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飛: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參謀長,為何僅獲大校軍銜?

2020-12-22 騰訊網

易縣,這是位於河北省中部的一座縣城。古語有云,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抗戰時期,這裡曾經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的軍事腹地,曾經有上萬易縣兒女先後參加了八路軍。

抗日的易縣

建國以後,這個縣出了許多開國功臣,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白志文、宋學飛、趙文隆、趙鵬飛、解峰、王憲、高糧、姚雪森、冷楚…… 至於本文,我要介紹的則是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參謀長宋學飛。他是開國大校,後來晉升為少將軍銜。

宋學飛,河北易縣人,他出生於1904年。根據一些當地人的回憶,宋家非常有錢,所以他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時代,血氣方剛的他曾經就讀於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以後,他因為作戰勇敢,所以很快升任為 東北軍 的一個營長。但是他個性耿直,又不滿於張學良放棄東北的這一舉動,所以很快辭職,並且回到了老家閒居。

宋學飛

在易縣,他有錢有勢還有很高的威望。所以,當地的軍人、官員、富商、土匪……都想和他結交。尤其是屠夫出身的趙玉昆,他也是易縣人,後來當了土匪,他特別佩服宋學飛。抗戰全面爆發以後,日軍很快佔領了易縣縣城。趙玉昆迅速拉起了一支抗日隊伍,是為著名的七路軍。後來,這支隊伍被改編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

當時,趙玉昆的隊伍急缺軍事人才。所以,他多次登門,並且屢次邀請宋學飛加入這支隊伍,頗有三顧茅廬的意味。起初,宋學飛根本看不上趙玉昆還有他的隊伍。但是,他最終還是被趙玉昆的耐心和誠意感動了。隨後,他正式成為了這支隊伍的參謀長。在他的努力下,這支隊伍無論是其軍紀還是訓練水平都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

楊成武

在易縣和附近的滿城地區,同時活躍著另外一支抗日武裝。這支隊伍以孟閣臣為代表,他曾經是東北軍的一個連長。他和趙玉昆互相看不慣對方,而且為了爭奪地盤和兵源屢次大打出手。雙方互有勝負,不過孟閣臣的軍事指揮能力更勝一籌。後來,他設計擊敗了七路軍,並且俘虜了趙玉昆。趙玉昆無奈認輸,而且被迫同意解散隊伍。

在這個時候,宋學飛心急如焚。為了救出趙玉昆,他竟然選擇了向易縣駐軍求救。他先是派人來到易縣縣城,謊稱親近當地駐軍的趙司令受到了一支隊伍的襲擊,而這支隊伍一向仇視當地駐軍。很快,當地駐軍出動了上千人,打敗了以孟閣臣為首的十路軍,最終救出了趙玉昆。這件事情,也從此成為了宋學飛和趙玉昆的一個汙點。

王道邦

20世紀30年代後期,八路軍楊成武部來到了易縣。在一些黨員的影響下,趙玉昆很快率部加入了以楊成武為首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不久,這支隊伍被改編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第五支隊。趙玉昆任支隊司令員,老紅軍王道邦任政委,宋學飛任支隊參謀長兼第25團團長。全軍下轄兩個團和一個便衣大隊,共有不下4000人。

根據楊成武的回憶,宋學飛在第五支隊建軍以前就特別看好我軍,並且申請來到一分區的其他部隊工作,哪怕是一個初級指揮員也行。但是,此時的楊成武並不怎麼信任他,而且出於一些顧慮,所以沒有答應他的要求。至於宋學飛,他並未因此氣餒,而是繼續努力練兵、學習、作戰……可以說,他是晉察冀一分區第五支隊的頭號戰將。

蕭應棠

自從第五支隊建軍以後,趙玉昆和宋學飛逐漸產生了一些隔閡。宋學飛一向親近八路軍,而且嚴於律己,一直嚴厲整肅軍紀。趙玉昆生活奢靡,桀驁不馴,一直擔心所部被八路軍徹底同化掉。所以,兩人最終徹底決裂了。趙玉昆突然率領數百人出走,並且還當了漢奸。宋學飛則拒絕追隨他,而且還救出了被他裹挾的支隊政委王道邦。

事後,八路軍晉察冀一分區對第五支隊進行了整改。第五支隊政委王道邦因為監察不力,他先是被撤職,接著被閒置了近兩年時間。支隊參謀長兼第25團團長宋學飛也受到了眾人的質疑,不過王道邦一直在力保他,一是認可他的能力和人品,二是報答他的救命之恩。在王道邦等人的解釋下,楊成武也很快認可了宋學飛的人品和操守。

