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歷史是由流氓導演並主演的

2021-02-15 重寫

在中國,想做皇帝的人大概不少。李逵所謂「殺去東京,奪了鳥位,晁哥哥做個大宋皇帝,宋江哥哥做個小宋皇帝」云云,便是這種念頭直白的表露。從古到今,舞臺上、電視裡,皇帝戲久演不衰,則是這種心理曲折的表現。

然而,真正做成皇帝的卻不多。有的人眼看做成了,卻發現只是一場夢,如王莽、袁世凱。也有人不曾想過卻又居然做成了的,如溥儀。這些都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本文要說的,是那些本無繼位資格,卻一心想做而且又做成了皇帝的人,即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中國曆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除贏政兄這位「始皇帝」外,其他的人,都是把別人的江山據為自家所有者。

所用的手段,無非兩種:一「篡」,說得好聽一點叫「禪讓」;二是「奪」,也就是明火執杖地用武力去奪取。有力量可以「篡」的,是軍閥,如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這些人兵權在握,眾望所歸,對手又多半是些孤兒寡婦(如北周靜帝八歲,後周恭帝七歲),問鼎自然易於反掌。有膽量敢於「奪」的,則是流氓,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這些人反正本來就一無所有,如果忽然一下子居然有了皇帝可當,自然決不肯放過這一機會,必得把腦袋放到輪盤上去賭他一賭。

一個人如果既是軍閥,又是流氓,時機運氣又好,那麼,他的篡位奪權,便十有八九會要成功,如南北朝時的宋武帝劉裕即是。這位老兄當過農夫、樵夫、漁夫和小販,是個酷愛賭博的無賴,曾因賭輸,被京口大族刁逵綁在馬樁上逼索賭債。後來從軍,因屢積戰功而扶搖直上,到東晉末年已是全軍統帥。他的成功,最是理所當然。 

像宋武帝劉裕這樣流氓兼軍閥的開國皇帝,還很有一些。如五代時的後梁太祖朱溫(又名朱全忠、朱晃),壯年時「不事生產、以雄勇自負,裡人多厭之」,大約是個地痞。他的黨徒,如張慎思、葛從周等,也都是些無賴。又如後周太祖郭威,少年時曾在街上尋釁鬧事。上黨市的一屠夫體壯如牛,人人畏之如虎,郭威卻偏要去找他的岔子。郭威借著酒醉,命屠夫割肉,稍不如意,便大聲叱責。屠夫怒起,挺著肚子對郭威說:你他媽的還敢殺了老子不成?郭威便果真一刀刺進他的肚皮。如此敢作敢為,當然也敢去奪皇帝的寶座。不過此公當了皇帝後,倒還是個不壞的皇帝,做了不少好事,這是後話。 

