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後,為何劉備做的第一件事是稱帝,而不是為關羽報仇?

2021-01-10 網易

2021-01-03 14:21:03 來源: 歷史趣事錄

舉報

  關羽被殺後,為何劉備做的第一件事是稱帝,而不是為關羽報仇?關羽死了,劉備該不該去找孫權報仇呢?當然是該的。倒不是說為了那莫須有的結義兄弟情,而是因為隨著關羽的死,荊州也全部落入了孫權手裡。作為劉備集團的老窩,以及實現他們政治理想的策源地,荊州的損失是無可估量的,這意味著蜀漢這邊將徹底成為一個割據益州的地方政權,遲早任人宰割。

  

  劉備知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後,原本即刻起兵伐吳,奈當時形勢是魏、吳正在結盟,孫權屈膝向曹操稱臣,並向曹操勸進。當時形勢不利於伐吳,加上眾人勸阻,劉備自然應把國家大事放在首位。當此之時,曹丕篡漢,獻帝被廢傳到成都,傳承漢統,號令天下,不絕漢祚成為了頭等大事。在眾人的勸進下,劉備繼位續了漢統,使炎劉不滅,漢旗不倒,以圖恢復。即位後劉備準備起兵伐吳,眾臣俱柬,更有趙雲開明宗義,分析伐吳非時,乃下下之策,力阻用兵。怎奈劉備拒聽,才惹來夷陵之敗。如按諸葛亮之說,待魏、吳有隙再去伐吳,斷不致大傷蜀漢元氣,淪為弱國。

  

  按理說關羽死後,劉備肯定會發傾國之兵為這個曾經一個頭磕在地上的結義兄弟報仇,但劉備卻暫停了這個舉動,那是因為:關羽死後不到一個月,曹操由於頭疾發作在洛陽去世,曹操死後,曹丕逼漢獻帝禪讓帝位,自此東漢正式滅亡,曹魏政權崛起,既然東漢亡了,劉備又自稱是漢室後裔,此時劉備稱帝名正言順,而建立蜀漢後,既了結了自己稱帝的心願,又能籠絡漢朝舊臣人心,一舉兩得的好事劉備自然不肯放過!

  

