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西遊記》中的道家內丹修煉思想

2021-02-20 十方說道


《西遊記》是一部修道的書,是一部丹經,他通過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為我們解讀著宇宙的真理,人生的真諦。「經」是什麼?它就是真理;「如來」是什麼?它就是你的本性、道性,見著了如來,也就見著了你的本性、道性,你也就得道成佛成仙了,獲得了不死之身。「如來」就是說來就來 ,說去就去,其實不來也不去。

此話怎講?當我們覺悟的時候,本性就會顯前,當我們心中充滿貪、嗔、痴的時候,本性就會離我們而去,其實不管我們覺悟或是愚昧,本性從來都不會離開我們;即便是墮落到地獄,本性也不會離開我們,墮落的本質就是業力,而業力就是我們心中的貪、嗔、痴、慢、疑。本性就像發光的寶珠,而業力就像寶珠上積存了厚厚的塵埃,它讓我們失去了覺照人生、洞悉宇宙真理的智慧。


孫悟空大鬧天宮,說的就是人心不知足,不安於本分而妄念紛飛時,就會破壞人體平靜的正常秩序,使我們的生理和心理陷入混亂的局面而感到百體不安。


孫悟空大鬧天宮,破壞了天宮的正常秩序,玉皇大帝就派天兵天將去徵剿犯上作亂的妖猴。這也寓意著,當人的內心被紛飛的妄念攪擾得心亂如麻、痛苦不堪時,人才會意識到清靜對於人生命的重要性,而要想方設法對妄念加以打壓和調服,但人心有為的做法,卻不能取得成功,就如天兵天將打不過孫悟空一樣,理欲交戰的結果,卻只是內耗,自己跟自己打架,會使內心處於更加矛盾的對立之中。


只有太上老君用「金剛鐲」才能降服孫悟空,在這裡太上老君代表著「道」的本體,「金剛鐲」是一個圓圈,它代表著「無極」。「無極」即是「無為」,「無為」即是「自然」。「無為」、「自然」就是道的常態,它有解除紛擾的能力,當我們回歸於道的無為、自然之常態時,才能恢復內心的和諧與清寧,而找到根本的解脫之道。

孫悟空因大鬧天宮而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五百年代表一個生命漫長的輪迴過程。人的生命只有幾十年,長者上百年,而就在這幾十年或上百年裡,因為無明我們就會去造業,五行山就是我們自己所造的業,因業力所致,我們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而受苦難。


孫悟空就是人的心猿意馬,就是人心,孫悟空什麼都不貪,他只貪名,想做「齊天大聖」,為了這一點而大鬧天宮,所造的業就讓他受了整整五百年的苦。而我們眾生,所要追求抓取的東西太多太多,所以我們所受的苦難也就不計其數,永無休止。


它就像五行山一樣,壓在我們頭上,讓我們動彈不得,翻不了身,無出頭之日。五行山就是我們心中的五樣業源「貪、嗔、痴、慢、疑」所引發的五種行為「殺、盜、淫、妄、酒」。當孫悟空意識到,他之所以受五百年的苦,是因為自己所犯的過錯而得到的果報,此時他心中的怨恨消失了,這就是一個人覺悟的開始。


孫悟空覺悟了,觀音菩薩就來點化他。所以,當一個人覺悟了 ,知道了向內尋找自己的過錯,找自己的不是而懺悔時,上天就會派人來點化和解救他。「觀音菩薩」,其實就是教人反觀內照自己,向內求,而不是向外尋求解決的辦法。


道家講師父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找師父。師父找徒弟,是「天意」的一種安排,而被找者能夠得度,是因為他把人做好了,做真了。徒弟找師父,是人心的追求和妄想,如果一個人不在做人上下工夫,不嚴格要求自己,在高尚的品德節操上提升自己的人生品味,而是滿世界地跑,希望能找到高人,得遇名師,恐怕永遠也找不到,遇不著。即使遇著了,你也不識,因為沒有這個「緣」。


「三打白骨精」,說的就是一個人成長的心路歷程。「白骨精」就是我們心中的「魔」,白骨精第一次變化了一個少女,這個美麗的少女,代表了一切我們認為美好的事物,我們所要抓取的,追求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就是來要我們命的,如果我們為其所惑,就會為其所傷。

「白骨精」第二次變化了一個老太太,在尋找她的女兒,老太太代表著「情愛」和你心中的那份掛礙,多少人為情所傷,被愛所累,當我們覺悟了、將心中的那份執著看淡了、放下了,我們心中的魔也就消失了。

「白骨精」第三次變化,是一個老頭,在尋找他的女兒和老伴。這代表一個人心中還有追求,還在尋找他自己想要的,這樣的追求同樣會要了他的命,我們只有戰勝了心中的追求和貪婪,才能夠圓滿自己的人生境界,成就自身。這時候,傷害我們的魔統統就會消滅,我們才會發現人生的結果原來就是一堆白骨,當我們面對這一堆白骨的時候,才會明白,什麼是屬於你的呢?由此而徹悟人生!