其實,由豪族、軍閥而皇帝者,其中不少也都多少有些流氓品性。

比如唐高祖李淵起兵汾晉時,就公然把兒子扔下不管,結果長子建成、三子元吉逃得性命,幼子智雲則被隋朝所殺。這種「捨不得孩子打不得狼」的魄力,便兼豪雄與流氓而有之了。

··好·書·推·薦··

在談笑風生中

說盡歷史背後的荒唐與無奈

《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又如魏武帝曹操,史書上說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說不定原本就是一個流氓,或準流氓。所以魏的開國皇帝曹丕填起履歷表來,雖然也算「高幹子弟」,其實血統中是很有些流氓因子的。唯其如此,這位老兄參加朋友葬禮時,才不致悼詞而學驢叫。魏的兩個對頭——蜀與吳,其創始人也是流氓。劉備原本是個賣草鞋的,因為「好交結豪俠,年少(即小流氓們)爭附之」。他終於得到「中山大賈」的資助,這才開始了他的政治投機事業。吳的孫堅則是流氓團伙頭子,專一收羅「好事少年」,「接撫待養,有若子弟焉」。有這些人隨軍徵伐,孫堅才得以由下級軍官一躍而為諸侯。正因為魏、蜀、吳三國的「老爺子」都是這種角色,這一歷史時期才端的是「好戲連臺」。 如此這般地數下來,則秦以後,清以前,改朝換代的歷史活劇,便可以說是由流氓來導演並主演的。這裡說的流氓,當然既包括軍閥化的流氓,也包括流氓化的軍閥。 第一,凡流氓,均「不事生產」,「不治產業」。要他們老老實實地種田做工,靠誠實勞動致富,那真是比登天還難。他們最喜歡的是巧取豪奪,打家劫舍,吃大戶,發橫財。不用生產勞動,便能富甲天下;不用寒窗苦讀,便能出人頭地。所以,流氓大多嗜賭,而奪人江山,則正是一場豪賭。一旦成了贏家,便是享用不盡的富貴榮華。即便賭輸,反正原來身無分文,也不算賠本。哪怕掉了腦袋,也畢竟風光過一陣,「何不瀟灑走一回」?西漢九年,漢高祖置酒未央宮,大宴群臣。劉邦起身給他老敬酒,道是父親大人當初總認為兒子我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二哥有用。請老爸看看,現在是我的產業多呢?還是二哥的多呢?話音一落,「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劉邦的這番話,正是一個賭徒大贏一注後的志滿意得;群臣之所以「大笑為樂」,則因為他們和劉邦都是同一出身,大多是些雞鳴狗盜之徒;陳平是浪人,樊噲是狗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嬰是布販子,婁敬是車夫,彭越是草寇,張良、韓信雖然是貴族之後,實則本人已是流氓,自然心態與劉邦同。 第二,凡流氓,均少「私有觀念」,因為他們除自己一百多斤肉外,並無多少私產,當然最主張視天下為「公有」。在中國,但凡「公有」者,差不多也就是「人人有份」,可以白吃白喝白拿白用,不必心怯手軟的意思。所以,公費吃喝屢禁不止,公費旅遊人人嚮往,公費醫療開支越來越大,公家的小車用起來比自家的自行車還便當。天下既然是「公有」的,那麼,「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當初,劉邦抓住了曾經鼓動韓信自立為王的謀士蒯通,要把他下油鍋,蒯通便「理直氣壯」地說:秦王朝弄丟了自己的鹿兒,普天下的人都爭著去搶它,當然是誰的本事大、跑得快,誰就得到它啦!那個時候,磨快了刀子要幹陛下這勾當的人多著吶,陛下還能把他們都下了油鍋不成!結果,惺惺惜惺惺,流氓惜流氓,劉邦便把蒯通放了。 第三,凡流氓,均「膽大妄為」。因為他們沒有「身家性命」,自然「無私也就無畏」。正如薩孟武先生所言,「生的快樂既未嘗過,死的苦痛也不恐怖」,也就「最肯冒險,由九死一生之中,突然的置身於雲霄之上」(《水滸與中國社會》)。所以只有他們才「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自己爬到馬背上去。社會上的其他階級、階層,或有二畝薄田一間茅舍,或有萬貫家私世代宦祿,便「割捨不下」,決不敢貿然地去幹「成則王候敗則寇」的風險事業。所以農民當不了皇帝,商人也當不了皇帝。商人中最敢政治投機的是呂不韋,但他的辦法,也不過是用小老婆作賭注,希望自己的私生子能登大寶而已。 