龍道權

此後,宋學飛長期擔任一分區第25團團長。在第1團被調離一分區以後,以邱蔚、蕭應棠、王建中為代表的第3團和以宋學飛為代表的第25團,則成為了一分區的兩個核心主力團。抗戰後期,楊成武離開了一分區,改任為冀中軍區司令員。蕭應棠成為了一分區新任司令員,龍道權擔任過副政委,馬輝和宋學飛則相繼擔任過參謀長。

宋學飛在抗戰期間的主要表現有:1939年,在大龍華戰鬥中,他率部打援。不過,該部經驗不足,過早暴露了我軍的伏擊陣地和作戰目的,所以收穫甚微;在雁宿崖戰鬥和黃土嶺戰鬥中,他奉命率領第25團團部和一個營繼續打援;40年代,趙玉昆突然叛逃,是他救出了老紅軍王道邦和一些指戰員……不過,此後他並無比較突出的表現。

抗戰結束後,一分區的幾個主力團被編入了以郭天民為首的八路軍冀察軍區,宋學飛改任為冀察軍區參謀處長兼宣化衛戍司令。不久,在楊成武的邀請下,他來到了華北軍區第3縱隊任副旅長兼參謀長。1947年,我軍以冀中的一些部隊為基礎,組建了華北軍區第6縱隊。文年生任司令員,蕭新槐任副司令兼參謀長,宋學飛任副參謀長。

建軍後不久,第6縱隊參加了察南綏東戰役。這一戰,我軍迅速攻克了兩座縣城,並且殲敵近5000人。接著,這支部隊參加了著名的平津戰役。這一戰,我軍一共殲敵近萬人。1949年,這支部隊參加了著名的太原戰役。此時,該部已經被改編為華北軍區第68軍,軍長是徐德操,政委是漆遠渥,參謀長是宋學飛,政治部主任是張遜之。

1951年6月,第68軍奉命入朝作戰。據統計,這個軍在朝鮮一共待了近4年時間,先後作戰上千次,一共殲敵7萬多人。著名的奇襲白虎團,就是這個軍的得意之作。宋學飛因為表現突出,很快升任為志願軍西海岸指揮部副參謀長。回國以後,他改任為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兼任參謀長。1952年幹部定級,他被評為一名準軍級幹部。

1955年,他被授予了大校軍銜。個人以為,這個軍銜略低,不過倒也非常適合他。他缺乏紅軍時期的經歷,而且其綜合表現並不出類拔萃。另外,他曾經請求易縣駐軍去救援趙玉昆,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汙點。至於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的一些指揮員,司令員蕭應棠和副司令員馬輝、副政委龍道權等人,他們也不過是開國少將。

1961年,宋學飛晉升為少將軍銜。同時,在副總參謀長楊成武的推薦下,他已經升任為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1970年,他不幸病逝於北京,年僅66歲。80年代後期,河北省軍區在易縣召開了紀念狼牙山抗日根據地創建五十周年的大會。來自易縣的一些老八路,包括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此時他們都特別懷念宋學飛。

插個題外話:抗戰時期,趙玉昆突然叛逃,宋學飛也受到了牽連。在老紅軍王道邦的力保下,楊成武終於相信了宋學飛。在楊成武的保護下,宋學飛很快走出了一分區鋤奸科。從此,他極其敬佩和愛戴楊成武。抗戰後期,日偽軍瘋狂圍剿一分區,楊成武卻突然病倒。宋學飛心急如焚,他率領一個團拼死作戰,最終掩護楊成武安全突圍。

1949年前後,趙玉昆終於被捕於北平。隨後,他供認了自己的許多罪行,同時也揭發了一些指戰員的黑歷史。此時,有人再次建議抓捕宋學飛,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因此徵求過楊成武的意見。在這個時候,是楊成武再次力保了宋學飛。最終,在楊成武的保護下,宋學飛再次逃過了一劫。從此以後,他更加擁護和愛戴老首長楊成武。

主要由易縣子弟組成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25團,一直是一分區的四個主力團之一,後來又成為了一分區的兩大主力團之一。抗戰時期,這個團的團長一直是宋學飛。他愛兵如子,所以這個團的傷亡比率一直都比較低。再後來,這個團被改編為華北軍區第65軍第193師的一個主力團。這個團,也就是著名的第65軍第578團。

