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圈裡圈外丨納雍縣曙光鎮猴兒關社區扶貧特崗羅友旭

2020-12-28 天眼新聞

大考後的工作群特別安靜,安靜得有些寂寥,我生怕自己手機出問題,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網絡。突然,一個叫李無邊的扶貧幹部寫的一篇扶貧日誌瞬間席捲著整個曙光扶貧圈,工作群炸開了鍋,大家紛紛探討,「十一月六日,晴,無事」。乾淨利落又包羅萬象的幾個字像一把打開心酸之門的鑰匙。而我看著「無事」二字,那麼久違而又熟悉的字眼,感覺這才是世間最美好的詞彙。

作為一個圈外人,圈裡生活的故事應該從2015年說起。那一年,通過努力,我一舉拿下美國ICA婚禮策劃師認證,北京金話筒婚禮主持人認證,每天給不同的新人締造著屬於他們的婚禮童話,我沉浸在這種成人之美的美好事業中。

一通電話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跡。「納雍招考扶貧特崗,你趕緊來考,你不來我就白白供你上那麼多年學。」熬不過老母親的執著,我參加了招考,來到了納雍。

2016年5月1日,曙光政府,我們一起到來的有24名同事:琨哥,李黔,王乾,老段,尚婷婷,譚小薄……那天我們第一次參加了全鎮幹部職工大會,通過大家介紹才知道,24個人,一個金沙,一個大方,兩個織金,兩個威寧,其餘18位來自納雍,散會後各自奔赴工作崗位。

一年一度的低保評議開始了,這是我第一次獨立組織這樣的會議,從下午5點持續到半夜11點。開會結束我決定回政府。亞拱的海拔比較高,車子行駛到亂風臺的路口,能見度只有大約兩三米。寒風吹過,那一刻,我眼淚再也止不住。

羅友旭走訪貧困戶

轉眼來到了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通過大考。曾經的小夥伴啊,也都成了大叔大媽,國靜脖子動了個手術,羅騰的胸口多了條十幾釐米的疤,但我們不悔為此次戰役奉獻的青春年華。畢竟在這個過程中,好幾個單身狗如今背著兩個胖娃娃。小夥子變成了大丈夫,小村莊換了新容顏。

此時突然想著很久沒有回家了,家中父母可還康健,心裡突然有些發酸,心中默念:「蒿草深,孤兔躥,冬已寒,柴門不掩斑駁影亦單;金沙客,猴兒關,何時還,顧影自憐淚傾猴子巖。」

