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歷史的真相:為什麼說司馬光砸缸這件事有待考證!

2021-01-08 生活與歷史的互動

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我國的歷史書籍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從野史到正史,從私人修史到官修史書,使我國的歷經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自成體系,並得以保存。

對於歷史的重視,是我們民族對文化傳承的態度。使我們民族將人性的光輝發揚光大,將人性的鄙陋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所以說我國的的歷史是一把衡量正義與邪惡的標尺。

但是很多人對待歷史的出發點卻有不同,有的能從歷史中的得到很深刻的反思,受益匪淺。有的也是迷亂於歷史,被歷史所困惑。為什麼這麼說呢?最近有期電視節目就談論到宋代司馬光砸缸的歷史典故。可以說這個典故耳熟能詳,婦孺皆知。但是節目當中就有人對這個歷史典故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說司馬光砸缸是史學家杜撰出來的,更本是不可能發生的,真的是這樣嗎?原來這個人之所以懷疑這個歷史典故是因為在宋朝是沒有燒制瓷缸的工藝,而能夠燒制出缸這個器皿還是在元代,所以元代才有了缸的概念,而宋史恰恰是在元代完成修繕的。所以有人懷疑是元朝史官用元朝的思維方式以及生活習慣去推斷前朝的歷史,所以歷史的真實性有待考究。而元朝史書記載司馬光砸缸的事件發生根據史料推斷已經相差300年間的時間。就相當於我們現在推斷清朝的歷史一樣,很難說清楚當時一些具體的事件。通過這樣一個推論,質疑司馬光砸缸事件的真實性是非常科學性的論證。

但是話說回來了,我們學習研究歷史僅僅是為了考究歷史的真實性嗎?然後去質疑我們民族文化建立在虛假歷史之上嗎?我想絕對不是這樣的,歷史其實一種道德文化的認同,是歷代仁人志士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精華的集中提現。是把我們歷史各朝代總結出的前朝得失經驗總結出來,然後注入歷史書籍當中,來警示當下或者後人。

在我們今天看來,歷史典故的真實性已經不是第一位,但是歷史典故所傳遞的價值觀才是最重要的。司馬光砸缸這個典故或許有待考究,但是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的價值卻是不容質疑的。希望所有人在對待歷史的態度上用全方位的知覺去感知!

