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當英雄被拉下神壇,我卻淚崩了

2020-09-04 Y兜兜先生

《八佰》上映至今,好評不斷,差評不絕,有人說它拍出了國魂,有人說它篡改史實,可我卻覺得,它是如今少有的真正拍出戰爭中人性的電影。

縱觀許多戰爭片,哪怕如《亮劍》、《雪豹》等佳作,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個個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硬漢,因此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那些不怕死往前衝的才是英雄,貪生怕死的人不配叫中國人。

可我們錯了,怕死才是人的天性,哪有人天生就想做英雄,那些被我們口口相傳的英雄,他們只不過是被時代和責任推上了神壇。

所以,我喜歡《八佰》,不是因為它拍出了多麼恢弘的場面,而是它把我們眼中的英雄拉下了神壇,賦予他們更飽滿的人性。

端午:我不想殺人,我只是想來大城市看看

當端午被逼著舉起槍去殺日本人時,扣動扳機的聲音沒有響起,隨之而來的是他的槍桿緩緩下垂,他抱著頭哭喊著說:「我就是個鄉下種田的,我以為當兵就是去打掃戰場,我從來沒有進過大城市,就是想來看看,我不想殺人。」

電影一開始,端午和叔叔還有弟弟跟著一群散兵往前走,在日本人眼裡,他們是命如螻蟻賤的中國人,在中國人眼裡,他們是臨陣脫逃的敗類。

可在端午眼裡,他是一名中國兵,只不過是被部隊衝散了。他善良,卻軟弱,在逃命的過程中,他遇到一個重傷的人,那人抓著他的手苦苦哀求他:「救我。」

他想救他,可是面對日本人的追趕,炮火的轟炸,叔叔的勸說,他還是狠心丟下了那名傷者,正如他叔叔說的,他救不了任何人,只能先救自己。

四行倉庫裡,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戰爭和自己的無力感,那一刻他只想活下去,他在半夜潛渡蘇州河,企圖去到那如天堂般的對岸。就在離對岸一步之遙時,他看到自己的同胞戰士們勇猛擊退日軍,蘇州河畔的百姓們為他們歡呼,稱他們為英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身為中國軍人的責任和榮耀,於是,他退回四行倉庫。

這一次,他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動承擔起了那份保衛國土的責任。

可他畢竟只是一個普通人,即使內心有壯志,面對生死還是會害怕,真正讓他忘記畏懼的是,當他看到以陳樹生為代表的一個又一個軍人排著隊用死亡阻止日軍進攻,那一刻他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家國存亡,什麼是生死置之度外。

他拿起了槍,對準那群入侵的「土匪」,殺紅了眼。

當他發現老算盤想要逃跑時,他用槍口對準他的腦袋,痛斥他的懦弱,諷刺的是,在不久之前,也有人曾這麼對他,只是如今身份轉換了,持槍的變成了他。然而當他聽到老算盤訴說著對活下去的渴望時,他心軟了,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那股對生活的期盼也正是他所期盼的,於是他放走了老算盤。

端午最終真的成為了英雄,為了守護國旗,他勇敢地衝著天上的飛機開槍,終於,那些戰機被打跑了,而他,被子彈打中了。

在他彌之際,電影給了他一個特寫的大鏡頭,他的眼中不是恐懼,不是勇敢,而是對生活的渴望,他是想要好好活著的呀。

端午是那個時代下最典型的小人物,被環境逼著一步一步往前走,最終也成為了前行的人。

朱勝忠:只要還有一個人在,我們都在

魏晨飾演的朱勝忠在影片中驚豔了我,在電影裡,他身上一絲偶像小生的影子都沒有了,而是成為了一名熱血殺敵的真漢子。

與端午不同,他這個人物的內心沒有太大的變化,從頭到尾,他都堅定著保家衛國,甚至堅定得有點偏執。

當他第一眼看到那群逃兵時,恨不得一槍崩了他們,在他眼裡,退縮的人和鬼子一樣可惡。如果說端午是因為環境的影響讓他不再畏懼,那麼朱勝忠就是一個從頭到尾都不知道畏懼為何物的人。

他的眼裡透著一股狠勁,那是在戰爭中磨鍊出來的狠。

真正讓我被這個人物所觸動的有兩處地方,一處是他們在天台升旗時,他握著一桿槍靜靜地看著國旗,他的眼裡充滿著信念,對這場戰爭的信念。

第二處是大戰前夕,所有人排隊洗澡,當輪到7班時,朱勝忠大聲地喊道,「7班全體人員到齊」,他昂首挺胸邁過籤到處,鏡頭向他身後掃去——空無一人,他們班其實只剩下他一個人,但在他眼裡,只要有他在,7班就在。

