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2的舞臺競爭越來越激烈,包括賽制也有所改變。上幾周比賽經歷了1 v 1 改編賽的環節。一批樂隊留下,一批樂隊離開。
1
改編像用素材在做菜
改編賽意味著什麼?就像是將自身暫時代入到他者身上,去演繹別人的形象。
在自身基礎上,去穿一件別人的衣服,或是戴一下別人的帽子,看這個東西在自身上會產生何樣奇妙的化學反應。即便是參加改編賽這樣的一個遊戲規則,你還是你,只不過是在借用別的工具素材去表達自身音樂裡想要表達的東西。
每個樂隊有著自己的邏輯。綜藝節目就是一個玩法,很多人會在其中迷失,盤算著如何把一個歌改編地不一樣一些,把東西弄地更有觀眾緣,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些,硬要跟原曲營造刻意的區別,如果從這樣的角度方向來思考問題的話,很容易在過程程中迷失掉自我。
不要被所謂的原曲目限制,或是被某種遊戲規則所限制好的改編應該回歸到自身音樂的結構和體系裡面,能夠知道是用素材在做菜,而不是說把菜再切成另外的素材。
要用主體性去駕馭這些素材表達出屬於自己的個性,無論是審美,還是創造力。
2
樂隊是在節目「做客」
樂隊參加綜藝,就像在「做客」,節目可以放大這個樂隊本質上的一些好的東西。首先這個東西要有,如果是一直在假裝一個並沒有的東西,放大出來後依然會非常空洞。如果你做的東西都是假的,總有一天會出現問題。
而對於一個有獨特內容特質的樂隊來說,怎麼在短時間內讓大家注意到,這也是一門要學習的功課。尤其是在隨著賽制的升級,怎樣去獲得關注,是有很多種的「玩法」。
比如五條人樂隊就是完全不按章法來不會考慮太多別人的看法。在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舞臺上,反而他們現在是「亂拳亂拳打死老師傅」一樣冒出來了。(當然五條人也有著非常好的音樂作品和人格魅力)
許多人會想,在大眾的舞臺上,是不是要呈現一些跟自身不一樣的東西?更親和一點說話,更溫柔一點,稜角不再那麼硬,這樣是不是會有更多的人可以喜歡我?
現在來看用這樣的態度來玩這個遊戲的,反而被人看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你的自我本來就層層包裹,大家都已經看不到你了,然後被放大出來的那部分,可能也不是你最想表達的那一部分東西。
3
失去不是失去一切
就像木馬在改編《後來》的舞臺上特別觸動人心的獨白「失去不是失去一切,回來不是重來」。
作為一個樂隊要明白,你想在這個舞臺上得到什麼。除此之外,也要想到會因為這件事情需要付出什麼,或是可能失去什麼,有得有失。
我喜歡的許多樂隊,雖然參加了比賽,但是他並沒有完全被這個比賽規則束縛住,還是用作品以及舞臺表現力做了自己應該有的表達。
像五條人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用一種類似於破壞的力量,去顛覆了所有的規則,用非常強大的自我去硬闖出了一片天地。
像後鯊,展現了他們一以貫之的精神,召集所有有想像力創造力的人一起去創造,去冒險。
野孩子的退賽,他的堅持是他的放棄,用這種方式去表達了他自己的信念和尊嚴。
還有像康姆士,雖然比賽過程中分數不高,但是他的這些作品讓更多人聽到而流傳下來了,因為他的作品就是很容易打動人心的好作品。
甚至要非常政治不正確地「恭喜」,一些樂隊展示完自己想唱的歌就瀟灑地回到自己的領域裡去幹自己想幹的事兒了。
聲音玩具回去之後發了新單曲。Carsick Cars回去之後也發了新單《叫醒我》,而節目上作為一隻噪音搖滾樂隊,大眾會覺得他們的聲音不夠好聽不悅耳。但噪音從來不悅耳,他們選擇做噪音搖滾就不是要取悅大眾的,而是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在節目裡面,他們展示了自己的實力與個性。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的音樂和我想表達的存在。
4
樂隊被樂夏「改編」?
最近收到的很多採訪會問:樂隊的夏天有沒有改變音樂行業?樂夏讓樂隊出圈之後,是否會破壞原有的音樂行業機制?樂隊的夏天是對音樂人來講是公平的嗎?
這些問題的邏輯思維,都是把音樂行業這個需要很長時間去累積沉澱的產業,注重節目效果、戲劇性呈現、大眾曝光的綜藝節目,二者加上了過多過於沉重的緊密聯繫。
《樂隊的夏天》讓樂隊增加了曝光度,尤其是在大眾層面與娛樂層面的曝光度。就曝光度而言,曝光的聲量不是作品,也不是樂隊本身。
它只是一種先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手段,能夠讓更多的人去關注到作品、現場表現力、樂隊的態度以及一些世界觀與價值觀方面的東西。
你的主體依然是你,你依然是在表達自己的創造力、世界觀和審美,上節目不過是一個手段,可以按規則玩,或者不按規則玩,但是心態應該是一個體驗的、遊戲的,不要得失心太重,不要功利心太重,享受其中的微妙感受就好了。
5
通往理想之地的路
這段時間也看了安娜、小河、萬曉利、瑋瑋和郭龍他們做的一個音樂劇,叫《流浪者之歌》,是在講我們的精神家園應該在哪裡,這樣的一個寓言童話的音樂故事。
我喜歡的很多不同時期的民謠作品,在這樣的一個像小王子般的童話故事裡依次呈現,也讓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你要從哪來要到哪去,尋找你的理想之地的這個路上你要找到什麼,你會失去什麼?你願不願意去承擔?我們每個人可能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地方,在那裡可以特別地幸福和快樂。
但不是誰都能一定能到達那裡,在這條漫長的路上,最重要的是堅守信念和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