮好學,並且在隋朝的時候他得到了第一重臣楊素的欣賞。並且李密後期也是一個非常有謀略的人。
楊素那個時候就說李密的那種學識是他的兒子們都比不上的,這次咱們就可以看出楊素對於李密的才華是非常的肯定的。後來在楊素去世以後,他的兒子楊玄感因為對皇帝的統治有很大的不滿,所以趁著皇帝親徵高麗的時候發動了叛亂。這個楊玄感他在發動叛亂之前給李密寫過一封信,他寫信是邀請李密去做他的軍師。從這裡咱們就可以看出,在楊玄感他的心裡李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才。
而李密也同意了他的邀請,在楊玄感起義之後,他就一直秘密地為他出謀劃策。李密那個時候給楊玄感奉上了上中下三個策略。根據後面歷史上的各種發展來說,如果說那個時候楊玄感他採用了李密給他獻的這個策略的話,那麼他很有可能就把隋朝的皇帝給打敗,自己做皇帝了。很可惜的是楊玄感這個人,他的才華和智慧實在是太有限了,他竟然只選擇了三個正策略中的下策。最後皇帝帶著他的大軍返回之後楊玄感也被皇帝給打敗了處死了,李密這個軍事也受到了這件事情的連累被捉拿了。
不得不說李密真的非常厲害,他在被皇帝抓到之後竟然是通過賄賂看守他的士兵,成功的逃出去了。逃跑之後的李密不在是以前那個身居高位的貴族之後了,成了一個東躲西藏的亡命之徒,這樣逃亡的日子他過了兩年。後來又出現了很多的起義軍,李密這個時候才抓住機會再次出來投奔了瓦崗軍。和小說裡面寫的完全相反的是,瓦崗寨不是因為李密而變的沒落,反而是因為他而徹底的壯大了起來。那個時候瓦崗軍的領導人叫翟讓,雖然他是瓦崗寨的領導人,但是他這個人能力非常的低。
他率領的瓦崗軍只是當時那麼多起義軍中人數最多的一個,但是現在這個時候的實力跟能夠正面打敗隋朝的實力相比還是相差很多的。在李密剛剛加入他們的時候翟讓還以為他是楊玄感的人,把他抓了起來。後來他獻了計策,幫助瓦崗軍打了一次勝仗,這才得到了他們的信任,並且給了他非常重要的職務。這個時候的李密才充分的把他的聰明才智發揮了出來,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連續打敗了隋軍好幾次,並且讓瓦崗軍也以最快的速度強大了起來。這個時候的瓦崗軍,成為了當時眾多起義軍中最強大的一支,完全能夠和隋軍他們正面對抗。
根據當時的形勢作出的戰略部署,李密率領著他們直接攻打了洛陽。再經過了一番慘烈的對戰之後,李密差一點點就把洛陽給佔領了。在這個時候突然發生了一件事情,把李密的命運徹底的改變了,那就是江都政變的爆發。那個時候的楊廣他胡作非為,被他手下的將軍給勒死了,而他剩下的勢力也全部都被宇文化及掌控了。這個時候李密對全局進行了充分的考慮,決定先把後方穩定了再轉過頭去打宇文化及。
後來又經過了一番非常艱苦的戰鬥,李密把宇文化及給打敗了,從另一種角度上來說,也算是給楊廣報了仇。可是連續的徵戰,讓瓦崗軍所有的戰士都非常的勞累。而這個時候的王世充等李密打敗了宇文化及最後整個軍隊處於極度疲憊的狀態下,把他們整個瓦崗軍都給徹底的瓦解了。被打敗的李密在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就決定去投奔李淵了,想借著李淵的勢力東山再起,可是他沒有想到李淵是一個權謀非常厲害的人,他完全看出了李密的心思,就把李密手下的勢力全部都據為己有了。這個時候李密非常不甘心,所以他就從李淵那裡逃出去,想回到自己原來的地盤,但是在逃亡的路上,李密被李淵的下屬給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