電影並沒有描繪太多朱勝忠的過往,只知道他是一名正規軍隊的班長,因此他對保家衛國有著更深入的理解,似乎他的性命就只是為了做這一件事。

關於他,影片中還有很溫暖的一幕,大戰前夕,在挑選敢死隊時,他本來首當其衝就要舉手報名,李晨飾演的齊家銘攔住了他,對他說,「我去,你要活著。」

齊家銘知道他不怕死,但是卻更希望他能好好活下去,在那個所有人都抱著必死決心的戰爭裡,還有一個人拼命地想要你活。

死容易,難的是活著。

小湖北:終於看懂了戰爭,也看懂了死亡

最初的小湖北,和端午一樣,國家、戰爭在他眼裡都是一些懵懵懂懂的詞彙,當日本人在他身旁殺人時,他嚇得當場蹲下,連逃跑都忘了。

他跟著端午和叔叔一起來到四行倉庫,認識了小七月——一個同樣乾淨單純的男孩,七月會偷偷藏下酒樓的蛋糕給他吃,那個蛋糕大概是他在這個顛沛流離的歲月裡見到的最美好的東西,以至於他一度捨不得吃。

關於蛋糕的第二個畫面是在七月死之後,他面對七月的屍體,手裡捧著相同的蛋糕,這一次,他幾乎是連塞帶咽地把蛋糕吃了下去。

他的心裡滴著血,眼裡淌著淚,他忘不了七月在他面前死去的樣子,一顆子彈穿過玻璃打在他的頭顱上,玻璃碎片扎在他的臉上,鮮血染紅了整張臉。

他忘不了七月死前的目光,那是在告訴他要好好活下去,而他,拼命地將蛋糕塞進肚子裡,也是在無聲地回應著七月,他會努力活著,好好活著。

小湖北常常在夜裡趴在窗邊,看著河對岸的燈紅酒綠,聽著河對岸傳來的戲曲聲,他常幻想著有一個人,身穿趙子龍的戲服,騎著白馬,手握長槍,直面山下的千軍萬馬。

剛開始,我以為這個幻想中的人會是他自己,直到端午死去,那個身騎白馬的英雄面龐逐漸清晰成端午的模樣,單槍匹馬,朝山下的千軍萬馬衝去。

在四行倉庫的四天裡,小湖北經歷著身邊重要的人一個個離開他,他終於明白了戰爭是什麼。最後,他戴上了頭盔,真正成為了一名軍人,他選擇和敢死隊們一起留下掩護撤退的人。

留下來意味著什麼,他很清楚,但是這一次他不怕了,因為他看懂了戰爭,也看懂了死亡。

《八佰》沒有用太多的筆墨來描繪高層將領的大義凜然,而是把關注點放在了那一個個平日裡素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這些小人物充滿了劣根性,卻也充滿著閃光點。