相關焦點

  •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3團團長,因何僅獲大校軍銜?
    趙侗和紀亭榭等人,受到一些地下黨員的影響,於是率部投靠八路軍。1937年底,這支部隊被改編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全軍下轄3個總隊,由趙侗擔任司令員,紀亭榭依然任第1總隊總隊長,另外兩個總隊長則是王建中和劉鳳梧 。
  • 陳正湘中將因何離開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
    眾所周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成立於1937年11月7日。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委,唐延傑任參謀長,舒同任政治部主任。全軍區下轄四個軍分區,其中最強盛的是以楊成武為首的一分區。至於在一分區,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是第一團。第一團的靈魂人物則是團長陳正湘、政委王道邦等人,但是陳正湘卻很快離開了一分區,這是為什麼?
  • 抗戰時晉察冀一分區司令員是上將、下屬中將,為何副司令員授大校
    為此,建國之後,晉察冀一分區走出了幾十位開國將軍,其中司令楊成武被授予上將軍銜,政委鄧華被授予上將軍銜,副政委李志民被授予上將軍銜,副政委羅元發被授予中將軍銜,團長陳正湘授予中將軍銜,參謀長徐德操被授予少將軍銜,團長邱蔚被授予少將軍銜……然而,令人疑惑不解的是,晉察冀第一軍分區的副司令員、排名在楊成武司令員之下的第二把手
  • 一哥「俗人讀史」之——第二個叛逃的晉察冀一分區五支隊司令
    1938年秋,晉察冀軍區五支隊司令趙侗隻身脫離部隊後,楊成武、鄧華將五支隊一分為三,拆散後編入其屬下3個團(支隊),不久(時間不詳,最遲應在1939年底)成立了第二個「五支隊」,當時也有叫其為「獨立支隊」(見一分區1939年底《雁宿崖、黃土嶺戰鬥詳報》)的,也有叫「五支隊」(見《楊成武回憶錄
  • 紅1團團長楊上堃:戰功赫赫,為何僅被授予上校軍銜?
    團長耿飈和團政委楊成武都非常喜歡他,尤其是楊成武一直重用他,並且帶他來到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他在紅軍後期擔任過紅1團團長,在抗戰期間擔任過支隊參謀長。但是,他在1955年僅被授予上校軍銜。
  • 八路軍冀中軍區警備旅政委和副旅長都是中將,旅長為何卻是大校
    八路軍冀中軍區警備旅,這是抗戰時期我軍一個比較著名的主力旅。這支部隊的前身是以呂正操為首的東北軍第691團一部,還有以王長江、張存實等人為首的河北民軍一部。這支隊伍人才濟濟,戰功赫赫,出了許多開國功臣,例如:曠伏兆中將、韓偉中將、趙東寰少將、龍福才少將……但是,旅長王長江卻僅被授予大校軍銜。
  • 紅軍有14個師改編為八路軍,師長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抗戰爆發後,楊成武率由紅一師改編的115師獨立團東進河北,建立了晉察冀一分區,最出名的就是黃土嶺之戰擊斃阿部規秀。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三兵團司令員,建國後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我軍副總參謀長等職,1955年獲授上將軍銜。 紅二師師長也很出名,即三楊之一的楊得志。
  • 五五授銜時,哪兩位紅軍團長僅為上校
    大家都知道,1955年,我軍首次對全體軍隊幹部進行授銜,共有六十餘萬人獲得少尉以上軍銜。按理說,紅軍時期的團長,到抗戰初期改編八路軍時至少是營長或副營長,抗戰中期為團長,解放戰爭初期為副師長——師長。到建國後至少為正師或準軍級以上幹部,授銜時考慮資歷等因素,大部分都是少將以上,有一部分為大校。
  • 八路軍一個警備旅,1955年授銜:政委和副旅長中將,旅長大校
    導讀:1938年4月,為了壯大八路軍抗日武裝力量,晉察冀軍區根據中央要求,成立了下屬的二級軍區——冀中軍區。 按照當時八路軍的編制,軍分區成立之後,都要配備一支警備旅,作為預備部隊,兼顧軍區保安團的職能。
  • 副司令蕭鋒參加過1365次戰役,為何金門一戰失利後,被授大校軍銜
    1955年建國後首次立功大授銜儀式上,一生打過1365次戰役,6次身負重傷,在全國解放前夕已經當上軍長,建國後官至北京軍區裝甲大兵種副司令的蕭鋒,按相關資歷和軍功,完全符合授銜開國少將甚至開國中將的標準,最後卻僅被授予了大校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 他是紅軍師長,卻只授大校軍銜,搭檔師政委成開國上將
