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輯 課堂展示:詩歌修辭(二)

2021-02-23 漢語修辭學

那種人生苦短的悲哀,那種狂放深沉的愁緒,如排山倒海而來,讓人震驚,讓人嘆服,從而產生強烈的感染力!
將冬日雪原的荒漠蒼涼,天地無語死一般的沉寂,漁翁寒江獨釣的孤獨與執著,通過誇張讓讀者視野產生強烈震撼,從而深深感受到詩人在政治改革失敗後、壯志未酬又身處荒州的曠世孤獨之情感。通過誇張讓我們深知什麼是英雄末路,什麼是命運之困厄和錯位。
美學形態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優美,一種是壯美。「胡馬、秋風、塞北」是壯美,「杏花、春雨、江南」是優美。壯美又稱「崇高」。誇張的手法是產生壯美的主要手段之一,因為把描寫的對象放大,把情感表現得更熱烈,從而創造出比外部世界更加博大的天地,更加強勁的氣勢,從而把人帶進崇高的境界。一粒米針穿著吃,一文錢剪截著用。看兒女如銜泥燕,愛錢財似競血蠅。無明夜攢金銀,都做充飢畫餅。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互文是古代漢語中特殊的修辭之一,這種修辭產生的原因(達到的效果)有以下兩種:
二、字數、格律的要求,需要用簡單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
互文修辭在古代詩歌當中的作用最為重要的是:用精簡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從而更具格律的美感。這種精簡的方式是古代詩歌所獨有的,所謂「字去而意留」,當作者想要表達一個相對複雜的意思時,採用互文的手段往往可以取到「意」與「行」雙贏的效果,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作者表達的含義是「感嘆時局、悵恨別離,見花不禁使人濺淚,聞鳥更使人驚心。」這樣長文累句僅僅用十個字連同互文修辭手法就表達出了相同的含義並賦予了韻律的美感。這種需要聯繫整句才能完全理解詩句含義的修辭手法,也增添了詩歌的智慧美和錯綜美。列錦,也稱作意象並置,是古詩詞乃至元曲中常見的修辭手法。通過不同意象的的並置疊加,產生耐人尋味的畫面感和美感,如秋思一般,使人觸景生情,展現了秋天的悽清蕭瑟,不自主的產生思鄉歸家之情。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由此可見無論豪放派還是婉約派詞人,都通過這種修辭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託於意象之中,通過特定的限制詞,如表示顏色的詞,狀物的詞,表示時間的詞,來使得即使是相同的意象都能表達不同的情感。如秋多是表達傷感之情,然而劉禹錫《秋詞》中表達的便是秋日寥廓的豪情。因此意象更多是作者的載體,構造出特定的畫面,引發讀者的共鳴。人乃萬物之靈,一個靈字,噙滿風情種種。詩詞,作為玲瓏精緻的藝術品,以人說情,別有一番風味。我們看到,詩人筆下的擬人,賦予太多無情的物有情,把生硬的自然無比生動起來。這些事物躍然紙上,懷著人的情緒,成了詩的正面主體,然而主體背後,便是洶湧而至的高度濃縮的詩人的情懷,委婉含蓄,卻愈發堅韌有力。分析:兩句七言詩均有將雪比作白花之意,而宋詩只作比喻,韓詩更兼擬人。於是宋詩呈現給讀者的只是雪的素白輕盈,而韓詩更添雪的性格特徵。一個「嫌」字,將雪焦急裝扮人間的情態、假作飛花的頑皮淋漓呈現,使雪的形象豐富俏美。