《西遊記》中,為什么九九八十一難,一難都不能少,因為只有通過苦難的磨礪,才能磨掉我們心中的貪心、嗔恨、追求、妄想、分別、執著,才能知道知足是福,樂天安命,順其自然是福、吃虧是福、放下是福,所以人生的境界不是打坐坐出來的、讀經讀出來的,而是磨難磨出來的、受苦受出來的。


由此已知修行的路,是由苦難作為材料組合成的臺階,修得越高,所接受的苦和難也就越大。對修行人來講,所要接受生命極限的挑戰很多,有天魔、地魔、神魔、鬼魔、妖魔、人魔、氣魔、財魔、色魔、病魔等。

凡是人能遇到的、可以想像的或無法想像的難和苦都會擺在你的面前,當它擺在你面前的時候,就會存在一個你如何面對它的問題。當你只看到它的負面時,你就會陷入困境,它就會成為你人生中真正的苦,真正的難。


但當你能從另外的角度看到你所遇到的苦和難,它背後所隱藏的對你的幫助和啟迪時,你就會獲得一種超越的智慧,從而使你處變不驚,自然能在這些極端考驗面前做到不恐懼、不逃避,迎難而上,接受挑戰,把心安頓在當下你所遇到的境界裡,並與之合而為一,直到你不感覺到它是苦、是難,並能從中體驗到一種樂趣時,你就成功了!

這就叫「苦難之中好凝神」,這種在極端條件下練就的平靜心,可以在任何環境裡都能保持你內心的清靜,那你就是「常清常靜天尊」,你就生活在天堂裡!


九九八十一難中最後一難,由於唐僧忘記替通天河中的老龜問佛祖它何時能夠修行圓滿一事,而被老龜扔進河裡,在湍急的河流之中,幾經周折才上得岸來,經書被水衝走,雖經整理,卻亦有殘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開始修行時,你需要老師的幫助或藉助於經典,這叫引度,但最終能不能成就,還要靠自己的覺悟。只有覺悟人生,才能明了本性,明了本性,才可見「道」,找到通天的路。所以真正的道,沒有在書上,而在你自己的內心,經沒了,就是讓你要破這個文字相,你自己就是「名師」、就是「道」,讀懂了自己這顆心,你也就讀懂了人生、讀懂了宇宙,讀懂了「道」、讀懂了所有人的心。以其自覺而能覺他,自渡而能渡人。

要讀懂自己這顆心,就要向內尋找自己的過錯並大力懺悔,這時我們的心智就會漸漸的開明,當有那麼一天我們對人生大徹大悟時,那些曾經困擾我們的擔憂、恐懼和種種的無名和煩惱,就會煙消雲散,我們就會像在黑夜中看到了光明,盲人見到了太陽一般,那堅固的五行山,就會瞬間在我們面前崩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解脫!


所以「開悟」就是最大的「功德」,這種功德之力,不可思議,它能轉化一切業力,消弭任何苦難。無形的功德力量,大於有形的功德。什麼是無形的功德?比如當你寬容時、面對困境而樂於接受時、懺悔時、身心柔軟時、不執著、不計較時、吃虧時、放下時、將生死置之度外時、謙卑時、公而忘私時、聽命於天、順其自然時、活在當下時、內心清靜時。


當你無論何時何地,任何境遇裡都能保持內心的澄澈清明、心無雜念時,那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此時人心退位,道性當家,這即是「孫悟空」進入「太上老君」的八卦爐內修煉之時。「太上老君」前面說過,代表道的本體,「八卦」是指自然界中八種物象,即:天、地、水、火、風、雷、山、澤。這八種物象代表自然的造化之力,孫悟空老老實實得待在了八卦爐的「巽」位。而「巽」為順、為入,即人心順應自然之法性。


