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德王觀音,以梵王身得度者,護佑眾生青雲直上,仕途無量

2020-12-23 歷史國學教堂

佛教認為世人生活在人世間,人人求快樂、無煩惱。佛說:快樂不是笑聲產生的喜悅,而是心如琉璃明澈,無憂無惱,少欲、少事、少務,能得清淨心,才是真正的快樂。

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中,觀世音菩薩三十三像所代表的意義,前面十像列舉部分提供大眾了解,具滿懷慈悲,行於娑婆世界,濟度苦惱眾生,善行圓滿的「觀世音菩薩」。

〝德王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一尊,化身相〞既是〝梵王身〞,亦有化身相為〝長者身〞之說法!佛經有載:「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世間所流通之法相為趺坐巖上,左手安置於臍前,右手持楊柳。呈現具德王者之姿。

德王觀音因現梵王身而得名,因此又有「梵王觀音」之稱。相傳大梵天王「從德立名」,因其德行高超,故稱德王。梵王乃色界之王,是指色界初禪天的大梵天王。

〝梵〞是清淨之義、清淨之行。大梵天王清淨自在,在色界貴為王者。梵王能支配及主宰人類的一切,地位崇高為六道的天道之首。

初禪,計有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的三天。梵眾天是指大梵天中的普通梵民;梵輔天是輔助大梵天的臣佐;梵王就是大梵天的天王。

觀世音菩薩知道這類眾生,不是一般身份與境界可以教化度脫,所以就化現大梵天王的身相,度化他們依法修行而獲得究竟解脫。

《華嚴經》有云:「海幢比丘,從其額頭上,出無數百千億梵天。色相莊嚴,世間無比,威儀寂靜。言音美妙,歎佛說法,歎佛功德,令諸菩薩悉皆歡喜,能辦眾生無量事業,普徧一切十方世界。」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以過去古佛隨機示現,豈凡情世智而能測度乎哉!

相傳曾有一位屠夫忤逆不孝,到山上尋訪要找活觀世音菩薩。菩薩知道此人心性不惡,只是不知孝養家中老母,而化為老比丘要點化他,使其改惡為善。

屠夫看到老比丘,就打躬作揖的請問老師父,在山上找尋不到活觀音,請老師父相告活觀音在那裡?老和尚(觀音大士)說:你要見活觀音,趕快回去,活觀音已經在家了。

屠夫問起:不知活觀音是什麼樣子。老和尚回答說:你回家看見一個反穿衣,倒踏鞋的老婆婆,那就是你要見的「活觀音」。兒子去南海拜觀音,屠夫的母親很歡喜,不斷地在佛前焚香,祈求菩薩感化這個不孝的兒子。

屠夫一向對母親惡言惡語,辱罵鞭打,態度極其惡劣。當天回到家,跟往常一樣,大聲喊叫:媽媽快開門。母親被吵醒,聽到是不孝子在大喊叫罵,趕快起身,因為怕被罵、被打,心慌的緣故,來不及穿好衣鞋,而將衣服反穿在身上,鞋子倒踏在腳上,匆匆忙忙點燈開門。

這位逆子進門抬頭一看,嚇得馬上跪下,瞌頭禮拜觀音。母親頓時不知所措,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說:我是你媽!不是什麼觀音? 屠夫說:南海有位老和尚告訴我,你回去看見反穿衣,倒踏鞋就是活觀音。這時老母親才知道,自己衣服反穿,鞋也踏反了,不盡一笑……!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修得此心,正是千處祈求千處現,家家都有觀世音菩薩。學佛者必須先自利,勤修佛法「為人處事、行為修正」。勤念佛號「念佛號使心不起雜念、心不散亂」可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加持啟發智慧,即有能力利他之行,代替觀世音菩薩解決眾生的問題。

天下的父母親都是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父母疼子長流水」,父母愛子女的心是永遠不變,所以孝道是人人必須心系認知的。父母養育教導,應報功勞之恩。德王觀音在民間,也代表著護佑眾生青雲直上,仕途無量。

願所有看過此篇的朋友,了解完德王觀音之後,可以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可以再次好好看看自己的父母,這些年來,是否因為為了幫襯我們,而白了頭,彎了腰,但我們卻時常還認為是理所當然。給他們多一點愛,切莫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到那時後悔晚矣!

