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北宋興也司馬光亡也司馬光,更不知道這人和王安石是死對頭,倒是對其砸缸的事樂此不疲,這件事不僅影響了一代小學生的課後作業,對於司馬光同樣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才被史書記住,關於砸缸故事的含義,你是否有真正的品讀過。
司馬光砸缸為什麼人盡皆知?
先丟一個故事背景出來,並非因為司馬光功成名就,才被挖出來小時候砸缸的歷史,在司馬光還沒有功成名就之前,他的砸缸歷史就已經鬧得滿城風雨。,我們先來看看司馬光的小時候,根據史書記載 ,司馬光深受其父親的影響,自幼便聰明好學七歲時就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 即能了其大旨,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是司馬光,從小就是標準的三好學生,但是真正讓司馬光走進大眾視野的是砸缸,砸缸事件其實從根源上講,並不能體現出司馬光驚天動地的才能,只能說這個孩子比其他孩子機敏,周圍的人誇讚上幾句,並不會引起過多的轟動。
但事實司馬光砸缸這件事,在短時間內就造成了一片轟動,甚至達到了名傳九州的地步,根據史料記載,即使遠在汴京和洛陽都有故事圖畫流傳,這樣的影響力就有些太過了。在古代即使是嬰兒出生 天降鴻運,紫氣東來,都未必有這樣的影響力,可是司馬光就做到了,並且將自己很成功的推廣了出去,傳播速度和古代閉塞的交通格格不入。
司馬光成為「網紅」背後的推手
如果有關注現代的網紅背後的商業邏輯,你會發現司馬光砸缸背後存在炒作嫌疑,那是濃濃資本主義的香味,而這個幫助司馬光造勢的金主,就是真的是他的爸爸司馬池,身處官場的司馬池一定了解官場的潛規則,如果履歷平平無奇,即使在有能力沒有遇到合適的推薦人或者機會,也很難擠進高層,或者說難以擠入第一梯隊。
因此在年輕時候造勢就很有必要的,在這裡是否大家會疑惑,難道司馬光砸缸是他父親自導自演的一場戲,從歷史的角度而言,這樣的可能性非常的小,司馬光砸缸可能只是恰巧發生的事情,而這件事情又剛好給了司馬池一個機會。
在砸缸之後司馬光是否獲利了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了神童的光環 ,司馬光在仕途上走的比很多人都要順利,初任奉禮郎,大理評事一類的小官,就受到了經樞密副使龐籍的推薦,入京為館閣校勘改并州通判 。
通判是什麼官,類似如今的特派員,到了南宋時期 ,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報州郡內包括州郡官,縣官在內的一切官員情況,那是可以直接和皇帝對話的存在,司馬光可以說直接跳過了被人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走完的路,直接擠入了第一階梯的權利梯隊,這期間他自身的能力是一方面,但是身上的神童光環也一定起了重要作用,這就是商業炒作的妙用。
捧紅一個童星,遠遠要比捧紅一個明星簡單的多,司馬池能在官場沉浮多年,手段、眼界、心胸肯定都不差。能夠用很小的事情,為自己的兒子博一個未來,手段還不觸犯底線,我想許多父親都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