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2020-12-27 騰訊網

有人問曾國藩:「您每天日理萬機,軍務政務繁忙,但是您不僅能夠把這些事務都處理好,而且在讀書做學問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您是怎麼做到面面俱到的呢?」

曾國藩是這樣回答的:「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物來順應

心中沒有牽掛,事情來了就順應它,事情沒來就不要主動去尋求。

過多的擔憂未來的事情,只會讓自己的精神日漸疲憊,糾結過去的事情,對當下沒有半點意思,只會換來痛苦。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難看啊。」徒弟說。

「等天涼了,」師傅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傅買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種。

秋風突起,草籽飄舞,「不好,許多草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來也不會發芽,」師傅說,「隨性。」

撒完草籽,幾隻小鳥即來啄食,小和尚又急。

「沒關係,草籽本來就多準備了,吃不完,」師傅繼續翻著經書,「隨遇。」

半夜一場大雨,弟子衝進禪房:「這下完了,草籽被衝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沒抬,「隨緣。」

半個多月過去了,光禿禿的禪院長出青苗,一些未播種之院角也泛出綠意,弟子高興得直拍手。

師傅站在禪房前,點點頭:「隨喜。」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煩心事,在各種外來事物的刺激下,我們並不能經常保持冷靜平和的狀態。

一看事情脫離了自己的掌控,就開始慌亂,大失分寸,擔心著,擔心那,反而導致事情無法正常解決。

我們要明白,世間之事都存在因果關係。但昨日因,已經造成了今日果,我們想的是,當下如何去應對,冷靜下來分析、判斷。

百戰百勝的人都懂得物來順應。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與其被煩心事所困擾,不如學著去坦然面對。保持平靜從容的心態,這樣遇事才能做出冷靜的思考和判斷。

未來不迎

常言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們為自己的目標努力爭取了,不論未來如何,我們都能無愧於心。

未來的事情,變化莫測,與其刻意迎合它,還不如專心當下。對於未來,我們可以擁有詳細的計劃,為之奮鬥,但不要過多擔憂。

因為未來還沒出現,卻又一定會出現,不是你我能左右的,不要過分擔憂,隆重歡迎,未免杞人憂天,浪費時間。

正如陸象先所言:「天下本自無事,只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

很多時候,本來就沒有太多事情的,只不過庸人把事情想複雜了,才自生煩惱。未來遲早會來,何必擔憂,或急於幻想呢?

對於未來,我們可以擁有詳細的計劃,為之奮鬥,但不要過多擔憂和幻想;因為擔憂是多餘的,幻想是好大喜功的表現。

一個成熟的人專注當下,只有愚笨的人才會幻想未來。

當時不雜

一位學僧問禪師:師傅,以我的資歷多久才能開悟呢?

禪師說:十年。

學僧又問:需要十年嗎?師傅,如果我加倍苦修又需要多長時間開悟呢?

禪師說:二十年。

學僧接著問:如果我夜以繼日、不眠不休的只為禪修,又需要多久才能開悟呢?

禪師說:那你就永無開悟之日了。

學僧困惑地問:為什麼?

禪師說:你只在意禪修的結果,又如何有時間來關注自己呢?

