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後,為何劉備做的第一件事是稱帝,而不是為關羽報仇?關羽死了,劉備該不該去找孫權報仇呢?當然是該的。倒不是說為了那莫須有的結義兄弟情,而是因為隨著關羽的死,荊州也全部落入了孫權手裡。作為劉備集團的老窩,以及實現他們政治理想的策源地,荊州的損失是無可估量的,這意味著蜀漢這邊將徹底成為一個割據益州的地方政權,遲早任人宰割。
劉備知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後,原本即刻起兵伐吳,奈當時形勢是魏、吳正在結盟,孫權屈膝向曹操稱臣,並向曹操勸進。當時形勢不利於伐吳,加上眾人勸阻,劉備自然應把國家大事放在首位。當此之時,曹丕篡漢,獻帝被廢傳到成都,傳承漢統,號令天下,不絕漢祚成為了頭等大事。在眾人的勸進下,劉備繼位續了漢統,使炎劉不滅,漢旗不倒,以圖恢復。即位後劉備準備起兵伐吳,眾臣俱柬,更有趙雲開明宗義,分析伐吳非時,乃下下之策,力阻用兵。怎奈劉備拒聽,才惹來夷陵之敗。如按諸葛亮之說,待魏、吳有隙再去伐吳,斷不致大傷蜀漢元氣,淪為弱國。
按理說關羽死後,劉備肯定會發傾國之兵為這個曾經一個頭磕在地上的結義兄弟報仇,但劉備卻暫停了這個舉動,那是因為:關羽死後不到一個月,曹操由於頭疾發作在洛陽去世,曹操死後,曹丕逼漢獻帝禪讓帝位,自此東漢正式滅亡,曹魏政權崛起,既然東漢亡了,劉備又自稱是漢室後裔,此時劉備稱帝名正言順,而建立蜀漢後,既了結了自己稱帝的心願,又能籠絡漢朝舊臣人心,一舉兩得的好事劉備自然不肯放過!
當然,最後東吳是採取教訓劉備一頓的策略,需要說明的是,夷陵之戰僅僅是擊潰戰,雙方實力並未大損,東吳也未進行追擊,以便為後來聯盟埋下伏筆。說到底,其實就是強,次強,弱三者之間的博弈。次強必須聯合弱者才有機會對抗最強的一方,而最弱的一方跟哪個大哥混倒不是那麼重要,這就給了弱者勒索次強的砝碼。關羽因素其實倒不是那麼重要,畢竟劉備和孫權都是成熟的政治玩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