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世界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2021-02-08 微安的後花園

(圖片來自於網絡)

一面是破敗的待拆遷危房,一面是繁華的大都市流光溢彩的形象。在城市的繁華之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這個城市謀生活,為這個城市的發展流下了自己的汗水。他們也許穿的不夠光鮮亮麗,但是沒有他們的存在,許多苦力的活兒誰幹呢!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在城市裡尋找自己一絲生存的機會。

 

   導演和他的攝像朋友一起,花了一年的時間用鏡頭真實生動地記錄了這一群人的生活狀態。為了拍好片子,導演和他們一起同吃同住一年,感受他們生活的辛苦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不懈努力。

 

   導演跟著師傅老黃學徒,他們兩個人,一個月的時間,有活幹活,沒活等待,一個月的時間,兩個人只掙了一千多塊,原本說好何苦第一個月學徒工資歸老黃,可是老黃還是堅持把錢分了,分給了他。

 

    一個月,辛苦下來,因為活不是每時都有的,活不多,才掙了五百多塊錢,扣除幾十塊錢的房租,吃飯的錢,能剩下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了。

 

   包括二房東大石,都是和他們一樣,從鄉下來到城裡,從棒棒做起,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了租房子分成隔間出租的二手房生意,這在城市監管的灰色地帶的小生意,也有著極大的風險的,小區裡分租房造成的安全隱患,讓從事這一生意的大石,受到了一定的損失。沒有小生意的時候,大石就選擇了和何苦他們一起到工地上做工。

 

   在那個地方沒有拆遷前,老黃一直住在那裡,幫著大石修補破舊的房子,他擔心,要是大石不接手這個生意,他再也租不到這麼便宜的房子了,也因為他熱心的幫忙,大石免去了他幾十塊的房租。

 

   鏡頭下的小房間,裡面只能亂亂地放上一張床,導演的那間是最大的呢?也是很破敗的樣子,在繁華的城市的邊緣,這些破敗的地方就是這些棒棒棲身的處所,只能能夠睡覺就行了。

 

   同住在一起的河南,少時流浪,連身份證都沒有,一度走上歧途,想要在牌桌上致富。他有一個朋友,一直幫助他,原來那朋友在建築工地做活,一月有幾千的收入,可是一次意外事故,讓他受了傷,雪上加霜。好在,河南迷途知返,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在很久沒有住舊小房子裡,那房子外面長滿了爬山虎,可是那對河南來說,卻是一個幸福的住所,好心的老闆還把一隻小狗給他作伴。因為沒有身份的原因,河南只好離開,後來,去了大排檔打工。哇,因為兩隻雞蛋和河南起了衝突的老闆,給河南做了一大桌子菜,那麼大的碗米飯,那麼大碗的湯,河南真的很能吃啊!一般人都吃不下那麼多的飯菜,可是這背後也是因為,幹活重的人,當然吃的多了。

 

   裡面的每一個主人公都有一個故事,在這些故事的背後,是一個人對於生的努力和掙扎。

 

   片中的老H,曾經非常憤怒於一個人的奪妻之恨,而天意讓他在憤怒中有足夠的時間去放下仇恨,那一把把的刀,記錄了曾經刻骨仇恨的歲月,而時光終究撫平了一個人心上的傷痕,他終於放下了。一個人呆在農村裡,沒有什麼事,為了掙點醫藥費,又回到城裡當棒棒了。

   片中,他們為了省錢,一直捨不得搬出那待拆的危害,一個清晨,起了早的他們,被一根紅絲帶攔在了外面,裡面只準出,不準進,老黃的證件,錢都在裡邊,沒給拿出來,而到街道去辦各種手續,又比較的麻煩。

 

好在當時是夏季,在大石的幫助下,他們解決了吃的問題,可是住的問題,兩個人連同攝像朋友,三個人,過了幾天在外面露宿街頭的日子,在城市的流光溢彩的時候,有錢有閒的人,在跳著廣場舞輕舞飛揚,而他們卻只能到處跑,去尋找能夠棲身之所。在我們看到的秩序之外,他們的生活圈子也如某社會似的出現地盤效應,好的地方,根本早就有人搶去了,無家可歸的人,找個好點的屋簷睡一覺都是那麼奢侈。

 

盡然有點喜歡起夏天來了,對於無家可歸者來說,至少露宿街頭不會凍死,在舊社會的小說裡,有很多冬天凍死餓死人的悲劇,《現代青年》裡,男主人公的父親去北京找他,在深夜裡做小生意時,凍死在街頭。

 

流離失所的歲月,在老黃和朋友一起趁著夜色扒開拆遷房子裡的行李,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證和攢的2300元錢結束的。趁著夜色,他們扒屬於自己的東西,弄得手破了,鮮血直流!