此時天的力量——道無所不為的造化之能,就會在人體上發揮作用,此時人會感到有一種無形的、無法抗拒的力量在身體內發動,改變著人體的狀態,使身、心、靈向著健康、高級的生命層次不斷進化,此即丹經所云「鎖定心猿和意馬,老君爐內煉丹砂。」這才算真正步入了「道」的殿堂,道的力量一旦在人體發揮作用,就不會再停下來,無論何時何地,人都在修煉的狀態中,「行、住、坐、臥不離這個,離開這個,即非真道」。


人人有個長生不老樹,樹上自結長生不老果。《西遊記》中,唐僧四人來到了「五莊觀」,來見「正元大仙」,而觀內沒設神位,所供奉的只有「天地」神位,「天地」為無形之「道」所化有形之「德」,故「正元大仙」所敬奉的「天地」即為「道」。


「道」是我們每一個人所賴以生存的生命根本,它常青常在、不生不滅,我們能不能像「道」一樣常青常在、不生不滅,就看我們能不能守住這個根。


孫悟空和豬八戒去偷人參果,卻發現打下來的人參果不見了,叫來土地公一問才知道,這人參果不能落地,落地則化。而地為塵埃,塵埃即是「五欲六塵」,六塵為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所以我們要吃上這長生不老果,就不能讓「五欲」操縱人心,使六塵用事。一旦五欲六塵佔據人心,我們就會流浪於生死幻滅的輪迴苦海之中,而與長生無緣。


孫悟空和豬八戒為偷吃人參果的事,與清風、明月兩人大吵一頓,孫悟空嗔心一起,將人參果樹推倒並連根拔起,這叫「火燒功德林」,當我們心懷怨恨無名火一起時,我們就會拔離生命賴以生存的這個根基,「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所以修行人要煉好心性這個基本功,使它不再成為我們入道的障礙。


當孫悟空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時,才想辦法請觀世音菩薩來幫自己救活人參果樹。這說明一個人犯了錯誤之後,一定要意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而及時改正、努力彌補。觀世音菩薩後來用淨水瓶中的水,灑在了人參果樹的根部,人參果樹便活起來了,人參果又重新長在了樹上。觀音菩薩的到來,代表著人要將向外飛揚的心收回,放在自己的身內,這時人體自會呈現出心火下降、心腎相交的和諧狀態。心火下降化腎水,腎水循太陽膀胱經沿督脈上行至頭頂,化為甘露水降下,此時滿口生津、身心交融,體內一派盎然生機。

《道德經》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令而自均」。在天地之間推動萬物生化的原動力為太陽。太陽下濟光明,可化地氣之水升騰為雲霧,雲霧在適當條件下形成雨露降下,它不需要人為的指揮和分配,會很自然的平均降下,萬物受到這甘露的滋潤,大地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是天道相合之象,若天道失合則相反,那就會引發各種自然災害,此為天地之病。人體亦是如此;心為太陽之火,腎為地氣之水,脾胃肌肉為大地之土,肝膽皮毛為草木,肺、大腸為金石,骨骼為山脈,血液為河流。平凡之人因為不能保持內心的清靜,在生理上則形成心火上炎,腎水下流之「火水未濟」之象,此象是人體陰陽失和之象,也是人體產生各種疾病和災難的根源,人體要想健康,必須要保持身心的和諧狀態,而身心的和諧,不僅可以營造一個內在生命的和諧秩序,也可以營造一個人與外在環境的和諧氛圍。而身心的和諧狀態會出現在人睡眠時、內心平靜時。


道家將人身喻「爐鼎」,心神喻「燒煉之火」,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則形成水上火下之「水火既濟」之象,猶火在下燒煉鼎內之水。道家將此修煉狀態又喻為「採藥歸爐」,「抽添」,即抽採上炎之火添歸下元煉化腎水。又云:「心靜則神凝,神凝則氣聚,氣聚則丹結,丹結則聖胎成,聖胎成則化元嬰。」


因此「元嬰」為人精、氣、神凝結所成,而精、氣、神的凝結,是在人回歸於清淨、無為、自然的狀態中,自然而然演化的結果,而清淨、無為、自然是道的常態,所以「元嬰」的形成,實則是「道」在天人合一的條件下,藉助於人身這個特殊的器皿,所創造的「道」的分靈,此分靈為「道」的清靈之氣所化,所以與「道」同體,具備有「道」的一切特徵,故能有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不生不滅的智慧功德,此即為「神仙」。這是一種只有修道者自己才能體驗到的,「道」交感於人體演化的玄妙景象,這就叫「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相關焦點

