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侃大事件·靖難之役(下)

2020-12-28 看個史

上期說道,朱棣起兵反對朱允炆的統治,前期屢戰屢勝的朱棣在東昌之戰中栽了個跟頭,隨後撤軍整頓。

沒到一個月,朱棣再次和盛庸交戰,此次他將朱允炆禁殺的旨意執行的淋漓盡致,數次穿梭在南軍之中,如同逛自家後院,最後揚長而去,別說南軍士兵一臉懵逼不敢放箭,連主將盛庸都沒有動手。

雙方初戰不相上下,再戰時,激鬥正酣,忽然颳起狂風,燕軍順風而戰,一舉擊破盛庸,南軍再次敗退。

而後朱棣利用禁殺之令,反覆蹂躪南軍,取得一波又一波的勝利,然而朱棣人太少了,打下的地盤根本守不住,打了三年多,翻來覆去手裡就北平及周圍那塊地盤,這樣搞下去,吃棗藥丸。

1401年末,朱棣決定直搗黃龍,反正南軍這麼菜,直接殺到南京就完事了。

朱棣再次起兵後不久,建文帝啟用徐輝祖趕赴前線,對抗朱棣。

不到三個月,朱棣率幾萬人,打到了徐州,奈何徐州守將堅守不出,於是朱棣繞過徐州繼續朝南進發,在齊眉山被徐輝祖擊敗。

此時天氣酷熱,燕軍新敗,大家都想回北平,朱棣不同意,都已經打到這份上了,回去不扯淡嘛。

恰好這個時候,南京城裡有人說燕軍已經輸了,朱允炆沒有詳細鑑別,就把徐輝祖召回了南京,於是朱棣趁機再次進攻南軍,在靈璧一舉殲滅南軍主力,從此朱允炆再也沒有資本讓他揮霍了。

