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本身算是一個小插曲,隨著哥哥張國榮的離世,也就沒有人再提起了。但作為90年代最火的家庭情景劇,《我愛我家》如果能搭配上香港巨星張國榮,或許能更值得我們紀念。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像現在的什麼《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等等,其實和《我愛我家》的本質是一樣的。
只是換了個包裝,多了幾個嘉賓坐在下面,至於內容深度、可觀賞性還不如30年前的東西了。我就記得小時候看《我愛我家》的時候,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會看到非常多的明星。那個時候,不管什麼檔次、多大咖位的明星都會跑來客串,李雪健、王志文、葛優、倪大紅、趙忠祥等等,這也是導演英達的本事。
不過,眾多明星裡一個港臺明星都沒有,這是一個遺憾。90年代初,那時候四大天王剛剛成立,還沒有成氣候。而張國榮那些年又刻意跟內地聯繫頻繁,比如《霸王別姬》的出演,而英達找張國榮的時機,我認為就是張國榮來內地拍《霸王別姬》的空閒時間,因為剛好兩部戲都是93年的作品。
港臺藝人來內地演出,在那個時候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不是利用拍戲之餘,我真的沒有辦法想出來,英達還會用什麼方法讓張國榮大老遠跑來就客串一集。當時是這樣的,英達找到了正在拍戲的哥哥,跟他談好周末來客串一集,但具體是哪一天還沒定。這個時候突如其來發生了另一件事,打亂了原本的計劃。
英達說,有一個演員來找他,意思就是請假,這個演員想周六去石家莊走個穴(咱們90年代商演就叫走穴)。英達也沒多想,難道要極力阻止他去賺點外快嗎,反正還有一個周日,於是就同意了。可是,臨近周末的時候,英達去找張國榮,張國榮驚訝地問道:你怎麼來啦?英達說:咱們不是定好了周末客串一場戲嗎?
張國榮一直以為是下個禮拜,英達這麼一說他才恍然大悟。於是,張國榮就表示周六晚上自己能過去。可正準備開拍的時候,英達才想起來那個走穴的演員已經到了石家莊。那時候這麼遠的路程可不是說回來就能回來的,而且這個演員是幾個主演之一,沒有他在這個戲還真演不了,張國榮來客串的事最終也就泡湯了。
這個現場舞臺劇,根本就不存在錄播和重拍,全部都是實打實的現場直播。90年代的六口之家和他們的鄰裡、親朋之間發生的各種雞毛蒜皮之事,把我們的生活都融入其中,反映出了改革浪潮中老百姓最真實的一面。我們大膽的預測一下,假設張國榮來客串了,也一定是演他自己本人,可能換個名字,但身份肯定還是香港歌星。
現在《我愛我家》過去了27年,哥哥張國榮也去世了17年。現在一家三口能坐下來好好看一部電視劇嗎?逢年過節年輕人基本都是人手一部手機,低頭刷手機。我們懷念的有時候不是一部戲,一個人,是那部戲和那個人一起出現的時代,我們丟在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