分析:兩句詞皆描繪孤雁,前一句僅平直地寫孤雁無處可歸,讓人心生憐惜與悲哀,後一句卻用「不肯」二字將孤雁的心理、行為人格化,讓它似乎具有了一種孤高的品格,字裡行間寄予作者對孤雁的同病相憐之意,同時使欣賞此詞的讀者,對孤雁更添一份敬佩之情。此外,將物擬人也有反過來將人擬物之意,即託物言志,東坡先生也藉此抒發著自身懷才不遇的苦悶與悲哀。分析:在黃庭堅先生的這首詞中作刪減,便可以品味出擬人手法在語篇中調節風格的特別效果。在這首表現作者自身曠達隨性、不重功名的詞中,若將「花向老人頭上笑」刪去,只平述「白髮簪花不解愁」,便少了許多諧趣不羈的疏放感。正如陳教授在修辭學教程中提到的:「由於比擬重在傳輸感情和美感信息,因此其風格的主要趨向是疏放、蘊藉、繁豐、絢爛,而不是謹嚴、明快、簡約和平實。」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由於漢語這一語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便於作成對偶,所以從周秦典籍到近代歌謠,經常運用這種排偶手法。而詩歌中對偶發展為有意識的大量創作,是魏晉以來逐漸講求聲律的結果,劉勰在《聲律》、《章句》之後專門討論過對偶,道「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 點出了對偶這一修辭手法在詩歌中的重要意義。(參考龍榆生《詞學十講》)同時他也提出對偶:「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言對指的是言辭文字上的對仗,包括詞性、詞意、平仄等,事對指的則是內容、意境、氣韻上的相對;反對指內容相反相對,正對指內容相輔相成。傳統修辭學家認為反諷修辭是利用辭面和辭裡的語意悖反,語言內容同思維內容悖逆,或者是用褒義詞語表示批評的評價來達到畫龍點睛的文體功能。反諷 ( irony) 與矛盾修辭 (oxymoron) 及似是而非的諺語 (paradox) 都屬於雙重聚焦的修辭(bifocal vision),這種修辭反映了現代人的一種典型的思維方式;把事物一分而二,視之為一種本質上的對立,從中尋找相輔相承的統一。從這種意義上講,反諷修辭可被看成是一種獨特的認知方法。反諷修辭不僅能添加斐然的文採,而且還能迫使讀者進行違反常規的思考,從而增強語篇涵義。(引自:關於中英詩歌的反諷修辭問題探究。孟繁利)語言修辭上,語言字面意思與實際意義、心中實際所想呈反相關,即所言非所實指;生存狀態上,反諷是一種觀察事物的角度,以觀察者的角色出現,並以居高臨下的俯視狀態冷靜、理智地對事物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彰顯出自身處於何種生存狀態;審美上,反諷是一種使話語、文本出現衝突、碰撞的張力美,而又在語境的壓力下使得矛盾兩方重新統一於語境之中的和諧美的媒介。(引自:宋詞中的反諷研究,武元甲)「英雄」這裡指反動派,他們因屠殺革命志士而臭名昭著,稱他們英雄是對他們莫大的諷刺。從上述兩例能看出反諷具有強調和幽默的文體功能。「舊山松竹老,阻歸程」諷刺投降派阻撓抗金,飽含著對奸臣當道的憤恨之情,自己壯志難酬的無奈苦悶。「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此唐玄宗言貴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愛情甜蜜 ,生活幸福 。詩人借「莫愁」以寄託感慨。以「如何」來反問,暗含諷刺。

