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和漢武帝的君臣際遇可說是一出典型的千裡馬與伯樂故事!
說這個故事之前,先說說歷史上大牛人對衛青的評價吧!
直曲塞,廣河南,破祁連,通西國,靡北胡-《史記》司馬遷長平桓桓,上將之元,薄伐獫允,恢我朔邊,戎車七徵,衝輣閒閒,合圍單于,北登闐顏-《漢書》班固。
作為漢武帝中前期的金牌打手,最牛的大將,衛青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一起,完美的詮釋了後世成湯所的話。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成湯
成湯的自信源自於漢武帝還有衛青和霍去病的殊榮與貢獻,這貢獻就是打出來的赫赫威名還有那深入漢軍骨髓的驕傲與自信,以及勇往無前的精神。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支軍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其實都自有其氣質。
氣質何解,在我看來就是一個人內涵的外顯表達,如果一個人內心陰暗,那麼氣質必然難堪,如果一個人意志高昂,那麼氣質必然自信而又深邃。
這種氣質與漢武帝時代,甚至整個漢朝而言,就是面對異族的自信。
這也是為何即使在三國動亂之時代,三國三雄主甚至一方諸侯依然可以吊打蠻族的關鍵。
那就是他們對自己國家民族還有軍隊的極端自信。
而這一切自信的源點,就出自兩個人,一個是漢武帝,還有一個就是長平侯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和冠軍侯霍去病。
這三個人一君兩臣,一主兩將,都是大漢軍魂的締造者,霍去病此處暫且不提,今日專說這衛青。
衛青和漢武帝的出生差別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劉徹者,萬人之上之帝王,而衛青者,不過私生子一枚還是奴隸出生。
這在平添了君臣際遇的傳奇色彩同時,也給了無數普通軍士們一份共情。
共情是什麼意思?
簡而言之,就是能在靈魂深處,和自己的部下形成感情共識。
這就是衛青備受尊敬除了絕世武功之外的另一層原因,那就是和所有普通大漢軍人相似的出生,甚至他更卑賤和低下。
衛青出生之難堪,源自他的媽媽衛媼。
衛媼其人,本是平陽侯府中的一個下人,也不算啥高門大戶,但是長相肯定是很美的,要不也生出不英武的衛青還有美麗的衛子夫。
再生下衛青之前,這衛媼已經有了四個孩子,長子衛長君,長女衛孺、次女衛少兒、三女衛子夫。
就算連生了四個孩子,這衛媼依然有人追求,然後就生下了私生子衛青。
事情是這樣的,某日,縣吏鄭季因公來平陽侯府辦差,和衛青的媽媽衛媼看對上眼了,然後互生情愫,至於是愛情還是肉慾就不可知了,在經過幾次接觸之後,就私通滾了床單,生下了衛青。
孩子是生下來了,可是爹並不是個好爹啊。
這鄭季也並不是特別有擔當的大男人,管生不管養其實是他的如意算盤。
喜當爹這事情,在他看來就像是無妄之災,而衛媼作為人母,本來孩子就不少,也沒辦法養活,無奈只能吧衛青送到了鄭季家。
在怎麼說是自己的種,這鄭季一看小衛青只能捏鼻子認了。
不過鼻子雖然捏了,待遇那就可想而知了。
年紀小小的衛青,幾乎剛剛懂點事就被賦予了放羊的重大職責,和朱元璋小時候有點像啊,由此可見小時候放羊的長大了都比較爭氣。
不過衛青比朱元璋更悽慘,朱元璋在怎麼說小時候還家庭和睦,而衛青因為是私生子的關係,還要受到鄭季其他正兒八經兒子的欺負。
這悲慘,沒有經歷過的是寫出出來的。