一直在河對岸觀望的老教授最後忍不住朝著日本人的方向開槍,大罵:「你們這些小鬼子太欺負人了。」屋裡原本事不關己的妻子也難掩眼中的淚水。

「慫瓜」老鐵最後也不慫了,他舉著大刀在天台唱起了《長坂坡》,那一幕簡直太帥了。

當老算盤終於逃回河對岸的租界時,原本可以不用再接觸戰火的他最後還是忍不住朝蘇州橋方向跑去。

一向懂得明哲保身的記者方興文,在他終於逃到安全區時,發現士兵們留的遺言掉在了路上,冒著死亡的危險,他一咬牙還是選擇跑回去尋找遺落的物品。

農民、學生、戲子、賭場、教授、將士、軍官、記者……

他們沒有人想做英雄,卻告訴了我們何為英雄。

-END-



兜兜先生:足夠勇敢的人,才能永遠活得像個夏天。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憑什麼扣人心弦,讓人慾哭有淚的?
    《八佰》從8月21日上映至今,已經突破25億票房。電影至今熱度不減,同時也引發了熱烈的討論,真實,感人,震撼都是直擊心頭《八佰是讓我淚點迸發的一個大亮點。租界的觀眾心理和坐在電影院的心理,何其相通,用同理心,把劇情拉到高潮。觀眾和觀眾的淚都不是白流的。
  • 《八佰》讓小編淚崩,電影採用IMAX攝影機,和普通攝影有啥區別?
    昨天下午小編和女朋友去看了最近非常期待的電影名叫《八佰》。本來小編的女朋友是不喜歡看這類題材的電影,但經過我的堅持下陪我去看了,本來以為她會看睡著,沒想到她和我一樣全程目不轉睛地看完,尤其演員鄭愷扮演的陳樹生,綁上手雷從樓上躍下那一刻,喊了一聲「孩兒不孝了」。
  • 八佰讓小編淚崩,電影採用IMAX攝影機,和普通攝影有啥區別?
    昨天下午小編和女朋友去看了最近非常期待的電影名叫《八佰》。本來小編的女朋友是不喜歡看這類題材的電影,但經過我的堅持下陪我去看了,本來以為她會看睡著,沒想到她和我一樣全程目不轉睛地看完,尤其演員鄭愷扮演的陳樹生,綁上手雷從樓上躍下那一刻,喊了一聲「孩兒不孝了」。小編瞬間淚崩,全場觀影人員為之動容!
  • 抗日戰爭片多如牛毛,《八佰》憑什麼被推上神壇?耗資7億難回本
    抗日戰爭片多如牛毛,《八佰》憑什麼被推上神壇?再加上今年的疫情爆發,好多影片都推遲上映,《八佰》自從重新定檔在8月21號都,也算是影界的一件喜事了。抗日戰爭片多如牛毛,《八佰》憑什麼被推上神壇?觀眾們之所以如此期待,也是因為製作團隊足夠精良,導演是《老炮兒》和《我和我的祖國》前夜篇的管虎,演員也雲集了王千源、歐豪、姜武、黃志忠、杜淳、李晨、黃曉明、鄭愷、張譯等等眾多知名演員。
  • 31億票房的《八佰》真的很好哭
    看《八佰》的時候,我簡直控制不住我的眼淚!我感覺自己的一直拼命壓抑著無法自拔的情緒,《八佰》真的很好哭!《八佰》主要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
  • 反套路美劇 把超級英雄拉下神壇
    反套路美劇 把超級英雄拉下神壇《黑袍糾察隊》山寨了DC和漫威旗下的超級英雄。《黑袍糾察隊》裡的「超級七人組合」(上)和正義聯盟(下)對比。超能力和閃電俠(下)如出一轍的「火車頭」(上)。最近,亞馬遜出品的美劇《黑袍糾察隊》(The Boys,又譯《英雄剋星》)揭了超英們的逆鱗,該劇於7月26日正式上線,旋即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股黑化超級英雄的熱潮,它在豆瓣上的評分也一度飆升至9.1分。不僅是因為特效和打鬥場面不輸任何一部漫威電影,最關鍵的是,《黑袍糾察隊》讓超級英雄的虛偽面孔暴露無遺,這是一種既虐心又暢快的觀劇體驗,就像一盆灑滿小米辣和花椒的自貢好吃兔,越辣越想吃。
  • 終於還是看了這部電影,割裂的《八佰》
    而在《八佰》電影裡的那個堅守四行倉庫,也就等於是國軍在上海的「謝幕之戰」。更重要的是,要留一支部隊在上海爭取國際輿論和國際支持。何為《八佰》?所謂「八佰壯士」,指的1937年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的400餘名官兵。當時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撤退,400多名士兵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擊退敵人十餘次進攻。
  • 今年第一次在影院淚崩竟然是因為《八佰》,該片的後勁兒有多大?
    當我們走近誓死守衛倉庫的戰士們,就會發現他們個個形象鮮明,有老兵油子羊拐、有膽小自私,懼怕上戰場的老鐵、有初出茅廬、不敢開槍的端午…他們一面是捨生取義的英雄,一面又是性格迥異的小人物,當這兩面融合在一起,展現在我們眼前的角色就變得更加豐富立體起來。
  • 湖北男兒真英雄,八佰壯士悲歌淚。《八佰》記錄了一段國恨家仇。
    有一部電影《八佰》正式在全國上映,這部電影還原記錄了曾經一段讓人痛心的歷史。想當年八國聯軍攻佔中國。國內軍閥混戰。日本人也趁火打劫。這段歷史。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難以忘懷而且痛徹心扉。 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記錄了這些來自湖北鹹寧通城縣的年輕小夥子,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彰顯了一個中國男兒的英雄氣概
  • 看到《八佰》票房破10億,我心情複雜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八佰》你看了嗎? 在影院停擺100多天,讓重映影片熱場子之後,真正意義上的救市之作終於到來。 《八佰》自8月14日點映票房破5千萬之後,在8月21日正式公映後,花了3天15時票房就破了10億!
