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上好,我是百家號談漫,在這個美好的時代,讓我們一起談文化,漫遊古今,感受思想的碰撞!
阿爾貝·加繆(1913-1960)一般被認為是一位荒誕派代表作家,但也有不少批評家根據其作品反映了生活的荒謬和缺乏理性,而一廂情願地將他劃入存在主義之流。對此,加繆在生前就很不以為然,並且自稱其所信奉的是以「均衡與節制」為主要內容的古希臘哲學,而與各種各樣的「主義」沒有半點關係。那麼我們作為後人也沒有深究的必要,還是來看看他的作品吧!
加繆早年在法國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上大學,雖然在讀期間學的是哲學卻對於戲劇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還曾跟隨某劇團週遊世界,進行巡迴演出,並且開始寫散文、劇本。至於後來小說的創作,是回到巴黎做新聞記者之後的事情了。一開始默默無聞的他直到1942年,發表了中篇小說《局外人》,才一舉成名。
這部小說用了一種奇怪的語言風格——簡單、明晰甚至單調乏味的自言自語,敘述了青年職員默爾索參加母親的葬禮之後,在海灘上故意殺了一個人,最後被送上法庭、等待判決這麼短短的幾天裡的心理活動。更奇怪的是,作為殺人犯,默爾索竟然對這一切無動於衷,他對外界事物持一種憂鬱、不安和絕望的態度,即使面對神明和死亡,他也表現出一副傲視和冷漠的樣子,令周圍的所有人大惑不解卻又無所適從。
通過這個:「局外人」,加繆試圖反映出二戰之前的西方青年對於混亂的世界秩序的態度,即所謂的二十世紀畸零人的精神狀態:一方面,這種人認為這個世界存在的或能夠意識到的,都是「荒謬」;另一方面,他本身作為一種存在,又要反抗這個荒謬和不合理的世界,哪怕這種反抗僅止於默爾索這種精神上的表現。
據此,我們可以理解到:加繆用這種具有古典主義散文風格的文字,來塑造了一個現代青年的精神處境,實際上是為了達到更密切的契合,從而揭示出一種極端冷漠的人生哲學。這正如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授獎詞所說:
他的重要文學創作以明澈的認真態度,闡明了我們同時代人的意識問題。
這裡是談漫,堅持每天為您分享獨特的見解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