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小圈子「黑話」突然在大眾間流行?丨問爆觸樂

2021-02-20 觸樂

問爆觸樂是我們的問答互動欄目,每周日推出。每期提出一個問題邀請大家來回答互動,如果你有什麼希望看到大家看法的好問題,也可以在後臺告訴我們。

只要能入戲,語言什麼的無所謂的。 但翻譯組總有更好的做法,比如dota2的英雄剛背獸,原英文配音好像是有口音的,國服就選擇用東北話處理,真是很有趣了!再比如wow熊貓人之謎的預告片,秋葉為何而落… 總之,不能忍受翻譯組雜七雜八的夾帶私貨的做法,無論是遊戲還是動漫。至於遊戲中的語言相關倒是想起了一件趣事,曾經跟好友在魔獸世界中在野外妄圖做出一個聯盟部落語言翻譯詞典,暗夜精靈和獸人在樹下雞同鴨講了好久,記得好像還真的做出來一些。

請這位尊貴的讀者遊學者曉嶽給觸樂公眾號發消息「問爆觸樂領獎」找我們領獎吧(工作日上班時我們就會聯繫您)。也謝謝各位尊貴的讀者們踴躍的發言。

歡迎各位尊貴的讀者在本期問爆觸樂下方留言,我們會為獲得點讚數最多的評論者送出50元以內的iOS或Steam遊戲任選一款。中獎結果將在下期(8月5日)問爆觸樂欄目中公布。

ACG領域有一些詞,本來是圈內人創造的「黑話」,卻突然進入主流,成了全網流行詞。所以本周的問爆是:


胡正達

不能正確理解「黑話」,單純跟風使用會很搞笑……年初的時候全國上下一片「打Call」,連「為祖國打Call」都來了。把日式應援用語當做流行詞濫用,譯作「打電話」之類的,讓懂的人很尷尬。這些滿嘴「打Call」的人連基本的3段Mix都不會,在被指出時還自說自話,惹人厭。說到底,不懂梗不可怕,自以為是才可怕。

作為小圈子的一員,肯定是很討厭的。因為本來我們自己玩的東西,給一群不懂的人帶著商業的或者其他目的攪和進來了,稍後可能還要把先來的我們排擠出去。然而就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另外一場文化的戰役,最後哪個圈子能勝出,能夠拿到或者保護好自己對於這個詞的解釋權、定義權、統治力、霸權,那就看誰比較會講、會論述,看誰的能量比較大。

以前在流行歌曲領域、流行文學領域、文藝領域、學術思想的領域,勝利者是圈內人,因為圈內人掌握了更強大、更接地氣的論述能力,知道如何用主流社會能夠接受、能夠聽懂的話語來發言,也總是能夠講得比外行人、圈外人更好。

但現在在二次元這個領域上,情況就有點不一樣了。二次元這個群體,就像一些亞文化群體,他們的思維和語言很有一些是和主流話語不相容的。換句話說,就是他們不能像一般人那樣好好說話;如果誰轉換到一般人的模式好好說話了,那他就不再能代表二次元。同時,出於「我不想要被代表」的戒心,出於對學術語言和正式語言的嫌惡,他們會排斥任何描述自己或者為自己代言的嘗試,而這描述與界定,偏偏就是我們主流社會、媒體、學者、商人在面對一個新群體的時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所以現在情況就很詭異:我想要找一個二次元圈內人,以真正圈內人的角度來回應外界,來和我們各個領域、懷有各種目的的人對話,這樣就不必又是我們討厭地為他代言,在描述人家,然而在邏輯上就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讓人家整個圈子調整出一個可以跟外界對話的姿態,用一般的語言,光明正大地宣稱出他們要什麼和不要什麼,在當前的環境下,那就很可能是「一翻兩瞪眼」一般找死。所以我們只能接受這種互相傷害,在暗地裡繼續各種憋屈和惡意譏刺、尋隙「佔領」的現實。

熊宇


在不引起歧義並且尊重他人的情況下,我感覺可以接受。

真要說的話,有些詞還是別處進入ACG的呢,比如現在我向別人介紹我的專業是哲學時,總會迎來意味深長且敬佩的目光。那個……我其實不是你們那個哲♂學。但感覺也還好,語言只是工具而已,這種工具能否使用的唯一標準就是它能否被接受。

至於現在說的很多問題,並不是不該用「黑話」,而根本就是說錯了話。不管是什麼圈子的話,也不能胡說八道啊。

有些話,我不反對用,但我確實不喜歡,比如現在滿世界的「二次元」。

陳靜


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

一方面,小圈子中的「黑話」為什麼會在大眾範圍內流行?

