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大師們選出的書法特等獎

2020-12-20 榜書

書法由過去的多為實用到如今的純藝術書寫、品評時代,也算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作為書法,什麼叫藝術,當然是在傳承古法的基礎上,儘可能將點畫、結體、章法、墨法等極盡其自然變化而不使其模式類同。這是大家們心追手摩的共同的理想標準。

最近從網上看到一幅大家們推舉的魏碑特等獎品,可以說是一幅精心打造的作品。之所以說它是精心打造,就是有類似於廢紙三千之一得的作品。是排列和做作的產物。

這種作品貌似點畫、結體、章法、墨法等沒有類同,但由於不是自然書寫,因此它有如下不足:

一、斷氣,突出部位如第五行:「鶯比」鄰;

二、和由《張遷碑》演化的流行隸書一樣,多處左小右大的類同口(隸書的銀獎好像是通篇類同口),比如:第一行音字口;第三行春字外口、谷字口、還有

」風口「的口;第四行」樹「字中口;末行」落「字口等。這都是古經典魏碑中少有或不會有的;

三、兩個相同角度的筆勢如刀鐮硬傷,如:第三行「蓬遠」的捺畫。

四、為達到協調,修整類同,作品完成後個別字的點畫、結字作了描摩處理:比如上邊提到的蓬遠,「遠」字的捺畫;最明顯處是末行的「屋」字的末筆長橫與鄰行的「真」字長橫,可看出起筆後的一段重筆。還有「鶯」字末筆橫、「比」字等等。

也奇怪了,這麼多問題國展評委們看不出嗎?也許評委們眼神不好沒看到,也許許委們參展也曾經做過這樣的事情。也許評委們會說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還有幾處錯誤呢!

我說書聖《蘭亭序》及顏真卿《祭侄稿》均只是對錯誤的字詞的修改,通篇的氣是通的。

而此作多處或橫刀立馬、或築堤截流進而阻斷天然而後收拾殘局,這樣的作品居然能獲得大師們的讚賞並給予最高獎。真是讓人不解。

究其原因都是備展丶程式化打造作品的時風形成的。一幅作品,果真成作品,完全都是製作出來的。

歐楷丶魏碑丶隸書界的由模式走向程式,再由程式造出展覽體。違背自然的程式化真的害人非淺!

