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中,店小二常說的: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打尖」是啥意思?

2021-01-08 騰訊網

「相逢旅館意多違,暮雪初晴候雁飛。」對於絕大多數文人墨客來說,旅店其實都是一個讓人抒發無限感懷的地方。因為他們需要在進京趕考的時候遠離家鄉,居住在人生地不熟的客店裡。後來走入官場之後,他們也需要居住在客店裡才能到達任地。所以旅店對於他們來說其實是人生路上非常有象徵意義和紀念意義的地方。

也正因如此,「客官是打尖還是住店?」這樣的對話也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其實這和歷史上真實的情景是沒有太大的出入的,因為古人去旅店的時候也都會聽到這樣的問題。住店是非常好理解的,就是在旅店裡住下。那麼「打尖」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旅店的工作人員在詢問顧客是否需要吃飯。

因為在某些地方的方言裡,打尖和打火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也就是生活做飯的意思。也有人說「打尖」是打發舌尖的意思,用這樣俏皮的表達來詢問客人,其實也是非常親切可愛的。還有人認為「打尖」其實是「打間」,也就是說如果客人只是單純想在旅店裡吃飯,那麼旅店裡的服務人員就會為他們開一個享受飯餐的包間。

但是如果客人還有住宿的需求,那麼就會主動告訴服務人員要住店。雖然這只是和飯店有關係的一個非常小的細節,但是也可以看出其實旅店文化還是非常悠久的。雖然史學界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能夠確定旅店出現了具體時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的早期飯店起源於古羅馬。

從1095年開始,十字軍東徵就給世界範圍內的客旅交流提供了一定的基礎。義大利的某些北部地區由於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所以就在旅店發展方面搶佔了先機。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15世紀開始歐洲就已經出現了一些類似於近代設計的飯店。根據相關的文獻記載,1577年的時候,蘇格蘭和威爾斯地區就已經擁有了一千多家酒店。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飯店並不僅僅提供簡單的餐食服務。修剪整齊的園林花園,華麗堂皇的歌舞廳,甚至還有一些專門供上層階級和貴族進行室外活動的區域。1794年在紐約建成的首都飯店堪稱是近現代飯店的典範。1829年波士頓建成的特裡蒙特飯店更是在首都飯店等榜樣的基礎上創新,從而一舉成為近現代服務業的裡程碑。

除了歐洲地區之外,古代中國也很早就已經誕生了具備寄宿等功能的酒店旅店。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可以供旅途中的行人歇腳和吃飯的旅店。不過和西方的旅店還有一些非常明顯的差異,那就是中國的旅店一般都分為官營和私營兩種模式。

商朝中期開始,由於國家有在各地傳送軍事情報的需求,所以就在各個交通便利的區域建設了旅店。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官營旅店也逐漸地產生一些變化。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這些官營的旅店一開始只接待國家體制內的工作人員,可是後來他們也對一些達官顯貴和來往的旅客們開放。而且由於這些旅店都是政府出資,所以旅店內的建設也大都處於十分完善的狀態。

除了官營的旅店之外,中國還有很多由民間私人資本控制的旅店。其實大家讀到這裡的時候很容易產生一個誤解,那就是官營的旅店要比私營的旅店產生的時間要晚。因為明清時期才出現了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和僱傭關係,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有些學者專家認為,只要是有商品經濟和商品交換存在的社會,那麼就一定會有旅店的存在。因為旅店本質上也只是一種為往來的遊客提供住宿和飯餐的商品而已。但是在旅店發展的前期,可能顧客的消費需求還並不明顯。換句話說,在生產力並不發達的古代,古人的日常出行都是一個讓人感到棘手的問題。

所以一般來說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幾乎沒有人會選擇長途跋涉出遠門。所以消費需求就限制了消費品的轉型和升級。但是私營的旅店和官營的旅店相比要受到很多現實因素的限制。因為民間資本一般都具有不穩定性,所以在面對重大自然災害或者是官府政策等一系列的限制的時候,就會展現它的脆弱性。

當封建政府提出重農抑商政策的時候,這些身處經濟行業的旅店就會受到重擊。哪怕就是在商業發展利好的大環境下,私營旅店也是在夾縫中艱難的生存。因為他們還要面臨軟體,硬體都要更加完備的官營旅店的競爭,而且到了近現代時期,這種現實因素的限制就變得更為明顯。