 

導演也沒有錢,借了老黃的一千塊錢,安頓了自己和攝像的朋友。

 

年輕有頭腦的人,總是會遇到更好的路子,比如,導演在和各個工地接觸的過程中,找到了好的賺錢方法,做小包工頭,接小的工程,這樣子的收入雙份多。他的老闆當初也是從棒棒起家的。

 

告別單純的體力勞動,還是要靠頭腦的,特別是對年紀大的人來說,年輕的時候,可以賣力氣掙錢,年紀大了,想買力氣,若是身體不好,也沒有老闆用,沒人敢用了,只能靠勞力賺錢了。

 

一個人一個命運!

 

怎麼說呢?在社會的大環境下,人生就是這樣!

 

唯有期望年輕的我們,能夠努力,從這種命運中走出來。

 

身邊混的好的人,不相信世間盡然有過如此艱苦生活的人。

 

每個人的生活圈子不一樣,看到的人生是不一樣的。

 

推薦他們看這樣的片子,他們毫不在意的,也只有在底層生活過的人,才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吧。

 

這也許就是導演下定決心,自己去作這樣的工,體驗會更加深刻!

不是那些走馬觀花的人所能夠表現出來的深刻!

 

 

註:《現代青年》是張恨水的小說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13集紀錄片《最後的棒棒》在愛奇藝播放,觀眾在豆瓣上給影片打出了9.7分。
  •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上、中、下(高清)
    《最後的棒棒》上《最後的棒棒》中  《最後的棒棒》下『
  • 《最後的棒棒》用最粗糙記錄最真實
    ■李俐電影《最後的棒棒》上周五上映,首日排片還不足0.2%,這倒並不奇怪。在強片林立的暑期檔,這樣一部小成本的紀錄片原本就不是市場關注的對象。但《最後的棒棒》亦有它獨特之處,該片的劇集版網絡評分高達9.7分,不少觀眾甚至成了它的粉絲、「自來水」,對電影版的上映期待已久。
  • 《最後的棒棒》:何為紀錄片客觀性
    隨著時間推移、口碑發酵以及該片電影版的全國公映,這部豆瓣評分最高分9.7分的國產紀錄片,卻在其電影版上映首日僅獲票房16.1萬,豆瓣評分截至目前僅為6.7分。至此,對於該片(劇版與影版)在拍攝製作、結構設計、價值導向等方面所產生的爭議已見端倪。若將《最後的棒棒》單單定義為「紀錄片」或許是片面的,我們可從符號學的伴隨文本理論視域出發對此加以理解。
  • 何苦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紀錄片帶給觀眾的是希望,不是絕望
    導語:《最後的棒棒》是全國首部自拍體勵志紀實片,2018年8月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重慶首映 一名退役軍官的特別「獻禮」
    據央視新聞直播間報導,由退役軍官依託1300元啟動資金創作製作完成的紀錄片《最後的棒棒》日前在重慶首映。首映現場,原本只能容納400多名觀眾的3個影廳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名觀眾,過道裡都擠滿了人。
  •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真正的底層人,窮一輩子是有原因的
    池魚/文01《最後的棒棒》是一部2014年的紀錄片,導演叫何苦,一名自主擇業的轉業軍官。他用親生體驗的方式,拍下這部紀錄片,帶著我們走進「棒棒的世界」。在歷史的洪流前,每一個棒棒都微不足道,但是回歸到他們每個人的人生,卻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在這裡,你將看到最固執、最卑微、最矛盾、也是最真實的底層人的人生。
  • 活著,總得用一種方式——紀錄片《最後的棒棒》推薦
    最近看完了一部小製作的紀錄片《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紀錄了導演本人深入重慶市棒棒群體體驗一年的經歷帶著一個攝像師拍攝的,據說整部紀錄片只用了1000多塊錢和一部攝像機。整部紀錄片分為十三集,每一集大概二十五分鐘。因為沒捨得一下子看完,整部紀錄片花了我大約五天的時間。這部紀錄片優秀之處在於並不僅僅是拍攝棒棒這個職業,而是通過幾個棒棒去看待這個群體的生活狀態。
  • 豆瓣評分9.7分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2014年,導演何苦親歷一年棒棒生活拍攝紀錄片《最後的棒棒》,時隔兩年記者與何苦再次探訪劇中的主人公們。
  • 《最後的棒棒》:那些被生活壓彎了肩頭的人
    今天想推薦一部紀錄片。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這群真人生活在我國重慶,真實的生活源於他們手上的「棒棒」。這部豆瓣評分9.6高分的生活紀錄片《最後的棒棒》講述了重慶棒棒軍生活的酸甜苦辣。一根棒挑起的生活,一根棒記錄的小人物對生活的堅持。
  • 《最後的棒棒》:苦功是不是用錯了方向
    紀錄片電影《最後的棒棒》是在2015年的同名紀錄片劇集的基礎上,進行重新剪輯,以及補充拍攝部分鏡頭之後而成。電影對「棒棒」招攬業務、爬坡上坎、進行搬運等職業活動的鏡頭展現,篇幅過少,固然可以說是「棒棒」行業日漸蕭條這一現實的真實寫照,但也因此喪失了對作為職業群體的「棒棒」而言,其生活狀態的獨特性的呈現,也讓影片顯得文不對題,和其他的關注中老年農民工群體的紀錄片相比,並無新意與過人之處。
