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叡不早死,司馬懿根本沒有機會,曹叡一個被人們低估的皇帝

2021-03-05 三千年讀史

魏明帝曹叡,是曹魏的第二任皇帝,父親是曹丕,母親是文昭甄皇后,也就是甄姬,三國少有的美女。曹叡是曹丕的長子,繼承甄姬的美貌,是個帥哥也是個才子,性格剛毅,判斷力強,能包容忠臣諫言。

後世多認為他平庸無奇。就文治或武功而言,他雖較祖父曹操、父親曹丕、叔叔曹植遜色,卻也多有可圈可點之處:他攬大權於己手,尊儒重教,優禮大臣,徵聘賢士,虛心納諫,抵禦蜀、吳,平定公孫氏,將遼東納入曹魏版圖,堪稱有為之君。

曹叡從小相貌俊美,超凡脫俗,又年幼聰慧,博聞強識,過目不忘。祖父曹操對此十分驚異而倍加喜愛,常令他伴隨左右。在朝會宴席上,也經常叫他與侍中近臣並列。曹操曾經評價道:「我的家族基業有了你就可以繼承三代了。」曹叡好學多識,尤其留意研究律法。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十七日,文帝駕崩,年輕的曹叡在洛陽即位,是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陳群和司馬懿等人的輔佐下,開始了他十二年的執政生涯。

曹叡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深諳制衡之道,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幾個輔政大臣形同虛設。藉由戰事多次將曹休、曹真與司馬懿調往邊境,令其停留都城的時間十分有限,有效降低了三人對中央朝政的影響力。明帝巧妙地將四位輔政大臣中實力最強的三人調離中央,成功收攬權柄掌握大權。

在此之後,魏明帝一直牢牢掌握魏國最高權力,在內外戰爭與政策改革上始終是最高決策人,詔令能夠有效實行;在其一朝也未出現足以威脅皇權的權臣;甚至一些遭到群臣反對的決策也能獨斷專行。

明帝在位期間,對外戰事頻頻勝利。在他登基不久,就遇到內外敵人的攻擊,黃初七年(226年)八月孫權攻江夏、襄陽,太和元年(227年)孟達反叛,太和五年(231年),鮮卑與蜀漢聯手進犯, 到青龍二年(234年)為止諸葛亮五次進攻曹魏,234年孫權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禦了這些內外戰爭。

他重用曹真、張郃、司馬懿等名將與諸葛亮作戰。235年諸葛亮死後,魏蜀邊境上的情況有所減緩。同年,軻比能被曹叡派遣出的刺客所刺殺,鮮卑「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北疆也得以安定。

景初元年(237年),遼東公孫淵反魏,自立為燕王。此年,曹叡令司馬懿攻遼東,司馬懿遂帶兵四萬,和牛金、胡遵等出徵遼東,大破燕軍,殺公孫淵,成功收復遼東。

綜觀曹叡之行事,優缺點各佔一半,其優點是善為軍計、明察斷獄、比較能客人直諫。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殺諫臣方面,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見的,這算是他的特色。曹叡的最大缺點是奢淫過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失誤,則在確定繼承人和輔政大臣方面。

