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鑑賞:關於本詩的創作時間,據宋代黃鶴《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補遺》講,是杜甫於上元二年(761)春在成都草堂時所寫,就題材而言,本詩是一首紀事詩,字裡行間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體現了詩人淳樸好客的性情。詩人曾為本詩自註:「喜崔明府相過。」從中可以看出,「客至」中的「客」,是指崔明府。崔明府的具體情況不詳。關於這點,還有一說,因杜甫的母親姓崔,所以有人認為,「客」很可能是他的母姓親戚。
第一聯中,前半句只用一個「皆」字,就把春天江水漲溢的景象形象地描畫了出來。後半句的「群鷗日日來」,既寫明了詩人生活環境之幽靜,又給詩人的生活蒙上了一層隱逸的色彩。群鷗,古時常作為水邊隱士的伴侶出現在文學作品中。「但見」,只看見之意,與群鷗相連,傳達出另外一層意思:只見群鷗,卻看不到其他的訪客,生活也不免有些單調了。這兩句以戶外景色為著眼點,交代了時令、地點,刻畫了詩人生活的環境,在寫景中,融入情感,描繪出了悠閒、安逸的江村生活。
第二聯中地點發生轉移,由戶外轉到了庭院之中,這是因為有客而至。兩句話互相襯託,借互文的修辭手法,揭示出隱藏其中的另一層意思:庭院小路還未曾因為迎客而打掃過,今天因為你的到來才打掃;用蓬草編成的門還未曾打開,今天因為你的到來,才第一次打開。語句構思巧妙,很好地表現出了詩人對客人到來的喜悅和招待客人的誠意。同時詩句以談話的方式來寫,增強了生活氣息。
在第三聯中,我們好似看到了主人熱情待客的畫面。一邊頻頻勸飲,一邊因酒菜欠豐盛而說一些歉疚的話:離街市太遠,買東西不方便,只能略備一些簡單的菜餚;好酒買不起,只能用家中的陳釀來招待你。這些話,聽起來平常,平常之中卻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這段對待客場景的實寫,正是詩人所著力刻畫的,從中體現出的是賓主之間的深情厚誼。
最後一聯寫詩人邀鄰共飲。此處寫法與陶淵明的「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需要事先邀請,隨意來飲,體現出質樸的人際關係帶來的自然之樂。這處細節描寫,不但使酒席氣氛達到了最高潮,還取得了峰迴路轉、別開生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