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知之》

2021-02-08 周正心學

   作者:徐金 


  「朵兒,周教授說孩子天生就是心理學家,我不太相信,心理學家不是學來的嗎?怎麼孩子一生下自然而然就是心理學家了?我提問你幾個問題,看教授說得對不對!」

 「這還用問,肯定教授對!」

  「這麼自信?」

  「當然了,三歲孩子都能回答對!」

 

  「提問一:假如你現在不是七歲,是五十歲,每天晚上七點你會做好晚飯,你的兒子和兒媳準時回來吃晚飯。但今天晚上他們說九點回來,你是等著他們回來一起吃還是先吃?」

  「先吃。」

  「為什麼不等他們?」

 「我得把我自己照顧好呀,再說了,我要是等他們,他們以後就不敢回來晚了。」

 

  「提問二:你哥哥再有幾年就到結婚年齡了,你覺得他應該對嫂子和媽媽誰的好多一點兒呢?

  「嫂子。」

 「為什麼?我可是你媽呀!」

  「因為這樣才會幸福。」

  「那誰對我的愛應該多一點兒呢?」

  「爸爸!」

 

  「提問三:你嫂子和媽媽同時掉河裡了,你哥哥應該先救誰?」

  「先救媽媽!」

  「因為媽媽生了哥哥嗎?」

 「不是,因為嫂子會遊泳,嫂子和哥哥一起救媽媽。」

  「如果她不會遊泳呢?」

  「學唄,小時候就學。」

 

  「提問四:兩個袋子,姐姐和妹妹都想用新的,怎麼辦?是姐姐讓妹妹,還是妹妹讓姐姐?」

  「石頭、剪刀、布,誰贏誰用新的。」

  「為什麼?」

  「因為這樣最公平!」

 

  「提問五:假如你是七仙女,你會不會嫁給董永?」

  「不會!」

  「為什麼?」

  「董永沒錢唄!」

 「七仙女說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就行。」

  「編故事的白日夢!」

 

        周教授,你贏了!

