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小說比,散文更注重意境和美感;與散文比,詩卻更加簡短雋永。詩,是散文的精華,散文是詩的演繹和表達。無論是古體詩、格律詩,還是現代詩,詩更注重簡潔之美。
從七言到四言的絕句和律詩,再到宋詞、元曲小調,以及現代格律詩,詩的形式往往語言簡潔、境界高遠、含義雋永,寓意深刻,而成為文學一大支柱,備受關注。
今天文史道就與大家一起聊一聊那些最簡潔、最美的、最短的現代詩,它們或是獲獎作品,或是文學大家的欽點之作,或是歷史文韻沉澱的精華之選。
現代·施雲·《故鄉》
在現代詩壇,施雲的名聲並不大,他被人傳頌和認知,得益於2015年的一次詩詞大賽。2015年,湖北鹹寧曾舉辦了一場世界華文詩歌大賽,施雲依靠一首僅有15字共3行句子的現代詩《故鄉》,斬獲了頭獎,並榮獲了10萬元大獎。《故鄉》全詩:
故鄉真小小得只盛得下兩個字
這首詩的內容只有13個字,帶上標題,總共15個字。詩的內容很好理解,如果簡單翻譯一下就是:故鄉小得只盛得下「故鄉」這兩個字,所以說它很小。
詩的表面意思好理解,可它深層的含義卻不是那麼淺顯的。據此有評論說,這就是那種初讀不識真義、再讀已是詩中人的作品。詩的最高遠境界,往往就是這種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近代·臧克家·《幻光》
與施雲的故鄉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作,歷史上還有一首臧克家的《幻光》。《幻光》是臧克家在報考國立青島大學(今山東大學)時的考試之作,當時的主考官是近來文學家、學者、詩人聞一多。
當時聞一多任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給考生們出了兩個作文題:一是:「你為什麼投考青島大學?」二是「生活雜感」兩題任選,而臧克家卻把兩題都做了。
當時臧克家的數學考得很差,語文作文聞一多卻給了他98分的高分,語文的高分正得益於他的這首詩作《幻光》,全詩如下:
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
這獨具異彩的3句話「雜感」短小精悍卻極富哲思,打動了主考官聞一多,聞一多詠誦再三,拍案叫絕,破格錄取了他。後來臧克家更是成為聞一多的愛徒,在文壇上也享有盛譽。
當代·北島·《生活》
北島,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北島浙江湖州人,出生於北京。中國當代詩人、作家,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
在北島的詩集中,有一首《生活》的詩,全詩內容僅有一個字:「網」。當年這首詩作面世之後,得到了諸多學者的大加讚賞,認為它一字傳神,警醒有力,詩味無窮,道出了現代人之共同感受,是真正現代詩歌藝術的精華。
其實,《生活》並不是單篇創作的,它是一組詩中的一首。在《北島詩選》裡我們可以看到其上諸多篇章,如《藝術》、《命運》、《祖國》、《和平》、《愛情》、《自由》等,總題為《太陽城札記》。顯然,這首詩不是作者靈感突發,無端而做。要理解他的真正含義和內涵,還必須結合他的前六篇組詩來理解。
當代·郭沫若·《金字塔》
最後給大家分享的一首短詩,是出自名家郭沫若筆下的詩作。這首詩是郭沫若等人抵達埃及,看到舉世矚目的金字塔之後,有感而發的一篇即興之作。全詩如下:
一個,兩個,三個,三個金字塔的尖端排列在尼羅河畔,是否是尼羅河畔一個高,一個低,一個最低
首詩只有簡短的三句,表面上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甚至不及小學生的作品。詩作在刊出之後,就引起了一定的影響力,諸多學者對其褒貶不一。
記得馬未都先生曾在一期訪談節目中曾說起過這首詩,他直言這首詩寫得水平太低,不及他。以文史君之見,這首詩運用白描的手法寫作,是另一種境界,並且歷史上曾有很多這樣的手法寫就的詩,這種近乎白話的語言,正是未曾雕飾的自然之美。
讀者們,關於「這些簡短的小詩」,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