(文 | 詩歌修辭小組 圖 | 來自網絡)

課堂之聲,修辭立誠

漢語修辭學

微信號:pkuxiucixue

相關焦點

  • 博興一小舉行第十二屆團隊業務展示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菲 李夢竹 通訊員 霍豔花 代瑞博興縣第一小學立足於高效課堂模式的探究與實踐,立足教師業務發展所需,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地。本周如期舉行「專業賦能——第十二屆團隊業務展示活動」,本次活動以高效課堂為載體,以課例研討為方法,以講、說、評、議、改課活動為平臺,促教師理念提升,全面推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入探究與實踐。
  • 課程思政,活育「石榴籽」 | 上虞區第十二屆課堂教學藝術節小學...
    近日,紹興市研學共同體、上虞區第十二屆課堂教學藝術節小學數學
  • 《兩江文苑》總278期|雲陽作協詩人詩歌小輯
    編者按:《兩江文苑》將不定期推出各區縣兄弟作協詩人們的詩作,旨在借集中展示各區縣兄弟作協詩人們的詩作,互動交流,一同在詩路上前行。本期展示:雲陽作協詩人詩歌小輯張守剛、雷揚梅、宗川、餘波、袁久平、行一、葉慶松、楊玉梅、江島(組稿:張守剛)張守剛,雲陽農壩人,生於70年代。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雲陽作協主席。
  • 金堂縣韓灘慈濟小學舉行第三屆課堂大賽活動
    為促進老師間的交流合作,促老師幸福成長,提高課堂效益,讓學生暢享幸福課堂,金堂縣韓灘慈濟小學開展了《變革教研方式,促進備課組建設研究》——第三屆課堂大賽教研系列活動。一、開展「期初備課組教材解析-期中組內研課、磨課-期末校內集中展示」的三段式教研活動,轉變教研方式,推進備課組建設教育教學活動二、開展課堂大比武活動,提升課堂效率為落實立德樹人、五育並舉根本任務,夯實課堂教學主陣地,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全員參與商討推選執教教師—共同研究教學設計—不斷研磨課堂細節
  • 「詩人應該是一位白衣天使」,80後詩人張二棍獲第十二屆「聞一多...
    長江網12月20日訊(記者周滿珍)20日晚,第十二屆「聞一多詩歌獎」在第六屆武漢詩歌節「詩漫江城」音樂會上揭曉,來自山西的80後詩人張二棍榮獲該獎項並獲獎金10萬元。通訊員王寧供圖當晚頒獎現場,著名詩人、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楊克宣讀頒獎詞,評委會認為張二棍的詩歌關切眾生,有其特有的體悟、特有的修辭。著名詩人、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聯主席劉醒龍共同為得獎者頒獎。張二棍引用聞一多先生的話作為獲獎感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 古代詩歌鑑賞知識技巧最全梳理(課堂精華,直接印發)
    多感覺(視、觸、聽、嗅)寫景     移步換景   定景換點   定點換景 以樂景寫哀情    以哀景寫樂情    借景抒情     運用對比烘託、擬人、比喻、象徵、聯想、想像等手法 景物描寫一般的作用        1、交代時節季候、地域風貌,展示時代背景
  • 中國文學期刊目錄(第78輯)
    詩詞翰墨臨海口佔……時新本期聚焦何雲春詩詞選……何雲春用古體詩詞藝術為時代楷模點讚……何雲春詩林擷英周奉真 蔡長松 宮輝力 王保安張康峰 白二忠李 睿馬增祥 段 維 丁漢江 劉魯寧李建新 下半月刊 發現嚴 彬……我不因擁有玫瑰而感到抱歉 銳評沈浩波……微妙與匠心(正方)邱 婧……故事、修辭與敘述者自身的悖反
  • 草籽計劃|匿名詩會第二期第一輯:「隔著門板,美夢相互串味」
    草籽計劃第二期規則 - 「第二期共六輯,每輯創作周期為十四天。每個周期,每位參與者遞交一首當周創作的現代詩,不限主題,但要求不低於十行,且該詩在當次結果揭曉前不得見於網絡。違反規則將被取消參與資格。第二期延續第一期的邀請制,在邀請制基礎上接受投稿,原則上每次最終輪投票詩歌不超過10首。投稿截止日期比正常截止日期提前48小時。
  • 沙坪垻區實驗幼兒園第十二屆「雅韻課堂...
    近日,沙坪垻區實驗幼兒園第十二屆「雅韻課堂」展評活動成功落幕,教師們通過課堂實例分享、觀摩學習等方式,探索深度學習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激發教師內生動力。以幼兒為主體探索遊戲中的深度學習  拓展幼兒思維《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充分注重幼兒教育以幼兒為主體,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和引導幼兒開展課堂探究。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滲透五大領域,老師們精心準備,帶來了一節節生動有趣的課堂展評。
  • 被低估的「音樂修辭學」