因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的主權就一步步的喪失。帝國主義列強也都瞄準了中國這塊肥肉,所以很多外國資本一擁而入。1840~1940年間,中國國內23個城市竟然有八十多家外國資本開辦的飯店。除此之外,很多民族資本也都致力於開飯店。1930年開始中西合辦的飯店幾乎已經發展到了最為繁盛和興旺的時期。

這些飯店雖然都有中國民族資本的參與,但是在形式和管理模式上都向西方學習,所以是典型的西學東漸的表現。不僅如此,還有一種民間開辦的旅店,其實這和我們之前所說的古代旅店有很多的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旅店的目標消費者發生了改變,他們會根據前來住店客人的身份和所屬的社會階級,為他們提供更具定製化的服務。

所以旅店文化在世界範圍內一直都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而且很多旅店在經過時間的沉澱之後,已經抽象出了獨屬於自己企業的飯店文化。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它們在服務行業裡脫穎而出,也讓它們能夠擁有企業文化建設的軟實力。

相關焦點

  • 古裝劇中,小二常喊「客官,打尖還是住店?」為何會說「打尖」?
    他在自己的著作《聽雨叢談》中說:現在的人出門在外,中途投店吃飯,叫作「打尖」,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叫「打尖」。有人說,在旅途中投宿的間隙住店,所以叫「打間」。
  •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為什麼會說「打尖」?
    而在古裝劇中出現客棧的時候,通常都會有這樣的一個場景,店小二出來招呼進店的客人,問一句:「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住宿)?」客人豪氣地來一句:「給我一間上好的客房。」這自然就是住店的意思,那麼,打尖又是什麼意思呢?
  • 「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呢?」住店我們都懂,「打尖」卻少有人知
    近些年來,古裝劇可謂火遍大江南北,就連小編讀小學的侄女都如數家珍,哪部電視劇發生了啥事兒都清清楚楚。愛看古裝劇的朋友一定見過這樣一個場景——主角一行人走進客棧,店小二立馬熱情地迎上來,開口就是:「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呢?我們這裡還有幾間上房,要不要看看?
  • 在古代社會,店小二常問:打尖還是住店?「打尖」啥意思?
    而關於過去的一些方言或行業術語,如果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很可能會誤解其意思。比如古裝電視劇中,店小二常常會問進店的客人:「客官打尖還是住店?」住店大家都明白,那「打尖」是什麼意思呢?小編今天就跟大家說說。「打尖」實際上是打發舌尖的縮略詞,通常是指京津一帶的方言。
  •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古裝劇裡出現頻率很高的「打尖」是什麼意思
    在許多的武俠小說和古裝電視劇裡。每逢遇到客棧,我們都會看到或聽到店小二熱情的詢問: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住店很好理解,那麼打尖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一下。一:出現在名著裡的「打尖」。除卻娛樂性較強的武俠小說和古裝電視劇,打尖一詞也經常出現在名著裡。例如: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鏡花緣》第六十三回就寫到:如路上每逢打尖住宿,那店小二聞是上等過客,必殺雞宰鴨。再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十五回也有寫到:那時秦鍾正騎著馬,隨他父親的轎,忽見寶玉的小廝跑來,請他去打尖。
  • 古人常說:「打尖還是住店」,「打尖」到底是啥意思?
    而現在我們經常在很多古裝劇之中看到類似「客棧」之類的,比如我們很熟知的《武林外傳》之中的同福客棧,他在當時關中的七俠鎮,而據白展堂傳言,他們的客棧是當時方圓五十裡最大的客棧了。
  •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打尖是什麼意思?許多人被問蒙圈了