相關焦點

  • 魏碑書法特等獎引發爭議,大家紛紛表示不懂,書法之美在哪裡?
    2020-12-07 13:15:32 來源: 孤單旅人 舉報   這兩天,一幅特等獎書法在網上傳開了
  • 專訪「雲岡杯」首屆全國魏碑書法雙年展特等獎、一等獎獲得者
    書法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訪「雲岡杯」首屆全國魏碑書法雙年展特等獎獲得者陳守斌11月22日下午,在「雲岡杯」首屆全國魏碑書法雙年展總決賽上,來自廣東深圳的選手陳守斌以97.68分的成績摘得本屆雙年展特等獎桂冠,並再次獲得現場評委的高度認可。而在前一天的決賽賽場上,陳守斌同樣是一路領先,以排名第一挺進總決賽。
  • 最「醜」書法作品獲特等獎,書法創新到底是藝術品還是皇帝的新衣
    最近被一副書法作品「刷屏」了,它就是「雲岡杯」首屆全國魏碑雙年展中的特等獎作品。從來不關心書法的眾多網友都紛紛站出來質問,這種猶如兒童般的作品,居然獲得了特等獎,它究竟好在哪裡?而官方的回覆是,這幅作品好就好在返璞歸真,以「拙」藏真,最難能可貴的是「創新」。
  • 雲崗杯下,那些被一幅假特等獎作品忽悠的「大師」們,情何以堪
    前些天一幅被稱作首屆「雲崗杯」魏碑書法展的特等獎作品,引起了網際網路上又一次振動。原因是這幅作品爭議性太大,捧的捧上天,貶的貶入地。更重要的是參與其中的不乏很多自稱大師的專家。他們站在專業的角度上,逐一分析這幅作品的特點。
  • 雲岡杯首屆全國魏碑書法雙年展
    展覽時間:2020年12月27日——2021年1月14日主辦單位:書畫頻道、山西省委宣傳部、大同市委市政府展覽地點:書畫頻道美術館特等獎作品欣賞選手信息:92號 陳守斌(廣東省)作品尺寸:179x69.5cm作品名稱:魏碑楷書條幅創作心得:
  • 雲岡杯特等獎作品被斥之為醜書,那麼書法的審美標準到底是什麼
    這幾天,一幅雲岡杯魏碑書法雙年展的特等獎作品,在網絡上終於火了。火了的原因不是因為太美,而是實在太醜。作者的獲獎感言是:希望通過這次大賽,能把魏碑書法廣泛地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了解魏碑之美,感悟書法藝術。無論是評委,還是作者本人,似乎對這件作品評價都超級高。那麼為什麼網友都不買帳呢?難道是廣大網友的審美都出了問題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評陳守斌雲岡杯魏碑雙年展特獎作品:迷失在書法展廳裡的小眾藝術
    從這回雲岡杯魏碑書法雙年展評選的這幅特等獎作品來看,陳守斌先生的創作至少從取法源頭和創作精神上倒真是跟田楷拉開了巨大的差距。其實認真說起來,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以魏碑來突破唐楷,這本是自有清一代碑學肇興後,書法家們奉為圭臬的傳統思路。現在田氏一門揭櫫唐楷法則,標榜繼承傳統。而書協之內,能與田英章較量書寫法度的大家作手恐怕並不很多。
  • 「女神」劉濤的書法不錯,魏碑強勁,行書灑脫,筆筆驚豔,佩服
    提到娛樂圈的「女神」,我想,很多網友朋友都能夠羅列出一大筐,可是,提到擅長書法的女神,恐怕很多網友卻找不到幾位,是的,在整個娛樂圈來看,擅長書法的女神有孫儷、徐靜蕾、劉濤,提到劉濤,那可是被網友們公認的「女神」,不僅人長得漂亮,演技更是一流,在娛樂圈享有很好的口碑,在網友中也是很有人緣的,而且還擅長書法,這一點,讓網友們為她加分不少,成為大眾眼中的「書法女神」,她擅長書法諸體,尤其以魏碑和行書最佳
  • 魏碑書法怎麼學?他有哪些經驗
    孫伯翔是當代書法名家,他曾獲得了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終身成就獎」,對於這個榮譽來說,國內可是為數不多、少之又少的幾個人,可見孫伯翔的書法水平之高。但是,也有人稱他為魏碑巨匠,儘管本人不太贊成這樣的稱呼,而在魏碑書法的領域當中,也就他一個人有這樣的榮譽了。
  • 當代「百體書王」範笑歌,創新魏碑書法蒼勁古拙,頗具趙之謙遺風
    中國的書法藝術發展至今,似乎在經歷過了昔日的輝煌過後已經面臨著嚴重的凝滯不前了。於是便有了一些急於求成、急於「創新」的書家和書體形式。但是這些譁眾取寵的「書法家的書法作品」的本質,往往被群眾雪亮的眼睛看得一清二楚,於是「醜書」一詞成了他們最好的標籤。
  • @遼中書法迷 共賞沈延毅大師書法風採
    自幼秉承家學,從其父沈慶颺(羹唐)習書法,沈羹唐系清末拔貢,本為寒門子弟因發憤讀書而取得功名,先生能詩善文,尤擅書法,寫得一手地道的何紹基體,名重遼南。(如圖一)後來沈先生悉搜魏碑,朝夕揣摩,展紙劃肚,不輟臨池,整合《石門銘》、《鄭文公》、《張猛龍》、《霍揚碑》(如圖三)、《龍門造像》等各路之長,轉益多師,並上追漢隸吉金,涵養線條,探屋漏蟲蝕之筆,得渾穆高古之象,獨行八表,雄視古今,遂成一代宗師。