    ⑧關於修辭學學科的創立,有兩種說法:一是將公元前5世紀生活在西西里島上城邦城市的演說家克拉科斯(Corax)和蒂西亞斯(Tisias)視作西方修辭學的創始人,雖然二人的傳記著作沒有流傳下來,但他們口授的修辭技藝通過其學生以筆記的形式加以記錄傳播,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和西塞羅的著作中都曾提到他們是修辭學的先驅者;二是將柏拉圖在公元前4世紀80年代發表的聲討詭辯學派的檄文《高爾吉亞篇》中首次出現
  • 齊魯名師赴兵團第十二師送教講學
    魯兵園丁齊搖櫓 激情揚帆騁課堂齊魯名師赴兵團第十二師送教講學  12月11日,由山東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劉俊才帶隊,19位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的齊魯名師抵達兵團第十二師,分赴7所中小學校進行同課異構教學展示、協同教研並做主題報告。
  • 李珮瑜、宋清秀丨《歷朝杭郡詩輯》考述
    《三輯》的始輯與刊刻時間在《先考松生府君年譜》中亦有記載〔5〕,比《歷朝》略早一年。兩相對比可知,一是《歷朝》應由丁丙一人主要負責,每卷開頭亦只刻「錢塘丁丙松生氏編」。二是《歷朝》成書時間在《三輯》之後,且未及付梓。
  • 放映+討論,杭州|擁有——新中國農民戰爭:修辭學的正義(6月16日)
    策劃:王音潔浙江工商大學影視動畫系副教授,中國美術學院視覺文化博士,西湖影像促進會副秘書長,杭州兩岸文化交流中心副秘書長。影介:解構新中國農民六十年來之生存邏輯,重構農民之主體。時間:6月14日——6月19日策劃:王音潔( 浙江工商大學影視動畫系)主辦:浙江工商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影視動畫系協辦:杭州市西湖影像促進會、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杭州半野藝術空間、杭州兩岸文化交流中心活動安排6月14日 周日14:00-16:00 放映+
  • 讀書會 | 草木十二韻·馮倩麗的詩歌與自然
    《十二韻》從數萬個生動優美的中文植物名中選取語料,運用這一特殊的文體寫成四季、晨昏、色彩、萬物、相思、喜事、山居、滋味、傳說、人間、紛爭、行旅十二個詩節,以草木命名之美映照人文精神,以詩歌音韻之趣遍歷四季萬物。
  • 白浪情.詩詞講座第二課:中國現代詩歌寫作ABC與詩歌語言(下)
    第二部分:各種修辭技巧重點談意象一、各種修辭技巧(1)詩的最基本元素:意象(象)(2)用最多的方法:比喻(比)(3)表現詩意最好的方法:象徵(興)---詩的最基本元素(意象):意象,嚴格說意象不是修辭技巧,意象是文學作品的最基本元素。為了讓大家明白這詩歌裡最基本(必備)的元素,用一些篇幅說明。1.簡單定義:意象是詩歌內部的基本元素,由抽象的「主觀情感思維」和客觀景事物的「形象」結合成「有用意的形象」。
  • 詩人雪野用「田野詩歌課堂」點亮鄉村孩子的童年
    就在上周,為期五天的「田野詩歌課堂」在力洋鎮中心小學開課。課程前半段安排在教室裡,雪野給孩子們講「葉子的故事」,品「夏天的味道」,體會「雨點的心情」。最後兩天,雪野把詩教課堂搬到田野,帶著孩子們走進大山坪。大片的魚尾菊在陽光下搖曳著身姿,激起了孩子們心中詩的漣漪,一首首充滿童真童趣的詩作應運而生。
  • 家事調解微課堂第十二期——繼承案件中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和順序
    家事調解微課堂第十二期——繼承案件中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和順序 2020-04-21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7年中國詩歌排行榜》第十三輯:2017年度十大小說家詩人
    第十三輯
  • 最新出版 | 《新媒體與社會》(第25輯)
    主編:謝耘耕 陳虹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研究中心 創刊時間:2011年出版周期:一年兩輯《新媒體與社會》集刊是以新媒體與社會為基本研究範疇的學術集刊,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目前已出版至第25輯。
  • 安徽教師招聘考試語文備考:詩歌表達技巧鑑賞
    二、詩歌的表達技巧分類1. 表達方式 :記敘、抒情、議論、描寫。記敘就是記敘任務的經歷或發生的事情,如:杜甫的《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湖,今上嶽陽樓」。議論就是對人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等表明自己的觀點。如:秦觀的《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表現的就是秦觀對於愛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