朱棣此後一路平推,已經到了長江邊。朱允炆終於慌了,表示要談判要割地。朱棣不從,強行渡江,被盛庸擊敗,這個時候朱棣竟然想要議和回去,臨門一腳的時候又想見好就收。

此時朱高煦帶領援軍趕到,朱棣於是高興的說:「老大身體不好,你努把力知道不!」

朱高煦以為老頭子有意讓自己當繼承人,心裡如同喝了一桶紅牛般,率軍死戰,竟然擊破了盛庸最後的抵抗,著實好好表現了一把。

隨後,朱棣的軍隊幾乎推進到了南軍城郊,有人讓朱允炆往南邊跑路,朱允炆問方孝孺,方孝孺認為南京還有二十萬人,怕啥。

於是朱允炆決定不走,繼續和朱棣談判,朱棣冷笑,這個時候還談個錘子。

1402年7月中旬,李景隆打開城門,投降了朱棣,朱棣進入南京,即皇帝位,朱允炆下落不明。

靖難之役以燕王的勝利告終,這個結果令人大跌眼鏡,朱允炆也是挺會玩的,全國之力都沒幹過區區幾萬不到的燕軍。

好了,各位朋友們,我們下期大事件再見。

相關焦點

  • 笑侃大事件·靖難之役(上)
    朱棣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殺掉皇帝派來監視他的人,正式以「清君側,靖國難」之名起兵硬剛朱允炆。朱棣以雷霆行動迅速控制了北平周圍,然而和能動用全國資源的建文帝相比,依舊不夠看。朱允炆先廢除朱棣的祖籍,然後開始著手發兵進攻北平。
  • 「靖難之役」的罪魁禍首!朱允炆非嫡長孫,朱元璋真的立錯了!
    關於建文帝朱允炆最著名的事件莫過於「靖難之役」,被自己的親叔叔朱棣奪了皇位,自己卻落得一個下落不明的結局,時至至今依然是個未解之謎。說起「靖難之役」爆發的根本原因就是建文帝削藩操之過急,燕王朱棣被逼無奈之下舉兵造反。而朱元璋留下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建文帝朱允炆自身的諸多低級錯誤,造成了歷史上難得一見被篡位成功的案例。
  • 靖難之役,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都是什麼樣的結局?
    建文帝朱允炆由於在執政期間,急於削藩,最終導致建文帝朱允炆與四叔燕王朱棣徹底反目,導致後來出現靖難之役,而靖難之役最終以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而告終。之後建文帝朱允炆因為處理削藩的方法不當,最終導致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靖難之役一打就是四年,最終以燕王朱棣成功進入皇宮之中而告終,而建文帝朱允炆也在燕王朱棣攻入皇宮之後的一場大火之後,就此消失,下落至今成謎。那麼作為靖難之役的勝利者燕王朱棣,是怎麼對待建文帝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和子女的呢?
  • 靖難之役後,在朱棣一脈統治下,建文帝兄弟姐妹及子女下場如何?
    靖難之役是明代影響極為深遠的一次內亂,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名起兵,揮師南下。四年後,攻陷明朝國都南京,建文帝在宮中舉火自焚。在這之後,朱棣為了消除前朝影響,開始大肆殺戮前朝功臣,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鐵鉉等人,都被朱棣滅族。最慘的是方孝孺,光是因受他牽連被殺和充軍的就將近2000人。
  • 靖難之役和檀淵之盟
    朱允炆在位的時候,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朱允炆於是平叛,正在雙方鬥得你死我活的時候,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你們抓住朱棣就好了,畢竟他是我的叔叔
  • 靖難之役:朱棣因何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
    由於朝廷削藩激化矛盾,藩王與朝廷開始決裂,此時實力最強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眾藩之首。而朱允炆與朱棣之間的博弈亦逐漸激化。  靖難之役  為圖朱棣,朱允炆令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以謝貴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強防燕措施。
  • 姚廣孝製造了靖難之役,卻兩次勸朱棣,借徵兆之說安撫他的決心
    他就是靖難之役的發端者。一個偏好殺戮的和尚,完全違背了出家人慈悲為懷的教義,這樣的一個傳奇人物,在歷史上究竟做過什麼事,對歷史又有什麼影響呢?那時靖南之役剛剛爆發,朝延四處抓捕朱棣,姚廣孝前期率軍攻打北平的時候,帶著人守衛城池,然後與朱棣援軍內外配合,因此避開了第一波進攻。
  • 靖難之役後,除了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是如何處理朱標其他後人的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靖難成功,建文帝隨著宮中一場大火「煙消雲散」,朱棣派人撲滅大火後,首先做的就是招文學博士方孝孺起草自己的登基詔書。不想方孝孺寧死不從,勸朱棣立朱允炆的兒子或兄弟,弄得朱棣下不來臺,只能苦笑道:「此乃朕的家事,詔天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邊哭邊罵:「死即死爾,詔不可草」!
  • 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然而事實其實並非如此,靖難之役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建文帝朱允炆在文官的攛掇之下自己作死的緣故而非朱棣蓄謀已久的造反行為,朱元璋更不可能提前就知道朱棣想要造反,從而為了避免其造反傳位給他了。  如果朱元璋時期,朱元璋要是真發現朱棣有不軌的行為,先不說朱元璋會不會殺朱棣,朱元璋就算不殺,只要把朱棣的封地換一下,換一個南方偏僻之地,讓其遠離北方邊境難以調動精銳邊軍,朱棣的造反就幾乎可以被遏制,就好比後來朱棣對寧王那樣,朱元璋什麼都沒有做,正是說明朱元璋並沒有發現朱棣有任何造反的跡象。
