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的脫貧工作,點點滴滴、種種經歷、所見所聞,都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也為我的人生留下了難忘的一頁。
我叫龍雲,是畢節市納雍縣勺窩鎮教育管理中心的職工。根據勺窩鎮黨委、政府的安排,2016年8月,我結對幫扶水溝社區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第一次到村去貧困戶家走訪,我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發現,他們對我沒有信心,心裡多少有些失落。回來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時也梳理了他們存在的真實困難。我通過全面了解後,就開始思考他們的脫貧之法。我的幫扶對象李玉才,其曾孫女李娥由於小時生病,導致智力障礙和下肢行走不便。李娥已到了入學年齡,但若到就近的田壩小學就讀,她的現狀接受不了義務教育是行不通的。我思考再三,主動聯繫納雍特殊教育學校,讓李娥全免費就讀。後來,我發現李玉才家住房因地災影響開裂,於是我把包村領導、駐村幹部、村支兩委領導全部請到現場實地查看,集體開會研判後報請有關部門對該房屋進行鑑定。不久,鑑定結果下來,該房屬於「一級」危房。我給李玉才申請危房改造,得到國家3萬元危改資金新建住房。搬進新家後,我又從政府那為李玉才家爭得一張床、一個衣櫃、一張桌子。夫不負有心人,之後,李玉才及其家人只要看到我,無論如何都要叫我到他家坐坐。「我丈夫五年前因病去世,我才30多歲就帶著兩個正讀書的孩子,生活主要靠低保和每月600元的護路費,難得很呀。」聽了代菊香的這一番話,我沉默了,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她改善現在的生活。過了幾天,我從教管中心了解到,田壩小學正缺一名安保人員。於是,我立即與田壩小學校長聯繫,介紹代菊香到田壩小學當安保,工資每月1500元。當上安保後,代菊香收入增加了,笑容更多了。三年多來,李玉才、代菊香這樣的幫扶事跡不勝枚舉。目前,我幫扶的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扶貧路上,不落下一戶,不丟下一人,這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把黨的政策落細落實,讓每位貧困群眾得到真正的實惠,這是我們基層扶貧工作者要踐行的初心和使命。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恩宇
編輯劉娟利
見習編輯潘曉飛
編審楊儀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