相關焦點

  • 佛教:眾寶觀音,護佑眾生家業興旺,代代昌盛,世世繁榮
    當然,許多信奉觀世音菩薩的人還對此並不熟悉,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之一的眾寶觀音,護佑眾生家業興旺,代代昌盛,世世繁榮:02眾寶觀音我們學佛人都知道菩薩本體是無相的,但是眾生因為被有色身的束縛著,所以很難接受「無相」的境界,因此菩薩必須以「相」來「應」眾生,所以菩薩才有了「應身相」的示現。通俗點來講,「應身相」就是眾生惟心所造就出來的相,也就是供奉在寺廟裡的菩薩造像。
  • 三十三觀音像翡翠掛件寓意詳解(珍藏版)
    在《大佛頂首楞嚴經妙心疏》中說,世間觀音相皆是觀世音的應身而非本相。觀世音的應身有三十二數及三十三數之說。貼近民間的說法為三十三觀音化身,玉雕觀音也多以此三十三應身為造像基準。此三十三應身為:一、楊柳觀音:又稱聖觀音,右手持楊柳,左手持淨瓶,踞坐巖上。相傳中州民風淪喪,致使天怒人怨,天下大旱。
  • 佛教常說的「三身佛」是哪三身?
  • 佛教:多羅觀音,除眾生苦惱,使一切眾生喜悅,遍入諸佛法界自性
    在佛教的信仰之中,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隨緣救度眾生,因此極受民間百姓推崇,且三十三尊應身像各具不同寓意,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多羅觀音,除眾生苦惱,使一切眾生喜悅,遍入諸佛法界自性。〝多羅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二十四尊,〝化身相〞是〝童女身〞的示現。其意為眼、極度、救度,故而略稱「度母」。
  • 如意輪觀音
    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在我國唐朝以前觀世音的像大都男相,印度的觀世音菩薩也有很多是現男相的。佛經說觀音大士,週遊法界,常以種種善巧和方便度化眾生,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化現之而為說法,即是三十二應。觀音菩薩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原名正法明如來,菩薩法身不離寂光淨土,而分身百千萬,應化三千大千世界廣做夢中佛事,示現菩薩等相,尋聲救苦,助佛弘化,廣度眾生。
  • 佛教討厭女性嗎?為何佛經總是提到女轉男身?慈悲體現在哪裡?
    01佛教提倡「眾生皆有如來<span data-bjh-target="的" data-original-title="" title="">德&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闢支佛身得度者。即現闢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 佛教電視劇《觀世音傳奇》全集 收藏版
    十一、德王觀音赴感德王觀世音 性淨妙常香光嚴慧啟群萌觀自在 梵王身相應現來趺坐於巖上,右手持綠葉一枝。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梵王身。梵王為界之王,因德性高超故名「德王」。傳為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藥傳世害人而呑食之,致使頸呈現青色。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之佛身。
  • 新年到,快來禮拜八大菩薩,見者得福!
    「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稱之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文殊菩薩司理聰慧,與普賢菩薩相對。文殊的圖像一般為騎獅像,頂結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有梵篋,右手執金剛劍。此外造像還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有不同。按照藏傳佛教的觀點,文殊菩薩於釋迦牟尼佛涅盤44年後降生於五臺山,這是非常可靠的。拉薩的藏曆中也有釋迦牟尼佛涅盤日、文殊菩薩降生日。
  • 佛教電影《觀世音傳奇》全集
    十一、德王觀音赴感德王觀世音 性淨妙常香光嚴慧啟群萌觀自在 梵王身相應現來趺坐於巖上,右手持綠葉一枝。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梵王身。梵王為界之王,因德性高超故名「德王」。傳為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藥傳世害人而呑食之,致使頸呈現青色。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之佛身。
  • 佛教:烏樞沙摩明王,燒除眾生煩惱妄見分別垢淨生滅之心