  • 日本的靖難之役,也是叔叔逼死親侄繼天皇位,是謀反還有有功?
    大家知道明有靖難,是叔反侄,奪權的叔叔朱棣開創了一番盛世。無獨有偶,日本古代也上演了一出靖難之役——壬申之亂,叔叔大海人逼死了侄子大友帝,大海人登基稱天皇,大友帝的地位得不到承認,成了僭越的偽帝,直到明治維新,明治天皇才追封大友帝為弘文天皇。拋開叔侄爭權不管,天武的即位開創了日本的一番盛世,促進了日本封建化和大化改新的升華。這樣來看,日本靖難之役的積極意義可謂遠大。
  • 靖難之役後,他力勸朱棣登基,為何最終落得悲劇收場
    靖難之役從建文元年,一直打到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實在熬不住了,只能屢次派人去找朱棣議和。這次他派去的,是曹國公李景隆、都督同知王佐和兵部尚書茹瑺。 茹瑺於洪武年間入仕,曾任通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後改兵部尚書。建文帝即位後,茹瑺和黃子澄不和,可建文帝十分信任黃子澄。
  • 笑侃大事件·澶淵之盟(下)
    寇準還想據理力爭,那些主和的大臣就攻擊他有不臣之心,寇準見遇上這群豬隊友,也是沒得辦法,只要屈服了。既然都想和,剩下來就是談錢了唄。說到要錢,真宗腰杆子挺得筆直,咱大宋土地不多,但錢管夠,就是這麼的壕無人性。然而遼國不講武德,偏偏跟宋要地。
  • 靖難之役,徐達的長子徐輝祖率兵反抗朱棣,他是怎麼死的?
    徐輝祖是徐達的長子,朱元璋建立明朝,徐達幫助朱元璋徵戰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 姚廣孝為何鼓動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對比劉伯溫後會發現,另有隱情
    雖沒有劉伯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那般名氣大,卻也素有一代妖僧之說,起碼能知道自己的「前生」,且還為前生還過債。 潛臺詞就是:別擔心,我不會報復你,咱倆這是前生之事,你就放心吧!果然,這事就這樣不了了之!(出自《明朝小史》) 看到這,估計人們會忍不住問:莫非姚廣孝鼓動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奪建文帝的天下,是他前生欠朱棣的,或說建文帝欠他的? 其實,哪有什麼前生後世,姚廣孝豈能不明白「一世即萬世」?
  • 靖難之役,五個方面綜合分析朱棣對比朱允文的優勢
    靖難之役是改變了明朝歷史走向的大事件,發生在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文這對叔侄之間。
  •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後代,究竟有沒有血脈留下呢?
    而且,後來還生下了兒子……還有朱標的另一個兒子朱允熥,據史籍記載,他也是有後代存在的,而且連名字都記載得非常明確,叫朱文坤!換言之,朱標和朱允炆並沒有絕嗣。▲明興宗、懿文太子朱標被囚禁半生的建庶人明初的「靖難之役」,時為燕王的明成祖朱棣以藩王身份發動叛亂,奪取了侄兒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建文四年,燕軍兵臨南京城下,朱允炆的另外一位親叔叔谷王朱橞和他表大爺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一起打開了金川門,把燕軍放進了南京城!
  •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從侄子手中奪得皇位 為啥沒能徵服內弟徐輝祖
    他在朱元璋去世後發動「靖難之役」中,硬要從侄子朱允炆手中奪得皇位。事件中,他的大內弟徐輝祖,卻沒站在姐姐姐夫一邊。這位將門虎子死忠建文帝朱允炆,在戰場上曾屢次打敗姐夫朱棣,一度成為朱棣奪取皇權最棘手的對手。徐達有四子四女。四個兒子,皆由太祖朱元璋賜名,女兒中有三個嫁給了朱家皇子。
  • 即位四年的皇長孫朱允炆,靖難之役落敗究竟是為何?
    要說靖難之役這場叔侄間的皇權爭奪戰,首先要從朱元璋開始。為使後人能在朱元璋稱帝後穩坐江山,二十年來,一直在清除一切可能威脅朱家帝位的潛在因素。曾經與他一起在沙地血戰打下江山的武將謀臣不僅自己難保,親族們也紛紛被殺光。
  • 他在靖難之役立下赫赫戰功,卻被自己的侄子活活烤死,這是為啥?
    爺爺不喜歡沒事,親爹喜歡就可以了,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朱高煦隨軍出徵。在靖難之役,朱高煦表現地異常兇猛,在建文四年,朱棣被包圍,朱高煦及時趕到,朱棣大喜,跟朱高煦說了一句說:「努力罷!世子常常生病。」朱高煦大喜,感覺自己有機會當皇帝了。在朱棣建國以後,他的確想立朱高煦為太子,奈何朱高熾為人十分和善,大臣們都擁立。
  • 靖難之役後,建文皇帝下落何處?福建寧德:我們有兩個證據
    多數學者認為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中並未被燒死,而是出亡了。去了何處?福建寧德方面曾提出了兩個證據,認為建文帝去了寧德。這兩個證據如下:建文帝怎麼說也是一代之主,他的出亡行蹤不可能「事如春夢了無痕」。要破這樁懸案,還得需要人們找到更加令人信服的證據。2010年,人們在福建寧德支堤寺有重大發現。人們在寺廟內發現一襲雲錦袈裟,它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久遠、保管最好、質地最高的雲錦袈裟。如此珍貴的袈裟,它的主人又是何方神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