  • 《最後的棒棒》:與一個時代告別
    做棒棒的第一天,何苦和老黃接了五個活,總共賺了67塊錢。老黃說,最近很多天沒有賺超過30塊了,是何苦帶來了好運。何苦之所以成為棒棒,是因為他想拍一部關於棒棒的紀錄片。他從婚慶公司找了一位攝影師,用攝影機記錄他和其他棒棒的生活。拍攝從2014年1月一直持續到次年初。2016年,這部名為《最後的棒棒》的紀錄片在網絡播出。豆瓣上,8600多人給它打出了9.7分。
  • 何苦,第一個真實講述棒棒故事的人
    這個是影片最後,何苦所說的話。前2年,我來到杭州,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關於棒棒題材的電視劇,n年以前就有了,但是電視劇終究是電視劇,只能供人消遣娛樂。但是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所有角色都本色出演,沒有任何粉飾。導演本人為了拍好這部片子,也加入了棒棒大軍。
  • 《最後的棒棒》豆瓣9.7分!這是我見過最真實殘忍的紀錄片!
    一根棒棒,兩條繩索,看似簡單,卻成了棒棒軍每日謀生的必備工具。20年後,在棒棒軍即將銷聲匿跡的時刻,一位在軍隊做正團級的軍官轉業來到重慶,拜棒棒為師,幹起了棒棒軍的活路。他,叫何苦。18歲那年,何苦參了軍,在部隊練出一身好肌肉。思路清晰的何苦,在機關的主要工作是報導員。他將軍營裡湧現的典型事跡整理後,向各大媒體投稿。由於文筆較好,很快,何苦就從士兵提拔成正團職幹部。
  • 中國紀錄片 最後的棒棒.The last one.2015 生活比你想像的更殘酷但生活的黑色幽默也讓它有趣味 重慶棒棒軍紀錄片
    爬坡上坎,負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數十萬棒棒大軍不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華,也挑走了屬於自己的年代,這是一個佝僂背影即將道別正在消逝的行業。紀錄片描述的是癸巳歲末,一個正團級的退伍軍官拜師棒棒,從此走進一個名叫自力巷53號的地方,跟著一群基層勞動人民一起一整年的生活、工作經歷。
  • 《最後的棒棒》一部看了絕對不會後悔的電影
    而就在2018年的8月17日,一部由同名紀錄片改編的叫做《最後的棒棒》的電影悄無聲息的上映了,據說僅有200萬的宣發費用,在如今充滿大製作大手筆的電影市場也只能選擇「悄無聲息」的方式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了。不過,這並不是這部電影的悲劇,恰恰相反這樣的宣傳方式和上映方式和導演低調樸實的做事風格十分一致,一個純粹為了自己追求的東西而去行動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 「最後的棒棒」被騙千餘元,騙子看紀錄片三年後還錢寫道歉信
    信中可見,當事人知道老杭的腿病,看了《最後的棒棒》後,他充滿自責,備受煎熬,常常「睡不著殼(瞌)睡」。這個騙子在信中承認「做了很多壞事」,並保證「以後再也不搞壞事啦」,「當一個有道德的壞蛋,還不如做好人」。
  • 電影《最後的棒棒》重慶亮相 勞動者奮鬥冷暖被搬上螢屏
    陳超 攝中新網重慶7月18日電(鍾旖 王偉臣)「棒棒」(即挑夫)是重慶特有的文化名片之一。作為山城特有的行業,他們用一根短木棒加一條繩子討生活,吆喝回聲滿城蕩。18日,在中國首部自拍體勵志紀實片《最後的棒棒》原劇集基礎上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在重慶舉行首映禮。電影主創人員和片中主人翁齊聚亮相,講述他們的近況。
  • 豆瓣9.7,他用一部低成本紀錄片見證了一個棒棒群體的最後消失
    紀實電影《最後的棒棒》最近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了,這是一部由13集紀錄片改編的電影,作為一部退伍軍官導演和婚慶公司攝像執機的低成本紀錄片,它在豆瓣上獲得了8000多人打出的9.7分高分。電影版本壓縮了一些情節,增加一些新近後續,跟紀錄片的觀影感受不太一樣,但無論最後評分如何,這個山城重慶最特殊的行業,還有記錄故事的人,他們都值得被銘記。
  • 豆瓣9.7分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 它治癒了我的貪婪、焦慮和富貴病
    好了,聊回紀錄片《最後的棒棒》。在我的認知中,60歲以上的人,應該是輕鬆的過日子了,至少不用幹那麼重的體力活了。但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中,有許多60歲以上的,甚至是70歲的棒棒。另一邊是一群棒棒的蝸居處,不通風,沒有廁所,色調暗淡,但房租便宜。僅僅是如此,他們已經是非常高興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了。紀錄片講述了幾個棒棒老人,和一個退伍中校軍人做棒棒的故事。沒有特別的技巧,只是真實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