這就是我的五年,扶貧的五年,一個圈外人的圈裡生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恩宇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一段扶貧路 一生火把情丨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扶貧...
    一段扶貧路,一生火把情……我叫楊勇,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的扶貧特崗和村支部書記。2016年春天,我懷揣著夢想,來到火把村,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但這並沒有影響我的工作激情,稍加安定我就投入戰鬥。 翻山越嶺,這是我對火把村火把箐組的印象。該村民組只有唯一一條橫臥在懸崖上的山路,從村委會往返就將近三個小時,而且坡陡路滑,出行很不安全。孩子到大寨上學,起早貪黑,要隨身配備手電筒。「要是能把路修好,我們就沒那麼苦啦!」
  • 「我的扶貧故事」怯弱女生變身「扶貧小能手」|納雍縣昆寨鄉宋家溝...
    時光荏苒,我已在宋家溝村待了4年多,從扶貧特崗到村支部書記,從怯弱的小女生到」扶貧小能手」、宋家溝的「百事通」,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我叫陳疊,2016年5月到納雍縣昆寨鄉宋家溝村擔任扶貧特崗,開始我的扶貧工作。
  • ...如期脫貧了,我明年結婚咯丨納雍縣沙包鎮水淹壩村扶貧特崗陳靜
    2016年5月,通過考試,我來到畢節納雍縣沙包鎮水淹壩村做了1名扶貧特崗,開始我真正意義上的扶貧工作。水淹壩是沙包鎮唯一的深度貧困村,距縣城24公裡,鎮政府12公裡,基礎設施薄弱,乾旱缺水,石漠化嚴重。群眾居住在散落於山間的幾個壩子上。 初到水淹壩,由於當時村裡沒住處,只能暫住在鎮政府。騎著一輛舊電瓶車,我來往於兩地間,常常「兩頭黑」。
  • 「我的扶貧故事」帶富鄉親是我的理想|納雍縣勺窩鎮沒天地社區黨...
    我叫胡方應,現任納雍縣勺窩鎮沒天地社區村支部書記。   90年代,因家庭貧寒,我選擇了外出務工。在外打拼五六年,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我於2012在浙江省奉化市方橋鎮開辦自己的方應塑料加工廠。當時的農村普遍貧窮落後,群眾生活水平低,增收渠道狹窄。為了造福家鄉,我毅然選擇返鄉創業,帶動父老鄉親一起發展。2015年,我參選沒天地村「兩委」選舉,當選為村幹部,2018年1月被任命為社區黨支部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我成了大爺大娘口中的「小顏」丨納雍縣市場監管...
    2020年2月29日上午,在納雍一安藥業辦公室,我的幫扶對象彭丹、彭青和她們的母親把一面寫有「愛心資助、築夢鑄人」字樣的錦旗送到該公司負責人秦先生手裡。這讓我感到欣慰,也讓秦先生百般感動。我叫顏婷,是納雍縣市場監管局的職工,同時也是一名結對幫扶幹部。在我結對幫扶的6戶貧困戶中,彭丹、彭青一家就在其列。
  •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落下丨納雍縣勺窩鎮水溝社區結對幫扶幹部龍雲
    3年多的脫貧工作,點點滴滴、種種經歷、所見所聞,都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也為我的人生留下了難忘的一頁。我叫龍雲,是畢節市納雍縣勺窩鎮教育管理中心的職工。根據勺窩鎮黨委、政府的安排,2016年8月,我結對幫扶水溝社區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第一次到村去貧困戶家走訪,我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發現,他們對我沒有信心,心裡多少有些失落。回來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時也梳理了他們存在的真實困難。我通過全面了解後,就開始思考他們的脫貧之法。
  • 「我的扶貧故事」讓黨建與扶貧相得益彰|劍河縣南哨鎮南北通社區...
    我叫孫萬勝,是劍河縣縣委組織部派駐南北通社區脫貧攻堅隊隊長。作為一個從小在城裡長大,畢業後一直在機關從事組織工作的我來說,初到扶貧一線直面群眾開展扶貧工作,無疑是一次挑戰。我們南北通社區脫貧攻堅隊縣、鎮、村三級幹部加起來共有23名網格員,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那麼,如何抓好日常管理,讓他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也就成了關鍵。經過摸索實踐,我制定出三項制度,有效解決幹部戰鬥力不強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在法治扶貧的第一線丨從江縣司法局西山司法...
    我叫梁輝龍,2004年警校畢業,2005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公安、司法行政一線奮戰,一幹就是15年。2016年9月,我調任黔東南自治州從江縣西山司法任所長。2019年6月底,按照縣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我被選派到西山鎮頂洞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任網格員(兼任副所長)。
  • 「我的扶貧故事」帶著真情抓扶貧丨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第一...
    我是許莉,2018年8月,我被組織委派到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任第一書記,永安社區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社區,這裡既有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市民,也有當地拆遷安置的群眾。初來乍到,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社區黨建工作、環境衛生、新市民就業、新市民子女就學、新市民的融入等等,忙得心力憔悴,但想到自己是第一書記,便在心中默默地告誡自己,一定要用真心真情抓好各項工作,為社區群眾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初到社區,每天都會看到一個婦女總是衣衫不整、性格及行為都比較古怪。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更多的是收穫丨晴隆縣三寶街道新寶社區...
