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晚清朝堂中的名臣之首,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很多後世人都以他為偶像,因為他的一生都是傳奇。
他少年魯鈍,卻從不言棄,一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卻成為晚清中興之臣,成了孔子和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
他這一生將16個字作為他的座右銘,這16個字是優柔寡斷者的良藥,是性格猶豫之人的秘方,是他這一生成功的秘訣。
曾國藩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短短的16個字,將人生智慧囊括其中,欲成大事原本就要不得糾結,希望諸位時時謹記。
物來順應
當事情來臨的時候,千萬不要想著去逃避,去拖延,去找藉口,因為哪怕你逃到天涯海角,事情該解決總得解決。
所以說,當事情來臨之時,不如順其自然,坦然面對,理智對待,這就是「物來順應」的真正意義。
未來不迎
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一定不要先急著擔憂,杞人憂天的故事相信諸位都有耳聞,杞國有個人整天擔心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自己無處可躲,無處可逃,也因此茶不思飯不想,惶惶不可終日。
而實際上,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杞人的擔心也是根本沒有必要的。
將來要發生什麼事情,誰也不知道,所以不要再為還沒有到來的事情,去糾結苦惱,安安穩穩做好當下,把握好現在,就是極好。
當時不雜
生活在當下,就要把握好當下,做事情的時候要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更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當初,有人問曾國藩:「您每天都日理萬機,軍政繁忙,但是您不僅將這些雜務處理的很好,在讀書和做學問這一塊也非常出色,您是如何做到的?」
曾國藩說:「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
讀書就是讀書,心中不要想著接見客人,見客就是見客,就不要再想著讀書的事情,這就是「當時不雜」的意義。
既過不戀
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就不要再去懷念了,不管以前是落魄還是輝煌,還是其他的,都不要再去想了。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念舊的人總是活的像個拾荒者,不動聲色,卻滿心澎湃。」
過往雲煙,過往雲煙,過去的一切都像是雲煙,喜歡活在過去的人,總是心不在焉像個孤獨的拾荒者。
真正的聰明人,應該是過去就是過去,把握現在,做好當下,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
曾國藩這16字座右銘,講述了高明智慧,亦是告訴了世人,性格猶豫並不可怕,但是若永遠都不懂「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句話,悔之晚矣。
商品引導語:今天,墨品風雅為大家帶來了書法家彧白先生書法手寫真跡《曾國藩物來順應》,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