當下的事情,才是我們人生中最珍貴的。活在當下,事情來的時候,一心一意,不要思前想後,保持心緒平靜不雜亂。

所謂:「且行且珍惜」,便是這個道理。

年輕時,容易好高騖遠,心急趕路,等到時間匆匆流逝,到頭來我們又喜歡回頭看過去發生的點點滴滴。

殊不知在這一前一後中,我們卻丟掉了最為珍貴的當下。

腳踏實地的我們才有資格仰望星空,去追求自己的所愛的事情。

既過不戀

我們都應該明白,已經過去的事,不要再留戀,因為這些事情已經無法改變,我們哪怕整日沉浸在其中,過去的事情也不會因此而改變。

正如《了凡四訓》中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過去了,就成了歷史,無法改變。

南非國父曼德拉曾被關壓27年,受盡虐待。

他就任總統時,邀請了三名曾虐待過他的看守到場。

當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時,在場所有人乃至整個世界都靜了下來。

他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仍在獄中。」

一個真正的成功人,都懂得放下過往,把握當下。

那些過去的不好的事情,就好比我們買到的爛蘋果,哪怕我們將爛掉的蘋果吃掉了,那買蘋果的錢也不會回來。

過去的已是歷史,目前的我們沒有能力讓時光倒流,改寫歷史,所以錯過就錯過了,都是過往,銘記教訓,不重蹈覆轍,不貪戀過往,過好當下,把握今朝。

其實,生活非常簡單,就是活在當下,真正的活在當下。

做事情的時候專注於事情本身,不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所憂慮,也不沉浸在過去的痛苦裡,亦不被時下的外界環境所牽絆,按照當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專注當下即可。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活在當下,才能贏在當下!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座右銘:16個字囊括做人做事大智慧,適合優柔寡斷的人
    曾國藩他有一則16字的座右銘,囊括了做人做事的哲理,現將其分享給大家。曾國藩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物來順應物來順應指的是,當事情來臨時,不要去逃避,而是正面面對,此方為上策,總而言之,是要保持一顆順其自然的心。
  • 曾國藩智慧:優柔寡斷,性格猶豫,要懂得這16字,成大事不糾結
    他這一生將16個字作為他的座右銘,這16個字是優柔寡斷者的良藥,是性格猶豫之人的秘方,是他這一生成功的秘訣。曾國藩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短短的16個字,將人生智慧囊括其中,欲成大事原本就要不得糾結,希望諸位時時謹記。
  • 曾國藩這16字座右銘,助你克服優柔寡斷
    那麼,想要克服猶豫的缺點呢,不妨來看看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的16座右銘。曾國藩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一則座右銘,曾國藩信奉了一生,影響了他許多年,他深知優柔寡斷對人的傷害,所以才會時時警醒自己。
  • 曾國藩:成大事者,不能束手束腳,這16字助你不再糾結
    曾國藩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16個字是送給那些遇事不決,優柔寡斷之人,想要在某一領域有一番作為,就必須要當機立斷,不可束手束腳,否則就會延誤時機,這要放在古代戰爭之中,那可是一潰千裡的罪過!
  • 曾國藩:性格猶豫的人,難成大事!悟懂這16個字,幫你甩掉糾結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有一句16字的座右銘,就是為了克服猶豫而誕生的。曾國藩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如果你在人生中遇事不決,猶猶豫豫,就來讀讀曾國藩的座右銘吧。物來順應當事情來臨的時候,不要逃避、也不要拖延,要始終記住「遲則生變」這4個字,事情來時,要坦然面對,將事情解決,這才是正道。荷蘭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古寺院,院裡有一塊石碑,碑上刻著一句話:「既已成為事實,只能如此。」
  • 當時不雜,未來可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非常慶幸我就是一名電商老師,這名考了673分(總分750),位居湖南省全省第10名的學生,就是我們電商專業的,而我曾經就教過他們一年。學生充滿感激之情地寫下這條微信,感謝父母、老師、同伴,自己,這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學生。我一直以為職業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最好的實驗地:因材施教,各展所長,人盡其才。
  • 窮是一種焦慮,越急越沒用,曾國藩1句話讓你走出困境,時來運轉
    窮是一種焦慮,越急越沒用,曾國藩不僅修身律己,以德為官,在官場獲得了巨大成功,官運一直很旺。號稱晚清「半個完人」的曾國藩只因為這樣一句話便成為無數人的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物來順應對於任何事物的發生和出現,不要驚慌,不要拒絕,不要逃避,順其自然應變就好。不要等待覆水難收的時候才去想著解決。當下的問題,當下就解決!不能留在過去,更不要帶到未來。
