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 2月14日 汀毅讀詩《客至》

2021-02-19 汀毅悅讀

客至唐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作品簡介

《客至》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客至》是一首七言律詩,作者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杜甫,這首詩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後寫的。全詩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詩歌自然渾成,一線相接,如話家常。這首詩把居處景、家常話、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刻畫得細膩逼真,表現出了濃鬱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註解

1、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題後自註:「喜崔明府相過」,明府,縣令的美稱。

2、舍:居住的房子,指家。《鬼谷子·本經陰符》:神歸其舍。

3、但見:只見。此句意為平時交遊很少,只有鷗鳥不嫌棄能與之相親。皆:都是。

4、緣:因為。

5、花徑:長滿花草的小路。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戶,以示房子的簡陋,借指貧苦人家。

6、飧(sūn):亦泛指熟食,飯食。 《左傳·昭公五年》:「飧有陪鼎。」

7、市遠:離市集遠。

8、兼味:多種美味佳餚。無兼味,指飯菜不豐富。

9、樽(zūn):古代的盛酒器具。唐·李白《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

10、舊醅(pēi):醅,泛指酒。舊醅,隔年的陳酒。

11、肯:能否允許,這是向客人徵詢。

12、呼取:叫,招呼。取:助詞。

13、盡:喝完。餘杯:餘下來的酒。

翻譯

房前屋後都漲滿了春水,把我的草堂和外界隔絕了,每天只能看見成群結隊飛來的沙鷗。老夫院中的花間小道兒不曾因為您的到來而打掃過,這柴門也是今天才剛剛為您打開的。這裡離集市太遠,再加上老夫家境不濟,不能為您置辦什麼好飯菜,只能用這家釀的陳年老酒招待您。如果您願意邀請鄰居家的老翁過來一塊兒喝兩杯,那我就隔著籬笆叫他一聲!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詩人入蜀之初,在杜甫歷盡顛沛流離之後,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下來了。詩人在久經離亂,安居成都草堂後不久,客人來訪時作了這首詩。前兩句描寫居處的景色,清麗疏淡,與山水鷗鳥為伍,顯出與世相隔的心境;後面寫有客來訪的欣喜以及誠懇待客,呼喚鄰翁對飲的場景,表現出賓主之間無拘無束的情誼,詩人為人的誠樸厚道躍然紙上。詩中流露出一種閒適恬淡的情懷,詩語親切,如話家常。

據黃鶴《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補遺》講,這是761(上元二年)春天,杜甫五十歲時,在成都草堂所作。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紀事詩,表現出詩人純樸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註:「喜崔明府相過」,可見詩題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體情況不詳,杜甫母親姓崔,有人認為,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親戚。「明府」,是唐人對縣令的尊稱。相「過」,即探望、相訪。

鑑賞

 這是一首洋溢著濃鬱生活氣息的紀事詩,表現詩人誠樸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註:「喜崔明府相過」,簡要說明了題意。

首聯先從戶外的景色著筆,點明客人來訪的時間、地點和來訪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綠水繚繞、春意蕩漾的環境表現得十分秀麗可愛。這就是臨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勢漲溢的情景,給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鷗,在古人筆下常常作水邊隱士的伴侶,它們「日日」到來,點出環境清幽僻靜,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隱逸的色彩。「但見」,含弦外之音:群鷗固然可愛,而不見其他的來訪者,不是也過於單調麼!作者就這樣寓情於景,表現了他在閒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這就為貫串全詩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鋪墊。

頷聯把筆觸轉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採用與客談話的口吻,增強了賓主接談的生活實感。上句說,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還沒有因為迎客打掃過。下句說,一向緊閉的家門,今天才第一次為你崔明府打開。寂寞之中,佳客臨門,一向閒適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這兩句,前後映襯,情韻深厚。前句不僅說客不常來,還有主人不輕易延客意,今日「君」來,益見兩人交情之深厚,使後面的酣暢歡快有了著落。後句的「今始為」又使前句之意顯得更為超脫,補足了首聯兩句。

