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九訣之陰陽訣:太極陰陽少人修,呑吐開合問剛柔

2020-12-22 騰訊網

在這個訣內,說明太極拳十三法中的後六法半,前六法半已在十三字行功訣內說明,即掤、履、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後六法半是本訣的:正隅、收放、呑吐、剛柔、虛實、單雙、重。(定、重合為一法)前後共十三法。

1、太極陰陽少人修,呑吐開合問剛柔。

陰陽包含著兩個對立的性質和現象。例如:反正、軟硬、剛柔、屈伸、上下、左右和前後等。練太極拳的人很多,但鑽研這個道理的人現在還不多。

呑吐和剛柔在太極拳十三法中佔兩個法。這兩個法在開合動作中來運用。例如平推四手,稱為合手,即是以吐法為首要,以呑法為次要,以柔當先,剛勁緊隨其後,儘量使用推法,此推法即如同吐出一樣要脆、要快、要冷、要急。如由推手分開,出了平推四手的原則,即稱為散手,即是以呑法為首要,吐法為次要,以剛勁進擊,儘量施展打法。此呑法職蛇吸食之狀,也須要冷、急、快、脆之突擊法。此句說明和對方交手後,由開合之分,運用呑吐之法,發揮剛柔的勁,剛和柔就是陰陽,剛屬陽,柔屬陰,也就是說開合呑吐之分,合手陰陽虛實之現。

2、正隅收放任君走,動靜變化何須愁。

正隅和收放,佔太極拳十三法中的兩個法。正是四個正方,隅是四個角度,用我的正方向對方的隅方進攻是手法上的必要路徑,如果正對正就要犯衝撞(也叫雙重)就要互相頂勁,角對角就要犯「輕對輕全落空」的毛病,必須以重擊輕,以輕避重,才不失致勝道路。

收放,是先誘對方深入,也就是俗說:欲擒先縱之理。收放先向懷中帶進,放是趁勢放手向外擊出。此句說明,在和對方交手當中,要利用正和隅兩方的機會進退,再按收放的方法進擊,在動靜變化中從容對待,隨機應變。

3、生尅二法隨著用,閃進全在動中求

在用手法時,有生的生法,就是先發制人的手法。有尅的手法,就是防備對方進擊的手法,生手與尅手要緊密配合著應用。

如果對方來勢兇猛,不及還著時,必先閃開他的鋒銳,雖然是閃,但不可失去還手的餘地,要做到:逢閃必進,逢進必閃。拳訣說:何謂打,何謂顧,。打即顧,顧即打,發手便是;何謂閃,何謂進,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這是說明閃進和顧打是一致的行動,不可截然分割使用,這些都要在動中隨時注意。

4、輕重虛實怎的是,重裡顯輕勿稍留。

武術上的摔法,打法的用勁和用力,不出三個勁,即輕勁、重勁和空勁。輕、重、空這三個勁路也就是小力、大力、空力。按說大力可以尅制小力的,可是太極拳?清求以小力制大力的技術,也就是用小力巧制拙力的技術,這裡關健問題在於輕重、虛實的變化。

武術中的輕重變化是和虛實分不開的。如和對方交手,發覺重裡顯輕的時候,就應立即發手,只要遇力不頂,就要順著力的趨向進攻,這樣擊無不中。所以說「重裡現輕不稍留」達到此地步,必在輕重虛實上運用純熟才可。

關於輕重用力方面,有單重和雙重的分別。如在練拳時前腿虛後腿實,(即重心在後腿)叫單重,雙腿著地力量平均叫雙重。按實際運用上說,單重和雙重的意義不在將重心放在前腿或後腿上,而是運用勁的出發點上。所謂隨重用輕,隨輕使重,才能發揮輕重的效能,拳訣說:「雙重行不能同,單重倒成功」就是說:雙重是力與力爭,相持不下。我欲去,你欲來,結果是力大制力小。單重是:我用力擊出時,使對方處處落空,這在武技上說是最上的高手。

這裡所說的輕重,就是分清單和雙,單雙和虛實在太極拳十三法中佔兩個法,另外半法是重(中)字。按重和定合為一法,因為定和重有緊切的關聯,定是穩定,重和中不能離開定,幫常說:逢中必定。太極拳中所講的力是中心力和重心力。用在技擊上,是用我的重心力向對方的中心進擊。重心力是在我對準對方可擊之點(定)即將全身之力集中於手掌上或拳上,這掌和拳就是我發力的重心,我手的著落點即是對方的中心點。簡單地說:就是以重擊中,以定用手。