衛青童年就是這樣渡過的,在稍微長大點後,有了自主能力的衛青,看著自己這便宜爹,也沒有不舍,就直接搬回母親哪,就此成了平陽侯府的人,做了未來老婆平陽公主的騎奴。
雖是騎奴身份,可衛青從未看輕自己,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從未懈怠對人生的追求。
而機會往往都是垂青這樣對自己人生有要求的人的。
這機會就來自於他的姐姐衛子夫。
漢武帝和衛子夫在平陽公主府邸的見面,其實是一出姐姐給弟弟做媒的好戲。
那時候「金屋藏嬌」的女主皇后阿嬌,正被不孕不育症弄的塊神經了。一般每天歇斯底裡神經兮兮的女人,男人都不會喜歡,眼鑑於此,兄妹情深的心機姐姐平陽公主就給自己弟弟安排了一次美麗的邂逅。
至於具體內情,各位可以自行腦補。
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那一夜的風情,讓衛氏全家命運來了一次轉折。
姐姐衛子夫成了漢武帝寵妃,並且一步步走上皇后的位置,而弟弟衛青則從一個奴隸搖生一變,成了皇帝小舅子。
就此衛青扶搖直上,在公元前138年到公元前129年,近十年間衛青都是作為皇帝的貼心人跟隨在漢武帝身邊,職位也不低,歷任建章監、侍中、太中大夫。
十餘年的耳聞目染,加上皇帝劉徹的刻意扶持,衛青整個人脫胎換骨。
給予衛青這一切的,除了皇帝小舅子的身份外,還有就是衛青個人的努力,
皇帝雖然需要心腹,但是這心腹還是要有能力的,如果是一個啥都不懂的傻逼,幹多少年還是傻逼,又如何有一飛沖天的可能,劉徹也不傻啊,看人的本事還是槓槓的。
在他看來自己這小舅子就是一個天才,一個努力的勤奮的天才。
衛青用十年的時間磨礪自己,讓自己成了劉徹真正看中與需要的英才。
這十年也是漢武帝劉徹的沉默時光,在奶奶竇太后當權的時代,事情也不由劉徹做主。
公元前135年,隨著竇太后的去世,漢武帝的皇圖霸業終於有了實現的可能。那就是主動出擊,打擊匈奴,掃百年屈辱。
而這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默默考察了十年得到漢武帝認可的衛青。
衛青的人生輝煌幾乎和漢武帝的前半生相輔相成,其中的初戰就是龍城大捷。
一個漢匈關係轉折的關鍵點。
龍城大捷前的匈奴,一直處於攻勢,就連著名的馬邑之謀都沒有扭轉這種局面反而讓匈奴心聲警覺(馬邑之謀為衛青第一次出戰匈奴,斬首700人獲封關內侯)
面對這一窘迫局面!
公元前128年,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領3萬鐵騎兵出雁門關,這讓第一次單獨領軍主動出戰的衛青興奮不已,一般名將興奮的表現就是殺人,這衛青也不遑多讓,帶領騎兵長驅直入,斬首俘虜總計數千人。
匈奴終於在漢匈戰役中吃了第一次虧,這也是漢軍主動出擊的開始,同時也是衛青對匈奴的第一次重大打擊。
遊牧民族的特色就是不容許自己吃虧,吃虧了的匈奴當然不服氣。
時隔一年後的公元前127年,他們又南下進攻。
漢武帝這次也選擇了硬剛,李息出代郡以分匈奴之兵,而衛青則率領大軍,直接進攻匈奴的腹地河南地,也就是河套地區。衛青在這一戰中運用「迂迴側擊」戰術,將匈奴打的屁滾尿流。
收穫無數戰利品的同時,也將丟失已久的河套地區控制權給拿了回來。
這是不亞於秦始皇北徵的光輝戰績,由此開始衛青聲名鵲起,成漢朝名將。
衛青的步步勝利,讓匈奴也步步反擊,公元前126-124年,漢匈戰爭不斷升級。
面對匈奴的不斷挑釁,漢武帝從不忍耐,再次命令衛青與公元124年領軍3萬出高闕(今內蒙古巴彥淖爾盟杭錦後旗西北)北上攻擊匈奴左賢王部,這匈奴左賢王,面對漢軍依然託大,認為自己佔盡天時地利。
居然在營地喝酒,最後喝醉了!
