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烽煙四起,給當世的百姓帶來的是災難,給後世留下的是數不盡的風流人物。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說唐》《興唐傳》等等流傳世間的傳說中都離不開瓦崗寨群雄一詞。「關公戰秦瓊」中的門神秦瓊,三板斧程咬金,一代名相魏徵,徐茂公,單雄信等等都是出自瓦崗寨,這一隋末三大義軍之一。與另外兩路起義軍,河北的竇建德,江淮的杜伏威相比,瓦崗寨還是最為強大的一支,並且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瓦崗寨出生的就佔了五席,能與李唐皇族外戚,起兵元老這兩大勢力並駕齊驅,可以想像,瓦崗寨中的英雄果真是能力不凡!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瓦崗寨義軍創始人翟讓,原來是東郡法曹,符合農民起義軍領袖出自小公務員這一歷史傳統,加上武功高強,膽略過人,其創建的瓦崗義軍雖然出自烏合之眾,但迅速蔓延,來附者迅速達到萬人規模,大勝滎陽,並在洛陽之戰佔盡優勢,風頭僅次於直取長安的李淵。
可是如同大多數農民起義首領一樣,翟讓見識不足,最終養虎為患,瓦崗寨首領易主,與水滸中的晁蓋與宋江及其類似。
瓦崗寨
李密就是翟讓所養的「虎」,李密,出生遼東李氏,高門世族,也算的上是四世三公的家族,從新文武雙全,志向高遠。也許是叢生就有遠大的報復,有一顆不甘平凡的心,年少襲蒲山郡公爵位的李密與當時權臣越國公楊素之子楊玄感相交甚厚,大業九年(613年)楊玄感起兵造反,最終功敗垂成,李密逃亡隱居。
禪讓
知道大業十二年(616年)被瓦崗寨的翟讓所抓捕,後來因為李密過人的見識與才華,反得其信任,數次立下大功,為瓦崗寨的壯大可謂是功不可沒。可也正是因為如此,「功高震主」,李密功勞越大,越顯首領翟讓的平凡,這本身是一個無解的難題,一山不容二虎,自古至今,都是不變的真理。
內鬥是不可避免的,翟讓的失敗也是無法挽回的,翟讓經營瓦崗寨數年,最終還是為李密做了嫁衣,一場鴻門宴,讓瓦崗寨變了天。
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李密成功上位,卻失了大義,自古講究「兵出有名」,篡位還講究一個「自願禪讓」,明面上還得善待「被禪讓」的皇帝,可這麼明晃晃的爭權奪位,使得原本百戰百勝的瓦崗軍失去了信念,農民起義軍本來出自烏合之眾,自古都是義氣為先,講究的是江湖道義,沒有正規系統的軍隊理念,所以李密篡位之後的瓦崗寨迅速從「百戰百勝」變成了「屢戰屢敗」,終究被王世充所滅。
李密劇照
「狗改不了吃屎」無論是自願還是被逼,大部分有過以下犯上,造反過的人,很容易二次叛變,也許是自己沒有安全感,覺得遭君主所忌,也許是君主本身忌憚,所以逼得造反。如漢初三大名將的英布,本來是項羽麾下,後來叛楚歸漢,最終卻還是死於反叛兵敗。李密依然逃不出這個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