  當然,最後東吳是採取教訓劉備一頓的策略,需要說明的是,夷陵之戰僅僅是擊潰戰,雙方實力並未大損,東吳也未進行追擊,以便為後來聯盟埋下伏筆。說到底,其實就是強,次強,弱三者之間的博弈。次強必須聯合弱者才有機會對抗最強的一方,而最弱的一方跟哪個大哥混倒不是那麼重要,這就給了弱者勒索次強的砝碼。關羽因素其實倒不是那麼重要,畢竟劉備和孫權都是成熟的政治玩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劉備稱帝後,給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為何不肯給關羽趙雲封侯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是劉備手下的5位大將,為何劉備稱帝後,將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卻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同樣是功勳卓著的將領,為何劉備要厚此薄彼,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就是漢朝皇室之後。
  • 劉備稱帝之後,成了一國皇帝,卻為何不給關羽張飛封王?
    那麼,既然如此,為何劉備稱帝之後,成了蜀國的皇帝,卻為何不給關羽張飛封王呢?劉備稱帝前後,張飛關羽是什麼爵位呢?說起來還真不高!關羽是「漢壽亭侯」,張飛是「新亭侯」,後來又封為「西鄉侯」!從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發現一個特點,即:亭、鄉,範圍都很小!需要說明的是,漢代侯爵分為兩種,(1)關內侯,(2)列候!其中,關內侯是「侯爵」的入門,此後才能列候!
  • 劉備稱帝,如果關羽還活著他會支持嗎?一細節或能說明關羽的態度
    如果關羽活著,會不會反對劉備稱帝?這一點其實可以借鑑荀彧之死。為曹操效力近三十年之久的荀彧在曹操稱公時,站出來公然反對,因為他非常清楚,曹操稱公只是第一步,以後會逐步稱王、稱帝,荀彧本人有漢臣情結。當年投奔曹操,也是因為曹操展現出了「漢室之能臣」的一面。
  • 關羽死後,曹丕、劉備稱帝孫權稱王,可謂「關羽之死,皆大歡喜」
    顯然,這點誰都明白,雖按關羽的理解,這是降漢不降曹的標誌。但問題就在於,當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封賞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以關羽義氣深重的秉性,應該立刻就換掉這個「漢壽亭侯」,改立劉備封賞的才對。可關羽卻還是繼續高揚「漢壽亭侯」的大旗,難道關羽就沒考慮過劉備的感受嗎?雖劉備一直是宣稱要匡復漢室,但匡扶手法,卻是最後劉備稱帝了。所以從這點來看,若關羽在劉備稱帝時還活著,他是否會答應劉備稱帝?
  • 三國時期劉備稱帝,關羽如果不死的話,會不會反對
    關羽是三國演義裡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嚴格說來,關羽並不能算是三國時期的人,因為三國時期應該從曹丕篡漢自立算起,那個時候關羽已經被殺了。只不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是從東漢末年開始寫起,而關羽在那個時代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讓人感覺到關羽似乎是三國裡面的人物。
  • 他能巧言勸住關羽,為何會出言阻止劉備稱帝?難道劉備稱帝不對?
    公元219年,在漢中之戰得勝歸來的劉備經蜀中諸位大臣的推舉,最終晉位漢中王。在成為漢中王后,劉備對有功之臣大肆封賞,他將關羽封為前將軍,黃忠封為后將軍,馬超封為左將軍,張飛封為右將軍。由於當時關羽坐鎮荊州,於是劉備派費詩到荊州對關羽進行分封。
  • 關羽不死劉備不敢稱帝?不要再被欺騙了
    關羽劇照關羽的不屑受封,不等於劉備因為關羽不敢稱帝首先明確幾個數據,劉備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秋自立為漢中王的,劉備稱帝是在章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21年稱帝的。關羽則死於公元220年。2.拿曹操和袁紹來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在政治上是輸給曹操的,因為天子在曹操手裡,曹操就有發號施令的權利,在政治上高人一頭;劉備要打敗奸臣,救天子於水火之中,那他就要有和曹操相同的政治優勢。所以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稱帝,一是為了和曹操在政治上對等,二是為了凝聚人心,壯大聲勢,和曹操對抗。所以劉備稱帝,合情合理。第二個問題,關羽是否反對劉備稱帝?我覺得也是否定的。
  • 劉備稱帝,為何不賜封關羽和趙雲?一個沒必要封一個沒想要封
    「劉備」以他的仁義之心讓許多當時的英雄人物都甘願為他賣命,他也是三國時期,值得傳頌的英雄人物。他知人善用,雖然說他謀略比不上「諸葛亮」他的武藝比不上「關、張」,但是他有一顆仁義之心,有能使天下英雄為其所用的能耐。 曹魏建立之後,「劉備」也很快稱帝, 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蜀國,在劉備稱帝之後,他對他身邊的有功之臣進行大封,其中「五虎上將」中,「張飛」、「馬超」、「黃忠」都得到了大封,這三人都直接封侯。那麼同是「五虎上將」的關羽和趙云為何卻沒有得到敕封呢?
  • 關羽之死