以上虛寫客至,下面轉入實寫待客。作者捨棄了其他情節,專拈出最能顯示賓主情份的生活場景,重筆濃墨,著意描畫。「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頻頻勸飲的情景,聽到作者抱歉酒菜欠豐盛的話語:遠離街市買東西真不方便,菜餚很簡單,買不起高貴的酒,只好用家釀的陳酒,請隨便進用吧!家常話語聽來十分親切,很容易從中感受到主人竭誠盡意的盛情和力不從心的歉仄,也可以體會到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字裡行間充滿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氣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寫足,如果再從正面描寫歡悅的場面,顯然露而無味,然而詩人卻巧妙地以「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作結,把席間的氣氛推向更熱烈的高潮。詩人高聲呼喊著,請鄰翁共飲作陪。這一細節描寫,細膩逼真。可以想見,兩位摯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濃,越喝興致越高,興奮、歡快,氣氛相當熱烈。就寫法而言,結尾兩句真可謂峰迴路轉,別開境界。

杜甫《賓至》、《有客》、《過客相尋》等詩中,都寫到待客吃飯,但表情達意各不相同。在《賓至》中,作者對來客敬而遠之,寫到吃飯,只用「百年粗糲腐儒餐」一筆帶過;在《有客》和《過客相尋》中說,「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掛壁移筐果,呼兒問煮魚」,表現出待客親切、禮貌,但又不夠隆重、熱烈,都只用一兩句詩交代,而且沒有提到飲酒。反轉來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寫,卻不惜以半首詩的篇幅,具體展現了酒菜款待的場面,還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鄰助興的細節,寫得那樣情彩細膩,語態傳神,表現了誠摯、真率的友情。這首詩,把門前景,家常話,身邊情,編織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以它濃鬱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顯出特點,吸引著後代的讀者。