  • 看到《八佰》票房破10億,我心情複雜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八佰》你看了嗎?在影院停擺100多天,讓重映影片熱場子之後,真正意義上的救市之作終於到來。《八佰》自8月14日點映票房破5千萬之後,在8月21日正式公映後,花了3天15時票房就破了10億!而在大規模上映後,更多的人加入討論的陣營,除了影片情節漏洞、後半段的乏力、過度煽情等問題,尤其是許多人對「電影改編」與「歷史真實」、「英雄史觀取代人民史觀」等的質疑聲越打越大。看到大家吵得不可開交,晨晨不免心情複雜,因而想要借這篇文章聊聊自己的真實感受。對於《八佰》,一個顯然的事實是,即使是在限坐的情況下,大家對它依舊保持了超高的觀影熱情。
  • 電影《八佰》出品人梁靜,管虎是我心目中的《真心英雄》
    電影《八佰》已超過20億票房,這是管虎繼《八百壯士》之後再現&34;的宏篇巨製,5.5億的成本投入,可見他的理想抱負與人文情懷。或許以前的作品不盡人意?又或者他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作為《八佰》出品人、製片人、演員集一身的
  • 《八佰》點映破2億,是淚還是尬?
    文/韓大貧今日被議論了整整一周的電影《八佰此次《八佰》的點映佔比確實是有些重的。同期確實也沒有什麼能抗打的重量級電影可供pk的,也難怪《八佰》一家獨大。只是吃相有點難看,在點映排片就顯得迫不及待。可是這一次《八佰》真的讓你有些按捺不住,眾人高呼!一年要有個好的開端,哪怕這個開端來的有些遲。
  • 看過《八佰》,我以此菜敬英雄
    寫在《八佰》正式公映前的一段心裡話。電影是藝術的一種形式,導演無論以何種拍攝手法去呈現,它都註定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因為每個人的立場、角度、高度以及出發點都不盡一樣。如果《八佰》能讓你感動,它就是一部好片子。粗廚在8月14日看完點映就很想很想寫點什麼,當時的粗廚就好像看過生死的小湖北一樣,竟然不知道從哪裡開頭。只能在一段段的回憶中才稍稍緩過神兒來。
  • 《八佰》「夜襲」預告揭秘百人槍戰幕後
    《八佰》正在熱映中,作為2020年度全球首部單地區20億影片,截至9月1日,已累計20.75億票房,目前海外也已全面開畫,收穫全球媒體與觀眾肯定。《八佰》票房累計20.75億 海外熱映獲全球媒體觀眾認可自電影《八佰》上映以來,真實慘烈的戰鬥過程、恢弘震撼的IMAX視覺效果收穫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引發觀影潮,助力影片成為2020年度全球首部單地區20億影片,截至9月1日,已累計20.75億票房。
  • 最近大火的《八佰》,卻遭網友抵制!我卻希望它繼續刷屏
    但抵制八佰,這樣的言論,仍不停傳出。《八佰》,取材自1937年死傷慘重的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和「八百壯士」和無數為國獻身卻沒有留下名字的抗戰英雄們一起,被後世所紀念。而導演的微博,讓很多人未觀影的人認為,這是為孫元良洗白的電影。太多人是根本沒看就給了差評,就開始了抵制。雖然微博可能有些不妥,不過幸好,電影中並沒有出現任何孫元良這個人。
  • 時代需要英雄,時代需要銘記英雄,觀影《八佰》有感
    挺火的,自己在各個媒體平臺上總會看見八佰的相關內容,也秉著自己熱愛歷史加上自己對電影《八佰》的好奇心,自己於昨日去當地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我相信在當下,除了上海的人民群眾有很多人知道這個人以外,其它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而當年的國軍88師524團1營的全體戰士呢?可能你會記得1營長是楊瑞符,其他的人都不記得了。但他們都是英雄。《八佰》就是讓我們能夠再記起這些英雄,讓我們銘記英雄。
  • 八百壯士無所懼,但為國人付丹心——《八佰》
    電影《八佰》是由管虎導演拍攝的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其背景放在了1937年發生的淞滬會戰期間。為了守住最後的防線——四行倉庫,而當時只有一個加強營於此頑強抵抗日軍的進攻,史稱「八百壯士」。八百壯士何處來 《八佰》的背後是真實歷史事件,電影取材於1937年在上海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當時的戰爭很激烈,中國正處於低谷時期,中日交戰三個月,奈何中國敗了三個月
  • 《八佰》敗給《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抗日英雄已被遺忘?
    種種現實和數據因素表明,在這場明爭暗鬥的觀影環境下,《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作為愛情片的黃金檔首選,完全碾壓了《八佰》的勢頭。可事實,真是這樣的嗎?抗日英雄的豐功偉績被忽視被遺忘?快餐式生存模式影響到了觀影的選擇判斷?
  • 鑑證科丨《八佰》:浮光掠影的鏡頭下,畫不出英雄的內心
    文/南方電影視點評論員 周文萍圖/電影海報、劇照鑑定對象:《八佰》上映日期:8月21日《八佰》表現的是一場有觀眾的戰役,在被圍觀的過程中它將民眾從看客狀態中喚起,加強了中國人的凝聚力。對「喚醒」的強調決定了《八佰》著力描繪的是普通人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