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淪為逃犯,無人收留,為何來到瓦崗軍就能坐上頭把交椅?

2021-01-07 騰訊網

隋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此起彼伏,而一些對朝廷不滿或包藏野心的貴族,也紛紛趁亂興風作浪,以實現自己的野心和抱負,李密就是其中之一。

楊廣徵討高句麗期間,楊玄感起兵造反,李密積極參與其中,為好友出謀劃策,無奈楊玄感是個金玉其表,敗絮其內的草包,不聽李密之計,很快就失敗了。李密從此淪為逃犯。

逃亡期間,李密先後投奔了郝孝德、王薄等農民起義領袖,無奈話不投機,此時的李密像無根的浮萍一樣無人收留。之後李密更加困難,當過教書先生,甚至挖草根、剝樹皮為生。但憑著李密對時局深邃的洞察力,他選擇了前往瓦崗寨投奔翟讓。

大業十二年(616)李密參加了瓦崗軍,之後李密逐漸發現翟讓雖然是個仗義豪邁的好人,但胸無大志,難以成事,便產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那麼他是如何坐上瓦崗軍頭把交椅的呢?我認為主要有兩點:

第一,憑著「上柱國、蒲山公」的身份與讖語。

李密的家世很好,曾祖是北周赫赫有名的八柱國之一,名叫李弼。他在當時的地位比楊廣的爺爺楊忠的地位還要高。李密的父親李寬,是隋朝上柱國,封為蒲山郡公。李密受父親蔭庇成為一名「千牛備身」,也就是隋煬帝楊廣的親軍侍衛。

楊廣生性多疑,又十分敏銳,一次外出途中,楊廣突然看到侍衛中的李密,發覺這個年輕人雖然不怎麼帥,但目光如炬,氣質出眾。便問旁邊的心腹宇文述此人的身世背景,明白之後楊廣一想他那目光,總覺得不對,便示意宇文述讓他走人。就這樣,李密莫名其妙地丟掉了飯碗。沒過多久,在楊廣發布的官制改革中,李密上柱國、蒲山郡公的爵位也失去了。

(楊廣劇照)

雖然爵位沒有了,但上柱國的光環還在。因為從北周到唐初的一百年間,關隴集團這個以武川軍人為核心,關中士族為骨幹的政治集團,一直是國家的統治核心,他們崇尚武力,所以靠軍功才能換來「上柱國」的爵位,雖然被楊廣廢除了,但這個稱謂深入人心,在當時是相當炫耀的一頂帽子。

李密來到瓦崗軍之後,就不斷有人來投奔他,有一個洛陽人名叫李玄英的來到瓦崗軍,滿世界的找李密,見到李密後激動的熱淚盈眶,並給大家帶來了當時傳遍天下的讖語《桃李章》:「桃李子,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莫浪語,誰道許。」這是什麼意思?李玄英給大家做了極具說服力的解釋:「桃李子」指姓李的逃亡之人,中間兩句是皇帝來日無多,「莫浪語,誰道許」合起來就是一個密字。這《桃李章》之意就是李密將來會當皇帝!

讓李玄英這麼一鬧這件事在瓦崗上下搞得人盡皆知,之後又有房彥藻等人陸續投靠李密,來者都像見了親爹一樣,淚流面滿。而瓦崗軍上上下下此後見到李密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充滿了敬畏之意。

李密一方面樹立自己的個人威信,一方面買通翟讓的心腹軍師賈雄,讓賈雄對李密說:「蒲山公之蒲為蒲草,翟讓之翟為澤,蒲草離澤就無法生存。」說的翟讓心裡很舒服,這樣就穩住了翟讓。

第二,憑著李密的個人才華,為瓦崗寨立下三次大功。

瓦崗軍畢竟有幾十萬人馬,不乏像徐世績、單雄信這樣的能人良將,想當這些人的老大,如果不拿出點真本事,光憑著讖語可糊弄不了。

憑藉李密的才能與瓦崗軍強悍的戰鬥力,很快李密就連立三大功勞:

第一是攻取滎陽,擴大根據地。經過周密計劃,李密派兵主動出擊,攻佔了滎陽及周圍各縣,極大的擴展了根據地,並控制了大運河滎陽段。

(單雄信劇照)

第二是消滅猛將張須陀。由於滎陽是大運河永濟渠與通濟渠的交匯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隋煬帝派出名將張須陀,讓他率領大軍攻打瓦崗軍。這時翟讓害怕了,因為張須陀名頭太響,手下又有羅士信、秦瓊兩員大將,而且以前與張須陀的戰鬥就沒有勝過。

