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雖然仕途不得志,終其一生也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晚年居於蜀地,也才靠著老友嚴武的關照,得了個「杜工部」的頭銜。但要說這個頭銜,若非嚴武的邀請,大概杜甫也是不在意的,他有著屬於自己的清高和驕傲。
他的聲名在當時是無法和他後世所獲得的讚譽相比的。也就是說,當時的杜甫,並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比他官大、名氣又大的詩人太多了,但他的驕傲可一點都不比王維、高適等人少。
今天介紹的一首詩,是杜甫的待客詩,他對於老友的到訪欣喜異常,很是熱情。但作為這樣的作品,比之杜甫其他更有影響力的詩篇,一定要有獨到之處,才能夠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而這一點,正是今天所要說到的,被選入教材的原因,恐怕還在一個「客」字上。
唐·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杜甫在原題後有自註:喜崔明府相過。崔明府,明府,是當時對縣令的稱呼,崔明府此人應是杜甫的老朋友。杜甫於玄宗天寶14年,另有一詩《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當時杜甫在奉先,奉先「西南至京兆府二百四十裡」;白水縣屬左馮翊同州,也在如今的陝西境內。崔明府生平不詳,而杜甫生母為清河崔氏,是否與其有親屬關係仍未可知。
今天這首詩則寫於肅宗上元2年,也就是說離上次的奉先相會已是3年過去了。這一次兩人再次相會於成都浣花溪,也算是杜甫自己的家了,故人來訪,且看詩人如何招待老友。
首聯就像是杜甫將自己這浣花溪草堂周圍的景致,先給介紹了一遍:你看哈,我這屋子前後都有水,成天都能看到那些沙鷗飛來飛去。這也算是將自己與老友分別後的情形做了簡單的介紹,現在不用四處奔波,日子雖然還是清苦了點,但還過得去。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頜聯作為對仗聯,這首詩的頜聯常常被人們拿出來曬,不是因為這一聯對得有多工整,而是因為出句中用了「緣」,對句中又用了個「為」字,意思一樣,這在通常的對仗中屬於失誤,但這2個字都是虛詞,倒還算不得錯,因此這2句總會出現在一些相關介紹中。
這一聯可以看出杜甫對老友來訪的重視,平常這裡可能也沒有什麼客人來訪,所以門也少開,門前的小路也懶得清掃,今天老友來了,詩人特地把小路清掃了一番,又早早將大門打開,準備迎接這位老友。
平常頸聯與尾聯都不太合適放在一起介紹,但今天這2聯只有放在一起,才更能讓人體會杜甫招待老友的喜悅和真誠。「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這是說自己家貧,離城裡也遠,因此招待老友的東西只能比較簡單了,喝的酒也就只能是陳酒。飧,讀音孫,熟菜;舊醅,陳酒,以前的人喜歡喝新釀的酒。
雖然是這樣,杜甫又接著說,「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這是問一下老友:你看,我把隔壁的老者請過來,一起陪你喝個過癮怎麼樣?你要是願意,我這就喊他一嗓子,他就能過來了。此「肯」,為徵詢意,看是否願意。
從這後3聯,我們可以看到,杜甫對於老友這次來訪很是重視,也很是開心。他雖然清貧,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後2聯中讀到杜甫的驕傲:雖然沒有好酒好菜,但我對你的到來,是發自真心的喜悅。而且,可能是怕不夠熱鬧,又擔心自己不勝酒力,故而想要請隔壁老者一起來陪老友喝酒。
詩的題目,一個「客」字,可以看到杜甫的幾層想法:1是這位到訪的老友,是杜甫真正的老友;2是也讓老友有了溫暖的感覺,這是杜甫骨子裡的驕傲:雖然我這個人脾氣不太好,但是我對你這位老友,真的足夠好。
如果到現在你還沒有對這個「客」字有深切體會的話,不妨再來看杜甫的另一首詩,《賓至》。這首詩裡,杜甫在後2聯說,「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這4句的大意就是說:貴賓來了,那就請坐,粗茶淡飯您請將就。要是不嫌怠慢的話,下回您再來啊。
你看,相同的地點,這位貴賓應該還在崔明府來訪之前,慕杜甫之名而來,估計身份不低,但這首詩雖然看似客套,實際上充滿了憊懶與隨意,甚至是敷衍。這就是孤高的杜甫。即便你是慕名而來,看到的也是一位異常驕傲的杜甫。
因此,讀完了這首詩,我們確實能看到杜甫對於老友到訪的喜悅,但是跟他自己同樣被收入高中語文教材的《登嶽陽樓》、《登高》,甚至跟其他詩人的名篇相比,這首充滿平民意味的作品,之所以能入選,怕還是因為題目中的一個「客」字,和貫穿全詩的待「客」之情,給了這首詩太多的人情味。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上方關注,與我共同解讀純美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