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落下丨納雍縣勺窩鎮水溝社區結對幫扶幹部龍雲

2020-12-28 天眼新聞

3年多的脫貧工作,點點滴滴、種種經歷、所見所聞,都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也為我的人生留下了難忘的一頁。

我叫龍雲,是畢節市納雍縣勺窩鎮教育管理中心的職工。根據勺窩鎮黨委、政府的安排,2016年8月,我結對幫扶水溝社區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第一次到村去貧困戶家走訪,我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發現,他們對我沒有信心,心裡多少有些失落。回來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時也梳理了他們存在的真實困難。我通過全面了解後,就開始思考他們的脫貧之法。我的幫扶對象李玉才,其曾孫女李娥由於小時生病,導致智力障礙和下肢行走不便。李娥已到了入學年齡,但若到就近的田壩小學就讀,她的現狀接受不了義務教育是行不通的。我思考再三,主動聯繫納雍特殊教育學校,讓李娥全免費就讀。後來,我發現李玉才家住房因地災影響開裂,於是我把包村領導、駐村幹部、村支兩委領導全部請到現場實地查看,集體開會研判後報請有關部門對該房屋進行鑑定。不久,鑑定結果下來,該房屬於「一級」危房。我給李玉才申請危房改造,得到國家3萬元危改資金新建住房。搬進新家後,我又從政府那為李玉才家爭得一張床、一個衣櫃、一張桌子。夫不負有心人,之後,李玉才及其家人只要看到我,無論如何都要叫我到他家坐坐。「我丈夫五年前因病去世,我才30多歲就帶著兩個正讀書的孩子,生活主要靠低保和每月600元的護路費,難得很呀。」聽了代菊香的這一番話,我沉默了,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她改善現在的生活。過了幾天,我從教管中心了解到,田壩小學正缺一名安保人員。於是,我立即與田壩小學校長聯繫,介紹代菊香到田壩小學當安保,工資每月1500元。當上安保後,代菊香收入增加了,笑容更多了。三年多來,李玉才、代菊香這樣的幫扶事跡不勝枚舉。目前,我幫扶的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扶貧路上,不落下一戶,不丟下一人,這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把黨的政策落細落實,讓每位貧困群眾得到真正的實惠,這是我們基層扶貧工作者要踐行的初心和使命。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恩宇