歡迎大家進行評論轉載。

相關焦點

  • 司馬光砸缸世人皆知,但為何無人知道他救的誰?真相老師不願意說
    司馬光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北宋人,因對歷史和文學的貢獻與司馬遷並稱為"史界兩司馬"。他一生經歷了四個朝代,從大臣到宰相。但是我們大多數人是從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知道他的。經過幾千年的交流和解讀,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歷史的波濤中不斷更新。
  • 司馬光到底有沒有砸缸?真相應該是這樣的-歷史,司馬光,砸缸,甕...
    前日恰巧於某節目中看到兩位文博專家竟因為「司馬光砸缸」這一「常識」展開了唇槍舌戰:一位從文獻資料論證,司馬光確實砸了缸救了人,一位從考古文物考證,宋代壓根兒燒不出能淹死人的大缸,司馬光沒法兒砸缸。然後那位說砸了缸的:北宋晚期南宋早期的湖北襄陽檀溪宋代壁畫墓中的壁畫有就有水缸的形象,這就可以證明北宋生活中儲水大缸的存在。
  • 司馬光砸缸真相,流傳了千年的經典故事,竟是大臣拍馬屁杜撰的
    他開導秀才們說,一個人的成長必有他的歷史淵源和人生歷程,一切偉大人物,其小必是天才。聽說司馬光小時候曾有過砸缸救人的事,可以深入挖掘。要借鑑前人所寫的《少年孔夫子》,《少年秦始皇》,《少年諸葛亮》等成功經驗,塑造出一個完美的令人信服的偉人形象。秀才們領命,日夜兼程,趕到司馬光老家陝州實地調查。村裡人對司馬光的名字倒還依稀記得,但是砸缸救人之事卻都說不清楚了。
  • 在司馬光砸缸的背後,小孩子之間的事為何流傳這麼廣?
    其中司馬光砸缸就是一個人人口口相傳的故事。在這個事件裡面,主人公的智慧,勇敢,冷靜在和其他小朋友的對比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會被後人記住的一個原因。但是在這個7歲小孩子砸缸救人的背後,是存在著一些沒有被提及到的故事的。下面就由我給大家講一下吧。首先這個故事之所以能夠被我們這麼多人熟知故事,是因為。他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故事,並不是一些無從考證的野史。
  • 司馬光砸缸為何人盡皆知?成為「網紅」背後,是司馬池在「操刀」
    很多人不知道北宋興也司馬光亡也司馬光,更不知道這人和王安石是死對頭,倒是對其砸缸的事樂此不疲,這件事不僅影響了一代小學生的課後作業,對於司馬光同樣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才被史書記住,關於砸缸故事的含義,你是否有真正的品讀過。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砸的真的是缸嗎?
    近年來,有學者從缸的器形和製作工藝等方面對「司馬光砸缸」提出質疑,認為司馬光砸的應該不是「缸」。那麼事實真相又是如何呢?  宋代水缸難以溺死孩童  缸是我國古代常見的容器,它下窄上寬,敞口,體積有大有小。小的缸多為文房用具,置於室內;大的缸多為水缸,常擺放於庭院中央。古代水缸的主要用途是汲水、滅火,水缸裡還可以養魚、養花,這也是中式園林的一道別樣景致。
  • 司馬光砸缸救人背後的故事
    ——《宋史·司馬光傳》以上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說我們耳熟能詳,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段小文言文現在還入選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但我們往往關注的是司馬光的機智救人,卻忽略了被救的人。那麼這個被救的人是誰呢?他為何掉到缸裡出不來呢?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叫上官尚光。如果去網上搜索的話,很多網文說上官尚光也是北宋宰相。
  • 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真相在這裡
    文丨曹鏡明題丨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為啥知者甚少?司馬光砸缸:憑什麼司馬光流傳千古,那個小孩的感恩之舉,少有人知?相信「司馬光砸缸」的歷史故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即便是不知道,也會有所耳聞,然而那個被司馬光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如何報答司馬光的,卻所知者甚少!這就是歷史所特有的偏見,對待普通人太過無情,寧可在「司馬光砸缸」的原文中,佔用大量篇幅,來描繪司馬光如何聰明機智,喜歡閱讀、學習《春秋》一書,也不對被救者是如何報答司馬光的行為,進行記述。
  • 砸缸少年司馬光?點秋香的唐伯虎?這就是中國歷史了嗎?
    當年春晚,趙麗蓉老師有個老梗,盡人皆知,曰:「司馬光砸缸!」仔細想想,還真是:現在說及司馬光,大家先想到的,是他老人家砸缸。
  • 當司馬光砸缸遇上槓精
    聽這一聲響,想必你已猜到,今兒個要侃的這樁歷史公案是「司馬缸砸光」。人命關天,正經點,是司馬光砸缸。這一公案,出自《宋史》卷之一二五《司馬光傳》:「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今日,筆者要來說一說歷史上的另一個有名的故事:司馬光砸缸。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山西夏縣人。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我國歷史上第一步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便是由他主持編纂的。司馬光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成就,和其父親的淳淳教導分不開。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司馬光出生於光州光山,此時他的父親司馬池任光山縣縣令。
  • 司馬光說:不砸缸怎麼救人?
    》裡也有司馬光的梗兒 從此砸缸就成了他的代名詞▼好,吐槽完畢,言歸正傳司馬光>最終寫了三百多萬字整理的內容從公元前403年的戰國初期一直到公元959年五代後期也就是宋朝以前一共1362年的歷史如果說300萬字現在的網絡小說一把一把的但是質量不同《資治通鑑》草稿字字工筆正楷司馬光一句頂你一萬句也不為過
  • 馬未都說宋代沒有大的缸,司馬光砸缸是假的嗎?這裡有答案
    司馬光砸缸沒問題,馬未都說的也沒問題,問題出在哪兒呢?【1】馬未都是城裡人,不知道農村好多地方「缸甕不分」中國的語言文化太豐富,就說這各種稱呼吧。大叔、二伯、三舅、四姑父、六姨夫……詞彙細分的忒豐富。這麼多稱呼,在英語裡面就一個 「UNCLE」就包括了。
  • 司馬光的故事不僅僅是砸缸,還有許多
    從司馬光19年孜孜不倦編著宏篇巨製《資治通鑑》,看出他做事的堅持與堅守,幼年時的砸缸故事,更看出他做人不但是智慧,更是有勇氣、有擔當。其實,歷史上的司馬光還有許多你不知道的事。司馬光其人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了然。 司馬光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鑑》,還有《通鑑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可被救的人是誰?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學生時代,想必大部分人都學習過一篇課文叫做《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可是在這篇課文中,大篇幅都是在將司馬光的救人過程,對於司馬光所救之人是誰隻字未提,那麼,司馬光砸缸救的是誰呢?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 小時候都學過司馬光砸缸!可你知道被救出來的小孩兒是誰嗎?
    在小學課本上,我們就聽說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當時的司馬光只有7歲,他在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忽然有一個小孩掉進了水缸,這時候其他的孩子都嚇的不知所措,司馬光卻非常淡定,然後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搬起了一塊石頭,朝大缸猛烈砸去,結果大缸被石頭砸破,而掉進缸裡的小孩兒也因此而得救。就這樣,小司馬光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神童」。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那被救的小孩到底是誰,後續為何老師不說?
    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人盡皆知,後世司馬光因為砸缸而出名,他年少時陪朋友遊玩,在朋友不慎掉入裝滿水的大缸裡時,當時還是個小朋友的落水者第一次落水,還很新奇,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甚至還在水裡撲騰兩下覺得很愉快。
  •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但如今有一種說法開始傳出,那就是司馬光砸缸之事是假的。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古代製作工藝品的技藝較為低下,在古裝劇中經常出現的大水缸,實際上在宋朝的時候並未出現。
  • 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時,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介紹他
    司馬光砸缸的典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說起來關於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這個問題,還曾有過一番辯論,最終得出結論,砸的不是缸,是甕。說來說去,還不都是裝水的大水缸嗎?只是規格不同的區別。
  • 說起司馬光砸缸大家都知道,但是背後其實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下面四叔就講講司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解析為什麼這個故事傳播得人人皆知,他救出來的小孩到底是誰?為什麼老師從來都不介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