而李密有恃無恐,利用了驕兵必敗的道理,指揮大軍打了張須陀一個伏擊,將他斬於馬下。從此瓦崗軍名震天下。

第三是攻佔興洛倉。興洛倉是隋最大的糧倉,攻取興洛倉對瓦崗軍來說意義巨大,不但解決自身的糧食供應,同時等於掐斷了東都洛陽的補給。於是,李密提出了「襲取洛口、攻取東都」的口號,派出精兵一舉拿下了洛口倉。並開倉放糧,周圍百姓蜂擁而至,瓦崗軍的實力又上了一個大臺階。

經過一些列的軍事行動,翟讓對李密的胸中韜略與大將風範十分佩服,甘心情願擁戴李密,李密也無可爭議地稱為瓦崗軍的領袖。

大業十三年(617)二月,李密稱魏公,設立元帥府,並拜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就這樣,李密完成了從逃犯到瓦崗軍老大的華麗轉變。

相關焦點

  • 翟讓為何讓位給李密?
    近幾年,有關隋唐英雄系列的電視劇可謂是多如牛毛,其中瓦崗軍則更為人所知了。在演義小說中,程咬金、秦瓊等一大批唐代名將都是出於瓦崗寨。那麼今天就來聊聊隋末瓦崗寨的歷史。 翟讓時期 在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中,翟讓和李密領導的瓦崗軍起義影響最大,威震中原。
  • 瓦崗新人李密,為何暴得大名,成為反隋義軍盟主?只因殺了張須陀
    李密非常生氣,要殺徐、魏二人,引發了瓦崗散將,書中寫:「金墉關六驃八猛十二騎,見魏王如此,漸漸分散。」洛陽王世充趁機殺來,瓦崗軍大敗。李密像喪家犬一樣,投唐又反唐,最終被李世民下令亂箭射死。不用說,演義史裡的李密就是個窩囊廢、鼻涕蟲。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計反客為主,李密為何能短短一年上位瓦崗寨首領
    ,從而快速壯大瓦崗軍的實力。翟讓、李密預先偵知隋軍的動向,作了周密的部署。劉長恭卻對瓦崗軍的情況則一無所知,由於表面看到瓦崗軍的人數不多,於是麻痺大意,而瓦崗軍乘隋軍初來乍到,餓飢疲憊之時,大舉進攻,隋軍大敗,死者十之五六。劉長恭倉皇逃回洛陽。瓦崗軍得到大量的輜重器甲,力量壯大,聲威大振。
  •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結果楊玄感想都沒想,帶兵打洛陽去,遭到隋軍阻擊,久攻不克,李密這CEO也就白當了。楊玄感的軍隊潰敗後,李密不僅再度失業,還成了通緝犯,輾轉來到了瓦崗。翟讓為人豪爽,一身江湖氣,知道李密是貴族後代,又是個人才,很快將其提拔為二把手。李密又成了瓦崗的CEO,什么正的副的,一起商量著來。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李密初到瓦崗,就有機會施展才華。
  • 李密殺翟讓,統領瓦崗寨群雄,有家世有人才,卻連決賽圈都沒進入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說唐》《興唐傳》等等流傳世間的傳說中都離不開瓦崗寨群雄一詞。「關公戰秦瓊」中的門神秦瓊,三板斧程咬金,一代名相魏徵,徐茂公,單雄信等等都是出自瓦崗寨,這一隋末三大義軍之一。瓦崗寨李密就是翟讓所養的「虎」,李密,出生遼東李氏,高門世族,也算的上是四世三公的家族,從新文武雙全,志向高遠。也許是叢生就有遠大的報復,有一顆不甘平凡的心,年少襲蒲山郡公爵位的李密與當時權臣越國公楊素之子楊玄感相交甚厚,大業九年(613年)楊玄感起兵造反,最終功敗垂成,李密逃亡隱居。
  • 被誤解的歷史人物,《隋唐演義》中的無能昏君李密,其實很厲害
    所以從這裡來看,演義小說中說李密是程咬金他們在路上撿來的一個流浪漢,其實出入也不算大,其比較符合當時李密的一個處境。只不過,在後續瓦崗寨的發展中,李密可不是像演義小說中那般昏庸。他是真的有才幹,原本瓦崗軍在翟讓手中只是一群烏合之眾,說不好聽點就是土匪,勢力一般,不成氣候。結果李密一來,就給翟讓指出了興洛倉這麼一條明路。
  • 李密是一個貴族子弟,才能謀略都非常高,最後被誰給除掉了
    隋朝時候有一個李密,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都說他是一個非常貪戀權勢,並且喜好美色的人,他是憑藉運氣才成為瓦崗寨的主人的。