編輯劉娟利

見習編輯潘曉飛

編審楊儀楊韜

相關焦點

  • 「納雍縣勺窩鎮向陽山下」「黑轉綠」傳奇:從一片桑葉開始
    5月27日早上7點半,家住納雍縣勺窩鎮沒天地村的33歲村民盧翠安排好兩個孩子的早餐後,便迎著朝陽騎著電動車出門,20分鐘後,她到達位於黃河社區的納雍縣瑞慧桑蠶養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瑞慧桑蠶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在盧翠看來,這家成立於2019年3月的公司和自己一樣年輕,充滿激情與活力。
  • 「我的扶貧故事」帶富鄉親是我的理想|納雍縣勺窩鎮沒天地社區黨...
    我叫胡方應,現任納雍縣勺窩鎮沒天地社區村支部書記。   90年代,因家庭貧寒,我選擇了外出務工。2015年,我參選沒天地村「兩委」選舉,當選為村幹部,2018年1月被任命為社區黨支部書記。胡方應村民的土地流轉費要得富,先修路,這是我任職後的第一個想法。對此,我積極申報了「一事一議」項目修路。項目下來了,但在土地協調上,很多村民都不答應。
  • 「我的扶貧故事」我成了大爺大娘口中的「小顏」丨納雍縣市場監管...
    2020年2月29日上午,在納雍一安藥業辦公室,我的幫扶對象彭丹、彭青和她們的母親把一面寫有「愛心資助、築夢鑄人」字樣的錦旗送到該公司負責人秦先生手裡。這讓我感到欣慰,也讓秦先生百般感動。我叫顏婷,是納雍縣市場監管局的職工,同時也是一名結對幫扶幹部。在我結對幫扶的6戶貧困戶中,彭丹、彭青一家就在其列。
  • 廣州市教育幫扶點亮貴州納雍孩子的希望
    人民網納雍9月17日電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老百姓心裡最普通的訴求。廣州市對口幫扶貴州畢節的工作中十分重視教育扶貧,通過發揮教育優勢助力當地脫貧攻堅。「我是廣州市交流到貴州納雍天河實驗學校的第一位心裡輔導教師,輪換期為1個月,今年9月底即將結束。」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苦與樂隨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幫扶幹部...
    我叫餘明軍,是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到團澤鎮四合村、高坪鎮聯豐村、芝麻鎮高原村結對幫扶4戶,回首6年的扶貧路,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王書記,我在鎮上開了個裝飾裝潢店,是三級殘疾,縣殘聯對殘疾人創業有哪些優惠政策,請你幫忙問一下?」「好的,我問有什麼政策再告訴你」「我是聽我村一個殘疾人給我說,縣殘聯對創業的殘疾人有項目幫扶,你能不能請他們來我的店看看,可以的話幫我一把。」  「好的,如果有,我請他們來你的店裡看看。」
  • ...三兄弟終於實現了安家夢丨普定縣坪上鎮糯東村結對幫扶幹部高華文
    我叫高華文,2016年,我成了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幹部中的一員,後來因幫扶工作需要,在陸續更換了3次建檔立卡貧困戶後,直到2018年3月,在最後一次結對幫扶人員調整後,我和彭偉等5戶建檔立卡戶結下了長久的幫扶關係。
  • 江蘇吳中結對幫扶德江縣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
    近年來,蘇州市吳中區與德江縣結對幫扶,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為德江縣脫貧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持。德江縣把東西部扶貧協作看著是該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動改革創新、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機遇。
  • 「我的扶貧故事」圈裡圈外丨納雍縣曙光鎮猴兒關社區扶貧特崗羅友旭
    突然,一個叫李無邊的扶貧幹部寫的一篇扶貧日誌瞬間席捲著整個曙光扶貧圈,工作群炸開了鍋,大家紛紛探討,「十一月六日,晴,無事」。乾淨利落又包羅萬象的幾個字像一把打開心酸之門的鑰匙。而我看著「無事」二字,那麼久違而又熟悉的字眼,感覺這才是世間最美好的詞彙。作為一個圈外人,圈裡生活的故事應該從2015年說起。
  • 以「結對幫扶」為抓手 人保壽險達州公司聚力精準扶貧
    陳道武老人是人保壽險達州公司定點幫扶的貧困戶之一。老人家因病致貧,兒子在外打工,靠著兒子偶爾寄來的生活費,做些簡單的農活與妻子在家相依為命。陳道武接過幫扶幹部帶來的牛奶、菜籽油等禮物,憨厚地笑了笑說,因為疫情原因兒子工地開工比較晚,剛出去個把月。「好在現在情況在慢慢變好,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幫扶幹部與陳道武一起核算年度家庭收入。
  • 「穗畢同心,情系烏蒙」丨納雍天河實驗學校:讓孩子在成長路上沐浴...
    納雍天河實驗學校9月9日,教師節的前一天,「穗畢同心,情系烏蒙」主題採訪團來到畢節市納雍縣納雍天河實驗學校。琅琅的讀書聲陣陣入耳,3棟新建的深紅色教學樓林立別致,鋥亮的課桌椅倒映著明媚的陽光。採訪團參觀納雍天河實驗學校創客中心得益於廣州市天河市的幫扶,納雍天河實驗學校從籌建到建成,廣州市天河區共計投入4250萬元建設資金,為學校配套了1棟綜合樓、2棟教學樓、1棟輔助樓、食堂和運動場;同時在學校人才管理和培養上不留餘力地支持,委派廣州市基礎教育名教
  • 昆明市政協系統唱響脫貧「大合聲」 助推「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