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

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

第四,凡流氓,均「最少束縛」。他們對於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溫良恭儉讓那一套,根本就不當回事。他們最討厭禮教,最看不起儒生。劉邦一見到儒生的帽子,便要拿來當尿壺用;與人說話,動不動就破口大罵。但是,正因為他們不講禮義,沒有廉恥,在風雲變幻的政治鬥爭中也就沒有羈絆,可以為所欲為,翻臉不認人,或者立馬將冷臉變作笑臉。當年,韓信攻下齊國,揚言要做「假齊王」。劉邦被困滎陽,正等著韓信發兵來救,所以一聽韓信的話,便破口大罵他媽的。張良和陳平知道這時不可得罪韓信,就用腳去踢劉邦;劉邦醒悟,接著又罵,他媽的,男子漢大丈夫,要做齊王就做真的,做什麼假王?這種變臉的本事,實非流氓所不可能有的。所以當項羽俘虜了劉邦的老爸,軍前相見,要把老頭子下油鍋,以此要挾劉邦時,劉邦就不但不為所動,反倒嬉皮笑臉地說,咱倆本是哥們,我爸就是你爸。哥們要是想把咱爸烹了,別忘了給兄弟我留一碗肉湯。這種耍賴的本事,也實非流氓所不可能有。結果,講禮義廉恥的貴族項羽,終於敗給了不要臉的流氓劉邦。第五,凡流氓,均「不吝財物」。因為流氓生存的社會是江湖,江湖上最重的是義氣。「仗義」就是「疏財」,小氣鬼當不了流氓。何況流氓的財多半來路不正,不是勞動所得,當然無足吝惜。又何況流氓連命都可以不要,臉都可以不要,對於身外之物的錢財又怎會斤斤計較?有此豁達豪爽,便可在政治鬥爭中收買人心,集結力量。劉邦以一無賴而為天子,道理就在這裡。相反,項羽雖然對人「恭敬慈愛」,但卻小氣。手下人有了功勞,應該封官賜爵的,他卻把官印拿在自己手裡,戀戀不捨,反覆把玩,印玩爛了都捨不得給人。所以韓信批評他是「婦人之仁」,老臣範增也終於離他而去。愛罵人而大方的劉邦,終於戰勝講禮貌而小氣的項羽,不是沒有道理的。 要之,流氓不事生產,無私有觀念,這就有了奪取天下的動機;不怕死,不要臉,不吝財,就有了奪取天下的心理能力。一旦天下大亂,有了社會條件;握有兵權,有了物質條件,他們就不難做出「翻天覆地」的事業來。中國封建社會改朝換代的歷史,之所以主要由軍閥化的流氓和流氓化的軍閥來創造,道理也就在於此。 所以,流氓問題實為中國史研究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課題。今人陳寶良君著有《中國流氓史》一書,對流氓在中國歷史社會上的作用影響,多有闡述,惜未能專章討論流氓與皇帝之關係,亦未能揭示歷代開國皇帝多為流氓或具有流氓性之原因,故特此作文,以為補闕發微。《劉邦》:劉邦的成功是必然還是偶然?屌絲如他,奪取天下靠的是什麼?項羽如此霸道,為何兵敗如山倒?劉邦真的大肆殺戮有功之臣了嗎?…… 謎一樣的歷史,謎一樣的人生。還原歷史情境,剖析歷史成因,講述劉邦從一介草民到一代帝王的傳奇一生。開啟一段中國曆目前傳奇的草根創業史,底層逆襲記。 
《曹操》:他為何挾天子以令諸侯?他選賢用能的標準又是什麼?是何種重要因素幫他在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威震天下?赤壁大敗後又引發了他怎樣的人生體悟?. 兩千年前的厚黑大師,一代梟雄曹操的正面與側面。五十年波瀾壯闊的軍政亂鬥,從小吏到聖人,歷經數次磨難和升遷,成就了千秋偉業。 《李鴻章》:他是挽狂瀾於既倒的「中興名臣」,死前卻又背負著「賣國」的罵名;他興礦業、建鐵路、辦學堂、崇夷技,是開明的洋務,但卻只換來一個「糊裱匠」的自嘲;他手握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大權40年;從布衣書生到亂世梟雄,一直被彈劾,誰也扳不倒,李鴻章,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帶你層層剖析晚清名臣李鴻章鮮為人知的成長曆程,再現他的起伏人生,解讀這位爭議人物的功過得失! 《朱元璋》:貧苦農民出身的小行童,何以成為威震四方的起義?他為何能掃滅群雄,推翻元朝統治?作為一個封建帝王,他為何能毫不留情地嚴懲貪官汙吏、械殺不法豪強?他是傑出的政治家與軍事家,還是嗜權如命的「權力野獸」?. 不一樣的人物,需要不一樣的剖析。開啟一段龍爭虎鬥的亂世傳奇,一代草根帝王的創業史記。