  •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懼怕意外,更不擔憂未來。曾國藩回答:「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物來順應,未來不迎。
  • 曾國藩:老實人性格軟弱,背熟這16個字,讓你做事不再優柔寡斷!
    晚清名臣曾國藩,有「千古第一完人」的美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曾國藩非常經典的一句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未來不迎曾國藩說:「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只管在當下努力就是了,不用去計較將來會發生什麼,因為你現在做好做壞,往往會決定將來的樣子。
  • 曾國藩座右銘:若是性格猶豫,做事糾結,這16字你定要讀懂
    晚清名臣曾國藩,有「千古第一完人」的美譽!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的曾國藩非常經典的一句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順應發生了的事,不去過多擔憂未來的事,心無雜念做好眼前事,不去留戀已經發生的事。生活本就充滿了不確定,面對成功路上種種未知的考驗,要想成就大事,不能糾結!不能猶豫!每個人都在努力,你糾結一步、猶豫一步,就落後別人一步。
  • 白巖松,在我對生活焦慮難過的時候,是曾國藩的16字藥方點醒了我
    白巖松曾經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說:自己每天都會話上2、3個小時看書,而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就是《曾國藩》。在曾國藩身上,看到了最複雜的人性,有令人尊敬的,也有令人生氣的。其中對自己幫助最大的,是一句話,16個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 曾國藩告訴你,成大事者不要怨天尤人,這4點16字值得細細品味
    我們的古人曾國藩曾在座右銘中告訴我們4點16個字,可謂針針見血,值得我們去細細研究。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曾國藩的這個座右銘其中意味為何。01物來順應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曾國藩一生經歷過很多磨難,而且經常都是突如其來的磨難,比如當時他在長沙的時候,因為與提督和巡撫之間鬧了一點矛盾,正在不注意的時候,提督已經慫恿綠營兵衝進曾國藩家門,不由分說直接開始砍人,嚇得曾國藩一時不知所措,好在他反應有點快,跳窗子逃跑躲過一劫。
  • 「抗疫篇」「當時不雜」!年輕人必聽的一則小故事
    【文/卿本佳人】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去不戀。——清代曾國藩最近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想必打亂了許多人2020年工作計劃(NEW PLANS)和生活節奏,處於環境中的我亦如是。後來,我發現,讀書助我安靜,對生命也多了一點感悟:如果面對疫情,必須有強健的疾控防線,但私人來看也有心理學意味:曾國藩說的「當時不雜」很重要。
  • 曾國藩的五句話,助您大器晚成
    第四句: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也是曾國藩最經典一句話,也是羅振宇導師所建議的。40不惑,理當明白一切不能強求,一場事業的獲得成功,靠的天時、地利、人和!是勤奮!不必對不確定性的將來抱有很大期待,更不必早已逝去的以往,戀戀不忘,而是潛心時下,保證物來順應,道法自然!第五句: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 過去的已過去,未來的還沒來,送給現在的你!
    曾國藩有一句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短短四句話、16個字,卻包含了為人處世的智慧哲理。漫漫人生路,風雨幾度秋。每個人難免要經歷波折坎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過好當下,從眼前開始,人生不是定數,人生是未知數!對過去,學會釋懷;對將來,坦然接受;對現在,不遺餘力。人生不是止水,總會出現許多意料之外的事。
  • 《和平戰士》:從三個層次解讀「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01、沉溺過去:傲慢、自負成為丹·米爾曼的包袱和累贅,渴望未來並希望做出改變,短暫的心靈修煉帶來的成果讓丹·米爾曼沾沾自喜,但因新舊思想的衝突,讓他放棄心靈修煉,雜念依然佔據內心並拒絕成長主人公丹·米爾曼是一個有錢,帥氣,學習優秀的學生。他具備很好的體操天賦,是眾人羨慕的對象。但他終日沉迷美色,招惹是非,除了期待在大賽上奪冠,似乎沒有什麼能夠讓他真正「快樂」。
  • 早安語錄: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憂
    人生就是無數個日日夜夜奮鬥的結果,迷戀過去只會虛度人生,做好當下才能更好地迎接未來。3、我們每一天最好的狀態便是: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憂。不執著過去,走好當下的路,不憂慮明天,活好當下,活得清醒才是最實在。願你我都能成為一個不為世事慌慌張張的人。早安!4、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未來的一切也還沒到來,無須杞人憂天,不如努力過好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