總結太極拳十三法,全是兩個不同的、互相對立的矛盾統一體,合乎太極陰陽之理,這是太極拳術運用方面所具有的變化規律。

相關焦點

  • 徒弟關起門看~太極師父留給的不傳之秘!
    練拳時,思想,神韻要有與天地相連,日月同大的氣質形象,修煉太極是使天,地,人三才合一的過程。天,地,人三才生長萬物創造世界。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土;人有三寶;精,氣,神。修煉太極,不僅要修煉拳術之小道,還要修煉太極之大道,用大道思想來修煉人體自身陰陽,不斷完善自我,超脫自我,升華到與天地同在。修煉時要將自己的小太極融於天地大太極,逐步達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
  • 太極玄機,陰陽原理
    天地日月人身者皆為陰陽之體。在天地如陰陽消長、有明暗晝夜之分;在日月具消息盈虛、存圓缺變化之象;在人體則別虛實輕重,得引進落空之能。是故先賢言:天地一大太極,人身一小太極,然太極者:何也?    王宗嶽之《太極拳論》開明宗義昭示了太極之本質原義: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幾、陰陽之母也。無極者一物未有也。太初以上,渾渾穆穆、混混沌沌,所謂大渾沌者,即此時也。
  • 不要把陰陽圖當太極
    但是,在當前武術界、氣功界卻有一些人為無極畫出了所謂的「無極圖」,將無極畫成一圓圈,稱之為無極圈,這種錯誤的產生,是因為他們不懂無極的真正含義,把無極的無窮體理解為個體,將無形無像的無極誤解為有形有像,因而,在太極拳理上把先天自然,變為了後天人為,把太極拳術的由逆修返還,執掌造化的至高意境淪降為神隨形耗、平庸低俗的草莽拳腳。
  • 太極圖說【附朱子解】
    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陰陽,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觀之,則動靜不同時,陰陽不同位,而太極無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觀之,則衝漠無朕,而動靜、陰陽之理,已悉具於其中矣。雖然,推之於前,而不見其始之合;引之於後,而不見其終之離也。故程子曰:「動靜無端,陰陽無始。」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有太極,則一動一靜而兩儀分;有陰陽,則一變一合而五行具。
  • 陰陽五行、太極八卦,中國人的文化淵源
    太極拳結合了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等理念,具有修身養性、健體、護身多種功能,又吸收了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經絡學、導引術等,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今天我們將通過閱讀《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和《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學派》這兩本書,了解太極拳中「太極」究竟是什麼意思,「陰陽五行」又如何與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漢代人的思想的骨幹,是陰陽五行。
  • 太極拳與太極
    也有一些人知道太極拳理根太極,但它到底用了太極的什麼理,根在哪一點還是說不出來。 要搞清這一關係,首先要搞清什麼是太極。 好多人認為太極不就是一個圓裡套了兩個小圓,變化成陰陽兩魚的一個圖嘛!這是把太極圖當成太極了!當然,太極圖是太極的一個表述形式,但它所包含的內容卻不是一句話能說完的。
  • 無極而太極
    .蓋有對待之陰陽.有流行之陰陽對待之陰陽由動而生譬如人生男育女非動不能也.流行之陰陽或生於靜或生於動.動靜遞嬗而陰陽不窮.譬如四時之運冬而又春也陰陽之流行即至誠之無息周子明言之欲人從事於至誠也.動而生陽.其理易知靜而生陰.其理難知.今特詳生陰之說靜也者窈冥之謂也.一元之窈冥在戌亥兩會一年之窈冥在戌亥兩月.一月之窈冥在末後五日.一日之窈冥在末後兩時.此乃天地自然之道.人能順之動.而無動.而陽孕陰之機靜而無靜而陰發陽之用
  • 太極拳哪裡最難?答曰:入門!(練拳3年也得看)
    習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意氣神形合一地描繪陰陽太極圖、運行太極陰陽之理的過程。通過升降循環、虛實開合,使陰陽二氣盈虛消長、互相調濟,在若有若無、不即不離、不偏不倚之中,擇其中和之道而行之,逐漸達到循環無端、動靜無始、渾然無跡、剛柔相濟、虛至虛靈的術極太和之境,即始於無形,成於無跡,復歸太極原象。太極兩儀,動之則開,靜之則合。動靜便是陰陽,陰陽便是太極。
  • 影像河南|李英傑《太極》
    太極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思想,是古代認識宇宙的綱領。《易傳•繫辭上傳》說:「易有太極, 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即天地未開之混沌狀態,兩儀即陰陽。天地之道,以陰陽化生萬物,生生不息,變化無窮。