相關焦點

  • 魏明帝曹叡:司馬懿一直想篡位,但在20多歲的皇帝手中他卻不敢了
    公元220年曹丕登基稱帝,可做皇帝只六年的時間就撒手人寰。他的兒子曹叡是在公元226年登基的,而去世的時候才36歲,比他的爸爸還要短命。換句話來說從220年到229年,曹魏就已經換了四位皇帝,這種頻繁的換位給魏國的發展帶來了很大壓力。
  • 司馬懿為何能篡奪曹魏大權?因為曹丕、曹叡都犯了一個錯誤!
    在曹爽放棄抵抗之後,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通過對曹爽勢力的清除,司馬懿及其後人,得以不斷把持曹魏的朝政,從而完成了西晉取代曹魏的目標。對於司馬懿來說,之所以能篡奪曹魏的大權,顯然和曹操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在曹操生前,司馬懿的官職相對較低,並且根本沒有機會染指曹魏的兵權。
  • 司馬懿絕頂聰明,為什麼曹叡死後才謀權篡位?難不成他害怕曹叡?
    這是誰都沒有料到的結果,那麼作為晉朝奠基者司馬懿聰明絕頂,為什麼要在曹叡死後才有小動作?開始謀權篡位的大計呢?難道司馬懿害怕曹叡嗎? 郭嘉死後,司馬懿出山。大家都知道,曹操是個愛才的人,同時也是疑心很重的人。他多次有想殺司馬懿的心,但都因各種事情而沒有完成。
  • 曹叡去世之前,司馬懿一直都是忠臣,為什麼最後會造反
    曹叡在世的時候,司馬懿根本沒有造反的機會,也沒有造反的勇氣。曹叡的帝王之術不亞於曹操和曹丕,雖然司馬懿的性格老奸巨猾,但是面對著殺伐果斷的曹叡,司馬懿根本不敢流露出任何造反的企圖。假如司馬懿在曹叡時期起兵造反,司馬懿肯定會死無葬身之地。
  • 多角度還原曹叡生命的最後時光:為何司馬懿最早不在託孤名單中?
    一:託孤大臣來回換按照曹叡最早的計劃,司馬懿是不在託孤名單中的,而在最後司馬懿卻重回託孤大臣之位。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司馬懿被選為託孤大臣,這事兒可能司馬懿全程並未參與,甚至可能不太知情。大家能看出,這一安排,完全就是將未來託付給了曹家自己(秦朗是曹操養子),即使新皇帝年幼,但大魏江山無論怎麼爭鬥,他都姓「曹」。此時,曹叡身邊的中書監劉放和中書令孫資卻不幹了。他倆曾經和秦朗等人有過節,害怕秦朗等人當選為輔政大臣後,會拿自己二人開刀。為了生存,二人打算靠自己的本事讓曹叡換主意。只可惜,曹宇最近一直黏在曹叡身邊,沒有機會啟奏此事。
  • 在魏國德高望重的司馬懿,為何要等到曹叡死後,才發動政變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已經70多歲了,而且已經輔佐曹氏家族的三代皇帝了,可以說他在魏國可以說是德高望重。但他為什麼不在曹叡當皇帝的時候發動政變了,為何一定要等到曹芳當皇帝而且年齡這麼大的時候才發動呢?
  • 鷹顧狼視的狠角色司馬懿,為何如此懼怕毛頭小子曹叡?
    《晉書》記載,曹操曾告誡曹丕,司馬懿這傢伙面相不善,以後一定會幹預你的家事,所以你得提防這點兒。但曹丕與司馬懿關係非常鐵,並沒有聽曹操的話,司馬懿在曹丕當政時期受到重用,這也是司馬懿崛起的第一步,曹丕去世時,司馬懿被定為輔政大臣之一。
  • 魏明帝曹叡,曹家最後一個掌權的皇帝
    母親死後,曹叡也被父親疏遠,但在一次陪曹丕打獵時,曹叡抓住了機會。當時曹丕獵殺了一隻母鹿,命令曹叡將母鹿身邊的小鹿射死,而曹叡卻沒有照做。他的理由是:「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曹丕感覺這個兒子有仁愛之心,於是轉變了看法,決定為了魏國的江山,讓曹叡來接班。曹叡繼承了曹家的江山,也繼承了曹家人矛盾的性格。
  • 魏明帝曹叡登基時才20來歲,根基不穩,司馬懿為何不敢趁機篡位
    他兒子曹叡226年登基,13年後去世,死時才36歲,比他爸爸還要短命,皇帝又換成了兒子曹芳。換而言之,從220年到239年,不到二十年時間內,曹魏就經歷了4次皇權交接,這種頻繁的核心統治層的巨大變動,給魏國的發展帶來很大隱患。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已經引起了曹操的警覺,認為他虛偽陰險,提醒曹丕此人「必預吾家事」。
  • 曹操死後有幾人鎮得住司馬懿?除了曹丕和曹叡,至少還有五個人
    其實並非如此,除了曹丕和曹叡之外,至少還有五個人能鎮得住司馬懿,可惜卻無一人比他活得久,這才使得司馬懿最終一擊得手。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很顯然,曹魏第一和第二任皇帝也就是曹丕和曹叡父子無疑是可以鎮得住司馬懿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曹丕和曹叡在位時司馬懿不敢有二心,那時的司馬懿不僅是曹魏的重臣,同時也是曹魏的忠臣。
  • 三國人物之死(君主篇)——曹叡之死
    曹叡,是魏武帝曹操的孫子,魏文帝曹丕的長子,是曹魏政權的第二代君主。說起曹叡其人,他還算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 司馬懿73歲,曹丕、曹叡父子加起來才活了76歲,只因奢侈荒淫!
