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〡獵掌門
作者〡王靜靜
編輯〡ponyo
「百思不得姐」本來是一個UGC的內容社區,後來做新媒體,它以內容為出發點,是如何去做內容運營的,背後哪些做內容運營的邏輯。
今天請百思不得姐的新媒體負責人汪欽生來跟我們聊一聊。
獵掌門:你接手百思不得姐帳號的時候是什麼狀態?
汪欽生:我是去年3月份接手公眾帳號的,當時是11萬粉絲,現在兩個大小帳號280萬左右。
我們增長這麼快主要有兩個因素:
首先是我們本身有比較大的流量源,我們APP下載數當時是近億級別的,我們把APP和微信帳號流量打通。 我們依靠導量有比較快的增長,之前這塊是分離的。好多公司APP和微信公眾號是分開的,APP一套內容。我們所有APP裡的東西分享到微信時,頂部會引導他關注微信公眾號,把微信公眾號和APP串聯起來。
第二,我們把微信和APP內容的打通。之前我們的APP和微信公眾號兩個不相關的,微信公眾內容都是不來源於APP。我們當時的運營人員都是自己上網上找一些相關素材,比如去其他帳號找一些比較有爆發力的文章,或者比較好的素材,直接轉發一
下。現在我們就很固定,發APP內容、視頻上已經被證明容易轉發的。因為微信公眾號大部分還是靠轉發,不是靠你原有粉絲數。
這跟我們策略有關,我們現在把微信公眾號也作為公司的核心利益,好多人覺得微信公眾號只是你公司的外圍業務,弄好了就好一點,弄不好也無所謂,但我們不這麼認為。
獵掌門:企業做新媒體價值到底在哪裡?
汪欽生:我認為有三個價值。
首先是品牌價值。既然要做好自己的品牌,那麼需要優先把自己的粉絲做大,內容做好,然後轉發做高,閱讀做高就好。
第二是給APP帶量的價值。通過你的微信公眾號的活躍,爭取給你APP的下載頁導更多的點擊量、閱讀量。
現在的微信公眾號,變現並是沒有APP那麼好。微信公眾號大家打開後,流量很容易浪費,不像APP因為很多介入廣告聯盟,通過CPS就不太會浪費。
第三是新媒體本身也可以實現變現。在實現了新媒體業務自身業務的同時,還能夠給公司賺取部分利潤,那不更好嗎?
像我們做的還算是中規中矩,但至少我們團四五人工資可能通過這個就能實現,就能發下來,還能給公司帶來一部分營收。
獵掌門:你們是典型的內容驅動的新媒體,在內容傳播技巧方面有哪些有意思的技巧?
汪欽生:APP和微信的內容運營思路是有很大差異的。我們APP呈現是瀑布流,你瀏覽的時候能看到視頻的截圖,你會感興趣,而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基本上是標題決定的,標題吸引我,我就點擊。
那我們比較有意思的是,基本上我們的標題都是兩段式的。前面有一個標題,後面也有一個標題,共兩部分組成,感覺像對聯,上面是一部分,下面一部分,兩段式。
另外標題得取得有懸念性一點,標題中帶數字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總結下來一個好的標題應該具備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是要帶有一定程度爭議性;
第二,如果能押韻,或者琅琅上口也挺好的,就是跟對聯一樣。當然有時候帶有一定暗示的擦邊球也會比較好。
獵掌門:已經到了這樣一個巨大量級的公眾帳號,下一步該怎麼走?
汪欽生:一般會有幾種慣常的方式:
第一是做橫向的矩陣。孵化出更多的,公眾號矩陣。比如我們現在做一個電影號,是電影點評這塊,目前也不錯,已經5萬粉絲,還有雞湯號,情感號。
第二是做縱向的矩陣。在各大新媒體平臺儘量能在一些比較大的APP平臺有品牌的展現,比如在愛奇藝、優酷…我建議這種矩陣最好是在變現比較好的平臺,目前變現最好的是微信公眾號了,另外大部分廣告主比較認可在微信裡做投放。
另外接下來還會做更多變現方式的探索,現在閱讀的CPS,在我們微信公眾號的菜單裡面,做小說的充值分成。第二個是視頻直播做充值分成。賣貨的方式也做過嘗試,但真的是比較慢,比較吃力,而木前的內容創業、內容電商基本上還是廣告模式為主。
獵掌門:為什麼要來做新媒體這個行業?
汪欽生:我大學其實學的是社會學,社會學跟很多專業都有關,當然最對口的還是NGO。
但我是一個特別愛轉發、分享的人,求知慾上特別旺盛,每天要翻很多APP。一定要把別人微信朋友圈看完,微信群消息看完才能安心睡覺的人,如果微信群的消息或者QQ群的東西不翻到我昨天翻的地方,我就感覺今天過得不完整,不看完我就睡不著覺。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中國知網,因為中國知網,我更加關注網際網路,也因為中國知網,所以當時特別關注數字出版,因為關注了中國知網,才發現也許才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當初畢業的時候,我特別想去媒體,尤其是想去南方報業,覺得能夠影響很多人,是很酷的事情。雖然我都進了南方報刊複試,但因為沒有專業的媒體實習經驗,都沒有進去。後來發現我做了新媒體之後,發現可能間接實現彎道超車了。
因為南方報業的那些都開始轉型做新媒體了,比人家更加早進入。間接發現現在做的事情很酷,因為覺得現在微信公眾號粉絲兩百多萬,騰訊新聞那時候關注粉絲也一百多萬,QQ公眾號六十多萬,或者自己能影響上百萬了,覺得是一件蠻酷的事情。
獵掌門:你是如何組建新媒體團隊的?招進新小夥伴之後是如何培養他們的?
汪欽生:第一個可能偏外向型好一點,外向就是那種愛分享,愛發朋友圈,愛使用社交平臺這些東西,求知慾比較旺盛,喜歡體驗新東西,新消息出來之後看一看。
第二個比較喜歡跟熱點、追實事。
第三如果還是一個創業型,想法特別多的會比較好的。
加入團隊之後,我基本上會很少幹涉他們選擇內容。比如標題怎麼取、內容怎麼做,自己決定,我偶爾自己空閒下來,會翻一下微博的所有內容,看一下內容。
如果覺得有點問題就採取事後審查制,不是事前審核制。我每天專注在做每天的數據分析,看看所有的新媒體平臺,數據是跌是漲,另外我就做做推廣、或者做做互推和BD。大概工作節奏就是這樣的!
獵掌門:平時自己如何學習?
汪欽生:我平時看書不是很多,基本上都是在坐高鐵,坐飛機,坐交通工具的情況下看書。
我會去看覺得自己有價值的乾貨群。
第二周末會參加一些行業的交流。
第三平時周一至周五參加一些線上的培訓,基本上參加一些線上的交流,其實也是主打交流,不是培訓。周末參加一些線下行業的交流,然後是自己的一些收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