  • 奇妙的陰陽太極
    人類在自然形成的年太極、月太極、日太極中,隨著太極的旋轉,在太陽和太陰影響下生存,自然構成了我們萬物和人類的生存環境,同時形成了萬物和人的自然屬性。一物一太極、一事一太極、一人一太極。物分陰陽,地球有南極、北極;物理有磁場分正極、負極;事情有得、失,有好、壞,有成功、失敗;動物有公、母;植物有雌、雄;人類有男、女等等,都有陰陽的自然屬性。          陰陽太極對我們人類有多大的影響呢?
  • 融萬物之道,通太極之理
    然而太極和太極拳理法又很不容易認識和掌握,要練出綿裡藏針的內勁功夫,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就更加困難。  1.明理會真意,人天還本一  何謂太極?太極之名,源之於《易》。太極即圓,它圈周不止,是生生之源,含有化生成萬物之理,本是一團混元氣。《醫宗金鑑·太極理氣天地陰陽歌》說:「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
  • 《太極拳論》
    《太極拳論》 訣雲,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之先,本為無極。鴻蒙一氣,混然不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二氣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氣為陰陽,陰靜陽動,陰息陽生。陰陽相交,清濁相媾,氤氳化生,始育萬物。人之生世,本有一無極,先天之機是也。迨入後天,即成太極。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人之作用,有動必有靜,靜極必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一太極也。人之生機,全恃神氣。氣清上浮,無異上天。神凝內斂,無異下地。神氣相交,亦宛然一太極也。故傳我太極拳法,即須先明太極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太極拳者,其靜如動,其動如靜。
  • 八卦太極雜談
    比如某舉世無雙寶劍,可以說是某獨特鍛劍文化產物,因現時代不使用了只能說是古代的某磨劍文化;比如文明禮貌,個人形為產生讓他人舒服結果,就是文化的表現;再比如太極,是已有文化習練並有結果(分階段或水平),擁有太極文化,像劍本身是怎樣含金量就不算太極文化內容,劍練的水平高低才算,而如果通過傳播讓大家獲益,普遍人獲益部分能大於他們同等付出代價,是人在進行文化傳播行為,否則只能算是利用太極文化的人傳播了他本身文化水平的不夠
  • 《太極拳論》的理解
    (一) 有關"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在其他的一些考證資料裡,本來就說渾沌有兩子,便是shu與忽。shu與忽代表的時空感念,與渾沌沒有七竅正好是一種反差。七竅指一口、二目、二耳、二鼻孔。有了七竅,便能明見時空之中的一切。而渾沌沒有七竅,也管理著中央之地。簡文帝曾說:孰忽以神速為名,渾沌以合和為貌。神速譬有為,合和譬無為。可見代表了兩種治理方式。 由此可見,太極之道是有渾沌的無為、合和中生發出來的。
  • 無極而太極,太極本無極
    分陰分陽,兩儀4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5。五氣6順布,四時7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8;無極之真,二五之精10,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11,二氣交感,化生萬物12。萬物生生13,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14。形15既生矣,神16發知矣。五性17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 萬事萬物的由來:太極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最近太極掌門馬保國30秒被ko的事,頻頻受到大家關注,今天我們就聊一下太極拳的由來。「大極」一詞源出《周易 繫辭》:「易有太極, 是生兩儀。」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一之意。太極拳,早期曾被稱為「長拳"、「棉圈」、「十三勢」、「軟手」。
  • 《太極拳論》註解(顧留馨)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 《王宗嶽版太極拳論》詳解
  • 【武林秘籍詳解】王宗嶽太極拳論
    王宗嶽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 將自身小太極融於天地大太極之中
    太極拳是小道, 本於太極陰陽之大道。修煉太極,不僅要修煉拳術之小道,還要修煉太極之大道。道無止境,修無止境。用大道思想來修煉人體自身陰陽,修煉人與人、人與事、人 與自然的相互陰陽,不斷完善自我,超脫自我,升華到與天地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