    司馬懿生於公元179年,卒於公元251年,享年73歲。曹丕生於187年,卒於226年,年僅40歲。魏明帝曹叡更誇張,他生於204年,卒於239年,年僅36歲。父子兩人加起來才活了76歲,而且都死在司馬懿前面,也怨不得曹魏三少帝被司馬家玩弄於股掌之上。那麼曹丕、曹叡為何如此短命呢,答案恐怕離不開奢侈荒淫!
  • 曹叡到底有多厲害?狠狠的壓制住司馬懿,半點不敢妄動
    曹操在世之時,司馬懿就開始輔佐曹丕了,但是相對於曹叡來說,他的父親曹丕對司馬懿那是非常的敬重,然而這種敬重其實是不被曹操所希望的,曹操非常的能人,他在世的時候就曾提醒曹丕要處處提防司馬懿。防備之心而曹丕之子曹叡卻和父不同,他對司馬懿的防備之心明顯要比父親高出許多,而司馬懿也不傻,他很清楚現在輔佐的帝王和之前的那位不同。
  • 國學人物|曹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其實,歷史上曹叡是個非常有能力的君主,司馬懿在他面前大氣都不敢喘,就連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都特地引用了魏國重臣劉曄的一句話來介紹曹叡,就是「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但曹叡的登基之路卻艱難險阻。曹叡是文昭皇后甄姬的孩子,小時候就相貌俊美、聰慧異常、博學多才、過目不忘,深得曹操喜愛。曹操經常帶他到宴會上,讓他與家臣坐在一起。
  • 三國殺:曹叡和神司馬懿的技能竟有如此關聯?揭秘那段前塵往事
    司馬懿:晉宣帝,享年73歲,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與曹真等輔佐曹叡,又與曹爽輔佐曹芳(魏國第三任皇帝),後詐病賺曹爽,率三千死士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得大魏實權,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要在後人看來,曹睿和司馬懿這對CP的關係:微妙,明朗。總體來講,在曹真死後,曹叡不得不重用司馬懿的軍事政治才能,又不得不提防,壓制他。
  • 面對曹操、曹丕和曹叡,司馬懿最怕誰?答案讓人有些意外
    司馬懿怕曹操嗎?應不怕!因他那時地位太低,根本不入曹操法眼。論謀略,曹操手下五大謀士中任何一位,都碾壓司馬懿。論武略,直到曹操去世,司馬懿都沒統過一兵一卒。司馬懿和陳群,主要協助曹丕處理朝政等,一直在曹丕眼皮子底下。而當時的司馬懿也根本沒有啥反心,正玩命替曹丕幹活——是曹丕給予了他權力和發揮平臺,說此刻司馬懿就有反心,如何可能?
  • 魏明帝曹叡究竟是不是曹丕的親生兒子?
    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應是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但這一年,曹操才剛攻破袁紹大本營鄴城,俘虜了甄宓,如果曹叡真的是這年所生,那在被俘虜的時候,甄宓應該就已經懷孕了,否則時間對不上,孩子應該是她前夫袁熙的。2、甄氏有洛神之貌卻在後期一直不得寵,曹丕在成年後開始寵幸郭女王,失寵的甄氏最終於公元221年被賜死。
  • 曹魏的5個皇帝: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奐,他們是什麼關係?
    魏國先後歷經了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奐五位帝王。三國曹睿曹芳曹髦曹奐都做過皇帝,他們是什麼關係?如果從皇帝的數量來看,是曹魏最多的,蜀漢是最少的,東吳居中,但如果從存在的時間來看,曹魏是從公元220到公元266年,共持續了四十六年,而蜀漢是從公元221年至263年,持續了四十二年,而東吳是從公元229年至280年,持續了五十一年。
  • 假如魏明帝曹叡多活30年,能否統一天下?「司馬篡魏」還會出現嗎
    而魏國被司馬氏所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諸多原因中,皇帝曹丕和曹叡連續兩代短命,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如果不是兩代皇帝都短命,那麼即使其他的弊端都存在,至少司馬懿是不會有篡權機會的。歷史上,司馬懿生於179年,曹丕生於187年,曹叡生於204年,司馬懿比曹丕大8歲,比曹叡大20多歲。
  • 曹叡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曹叡對託孤大臣的態度曹丕認為曹叡需要輔政大臣,把自己的四個親舊心腹留給曹叡,但是曹叡自己認為並不需要。事實上任何一個封建帝國的皇帝大概都不希望自己受到權臣的掣肘。曹真、曹休、司馬懿、陳群都是曹丕的故舊,深得曹丕的信任,但是和曹叡並沒有太大關係。在這四個人當中,曹真和曹休都是曹氏宿將,在軍中威望很高,所以出外為邊鎮名正言順,又能降低威脅。司馬懿在曹操時期雖然沒有領兵,但也是軍中幕僚,而且在曹丕時期權重很大。另外從曹叡的種種表現來看,他似乎對司馬懿並不算特別信任,原因小編也不十分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