    在佛教的發展之中,滿天諸佛菩薩雖然功德無量,但已有許多代表人物為眾生曾做出過巨大貢獻,今天便來介紹佛教:烏樞沙摩明王,燒除眾生煩惱妄見分別垢淨生滅之心:烏樞沙摩明王與金剛夜叉有同體異體之論,同體之說,則以烏樞沙摩明王為五大明王之一。其本地另有釋迦、普賢、不動、金剛手等異說。此尊具有轉不淨為清淨之德,故佛教界置於廁中祭祀。
  • 佛教:楊柳觀音,為觀音三十三應化身之首,可消除一切災厄和病痛
    在佛學的歷史傳承中,楊柳觀音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首尊。〝應身相〞為楊柳觀音的〝化身相〞既是〝佛身〞!「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以楊柳枝替人消弭病災,誓言拔濟眾生病苦,所以又稱為藥王觀音。在古印度時,人們認為楊枝可消災除病,治癒一切疑難雜症。佛經有云:「若欲消除身上眾病者,當修楊柳知藥法,其藥王觀自在像,相好莊嚴。」另外異有所載,佛陀向數千比丘與菩薩介紹西方三聖,談到觀世音菩薩時曾說:「毗舍離人,即具楊枝淨水,授觀世音菩薩。」
  • 觀音菩薩究竟是男身還是女身?
    觀音菩薩為了救度眾生,固可應現種種形態的婦女身,但也可現種種形態的男子身,隨緣類化,有男有女,可男可女。《妙法蓮華經》云:「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觀音菩薩度化眾生,以三十二種身相,又名三十二應身隨緣示現。
  • 佛教密宗八大明王
    在佛教密宗中,諸佛有所謂自性輪身,正**身,以及教令輪身之分。所謂教令輪身,即諸佛顯現威猛忿怒之形相,以摧破魔障。
  • 各種觀音形態真身,難得一見!!
    相當於法華經普門品(大九·五七中)『應以天龍、夜叉(中略)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之觀音化身。蓋以龍為獸中之王,比喻觀音之威神。持經觀音能者復居其半。女又辭﹐請易《法華經》﹐期以三日。惟馬氏子能。女令具禮成昏。入門﹐女即死﹐死即糜爛立盡﹐遽瘞之。他日﹐有僧同馬氏子啟藏觀之﹐惟有黃金鎖子骨存焉。僧曰:'此觀音示現以化汝耳。'言訖飛空而去。自是陝西多誦經者。"德王觀音
  • 細說東密六大觀音菩薩
    佛教認為,眾生的苦難和煩惱多種多樣,眾生的需求和願望不盡相同,因此,就應有眾多的無邊法力和智慧去度濟眾生。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聽千光王靜住如來講《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時,為利益一切眾生,「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千手千眼具足」,「發誓願已,應時身千手乾眼悉皆具足」,變現出如意寶珠、日精摩尼寶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楊柳枝手等。
  • 佛教:瀧見觀音,芸芸眾生如墮火坑,菩薩能頃刻間將火坑化作蓮池
    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應身相」廣為流傳,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瀧見觀音,首先請看這瀧見觀音顯靈的歷史故事:莊嚴瀧見觀世音,妙香芬馥悅意常;般若真智施無畏,進趣真淨妙吉祥。這便是瀧見觀音最為熟知的民間傳說之一。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中,瀧見觀音因其像坐在巖石上觀賞瀑布,又名「觀瀑觀音」或「飛瀑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八尊,化身相為「大自在天身」。佛經有云:「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在佛學歷史的典故中,〝瀧〞意即湍急河流中之水聲。
  • 佛教:觀世音菩薩與「大悲咒」的淵源,你知道嗎?
    佛教裡有百十個咒語,有長有短。咒語也稱「陀羅尼」(梵文音譯),意譯為「總持、能持、能遮」,即能總攝、憶持無量佛法,持各種善法、遮除各種惡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大乘佛教裡比較經典的咒語,如「楞嚴咒」(最長,咒中之王)、大悲咒、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觀音菩薩心咒)、準提神咒、文殊菩薩心咒、十小咒等等。咒語,聽起來似乎很神秘,其實就是在度心。它一般用於佛教法會上或修行人日常念誦,幫助人破除一切無明煩惱、消除障礙,得無邊殊勝利益和圓滿的光明智慧,獲究竟清淨。「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念咒語可以攝心,令身心安穩、福慧雙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