    三年來,在脫貧攻堅戰助推行動中,昆明市政協系統唱響「大合聲」,下足「繡花功夫」,為「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三年來,協調66家幫扶單位向東川區投入幫扶資金3.04億元,實施幫扶項目423個,協調解決了紅土地鎮2776戶貧困戶無幹部結對幫扶的問題,為東川區精準脫貧注入了強大動力。三年來,市政協班子成員帶頭、機關幹部和派出的駐村隊員,走村入戶,與貧困戶同勞動、謀發展。
  • 團蒙城縣委組織觀看《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警示教育片
    團蒙城縣委組織觀看《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警示教育片 2020-05-26 11:35:44   來源:安青網
  • 縣電業局李威: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
    通過宣傳先進典型優秀事跡,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學習弘揚「四大精神」,對照先進典型找差距、補短板,始終保持勇於追求、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為奮力推動綏濱高質量發展,實現跨越趕超貢獻更大的力量!今天,為您推送「身邊榜樣」第二十三期——縣電業局李威: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幫扶工作丨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吳常根,現為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從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在扶貧攻堅戰線上,從一頭霧水到業務精通,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推動全鎮的脫貧工作,實現了質的跨越。吳常根驗收庭院硬化從擔任該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12個貧困村和6056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摸實情」「找藥方」 「挖窮根」,在脫貧攻堅戰中做出了實績。
  • 【我的扶貧故事】冉素釵:從貧困子女到扶貧幹部
    我叫冉素釵,是深度貧困縣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同時也是奮戰在深度貧困縣的扶貧幹部,伴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脫貧摘帽的艱辛歷程,見證了貧困山鄉的華麗轉身,完成了一場由表及裡的本質蛻變。
  • 「我的扶貧故事」幫貧助困,有鳳來儀︱赤水市長期鎮鳳儀村幫扶幹部...
    作為一名普通的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中,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在脫貧攻堅中,赤水市農業農村局掛幫的長期鎮鳳儀村是全市貧困人口最多的貧困村,共有貧困群眾146戶,貧困人口426人,貧困量大、面廣、程度深,情況複雜。在精準扶貧結對幫扶中,我主動請纓,直接參與幫扶工作,以便深入了解實際情況,方便工作協調聯繫。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畏艱辛保健康 翻山越嶺助脫貧丨納雍縣豬場鄉彎...
    2020年11月5日,我所包保的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成為脫貧攻堅工作評估村。當然,我們給工作組交上了一份脫貧攻堅工作的完美答卷。我叫黃帥,是納雍縣豬場鄉衛生院的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時也是彎子村的健康幫扶幹部。
  • 幫扶幹部暖人心 貧困百姓得真情——記嘉禾縣財政局幫扶幹部彭德雄
    近年來,幫扶幹部扶貧路上的場景被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來,他們是扶貧政策穩定落地的「壓艙石」,他們是貧困戶物資、精神「雙脫貧」的「助推器」。其中,獲得嘉禾縣2020年「最美扶貧人」榮譽稱號的縣財政局幹部彭德雄,就是眾多幫扶幹部中的一個縮影。家長裡短聊家常,拉近距離話小康不管工作多麼繁忙,彭德雄每月總會抽出時間去貧困戶家裡坐坐,拉拉家常。「最近身體怎樣?
  • ...結對幫扶讓我找回一個「家人」|麻江縣賢昌鎮賢昌村駐村幹部陳澤
    我與吳春勇不僅僅是幫扶與被幫扶的關係,他更像是我的家人。我叫陳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賢昌鎮賢昌村一名駐村幹部。2016年,通過幹部結對幫扶,我認識了貧困戶吳春勇,也因此和他結下了不解之緣。2016年接到幫扶任務後,心裡很擔心自己的幫扶工作做不好,完成不了扶貧任務,愧對黨組織的信任,就這樣懷著忐忑心裡進村了。  第一次見面,在我講明來意後,他開始斷斷續續地跟我介紹自己情況。看著他言語吃力的的樣子,我在一旁都替他緊張了半天。等他說完後,我們都沒說話了,互相微笑看著對方,就這樣在尷尬中我們相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