  • 道家內丹與子午流注
  • 道家內丹修煉三關和三丹田
    曰下丹田,關【元精】之舍;中丹田,絳宮【神】(元氣)之舍;則上丹田,泥丸為【氣】(元神)之舍也。」上丹田在頭部,也有稱性宮,泥丸宮,玄關等。是發布生命信息的中樞,如果受到損傷,就會馬上失靈。人的身體與四肢就是再健全,也形同殘廢。(神之所藏也)它是藏神之所,道家認為人的本性真種-元神藏於此竅,對上丹田的修煉主要在於煉神還虛,讓本性從中顯發,獲得生命層次的超越。
  • 道家養生修煉的方法!
    3、意念修煉類    我國道教氣功,除「內丹」堪為不二法門,「行氣」久稱一樹奇葩,其他如守一術、虛靜術、存神、內觀、定觀、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竅、存思術等等,方法尚多;而這些方法歸結到一點,不外以意念修煉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為「意念修煉」,並從而與「內丹周天」、「吐納行氣」鼎足而三。
  • 道家內丹功的六大功效
    內丹氣功以人體精、炁、神為修煉對象,以意守三丹田、通任督二脈、追求人體的和諧有序為入手工夫,那麼,修習內丹功法究竟會獲得什麼效果,這也是我們研習內丹學必須考慮的問題。據我考察,內丹功法,至少可以產生六點功效。是它可以改造修道者的人生觀,促使修道者在行為上與道相合,從而建立起新的行為模式。道學不僅有一套人生觀,而且有系統的社會倫理觀。
  • 內丹修煉那些事(原創)
    內丹修煉那些事內丹功法的修煉很多時候都是人云亦云,沒有修煉到一定的境界總是感覺丹經裡的東西說的都是非常玄妙,其實內丹的修煉並沒有小說裡說的那麼神奇
  • 道教內丹修煉功法(上)
    春秋戰國時,內丹修煉術已十分盛行。老子成了內丹修煉的開宗者,因為老子將內丹煉養歸就於一個「道」,並指出「深根固蒂」,才是「長生久視」之道。後代內丹修煉者,將其「道德」思想體系,「虛」「無」「靜」「觀」「精」「炁「神」等概念,「致虛」「守靜」「守一」「坐忘」「心齋」等功夫,視為內丹修煉的根本,並將老莊頌揚的神人、真人、仙人、至人、道人、聖人、賢人視為內丹修煉的榜樣。
  • 無弦琴與內丹修煉
    無弦琴與內丹修煉產生聯繫,一則因為無弦琴的典故很有影響,受到道教理論家的關注;二則因為內丹典籍中也有關於琴的論述,可以和無弦琴的意義溝通。如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經典《黃庭經》,被內丹家奉為內丹修煉的主要經典,其中就有關於琴的說法。《黃庭內景玉經訣》云: 「《黃庭內景玉經》者,一名太上琴心文。」務成子注云: 「琴和也,謂之可以和六府、寧心神,使人得仙也。」
  • 內丹修煉四大原則
    內丹修煉四大原則 內丹修煉的四大原則,對於初學內丹功法的人來說,很有指導意義。若能深刻領悟,照旨而行,必能事半功倍。這四大原則是:「務實不務虛,論事不論理,貴逆不貴順,重訣不重文。」 有時碰到問題,你若強究其理,反而越弄越糊塗,所以內丹修煉過程中講究就事論事。在民間,有許多功力深厚的氣功師,你要他講道理,他也許說不清,或說出來的道理你覺得莫名其妙,但就事論事地談功法,談練功經驗,他就能講得頭頭是道。所以丹經古籍中常以各種形象的比喻,來描述功理及練功景象。例如把養生比喻一盞油燈來闡明開源節流的宗旨,是再形象貼切不過的了。
  • 揭秘《西遊記》中的內丹術,真的能長生不老?
    (圖)電視劇《西遊記》劇照長久以來,對於如何長生不老,流傳著許多說法。
  • 道家修煉調息火候實踐
    見到過很多人修煉道家內丹多年,仍然不得其門而入,對道家內丹調息火候不懂,包括一些「大師」對(風,火,調息,胎息,採藥,內丹,大丹,內氣,外氣,懷胎,元神)入門功夫也講不清,道不明,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坎坷路,我十分的感慨。做為一位龍的傳人,中華文明的繼承人,有責任把一些深刻感受和不傳之密說出來,深感榮幸。
  • 《西遊記》暗藏道家修煉的天機
    《西遊記》是一部修道的書,是一部丹經,他通過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為我們解讀著宇宙的真理,人生的真諦。「經」是什麼?它就是真理;「如來」是什麼?它就是你的本性、道性,見著了如來,也就見著了你的本性、道性,你也就得道成佛成仙了,獲得了不死之身。「如來」就是說來就來 ,說去就去,其實不來也不去。此話怎講?