    在他看來這是榮譽,可是大哥眼裡這是曹操給的糖塊。華容道關羽私放曹操後,其實劉備心中就有點涼了,看來這個老弟有點靠不住啊。關羽為什麼私放曹操?有意氣的成分,可是還有更深的考慮:假如劉備殺了曹操,那麼劉備很可能就會是下一個曹操。諸葛亮料到了關羽會放曹操,因為他知道關羽的目標是匡扶漢室。為什麼料到了還要讓他守最後一關?
  • 關羽是否和荀彧一樣忠於漢室,若他能活到劉備稱帝時,會反對嗎
    但是,三國演義只是小說,正史上的關羽並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就說關羽投降曹操這事吧,沒有三國演義中所說的投靠三個條件,關羽當時是在下邳被曹操俘虜的,於是關羽選擇投靠曹操,注意,是關羽被俘虜而選擇投靠曹操的,沒有人逼他,要知道,如果關羽不願意投降曹操,那麼曹操就會殺了關羽的。
  • 馬超都投降了劉備,為何龐德寧死不降?你看他臨死前對關羽說了啥
    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那麼倘若關羽沒投降曹操,還會有這樣豐富的記錄嗎?答案是:不會!因為,論史料詳實,曹魏排第一。就說曹操的五子良將,拿出任何一位,其記載都遠比關羽要豐富,因為哪怕是一次無關輕重的小戰鬥都要記錄上了!所以,不是關羽突然爆發,而是之前他的戰功、戰績,沒被記載。誰讓劉備最初混得那麼慘呢?
  • 劉備關羽都死了,曹丕為何還不敢攻蜀?難怪他能當皇帝
    為何要說曹丕攻打了蜀漢,就是為父報仇了呢?曹操生前的最後一戰,便是與劉備相約在漢中之戰,那次曹操被迫撤出漢中,足以讓他臉上無光,而又損失了城池,讓他心中陰影面積加大,最終加速了曹操的死亡。不久,曹操便去世了。所以,無論從哪種角度來講,劉備都是曹魏的仇人。曹丕為何不為父報仇?
  • 關羽之死揭秘:看諸葛亮劉備如何狠心設計這場謀殺?真相太可怕了
    關羽為什麼私放曹操?有意氣的成分,可是還有更深的考慮:假如劉備殺了曹操,那麼劉備很可能就會是下一個曹操。諸葛亮料到了關羽會放曹操,因為他知道關羽的目標是匡扶漢室。為什麼料到了還要讓他守最後一關?因為他知道三足鼎立才是最好的結果。魏蜀吳三家頭痛到劉備取了西川,諸葛亮法正等一班兄弟極力勸說劉備稱帝,可劉備拒絕了,先自封了漢中王。為什麼?因為關羽這時在荊州呢,自己要是稱帝,等於是逼關羽投降曹操。
  • 關羽是忠於漢朝還是劉備,如漢獻帝未退之前劉備就稱帝他會怎樣?
    關羽會支持啊,不但不會支持,而且還會爭奪擁戴第一功!我這麼說是有史料依據的!看看劉備稱帝時候的群臣奏表怎麼說的吧。《三國志@先主傳》載劉備稱帝群臣奏表:「又前關羽圍樊、襄陽,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伏於淵泉,暉景燭耀,靈光徹天。......
  • 1到底是誰謀殺了關羽? 2,關羽的神秘妻子到底是誰?
    有意氣的成分,可是還有更深的考慮:假如劉備殺了曹操,那麼劉備很可能就會是下一個曹操。諸葛亮料到了關羽會放曹操,因為他知道關羽的目標是匡扶漢室。為什麼料到了還要讓他守最後一關?因為他知道三足鼎立才是最好的結果。
  • 為何劉備稱帝後不設大將軍,諸葛亮死後再無丞相?原因不難理解
    220年曹丕登基後拜夏侯惇為大將軍,229年孫權稱帝後拜諸葛瑾為大將軍,可是221年劉備稱帝後封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而位在兩者之上的大將軍一職卻是空缺
  • 劉備至死都沒給關羽、張飛追封諡號,是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
    02劉備是怨恨關羽和張飛?關羽丟荊州造成的嚴重後果,不用筆者多說,誰都明白。站在劉備角度來看,似乎是荊州比關羽更重要!同時,這幾乎也可視為後世的定論。不然為何,關羽跟荊州會捆綁的那麼緊密?可謂一個關羽就毀了劉備大半輩子的奮鬥,因此劉備雖嘴裡喊著為關羽報仇,發動了夷陵之戰,可誰都明白,這純屬醉翁之意不在酒。劉備真正要的是奪回荊州。哪料自己也輸了,於是乎劉備怨恨死了關羽,所以說啥也不追封諡號。
  • 孫權反覆強調不能殺關羽,為何呂蒙執意要殺,難道是報私仇?
    劉備借荊州不還,在孫權的心裡紮下了一根刺。關羽北伐打得曹操一方措手不及,曹操知道正面剛不過關羽,便選擇了聯合東吳。孫權在此之前還是和劉備結盟的,但荊州對孫權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孫權動搖了,派出了呂蒙去攻打荊州。孫權明明在臨行前和呂蒙反覆強調不能殺關羽,可為何最後關羽還是死在了呂蒙的部下馬忠手裡。
  • 此人被關羽所殺,40年後兒子為報殺父之仇,將關羽後代滅門
    沒錯關羽所殺的就是龐德,龐德的兒子四十年後,並沒有忘記殺父之仇,將關羽後代滅門。本文依據《三國志》,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重要環節會拿出史料來證明。 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 意思是:「我深受曹公之恩,義在為國捐軀。我要親自擊殺關羽。今年不是我殺他,就是關羽殺我。」向曹操表忠心以後,龐德在和關羽交戰時,用箭射中了關羽的額頭。後來,漢水暴漲,龐德帶著士兵在堤壩避水。
  • 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關羽兵敗被殺,完全是劉備忘恩負義導致
    拋開《三國演義》先入為主的影響,實則關羽兵敗被殺,完全是由於劉備忘恩負義導致。概括說來,主要集中在這兩大方面。 那麼孫權為何突然拋棄孫劉聯盟?原因就是劉備身上!在周瑜活著時,曾給孫權制定了個「雙雄爭鋒」計劃。即,先滅西川劉璋,後收漢中張魯,如此就跟曹操形成了南北對峙的「雙雄爭鋒」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