衛青可不含糊,一出夜襲,順勢就包圍了喝醉酒的左賢王本尊。
左賢王一看大吃一驚,酒也醒了,不過醒酒後第一件事,不是反抗而是率親軍逃跑。匈奴大軍就此群龍無首,衛青順勢收穫一場大勝,打敗左賢王本部後,還突襲了右賢王部,俘虜小王十多人,俘虜1.5萬多人,至於匈奴特產牛羊,那就不計其數了。
左右賢王部都被衛青打擊的不行,匈奴因此受到沉重打擊,開始向北撤退,不過時不時的騷撓戰還是經常發生。
漢武帝是一個從不嫌事大的主,你走遠了我就不打你,這不是漢武帝的風格,在漢武帝看來,一勞永逸的解決匈奴問題,是他的歷史使命。
也因此才有後來的漠北大決戰發生。
兩次漠北大決戰應該說是漢武帝時期最大的軍事總動員。
公元前123年,第一次漠北大決戰開始,衛青再次領軍十萬出擊匈奴,這一次,衛青不在是一個人戰鬥,他的外甥年僅十七歲的霍去病也隨軍出行。
英氣十足的少年郎霍去病,率領自己的800壯士,遊擊閃移,在匈奴腹地縱橫馳騁,殺的匈奴人心驚膽戰同時,順帶俘虜了匈奴單于的叔父和國相,並且斬了單于的祖父等親戚2028人。
戰後被封為冠軍侯,這也是詞語冠軍的出處。
這一戰霍去病的光輝掩蓋了衛青的光芒,可是衛青依然是漢朝第一名將。
隨後的四年時間,是漢朝的沉默期,沉默的原因不過是錢的問題,漢武帝用一系列經濟改革,將漢朝的經濟狀況改變,在錢糧充足之後,又一次發動了規模更大的第二次漠北決戰。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又一次發動14萬騎兵並50萬步軍出徵,衛青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10萬步兵遠徵匈奴。
這應該是古典中國,歷史上最值得書寫的遠徵篇章。
當時的衛青大軍出塞一千多裡,和匈奴單于主力決戰,衛青命李廣與趙食其兩軍從右翼包抄單于主力,自己親率左將軍公孫賀、後將軍曹襄正面對抗匈奴主力。
戰前,衛青命武剛車排成環形營壘,組成正面徵地,又分派五千騎兵縱馬奔馳以為遊擊力量,匈奴一萬騎兵,趕來決戰,恰強沙塵暴來襲,兩軍視線受阻。
這個時候的衛青冷靜指揮,命令騎兵左右包抄匈奴單于大軍。
完成了對匈奴大軍的包圍,沙塵暴過後,匈奴單于眼見周邊被包圍,也是心驚膽戰,交戰過後面對技術先進的漢朝戰車更是無計可施,最後灰溜溜的率領數百親軍逃跑了。
群龍無首的匈奴大軍,和漢軍繼續鏖戰,最後戰鬥持續一整晚,直到天明才結束。
此戰匈奴被殺被俘總計約2萬人。
而另一路軍的統帥霍去病戰績也更驕人,霍去病應該是古典時代閃擊戰的始祖,這次他兵出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深入匈奴腹地,接站左賢王部,並殲敵70400人。
順帶將匈奴無數部落都給踹了,俘虜無數同時,還殺到匈奴聖山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並在哪裡以漢武帝的名義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
封天封地之後,才收兵回家。
留下了「而漠南無王庭」的壯舉。
經此一戰之後,漢朝終於徹底擊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其再也不敢南下挑釁。
衛青和霍去病,一起用無數的戰鬥,讓漢軍威武的精神流傳下來。
衛青這一生,大戰七次,次次大捷,從龍城大捷,到收復河朔,在到奇襲高闕二出定襄,直到最後的兩次漠北大戰。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備受敬仰的功勳啊!
從一個騎奴出生的賤民,到一個萬人敬仰的大將軍,這一路走來都是滿滿的勵志史。
也給了無數後來者,無數漢軍努力的方向,如果他不受到將士的頂禮膜拜,那麼誰有這個資格?
他傳遞的最核心精神不就是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的不甘和吶喊嗎?
神評:古之名將,衛霍無出其右。這句話實至名歸!
最後附上電視劇《漢武大帝》中衛青漢武帝最後一次相遇的歌詞。
《千百年後誰又會記得誰》
當時你給我一個笑臉
讓我心跳一輩子
使我的目光永遠
融進了你的背影
歲月老去 我已不能愛
轉過身 往事突然清晰
重複你的目光
再也難串起我的記憶
夜深深 夢纏綿 人沉醉
既然離別難免 今生何必相會
今生何必相會
流星閃過 莫須傷悲
千百年之後 誰又還記得誰
誰又還記得誰 記得誰
每看此段,皆淚目!
我們的時代,多有肥皂劇和靡靡之音,卻不知從何開始,少了振奮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