    毛主席根據《新中國首次軍銜制實錄》, 1955年9月,我軍共授予大校軍銜1266人,上校軍銜4439人,中校軍銜8139人,少校軍銜20799人,因此,校級軍官共計34643人。當時授銜有個內部原則: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參軍的,也就是紅軍,可授予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不高於大校銜;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的不高於大尉銜。所有少部分雖然職務夠了, 但軍銜達不到。另外,由於當時晉升退休制度不完善,有些人校官職務上去了,軍銜卻一直停滯,例如某大校已經升軍長了,但軍銜還是原來的,沒有跟進。
  • 後誰的軍銜高?
    時間進入抗日戰爭時期,紅4師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徐德操、楊尚儒擔任營長,楊國夫進入抗大學習。在此後的歲月裡,徐德操先後擔任抗日軍政大學教員訓練隊隊長、7大隊大隊長,第2分校訓練部部長、冀熱察挺進軍參謀長、晉察冀軍區第1分區參謀長、晉察冀軍區第8分區司令員、軍調部石家莊談判小組中共代表、冀中軍區整訓兵團司令員、獨立第8旅旅長、華北軍區第6縱隊副司令員,第68軍軍長等職。
  • 參加人民軍隊的26位東北軍將領,都授予啥軍銜
    在五五授銜時,有25位出身東北軍的將領被授予將軍軍銜,他們分別是上將呂正操、中將萬毅、少將解方、張學思、陳銳霆、賈陶、沙克、封永順、趙東寰、於權伸、趙承金、高存信、李覺、徐明、宋學飛、金振鍾、張志毅、楊有山、張加洛、羅文、紀亭榭、管松濤、郭維城、王振乾和江潮。
  • 紅一軍團改編為八路9個營,營長們建國後授予什麼軍銜?
    抗戰爆發後成為685團二營營長,歷任八路軍東進縱隊第5支隊支隊長、115師教2旅旅長、山東軍區教導團團長等職,解放戰爭初期開赴東北,任三縱副司令員,建國後任第13兵團參謀長、瀋陽軍區空軍司令員,1955年授中將軍銜。685團三營營長就是大名鼎鼎的梁興初,江西吉安人。
  • 五五授銜時,有哪兩對翁婿同獲少將以上軍銜
    1929年賀炳炎加入紅三軍,歷任連長、大隊長、團長、師長,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20師716團團長、第120師獨立第3支隊司令員、358旅副旅長,江漢軍區司令員,晉北野戰軍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1軍軍長。在數十年戰爭中先後11次負傷,被稱為獨臂將軍,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
  • 師政委是開國上將,下屬是少將,師長卻授大校,他為什麼高開低走
    1955年全軍大授銜授勳中,授予大校軍銜榮獲八一勳章的只有區區幾個人,其中有一位的勳章最為特殊,因為他榮獲三枚勳章分別: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按照授勳原則,榮獲一級八一勳章的,必須在紅軍時期是師級幹部以上;二級獨立自由勳章的,必須是八路軍、新四軍旅、團級幹部以上;三級解放勳章是解放時的團級、營級幹部。
  • 連長救下通訊員,25年後大授銜,連長是大校,通訊員卻成開國中將
    他們一個是連長,一個是通訊員,連長被授予開國大校軍銜,而通訊員卻成開國中將。連長名叫羅厚福,是1955年授銜時的「第一開國大校」。他參加革命的時間非常早,紅軍時期就曾長時間擔任師長,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新四軍旅長、軍分區司令員,帶領部隊堅持在敵後開展遊擊戰爭,開闢和鞏固了敵後抗日根據地,多次立功,並得到上級首長的誇讚。
  • 萬歲軍的三位師長,兩位少將,另一位為何才是大校
    建國後,楊大易被授少將軍銜,他當過湖南省和遼寧省軍區司令員。然後是113師,毫無疑問,這是38軍的主力。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梁興初就讓113師擔任主攻。在第二次戰役,38軍能夠成為萬歲軍,113師的功勞最大。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抗日戰爭時期先後擔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營長、115師教導第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濱海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和山東軍區第一師師長等職,率部和日偽軍多次作戰,屢立戰功。韓戰爆發後率38軍入朝作戰,在第二次戰役中榮立大功,受到了志願軍總部的嘉獎,38軍也被稱為「萬歲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