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很想說是小圈子裡出了某個叛徒,他在月黑風高的晚上偷偷溜出該圈子在某個地下室的秘密集會,在暗巷深處與大眾代表接頭,把一張寫滿了圈內黑話的紙條匆忙塞進對方的手裡,此時遠處傳來了密密麻麻的腳步聲,不祥的口哨、狗叫與人聲呼喝混雜在一起……第二天早上,報紙上出現了大量新詞,人們爭相使用,沒有人注意到在第八版中縫裡那條郵票大小的消息——「一男子(女子)神秘死亡,屍體於××街××巷被發現」……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小圈子」中使用的詞語為大眾所知,肯定不會是大眾刻意去小圈子找來的,原因必然是供亞文化發聲的渠道逐漸增加,這類人群可以在公眾社交平臺上越來越多地表達自我,以及與同好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黑話」、專有詞語「洩露」出來,懂的人當然司空見慣,但也會有很多完全不了解的人看到、聽到,進而因為各種有趣或無聊的理由半通不通地使用。假如再有一些公眾號、營銷號、「大V」從中推波助瀾,那麼這些詞語流通和異化的速度還會更快,最終發展成為「所有人都在用,但沒幾個人用得對」的尷尬局面。但到了這個時候,它們原本的含義、正確的使用方法已經不重要了,大眾的車輪已經輕易地碾碎了亞文化群體,哪怕他們立刻與這些詞語劃清界限也無濟於事。

這就把問題引向了另一個方面——大眾對於這些小圈子「黑話」的態度。

很多「小圈子」真正反對的並不是「主流人群」去使用一些原本只屬於他們的詞語,而是其他人看待自己的態度——善意還是惡意,是顯而易見的。就像前段時間「肥宅快樂×」流行時,真正的「宅」群體控訴「肥宅連呼吸都是錯」一樣,公眾會因為這些詞語為他們打上標籤,此後這些詞語就不再屬於他們,而是另一個象徵著「潮流」與「獵奇」的流行語,至於它們的生命周期有多長,就沒人在乎了。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林志偉


其實我個人對於這種「黑話濫用」的現象,完全沒有特別的感覺。作為一個老龍裔,看見「膝蓋中箭」梗被一堆沒玩過《上古捲軸5》甚至連電子遊戲都不怎麼玩的人用來用去,我也沒有任何的不滿。我覺得,不論多少,黑話這種東西存在的一個意義,就是為小圈子裡的人提供一點點優越感。但在我看來,這種優越感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你混小圈子也不證明你比別人更優秀,你懂小眾梗也不意味著你懂的比別人多。

至於誤用,其實很多生造詞的誕生,其原意本來就沒有人能說個準,漢語中的很多詞彙也是在千百年的發展中,被不同地區、文化背景的人不斷濫用、誤用最終才形成現在字典裡的意思。像「尷尬」這個詞,原先就只出現在吳地方言中,經過了多年的文化、經濟交流才成為了全國人民認可的書面語。在此過程中,其經歷了多少次的誤用,更是難以想像。

再舉一例,「空穴來風」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傳說、傳言都是有根據的,而現在大家通常用它來描述相反的意思。大眾化使用的成語大家都能用錯,出處原意都難以說明的小圈子「黑話」,無論是發明者還是濫用者,誰都沒資格給它定個最終含義。


劉淳

這不就是語言的一種自然發展規律嗎?作為一個不會對圈子產生歸屬感的人,我對這種使用方式沒有任何意見,當然,語言代表的權力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梅林粉杖

咱們周末話題是不必講大道理的,都是個人化表達,所以我的看待是,這種流行很討厭。

我並不認為小圈子裡的黑話就應該永遠留在小圈子裡,流行起來也有一些積極意義,說明你這個小圈子有機會被大眾承認了——不流行就完全沒有機會。但多數時候,大眾其實並不知道這個詞來自哪裡,甚至會把黑話完全用錯,讓這個錯誤的義項變成以後字典裡的主流用法。

還有一個結果是,你會突然在一段時間之內頻繁地被這所謂流行起來的黑話轟炸,不斷轟炸。

別說太黑的黑話了,就是「膝蓋中箭」這種通俗易懂的遊戲圈密語被人天天念叨之後,我都會覺得失去了一些本來應該有的樂趣。我真想回到古代,回到2000年以前只有貴族和士人(以及寫字員)才能讀書寫字的年代,不用被網絡的大水裹挾著,每天不自覺地被這些用爛的梗不斷轟炸。

一個東西了解的人越多,就越不容易保持住底線。語言和文字一樣,黑話也是如此,人民大眾裡的大多數永遠是語言貧乏的,我想起「給力」流行的那段時間,仍然會突然起一身雞皮疙瘩。


忘川


我沒有意見。現代人已經夠健忘了,當下鬧再大的事,幾個月後都能翻篇,讓這幾個詞兒流行一陣又能怎樣呢?說到底,我討厭的不是流行,而是不過大腦的盲從。


拖泥錢

我非常討厭一些營銷行為把某個詞語用濫了。其實大眾說一說,無傷大雅的。但是落在營銷活動裡,某個詞就算是徹底完蛋了。你看「獨立遊戲」這個詞,你再看「硬核玩家」這個詞。

你怎麼看待小圈子「黑話」突然在大眾間流行?歡迎各位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我們會為獲得點讚數最多的評論者送出50元以下的iOS或Steam遊戲任選一款。中獎結果將在下期(8月5日)的問爆觸樂欄目中公布。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