《朱元璋》《曹操》《李鴻章》《劉邦》

全套四冊  正版發行


相關焦點

  • 大型歷史正劇《曹操》即將來襲?易中天親自操刀,姜文主演
    一直以來,古裝歷史劇都是比較受歡迎的,這也是國內電視劇的一大亮點,畢竟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可以取材,像《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都是百看不厭的佳作。近期,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等人主演的《大秦帝國之天下》也即將開播了,又將引發一波追劇潮。
  • 姜文新劇將演曹操,易中天編劇,《大明王朝1566》導演執導
    段奕宏、李乃文等人聯合主演的《大秦帝國》的最後一部《大秦帝國之天下》預計將在近日開播了,如此強大的演員陣容,加上前兩部《大秦帝國》系列的成功,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天下》的關注度自然非常高了,而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歷史正劇《曹操》即將開機了。
  • 《易中天品三國》歷史的插曲,士族的勝利
    對易中天品三國的態度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小學剛接觸,迷得不得了,那個時候還喜歡玩Koei的三國志11,把每個武將的技能、屬性、生平歷史,每個城市的名字、特點背的清清楚楚,再結合易中天先生的故事一品味,實在是小學時候的一件樂事。後來自己漸漸長大,外加百家講壇又被袁騰飛、於丹之流拉下神壇。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似乎又成了一種過於「通俗」的東西,倒有覺得有幾分不屑。
  • 真人版《小姐與流氓》將由《樂高忍者》導演執掌
    真人版《小姐與流氓》將由《樂高忍者》導演執掌 時間:2018.03.2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淺談《易中天品三國》
    三國是一段塵封的歷史,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說「真正的歷史並沒有三國這個稱謂而漢魏晉三個朝代相接,無論三國是怎麼的演義,
  • 可惡的易中天,居然這樣評價乾隆?談一談乾隆的歷史功績
    近日,一責關於易中天的新聞刷爆了全場,據說,在評價乾隆的歷史責任的時候易中天說了一句:「乾隆皇帝是王八蛋,六十年沒幹一件好事,不知道為什麼還有人要歌頌他
  • 投資7億,易中天加盟,80集篇幅,姜文版《曹操》強勢洗白奸雄
    電視劇《曹操》由關山編劇,張黎執導,姜文主演,易中天擔任歷史顧問,吳毅擔任總製片人。 「姜文+張黎+易中天+關山+吳毅」,五人小虎隊,該劇的主創團隊配置逆天,早在2017年官宣之時便引起了轟動,因為版權問題,項目擱淺,如今問題解決,《曹操》又活躍起來了。 首先,該劇的男主角姜文,特立獨行的演員兼導演。
  • 易中天突圍
    面對記者的疑惑,易中天解釋,那時候他們全家有祖父、父母、兩個弟弟和易中天六口人,「父親拿的是副教授工資,享受高級知識分子的待遇,有特供,而我是中學生,糧食定量高,所以是全家吃我們兩個人的。」易中天生於湖南,但是六歲時就隨著父母來到長江邊的武漢。他的父親在中南財經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前身)擔任講師,講授會計學。「他的情況很奇怪,」易中天這樣描述父親,「文革前他是職稱低、待遇高。
  •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的評價都那麼差?易中天只是一個說書的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的評價都那麼差?易中天只是一個說書的「易中天品三國」這6個字成為了一代人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對於歷史的愛好者而言,尤其是三國熱衷者來說,易中天確實捧的有點高,但也毋庸置疑,易中天的對於三國裡面刻畫的人物確實有著獨特的見解,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都捧他的原因,當然有捧的,也有拉黑的,尤其是一些歷史學家,對於易中天獨特的見解表示有些不妥,畢竟歷史是講究客觀事實,而易中天對於歷史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結果無意間引領了以大眾人朝著他的觀點看齊