成功 健康 幸福

相關焦點

  • 黃柏霖警官: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釋義
    黃柏霖警官: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釋義『生知困知,成功則一』,這一句經文是出自《中庸》。《中庸》裡面說,「或生而知之」,為什麼人一生出來就知道呢?這在佛家解釋很簡單,他過去生的薰習。過去生所薰習的,他的這些知識學問,我們俗話說,書到今生讀已遲,以前他過去生就薰習了,就是「生而知之」。所以你看六祖大師他就是「生而知之」,他早就成佛了,他乘願再來。他不認識字,他也沒有讀書,也沒上過私塾,也沒上過小學。以前沒有小學,以前都是私塾。
  • 學中醫之「生而知之」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未知生,焉知死?
    當弟子季路向老師問起「祭祀鬼神、奉事鬼神之道」時,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這幾句話其實並不難理解,翻譯過來就是子路問怎樣侍奉鬼神,孔子說:「人都還沒有侍奉好,還談什麼侍奉鬼神啊?」子路又問:「能問問死是怎麼回事嗎?」孔子回答說:「生還沒弄清楚,又怎麼能搞得清死呢?」
  • 未知生,焉知死
    請聽天清地寧老師從儒家道家的角度詮釋自己對「未知生,焉知死」的參悟。 天清地寧:儒家教育我們「敬鬼神而遠之」,先把人的本分做好,把「溫、良、恭、儉、讓」具體落實在行為上,注重操作層面。比如作為子女,早上起來他得和父母問好、和別人說話語氣要柔和、對財物不要貪要適可而止等等。
  • 不知為知之 知之為不知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而我要說的是另外兩種人,只好用這麼個蹩腳的題目。不知為知之,就是不懂裝懂,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難見到。如果是小白丁倒也罷了,滿不過是他們好為人師,把自己打扮成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萬事通,說說大話,吹吹牛皮而已,時間長了,人們也就不拿他當回事了,對事業尚不會有多大損失。遺憾的是某些身居高位、大權在握的人物也有此病,而且還最容易犯此病。
  • 俗話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如此才稱得上智者,打腫臉充胖子遲早會露餡,後悔都來不及。在學習古代經典文化時,一定要儘可能領悟其中道理,切勿斷章取義,否則容易曲解或誤解古人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他在道家學派的影響力和地位,僅次於道家學說創始人老子。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之未得生焉知死的白淺上神
    孔子曰:「未得生,焉知死。」我特別的喜歡孔子的這句「未知生,焉知死」,的確,沒有快活過,怎會對死如此傷心呢?夜華死後,三年之久,白淺也睡了三年。她既不顧父母兄長的感受,也不顧阿離的感受,這才是白淺,不是那個可以為了師傅守護七萬年的司音,也不是那個可以為了夜華而委屈求全的素素,她是那個活生生的挖了素錦雙眼不用遭受責難的白淺上神,敢於告誡素錦不要自作聰明的白淺上神,是那個可以受四海八荒敬仰的白淺上神(姑姑)。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由此,想到了一句古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意思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多麼淺顯的語言,多麼深刻的道理啊。當時還忘了最後一句,是知也。完整地說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智慧。這句古話不知聽過多少遍,不知早已學會了多少年,可是,即使到現在,還不能按著這樣的智慧方式做事。
  • 51個人生限量款引爆蔡甸,知語網紅夜市千人打卡
    正值618年中促銷之際,中國鐵建·知語城借熱潮之勢,在新福茂廣場搶佔攤位,打造「人生無限店」,以51個人生限量款引爆蔡甸,吸引千人打卡。人生無限 驚喜不停51個小盲盒 引爆蔡甸街頭618當晚,知語城「人生無限店」火力全開,吸引了近千人駐足圍觀。
  • 論語探本2.17:知之為知之,非言智也,乃言人之表裡如一也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本章之關鍵,在於最後一個字,知。同於智。換言之,本章講智。但不在於智也。由者,仲由也。即子路。這其中的語氣蠻好玩。子路啊,我教給你的你都知道了啊。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這才是智。你可不能糊弄自己啊。課堂上,老師經常碰到這樣的學生。
  • 生滅四諦之簡略闡述
    《涅槃經》講四種四諦,即生滅四諦、無生四諦、無量四諦及無作四諦。層次逐漸遞進,境界越來越高。生滅者有生有滅,萬象遷流是生滅,生涅槃果滅惑業苦是生滅;用析空觀分析觀察萬象之空無自性而斷惑證真。無生者,萬象當體即空,如夢如幻,無生無滅。
  • 知天命之年記——走向澄明(一)
    五十年前農曆十月十六這天,已經立冬,下了大雪,媽媽生我是頭胎,我是姐妹中的老大,據說媽媽折騰了三天三夜才把我生下來,疼得在地上跪著爬起來的,羊水先破,幹生,難產。這是發自肺腑的,我來到人間五十年,酸甜苦辣經歷很多,苦的時候焦慮的時候心裡嘴裡都喊過不想活了,現在都是感激的心態,更多是生而為人的感激,如果我是一棵樹,或者什麼自然萬物,哪有生而為人的這些體驗? 小姨說她和媽媽一起吃飯回來後,對著天上圓圓的月亮大喊,「祝李大俠心想事成!天天快樂!做一番大事業!並說對著月亮祝福一定成真!
  • 【第七屆機鋒辨禪】知生死者有生死否?辨禪6強決戰少林
    「我身知生死,墮落因果。」 「你的心生死了多少次?」 「念念生盡,數不清,數不盡。」 「你說這些話有生死否?」 「六道往返愛為基,你就在你生死裡。」 乾空法師、頓慧法師、正信法師、然相法師、道慈法師、來浩法師就「知生死者有生死否?」這一問題展開了巔峰對決。整個活動高潮迭起、異彩紛呈,既有高山流水,也有涓涓溪流。既有刀光劍影,唇槍舌戰,也有和風細雨,提問的人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回答的人針鋒相對,水來土掩,兵來將擋,鎮定自如,從容應對。
  • 誰殺死了知更鳥?| 《目擊者之追兇》影評
    然而英文片名就很有意思了:Who Killed Cock Robin,誰殺死了知更鳥?但凡對「鵝媽媽童謠」稍有了解,就不會對《誰殺死了知更鳥》感到陌生。這首歌謠的旋律輕快優美,傳播範圍甚廣,但是,由於它的主題始終脫不開「謀殺」,因此逐漸被歸為暗黑童謠類別。而在後世文化領域內,「知更鳥」也成為了一個廣泛的謀殺原型。
  • VOL.151--何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一遍一遍地逼他說出所愛之人的名字。 其實她也知道,知道以後除了殺之而後快,對於感情的挽回一點作用都沒有。 但是,滿腹的愁腸依然幻化為手中的鞭痕道道…… 一道一道抽打在所愛之人的身上,更是抽打在自己飽受傷害的心頭。 華山上,最終她還是被心愛的男人算計。
  • 生過方知疼,雞過才知苦……
    生過方知疼,雞過才知苦……by糖果媽女兒們升入大班後,幼小銜接的壓力一下撲面而來。在我還考慮報不報班時,班裡已經有小朋友開始銜第三輪。人家說,孩子總忘,多來幾輪,加深印象。老師——「回家把握筆糾正對了再來」,大有你不配進我師門之感。02曾經滄海孩子從月齡算到按年齡算的成長中,有很多次,有那麼一刻,我以為自己生出了天才。
  • 民間俗語: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出自《中庸·第二十章中》。親人之間要有親近和疏遠的關係,有著尊敬賢人的等級關係,著寫都是禮儀所派生出的要求。2.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出自《中庸·第二十章》。孔子說:「好學接近於智,力行接近於仁,知恥接近於勇。3. 博如天;淵泉如淵。
  • 取其生之勤,棄其道之觳
    原標題:取其生之勤,棄其道之觳  《大館奴——樊建川的記憶與夢想》:樊建川口述,李晉西筆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百歲活神仙,成都老記者,愛講笑話的車輻先生,坐輪椅看完了建川博物館群,非常激動,指著樊建川說:「你是妖精!」
  • 《忍之國》虎狼之族,生而非人,無信也無義
    這部電影最出彩的不是信雄小屁孩,不是偽忠大膳,不是財迷十二評定,也不是生而無名的無門,而是生而為人,為人而死的平兵衛。然後吐槽一下非人無門,殺人只為100文,得了人家小公主的小茄子,價值壹萬貫,別人當著面抵命還願,到最後都沒給人實現承諾,是為無信。
  • 向陽而生電視劇劇情介紹 林知衡這個人設被改過嗎
    《向陽而生》講述了青年漫畫家熊頓在遭遇情感與職場雙重挫折時,身處逆境,卻勇敢與病魔抗爭,堅持笑對人生,感染身邊每一個人的故事。  熊頓是一位很樂觀的姑娘,抱著成為漫畫家的夢想來北京打拼,在說服家人後,經歷了千辛萬苦找工作、找房子總算在北京安頓了下來。雖然她過得比較辛苦,但是她還是很開心的,因為她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