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我去化作鄉聳古村貧困戶林老五家走訪,老五家的院壩和往常一樣掃得乾淨。透過玻璃窗往屋裡看,床上的被褥疊放整齊,廚房內炊具擺放有序。圈舍裡,300左右斤的兩頭黑豬和一頭黃毛豬正擠在一起打呼嚕。 讓我詫異的是,貼在老五家門上的明示牌不見了。老五不在家,我撥打他電話,無法接通。當我轉身走到離老五家約200米的竹林邊時,遇到了其子林貴霖,「李伯,您來了!」小貴霖給我打招呼。我仔細問才知道,他老爸林老五從貴陽打工回到家,說23號省裡宣布納雍和其他八個縣都脫貧了,他們家也達到了脫貧標準,索性就把明示牌摘了。
李發凱(右)幫助貧困戶打掃房屋邊溝
雖然門上沒見明示牌,但老五家如今人均純收入9470元,這個數字時刻都銘記在我心中。 實話實說,這個數字來之不易。談起對老五家的幫扶,我的感慨的確不少。 2019年8月初,根據納雍縣人民法院黨組的安排,我和另外5名同志從厙東關鄉脫貧攻堅戰場「轉戰」到化作鄉聳古村,開始結對幫扶林老五家。遠近聞名的「聳古梁子」山高坡陡、土地貧瘠,由於嚴重缺水,無主導產業。全村647戶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22戶。 我記得很清楚,2019年8月7日到村委報到後,原村支書王長貴對我說:「老李,你是老同志,二組、三組、四組各分兩戶給你,尤其二組的林老五家有點惱火,看你的功夫了...」。當時我很納悶,怎麼會一個村民組挑兩戶給我呢?多不方便。但轉念一想,自己是一名已有36年黨齡的老同志,對脫貧攻堅工作怎麼可以討價還價呢?二話不說接受了任務,王支書就帶我去和貧困戶見面,先去林老五家。 硬化的通組路從林老五家門前經過,他家共有兩棟房子,正房為磚混結構,底層三間,第二層只砌了部分磚牆,未鑄屋面。正房左邊是磚砌的兩間廂房,蓋屋子的鐵皮已經鏽得穿孔。院壩看起來很多天未打掃,農具亂放,雞糞遍地。做飯炒菜的電磁爐擺放在正房屋簷底下的一張舊凳子上,凳子表面凝了很厚的油垢,牆上釘了幾顆水泥釘,電源插座掛在釘子上。走進屋裡,照明線路亂成蜘蛛網,隨時有「碰電」的危險。地上垃圾不少,床上被褥很亂,沒有衣櫃,也無餐桌,一張舊柜子上的鐵鍋裡剩有半鍋熱過的包穀飯。看到這個家,我的心一陣陣難過。
李發凱(左)和同事幫林老五家換電線
支書、林老五和我三人進行了簡短的交談。我了解到,林老五家4口人,其妻楊才琴比他大5歲,其子林貴霖、女兒林敏分別在沙包鎮永安小學讀初一和四年級。 離開林老五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盤算著如何幫扶,才能使這個極度貧困的家庭脫貧? 回法院上班五天,周末該去走訪。我決定去和林老五好好談談,進一步摸清他家的貧困原因、思想觀念、技能特長等等,以便制定幫扶措施。不巧,到了他家,只有女兒林敏在家,問後才知,林老五生病到縣城新立醫院住院了。 我拔通他的電話,問了住院的科室和床位。回到縣城,我自掏腰包帶上禮品去新立醫院看望他,我們倆談了一個多小時。交談中得知,林老五文化低,只讀過小學,脾氣直、性格犟,衛生觀念差。但老五有一技之長,會騎摩託車,會開犁土機。其妻楊才琴吃苦耐勞,餵雞、養豬、養牛是能手。 這次見面,我和林老五談得相當融洽,他給我講了許多內心話,我也認定幫扶他家是緣分。我倆當場決定,從此以兄弟相稱,他教孩子稱呼我「李伯」。 老五患的是肺炎,住院幾天,開了些藥就出院回家了。 接下來的走訪中,我循序漸進,重點突破,做實事、出實招,逐步推進對老五兄弟家的幫扶。 首先,讓老五本人及妻子兒女儘可能多地知曉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幫助他們轉變觀念。我每次走訪,都設法找機會、擠時間和老五或楊才琴擺談,列舉實例,講民族平等,講黨的好政策,講改善環境衛生,講提高生活水平。同時,和他的兒子、女兒「交朋友」,讓孩子的「小手」牽父母的「大手」,共同把家庭環境衛生搞好。幾次走訪後,全家人都能接受和配合我的工作。 其次,下大力幫老五家整治家庭環境衛生,添置家庭生活必需用具。我自己掏錢從縣裡買了銅芯線、公牛開關、插座,請幫扶的同事協助,把老五家做飯、炒菜、照明的用電線路全部更換、重新布置,把放在屋簷底下做飯的電磁爐撤了,自掏腰包300元錢補助老五買石棉瓦將漏水的鐵皮換下,把夥房蓋好,並幫他買了一張厚油布鋪在夥房的炕上,使樓上的灰塵和雜物不往下掉落。老五愉快地把廚具搬到廚房裡,規範地在廚房做飯炒菜,廚臥徹底分開。此外,我還給老五家買了木質三開衣櫃一個、廚櫃一個、餐桌一張、凳子四個、床一間,當場安排全家老小把衣物等件分類收拾,合理陳放。又買了兩個四件套,把兩張床上陳舊的床單、被套換了,加之村委會給老五家送了電視機、安了淨水器,家裡面貌煥然一新。
李發凱(左)和同事幫助貧困戶打掃房前衛生
第三,鼓勵老五夫婦繼續發展養殖業、種植業,餵牛兩頭、豬3頭、雞30多隻,今年8月份賣一頭母牛收入24800元,三頭肥豬到年底可望收入近兩萬元。還種了包穀、洋芋、大豆等作物,將收穫的糧食製成飼料餵養牲口。 第四,幫助老五聯繫務工,增加收入。老五今年開犁土機為村合作社犁土,就獲得工資一萬多元,楊才琴幫別人家採摘櫻桃、挖洋芋、收包穀也收入2000多元。 第五,關心關愛老五之兒子、女兒的學習和健康成長。幫扶老五家以來,三個學期我都給兩個孩子買筆和本子,今年春節前,我給林貴霖兄妹各發了100元的壓歲錢,囑咐他們好好學習。由於全家人對我的信任,一次,老五把其子準備從鍋圈巖鄉帶姑娘來做媳婦的事告訴了我。我聽後很震驚,這樣做不僅觸犯法律,還會耽誤孩子前程,兩個十幾歲的孩子組成家庭能承擔什麼呢?在我依法耐心地說服疏導之下,老五放棄了接「兒媳」的打算,小貴霖也表態安心讀書。 一年多來,我和林老五從相識道認兄弟,我真心真情幫扶,他和妻子實幹苦幹奮鬥,他們家終於擺脫了貧困,值得欣慰。同時,我幫扶的另外五戶,有一戶搬遷到縣城利園社區,其餘四戶也如期高標準脫貧。直犟的老五兄弟主動把自家的明示牌摘下,在我看來是自強不息的思想轉變。有了脫貧的堅實基礎,今後的日子一定會更加美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汪瑞梁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