  • 童山之戰:一支讓天下人膽寒的部隊,一場讓瓦崗徹底衰落的戰爭!
    然而西歸就必須經過瓦崗軍的地盤,於是驍果衛和瓦崗這兩支勢力在童山展開大戰。最終,瓦崗以精銳盡失的代價取得慘勝。 一方面瓦崗從建立後屢屢擊破隋朝軍隊,同時又攻佔滎陽、興洛倉,擊敗隋朝名將張須陀。這時的瓦崗軍已經佔領了河南全境,瓦崗軍已經達到數十萬人,更有秦叔寶、單雄信、王伯當等名將。這也是整個童山之戰,李密能夠取得勝利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
  • 瓦崗五虎將中的三員虎將被斬首示眾,為何秦瓊和程咬金得以富貴善終
    裴仁基投奔瓦崗軍的時候,秦瓊加入了瓦崗軍。 程咬金和秦瓊一樣,都是北齊落魄貴族的後代。程咬金的爸爸程婁,是北齊的濟州大中正。程咬金是個年少多金的富家子弟,家中田宅廣有。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家裡有礦的程咬金,成了土匪們垂涎三尺的目標。程咬金為了保住家產,組織了幾百人的鄉勇保境安民,成了濟州小有名氣的地頭蛇。
  • 秦瓊落難時,單雄信多次接濟,他被李世民處死時秦瓊為何見死不救
    然而,李世民要殺單雄信時,為何只有徐茂公一人替他求情,秦瓊和程咬金卻不管不問?大業九年,韋城翟讓逃到瓦崗,聚眾起義,反對隋朝的統治。有勇力、擅長使用馬槊的單雄信與徐世勣一起加入了起義大軍。翟讓在徐世勣的建議下,奪取了滎陽、梁郡,瓦崗勢力迅速壯大,而單雄信也因作戰有功,被提拔。同年,李密因幫助楊玄感反隋失敗,故投奔了瓦崗。
  • 李世民要斬殺單雄信,為何求情之人只有徐茂公,秦瓊等人呢?
    而當時,為何只有徐茂公一人向李世民求情,其他人卻裝聾作啞呢?下面,請聽小編為你細細道來。其實,不論是在影視劇裡,還是在小說裡,單雄信被描述成一個扶危救弱的綠林領袖,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單雄信並沒有這般完美。單雄信,曹州濟陰人,他自幼習武,力大無窮。當時,因隋煬帝暴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起義軍也紛紛崛起。
  • 瓦崗五虎將中,秦瓊、單雄信和王伯當的選擇不同,結局也大不同
    瓦崗眾英雄就將李密搶了過來,於是李密搖身一變,就成了西魏皇帝,李密接下來就開始分封官職:封徐茂公為護國軍師,魏徵為大丞相,秦瓊為飛虎大將軍,邱瑞為猛虎大將軍,王伯當為雄虎大將軍,程咬金為螭虎大將軍,單雄信為烈虎大將軍,還有七驃八猛十二騎將軍。
  • 為何程咬金會成為瓦崗寨的皇帝,而秦瓊和單雄信卻不能?
    《說唐》中關於這一段寫得比較有意思,秦叔寶母親六十大壽之際,各地英雄好漢匯聚濟南為其祝壽,他們三十九人在賈柳店歃血為盟,結為異姓兄弟,之後眾位英雄為了救程咬金而在徐茂公的建議下反了山東,攻下瓦崗寨以此為據點建立他們的根據地。
  •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時,那麼多瓦崗寨舊部,為何只有李勣一人求情?
    這麼多前瓦崗寨的戰將當時都在李世民麾下,為何只有李勣肯幫單雄信求情?相信深受演義和電視劇影響的瓦崗寨粉絲們也不理解,好兄弟、講義氣的原則到哪去了?其實,當時在李世民麾下,也只有李勣夠資格也有義務為單雄信求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 盧俊義為何寧死也不肯坐梁山第一把交椅?
    在盧俊義上梁山之後,宋江執意要讓盧俊義坐第一把交椅,而且盧俊義坐第一把交椅那也是名正言順,因為曾經的梁山老大晁蓋在臨終前留下遺言,誰殺了用毒箭射殺他的史文恭,誰就坐第一把交椅。盧俊義上梁山後第一戰就活捉了史文恭。然而,當宋江請盧俊義坐第一把交椅時,盧俊義是執意不肯,而且是「寧死不從」。面對宋江的盛情,盧俊義為什麼不肯坐梁山第一把交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