相關焦點

  • 杜甫: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賞析】我們在《月夜憶舍弟》這首詩的賞析中,曾提過杜甫往秦州投依侄兒杜佐的事。不久,由於秦州、同谷也鬧饑荒,杜甫只好輾轉到四川,幸好他的兩位好友裴冕、高適熱心幫助,他才能在成都西郊浣花裡,營建一座暫時寓居的草堂。這首《客至》就是杜甫五十歲那年鄉居於此的作品。
  •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沈家堡後山有座小院,聽說是沈堡主專門為他準備的。」「後山的小院?」秦桑看了看沈青青,「別看我,你知道我難得回一次家。」沈青青擺了擺手,「這個雪公子什麼來頭?」「目前還不知道,只是莫名有種熟悉感。」秦桑回道,「要不咱倆去拜訪一下。」「好呀!翠娘,你辛苦了,先下去休息一下吧。」翠娘屈身行了一禮,退了出去。
  • 每日讀詩: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客至》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律。據黃鶴《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補遺》,此詩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歲時,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歷盡顛沛流離之後,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下來。詩人在久經離亂,安居草堂後不久,客人來訪時作了這首詩。
  • 杜甫最「無意為詩」的七律,50歲寫出經典唐詩,看似平淡句句有味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這首唐詩就是杜甫的《客至》,所描繪的內容非常簡單,就是寫客人要來了,杜甫準備打掃家裡迎接好朋友。這一首唐詩的語言非常的質樸,甚至可以說是「無意為詩」而寫成的經典七律。詩歌的一開始就充滿了歡快的語調。「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杜甫居住的地方實在是太美了。
  • 唐詩三百首中最具生活氣息的詩,可惜杜甫名句被內涵網友玩壞了
    而且中國古代的詩歌要求詩言志,詩緣情,要求言之有物。所以這些詩歌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個人生活、個人習慣的烙印。比如今天所說到的這一首古詩,可以說是唐詩300首當中最具有生活氣息的古詩: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 杜甫 客至
    杜甫 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鑑賞:關於本詩的創作時間,據宋代黃鶴《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補遺》講,是杜甫於上元二年(761)春在成都草堂時所寫,就題材而言,本詩是一首紀事詩,字裡行間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體現了詩人淳樸好客的性情。詩人曾為本詩自註:「喜崔明府相過。」從中可以看出,「客至」中的「客」,是指崔明府。崔明府的具體情況不詳。
  • 杜甫很愜意的一首詩,盛情款待客人,充滿了濃鬱的生活氣息
    說道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他的詩沉鬱頓挫,讓人讀來像是充斥著數不盡的愁緒,那個時代造就的他太不幸了。他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傷國事,花鳥皆為之傷心流淚。再有「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一到分別,想到再見的茫茫不覺頓覺悽愴啊。誠然杜甫在戰亂的影響下,寫就了這些壯麗沉鬱的佳作,雖然有陰霾,但生活還是充滿美好的。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這首詩主題寫的是夔州的秋天景色,但是實際上,「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才是這首詩的重點。表面上寫的是夔州的景色,但是實際上抒發的卻是「處江湖遠則憂其君」的情感。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去年對叢菊流淚,今年也流,說明詩人的處境;而所謂的「故園心」更是指的思念長安。
  • 在古詩詞裡開啟閉合的門,五花八門,大有門道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門根據製作材料,可以分為木門、柴門、鐵門和銅門;門根據表面顏色與裝飾,可以分為原色門、紅門(朱門)、黃門、白門、黑門以及雕花門等等。瘦骨詩醫俗,衰容酒借和。故園空有夢,客路正風波。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借指貧苦人家。林昉,字景初,號石田,粵(今廣東)人,宋亡不仕。曾為釋英《句雲集》作序,與汪元量交往甚密,有《湖山類稿》卷一《客感和林石田》、卷四《答林石田見訪有詩相勞》為證。有《石田別稿》,已佚。今錄詩十六首。
  • 杜甫一首待客詩,之所以入選高中教材,恐怕還在「客」字上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杜甫在原題後有自註:喜崔明府相過。杜甫於玄宗天寶14年,另有一詩《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當時杜甫在奉先,奉先「西南至京兆府二百四十裡」;白水縣屬左馮翊同州,也在如今的陝西境內。崔明府生平不詳,而杜甫生母為清河崔氏,是否與其有親屬關係仍未可知。今天這首詩則寫於肅宗上元2年,也就是說離上次的奉先相會已是3年過去了。
  • 都是家中來人,杜甫的《客至》與《賓至》用意有何不同?
    《客至》和《賓至》都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期寫的以待客為題材的七言律詩。同為待客,這兩首七律不僅寫作時間相近,體裁相同,題材上也皆因客人到來之契機寫就,且都記錄了賓客「至」後自己的情感變化和行為態度,有許多相似之處。
  • 門隨處可見,但深究起來門也有等級之分
    杜甫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筆下多是民生疾苦,但也不乏一些閒情逸緻,不乏濃鬱的生活情趣和動人情感,這類詩大多集中在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時期,可以說那是杜甫一生中難得安逸的幾年時光。「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寫自然界中的繁花盛開之美;「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這是杜甫筆下的天倫之樂。在成都草堂期間,詩人時有邀請朋友來做客,有一次便源自待客的靈感,寫下了《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 五首七律詩,怎一個「美」字了得!
    《客至》 (唐代)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 9句唐詩經典名句,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句句經典
    「生」、「入」兩個擬人化的動詞用得很確切,給詩中的景色增添了意想不到的情趣。原詩: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李白《淥水曲》)常言道第一個將花比女子是天才,第二個是蠢才,但也未必盡然。關鍵在於比也要比出特色。
  • 杜甫 |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塗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蜀相:三國蜀漢丞相,指諸葛亮。錦官城:成都。杜甫在另一首詩《春夜喜雨》中也寫到,「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可見成都在古代也是一個多麼漂亮的城市!當然更有「揚一益二」的說法。三顧頻煩天下計:劉備三顧茅廬,問計於諸葛亮。「頻煩」同「頻繁,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