  • 西遊記暗藏道教修煉玄機
    本文轉載來源於    |    靈九玄道《西遊記》暗藏道家修煉的天機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可以放在耳朵裡。
  • 內丹修煉與養生這種性命雙修的功夫,練好了就能返老還童!
    內丹修煉是道家修煉的主要內容和手段。它以養生為宗旨。
  • 背後有道家的玄機|三十立鋪
    關於這個問題,解讀《西遊記》的圈子裡大概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認為,五官對應五行,耳朵恰好是水,金箍棒原本就插在水中,所以適合放到耳朵裡;第二種說法認為,孫悟空是猴子,喜歡抓耳撓腮,所以將金箍棒放到了耳朵裡。
  • 以《一人之下》道家「五行」角度解讀西遊,原來師徒法號蘊含深意
    相信不少人看過86版的《西遊記》,對裡面的劇情印象深刻,但除此之外,關於《西遊記》的其他解讀,你了解麼?在如今這百花齊放的時代,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多一種思路並非壞事。作為一個只通過電視劇了解《西遊記》而從未看過原著的普通人,我第一次被動漫《一人之下》裡關於西遊的觀點解讀驚豔了,躺在被窩裡直呼「神了」的感嘆。更重要的是,訝於經典和動漫結合的展示,呈現出出其不意卻又令人讚嘆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普及了無知大眾,以至於我滿懷著敬佩之心去看待這段解讀。那麼,站在國漫《一人之下》的視角看西遊,它講的是什麼呢?
  • 元代中派李道純真人的最上一乘丹法——煉虛
    李道純的這種丹道思想集中體現在《煉虛歌》中,其歌云:晚清丹家方內散人高度評價《煉虛歌》,「貫通三教,得未曾有,字字精妙」,「還虛一節,徹始徹終,各丹經但言大略,從無專著歌詠,發揮透切,而淋漓盡致者。」民國間著名內丹家海印子徐頌堯也非常推崇《煉虛歌》,在《天樂集》中指出:「北宗李道純《煉虛歌》,發揮玄宗虛化之旨趣最精,學者宜熟讀而深究焉。」「此歌言之簡當,洵為丹家希有之作。
  • 歐洲曾經掀起過一陣修煉熱,只因為這一本道家書籍
    道教在中國的影響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歷史上基本上處於中國宗教領頭老大的地位,雖然道教很低調,但是架不住其思想強大的生命力和深奧性,他有著致命的吸引性,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在生活中幾乎都渲染著道教的影響,對於未來迷茫的人,免不了會求神問卜,-蓋房子之前肯定要請人看一下風水,希望能夠長生不老的貴族皇帝,都是拼了命地煉丹,不論是秦皇還是漢武,亦或是英明神武無二的李世民。
  • 《西遊記》暗藏道家修煉的天機(絕大部分人不知道)
    《西遊記》是一部修道的書,是一部丹經,他通過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為我們解讀著宇宙的真理,人生的真諦。「經」是什麼?它就是真理;「如來」是什麼?它就是你的本性、道性,見著了如來,也就見著了你的本性、道性,你也就得道成佛成仙了,獲得了不死之身。「如來」就是說來就來 ,說去就去,其實不來也不去。此話怎講?
  • 道教修煉:張三丰祖師的修道思想(經典收藏)
    而所謂「一靈獨存」,檢其著作,實指練內丹功法時人反觀自身所得之「真神」「真意」「真念」「真心」。如《大道論》就說:「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此處明確指出了修正身心對於修煉真精、真神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勤加鍛鍊三寶(精炁神),可以早日練就真神,「朝朝煅煉精神炁,結就真神上九天」。然而,世間的人由於形骸的負累,甚至於連含有萬事萬物真諦的玄珠都辨別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