  • 《曹操》史上最強陣容:耗資7億,張黎和易中天參與,主演姜文
    主演是姜文,那個已經闊別小銀幕27年的大導演姜文。導演是張黎,那個國內拍歷史、古裝劇數一數二的金牌導演。歷史顧問是易中天,那個曹操的狂熱粉絲,把三國故事拿捏得透透的歷史家。加上製片人吳毅,他做製片的劇幾乎每部都是好評如潮,都是良心劇。這樣的製作班底不管放在哪裡都如此令人期待,更何況這部電視劇的主人公還是一代梟雄——曹操。
  • 耗資7億,姜文27年後再演劇,還請來張黎易中天,《曹操》真牛
    >《曹操》根據微-博發布的先導海報顯示,《曹操》是由姜文領銜主演,張黎執導,易中天擔任歷史顧問,吳毅擔任總製片人的歷史大劇。這部劇是由金牌製片人吳毅擔任總製片人,翻看吳毅之前的履歷(《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就知道他會是精品電視劇的保障。
  • 甘羅12歲拜相,卻離奇消失於歷史中,易中天:他的死與嬴政有關
    我國歷史上,有不少年少成名的天才。比如三國時期,曹操的幼子曹衝便是自幼聰穎。戰國末期,秦國有一位12歲少年便擔任丞相一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宰相甘羅。然而甘羅12歲年少成名,卻突然在歷史中銷聲匿跡。根據易中天教授的分析:甘羅之所以會消失,或許嬴政有關!
  • 【好書推薦】易中天
    易中天 湖南長沙人,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 先後任武漢大學、廈門大學教授。2013年宣布寫作36卷本《易中天中華史》,至今已出版前21卷,累計銷量超千萬。
  • 《易中天中華史》值得讀嗎?
    於是,就通過網絡的電子版,陸續讀了幾卷,還通過喜馬拉雅FM陸續聽了幾卷,最終的結論是要買,值得買,理由如下:其一,這是一本風格突出的歷史書籍。易中天先生出身中文,精研美學,博通歷史,這讓他的這套《易中天中華史》具有了文學的筆法,美學的視角,歷史的邏輯。易中天將歷史不僅當作歷史,而且作為了藝術品來解讀。(中華史何嘗不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宏偉藝術品。)
  • 影視描寫中情局由流氓特工組成,有歷史依據,非天馬行空胡編
    「這些歷史無疑幫助塑造和延續了中情局在電影裡作為一個流氓實體的形象。例如電影《禿鷹72小時》據以改變的《禿鷹的六天》的作者詹姆斯.格雷迪認為,中情局作為一個流氓群體的形象在他們的『流氓特質』被水門事件、教會委員會以及五角大樓的文件揭露後開始出現。
  • 易中天為什麼說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
    現在易中天又說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說真的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想的,或許在他們的眼裡清朝無論如何都是要好與明朝的,易中天就曾說過「只要不帶民族偏見,都應該承認他們夠資格當中國的皇帝,至少比明代的皇帝強。」,但實際上真如他們所說,明朝的皇帝都如此之差嗎?
  • 《客從何處來》易中天尋根 揭家族秘史
    歷史學家易中天熟讀中國數千年歷史,卻不了解易氏家族七十多年前的悲劇——1939年9月23日,易家數百人一天內死於非命,年齡最大的七十一歲
  • 易中天是如何評論乾隆的,為何被乾隆的後人給告了?
    易中天對乾隆皇帝的評價就是這個皇帝很差勁,在位60年基本上沒有幹過什麼好事!不僅僅如此,他還養了一個巨貪,也就是和珅。易中天破口大罵說乾隆是「王八蛋」!就是易中天的這句話,被乾隆的後人起訴了他。易中天很顯然是對乾隆不滿的,甚至是看不起乾隆的。當然了這些對於乾隆的評價,易中天僅僅是代表他個人的意見。若是熟悉易中天的人,都知道易中天在解讀歷史的時候,也是帶有個人的喜好的,他的個人喜歡也是很濃重的。
  • 「老照片」為什麼易中天被稱為「永遠的副教授」
    看過《百家講壇》的朋友,肯定對易中天教授教授很熟悉。今天分享的老照片就和易中天教授有關,是他1978年在武漢大學讀研時拍攝的照片。
  • 《易中天品三國》易中天品三國01-04
    特別節目1.易中天對話王立群將相帝王史,充滿了權術、血腥、勾心鬥角的宮闈之爭,似乎覺得我們的祖宗、歷史就是這麼灰色的、不光彩的,正視這段歷史,是需要勇氣的,你必須承認、面對它。正視事實、評價歷史、講述歷史都需要勇氣。勇氣來自於:道義、群眾的支持、學術的良心與良知、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