  • 景堂習作:魏碑毛澤東詞《沁園春·雪》,嘗試書法創作的矛盾對比
    書法作為我國傳統的藝術形式,還是得到很多人認可的,伴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壯大,人們對這一藝術的熱愛也在逐日遞增。在對居室的裝修中,好多朋友都選擇懸掛一些書法作品來裝飾,尤其是中式風格,能夠為你的家庭增添一些文化氣息。
  • 【經典喜報】經典學員趙佳欣硬筆書法作品榮獲省展特等獎、郝靜妍榮獲特等獎提名獎
    參加山西省第九屆少兒書法大賽的經典學員「全家福」      山西省第九屆少兒書畫新人新作展特等獎及特等獎提名書法作品的評選,2016年12月16日下午在省文聯16樓會議室舉行。      在現場觀看評選的有來自省城的各位書法教師代表和家長代表。      我省5位書法名家擔任此展評委。評委們認真仔細反覆看完作品後,根據評審規則打分。現場分數排序後,按分數高低評出了特等獎作品和特等獎提名作品。
  • 閒散超脫 墨青大師書法藝術欣賞
    原標題:閒散超脫 墨青大師書法藝術欣賞墨青大師,本名李國豪,河北唐山人,1953年生。北京墨藝書畫院院長;溫哥華中國書畫院院士;國務院國賓禮特供藝術家;國家一級書法家;國家權威部門叢書介紹並推薦的全國100位中國藝術大家之一。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並獲各種獎項,在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展出。
  • 大師|為有獨立最難求:雄渾奇崛又飄逸的魏碑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為有獨立最難求
  • 雲岡杯·首屆全國魏碑書法雙年展獲獎作品展播 第四集
    作品點評:陳可堅這幅魏碑書法作品在樸實中展現其別致的用心,如第一行中「水」、「丹」、「山」三個字均是筆畫少的文字,卻能與其下的「映」、「杖」、「藜」與左邊的「陽」、「猶」等字相和諧。作品點評:廖德寶這幅魏碑書法作品以北魏時期的系列墓誌為根基,整幅作品力求渾厚華滋,因此每個字儘可能以寬博的線條來表達,而其中卻不乏趣味,如「峭壁」二字儘管取縱勢,但是卻有一種森森然的視覺感受,「峭」字左邊的「山」極有情趣,中間的豎畫拉得很長,卻與整個字協調統一,自上而下由粗到細的筆觸使得整個字活泛了起來,「壁」字中右半部分的「辛」以三個橫畫來拉長體勢
  • 雲岡杯首屆全國魏碑書法雙年展獲獎作品展播第四集
    作品點評:陳可堅這幅魏碑書法作品在樸實中展現其別致的用心,如第一行中「水」、「丹」、「山」三個字均是筆畫少的文字,卻能與其下的「映」、「杖」、「藜」與左邊的「陽」、「猶」等字相和諧。張雁決賽階段參賽現場圖投稿作品:《逞味散仙聯》作品尺寸:33×180cm作品釋文:逞味報秋韭花帖;散仙飛逸石門銘作品點評:張雁這幅七言聯魏碑書法作品具備著摩崖石刻,尤其是《石門銘》的品質,其中下聯中「石門銘」三個字基本從《石門銘》中來,「石」字撇筆厚重有力,古拙有趣,其飛白彰顯著金石書法藝術的金石之趣味,「門」字左高右低的結字妙趣橫生
  • 他是一位將硬筆書法寫到極致的書法家,獲全國首屆硬筆書法特等獎
    對於愛好硬筆書法的朋友都知道,在1985年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硬筆書法大賽,即全國首屆硬筆書法大賽,在該場賽事中,產生了10位備受社會廣泛關注的特等獎書法家,他們的書法件件有功夫,人人真本領,一下子刷新了人們對硬筆書法的認識,同時也啟發了一大批人從此走向了硬筆書法的道路,而他就是這十位特等獎中的一位
  • 孔子博物館副館長楊金泉:漢魏碑刻展為書法愛好者帶來文化大餐
    孔子博物館副館長楊金泉接受閃電新聞獨家專訪時興奮地介紹著此次的展出亮點,「漢魏碑刻展我們共展出了27塊漢碑和4塊魏碑,等於31塊漢魏碑刻的48件拓片,此外還展出了14套孔府珍藏的拓本,這一次的展覽是我們第一次全方位、全角度、系統的展示我們的漢魏碑刻。」 漢魏碑刻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有一種說法是「漢碑三字成一寶」,而山東的漢碑不光是數量多,而且價值珍貴。
  • 300年來寫魏碑第一,竟然是個和尚!
    魯迅評價他的書法風格為「樸拙圓滿,渾若天成」。由此可知,李叔同的書法沒有刻意去雕飾,沒有過多鋒芒,藝術表達形式十分含蓄。總之,「弘一體」的書法線條乾淨、溫潤,筆鋒藏而不露,結構狹長,章法空靈,是含蓄美的典型代表。李叔同的書法並不是天生含蓄,而是由鋒芒畢露、個性張揚並且帶有濃鬱的魏碑風格,逐漸變為碑帖結合,再慢慢地變為含蓄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