    導言:「客官,打尖還是住店?」為什麼會說「打尖」?許多人被問蒙圈了我比較喜歡看古典小說,在古代小說甚至在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客棧,酒館或者酒肆等這些供旅客們休息和吃飯的地方。我記得在電視劇中就專門拍攝了一部圍繞著客棧展開的電視劇叫做《同福客棧》,在客棧中通常都會出現一個場景,就是每個客棧的店小二通常都會問來往的行人:"客官你是打尖還是住店啊?",如果有住店的客人也會告訴他們:"給我來一間什麼樣的客房"。那麼所謂的打尖到底是什麼呢?
  •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打尖」到底啥意思?原來很多人都誤解了
    而在這些影視作品中,最常聽到店小二說的一句話就是:「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啊?」「打尖」很明顯就是吃飯,那麼為什麼吃飯要說成打尖呢?其實它有好幾種衍生的意義。
  •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為什麼會說「打尖」?許多人被問蒙圈了
    為什麼會說「打尖」?許多人被問蒙圈了我比較喜歡看古典小說,在古代小說甚至在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客棧,酒館或者酒肆等這些供旅客們休息和吃飯的地方。我記得在電視劇中就專門拍攝了一部圍繞著客棧展開的電視劇叫做《同福客棧》,在客棧中通常都會出現一個場景,就是每個客棧的店小二通常都會問來往的行人:"客官你是打尖還是住店啊?",如果有住店的客人也會告訴他們:"給我來一間什麼樣的客房"。
  • 古代人常說的的一句話,客官,打尖還是住店?為何會說「打尖」?
    上來就先問「客官,打尖還是住店?」這些在古人的行餐露宿過程中,說的一些簡便話術。住店的意思很好理解,可為什麼會說打尖呢?這裡面有什麼樣的學問?打尖的來源其實打尖的主要來源,是宋元時期的諸多戲曲小說當中出現的。漸漸發展到明清階段,小說的發展越來越好,很多小說裡面都用打尖,這也影響了我們現代的古裝劇。打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您是打尖還是住店 什麼叫打尖呢 源於清朝
    撰稿:麗華您是打尖還是住店?我們經常在古裝戲中聽到這句話,那麼什麼叫打尖呢?又為什麼叫打尖呢?
  • 「客官,打尖還是住店?」古代小二為什麼總提「打尖」,有何意思
    非常奇特的是,小二們的口號幾乎一致,都問來者曰:「客官,打尖還是住店?」「住店」可以理解,那麼「打尖」的含義是什麼?一、古代的酒店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便有客棧(酒店)的出現,到戰國時,其規模更加宏大和體系完整。
  • 「客官,您是打尖兒還是住店?」
    節目中,開篇出現了這樣一段廣告對白:店小二:「客官,您是打尖兒還是住店?」客官:「我結婚!」店小二:「結婚?您可找對啦!咱們《跟宇宙結婚》,結婚那是一絕。您可以跟節目結婚、跟推送結婚、跟投票結婚、跟打賞結婚。」客官:「說,這婚怎麼結?」店小二:「你茲要把……(唔!)」
  • 穿幫了……細數在古裝劇裡不該出現的食物
    「裡邊請,請問客官是打尖還是住店?」(「打尖」實際上是「打發舌尖」的縮略詞。京津一帶行路途中吃便飯叫「打尖」)。「打尖!來碗西紅柿雞蛋面。」「抱歉,客官,麵條要到宋朝才能成形呢。西紅柿現在南美洲才有,明朝末年傳入中土。小店目前只有雞蛋,要不您點一個?」「什麼破店!連碗面都沒有,饅頭包子總有吧?上一屜!」
  • 古人就不問,店小二也不追
    店小二會問:您是吃飯還是打尖?這個「打尖」就是住宿的意思。吃完飯的食客,會隨手取出一些銀子,或碎銀,或整錠,放在桌上之後,也不問是多了還是少了,自然持劍而去。此時,店小二過來收拾碗筷,拿起銀子也不掂量,直接就交給收銀的老闆了。我一度認為這個舉動很奇怪,吃的又不是套餐,為什麼隨意放下銀子,而不在意數量的多少呢?
  • 【自由貨】「住店打尖」寫手團成立!首位籤約寫手開篇大作丨浪在臺北,資深吃客的偽文藝之旅
    關注我們:wzzddj 丨 諮詢電話:0577-88802509/88808856開篇語「住店打尖寫手團成立啦時間一久,不免想間歇性偷個懶喘口氣,而最實際最有用的辦法就是召集編外寫手,成立屬於「住店打尖」自己的寫手團,借他們之手來展現更多的自由行酒店和目的地,體驗感也好,遊玩攻略也行
  • 《大秦帝國》熱播,劇中人吃什麼?
    前段時間有一個段子,某人穿越到了先秦:  「客官裡邊請,請問您是打尖還是住店?」 「打尖!來碗西紅柿雞蛋面。」  「抱歉,客官,麵條要到宋朝才能成形呢。西紅柿現在南美洲才有,明朝末年才傳入中土。小店目前只有雞蛋,要不您點一個?」  「什麼鳥店!連碗面都沒有,饅頭包子總有吧?上一屜!」  「這位爺,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