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次郎的夏天》獲得8.8分的超高口碑
1994年8月,北野武經歷了一次人生重大轉折——車禍。身受重傷,面部神經麻痺,此後一直伴隨他的標誌性「半邊面癱」,就是這次車禍後遺症。
休養期間,北野武把叛逆和不羈暫時放到一邊,回歸自己的內心,醞釀出一個與童年記憶相關,充滿溫情的故事。這就是《菊次郎的夏天》。
在電影背後,菊次郎,是北野武父親的名字,這個名聲享譽世界的日本電影大師,有著並不幸福的童年。
北野武在文章裡這樣描述他的父親:「完全的爛醉流氓模樣」「從事低微的木匠工作」「醉酒後就對母親拳打腳踢卻對外人不敢講話」。在電影中,菊次郎無疑帶上了父親的性格,甚至有些劇情照搬了他父親在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如不會遊泳差點被淹死,掉進水溝等。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部電影是他的歷史記憶和精神創傷的修補。在此之前,父母是他始終不願觸及的隱秘角落,母親的死亡,讓他重新審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重新認識父親,才明白既懦弱又粗野的父親,其實是一個孤獨的人。
就像影片中的菊次郎,這個在外人眼裡一無是處的人,常常的充滿英雄氣概,會使詐,會扯皮,會騙人,但同時很善良、可愛和有趣,更重要的是,他是那個給過北野武溫暖、關心和愛撫過的人。
北野武在自己的電影裡,自編自導自演了他扮演著父親的角色,也同時又化成那個叫正男的孩子,享受著父愛的溫暖,雖然也不乏暴躁與不耐煩,但底色終是溫暖的。一如1999年那個清新明媚的溫柔夏天。
在2018年的一次採訪中,北野武曾說,「『菊次郎』這個男人既沒用、又總是酗酒,但《菊次郎的夏天》這部電影,卻是我對父親的原諒和自我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