    2019年9月,我被調整到晴隆縣三寶街道新寶社區參與扶貧工作,主要負責幫扶社區的兩戶貧困戶。新寶街道一角有一戶叫楊文畢,家有5口人,屬於國家兜底扶貧對象。楊文畢老人身體不好,常年需要人照顧,家裡年輕人要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所以經常是老人自己在家。
  • 舍小家為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
    舍小家為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貧困戶林老五的兄弟情|納雍縣化作鄉聳古村...
    11月29日,我去化作鄉聳古村貧困戶林老五家走訪,老五家的院壩和往常一樣掃得乾淨。透過玻璃窗往屋裡看,床上的被褥疊放整齊,廚房內炊具擺放有序。圈舍裡,300左右斤的兩頭黑豬和一頭黃毛豬正擠在一起打呼嚕。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畏艱辛保健康 翻山越嶺助脫貧丨納雍縣豬場鄉彎...
    2020年11月5日,我所包保的納雍縣豬場鄉彎子村成為脫貧攻堅工作評估村。當然,我們給工作組交上了一份脫貧攻堅工作的完美答卷。我叫黃帥,是納雍縣豬場鄉衛生院的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時也是彎子村的健康幫扶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幫扶工作丨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吳常根,現為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從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在扶貧攻堅戰線上,從一頭霧水到業務精通,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推動全鎮的脫貧工作,實現了質的跨越。吳常根驗收庭院硬化從擔任該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12個貧困村和6056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摸實情」「找藥方」 「挖窮根」,在脫貧攻堅戰中做出了實績。
  • 「穗畢同心,情系烏蒙」丨納雍天河實驗學校:讓孩子在成長路上沐浴...
    「感謝學校和老師,讓我能在這麼好的環境裡安心學習。」「我要好好學習,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納雍天河實驗學校9月9日,教師節的前一天,「穗畢同心,情系烏蒙」主題採訪團來到畢節市納雍縣納雍天河實驗學校。琅琅的讀書聲陣陣入耳,3棟新建的深紅色教學樓林立別致,鋥亮的課桌椅倒映著明媚的陽光。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這片熱土揮灑熱血|七星關區大新橋魏家屯...
    我叫王琳,是大新橋街道計生協會秘書長,也是大新橋魏家屯社區一名普通的包組幹部。2018年1月,根據組織安排來到魏家屯社區李家院組,負責8戶貧困家庭的幫扶工作。如今兩年多過去了,李家院組已於今年全部實現脫貧。回想當初的扶貧點滴,心中依然很是感慨。一開始我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扶貧「小白」,不知道怎麼去幫助貧困戶脫貧,也不知道怎麼才能把政策用對用好。
  • 「我的扶貧故事」努力攻破一座座貧困堡壘丨赫章縣興發鄉營盤社區...
    2017年,全鄉的青貯飼料都在營盤社區加工,前後一個多月中,我搶晴天,戰雨天,不分晝夜組織群眾奮力完成500噸青貯飼料加工的任務,群眾無不對我豎起大拇指。三年來,我帶領群眾種植韓國水果蘿蔔122畝,萬壽菊1365畝,魔芋70畝,解決了群眾就近務工的問題,增加了群眾收入。為改善社區環境,我召開支委會,在全鄉開展環境衛生評比,提出「環境衛生拼比掛牌和獎勵機制」。
  • 在脫貧攻堅一線入了黨 | 我的扶貧故事
    在脫貧攻堅一線入了黨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4 1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旅遊扶貧助力全省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省文化...
    自2016年以來,在廳黨組的領導和幹部職工的積極支持下,我結合自身崗位實際,緊緊圍繞旅遊扶貧工作目標,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旅遊發展思想,秉承有利於貧困人口發展的旅遊理念,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著力從四個方面深入實施旅遊扶貧,助力全省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首先是做好旅遊扶貧的頂層設計。
  • 「我的扶貧故事」下好「繡花功夫」 做好精準扶貧丨天柱縣白市鎮...
    我叫楊永清,是天柱縣市政局工作人員,2018年4月初,我被安排到白市鎮北嶺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擔任第一書記。楊永清為群眾送去慰問品北嶺村辦公條件差,我就和扶貧幹部們多渠道籌資2萬元購置辦公室設備配備,添置了印表機、電腦,檔案櫃等,切實保障了辦公設施及用品的配置,為村委辦工繡出了一朵朵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