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事件」背後的醫院騙保往事:十年544份判決

2020-12-28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十年544份判決!「太和事件」背後的醫院騙保往事

本報記者崔笑天北京報導

一篇騙保報導,引發了全國醫院的排查風暴。

12月14日,新京報報導了安徽太和多家醫院疑似騙保,利用「管吃管住、免費體檢」套路拉攏無病或輕症老人住院,並點名了一家公立醫院——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與太和普濟中醫院、太和東方醫院、太和和美醫院三家民營醫院。

這迅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報導發出後的第二天,國家醫保局基金監管司負責人表示,國家醫保局已在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赴安徽省太和縣進行現場督辦。「性質惡劣,影響極壞」——這八個字是國家醫保局與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通知中,對該騙保事件的評價。

12月19日,太和縣公安機關已刑事拘留8人,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院長已被紀委監委審查調查並採取留置措施。三家民營醫院的主要負責人正在接受調查。縣醫保局已暫停4家涉事醫院醫保結算。

與此同時,一場影響全國的大排查正在展開。12月18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決定在全國範圍內立即開展定點醫療機構專項治理「回頭看」,集中打擊誘導住院、虛假住院等欺詐騙保問題。

安徽太和的個案為何引發全國震動?基層醫改多年的研究者、陝西省山陽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徐毓才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此時國家醫保局打擊騙保已經進行了兩年多,如今正是收官之際,這個時候發生騙保事件,性質惡劣,影響太大。」

徐毓才進一步指出,要想徹底解決騙保問題,路還很長,更需「治病求本」。一是別再讓醫療機構肆意擴張,按照羅默法則供給誘導需求;二是加快推進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消除醫療機構過度醫療的動機。

安徽、河北爆出騙保事件

在新京報的報導中,太和縣當地衍生出了專門「拉老人住院」的中介。中介專車接送老人去醫院,每送一名老人,可以從中收取幾百元的好處費。

而這些老人,大多身體健康,太和東方醫院一名護士表示老人在這裡「能住一個多星期,掛水保養,全身檢查,管吃管住。五保戶全免,普通新農合交200元就行。」

不過,出院結算單並不是這麼寫的。一位老人的結算單顯示,他在住院期間一共花費1817.32元,其中醫保報銷1318.83元,個人需支付498.49元。由於入院時一次性繳納500元押金,辦理出院手續時醫院返還了300元,住院6天實際花費200元。

結算單上多是一些「虛構項目」,比如一份出院記錄顯示,醫生將患者診斷為腰間盤突出,在診療經過一欄,記錄了醫生曾採用推拿治療、穴位貼敷治療,溫針灸治療和穴位放血治療等治療方法,實際住院的老人則表示,並未得到這樣的治療。

老人被誘導住院,進行低成本的常規檢查,醫院再來虛構高費用的醫療項目,醫保基金就這樣被一點一點套出來。這也是本次為期一個多月的定點醫療機構專項治理「回頭看」行動中,主要治理的內容之一。

除了誘導住院,「回頭看」行動還要治理「空手套白狼」的虛假住院行為,也就是老人實際並未住院治療,而醫院採取掛床、冒名頂替等手段,編造診療項目、偽造醫療文書,騙取醫保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還有兩位醫生實名舉報三甲醫院廊坊市中醫院存在騙保行為。一位醫生表示,一名尿毒症患者一人拿著7張醫保卡,多次以「腎功能衰竭」來開藥。

尿毒症患者每人每年封頂可以享受國家給予的15萬元醫藥費定額,「他每次來都會開33盒開同、36盒羅蓋全、50盒百令膠囊、45盒尿毒清。」該醫生說。

他提供的電腦開藥記錄顯示,開同一盒267元,羅蓋全一盒50元,百令膠囊一盒64元,尿毒清一盒65元,再加上其他的藥,價值1萬多元,「他們每人一萬多元,7個人就是十多萬元,都不是自費,花的都是國家的醫保基金。」

該醫生表示,自己曾向醫務科、院領導、當地相關部門實名舉報,但沒有結果。12月19日,廊坊市中醫院在官網發布聲明稱:「近日,網上出現了有關我院醫保方面的帖子,我院高度重視,及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成立了相關調查組,本著公開、公正、客觀、透明的原則進行調查處理,有進一步情況會及時向社會發布。」

十年544份騙保判決

實際上,早在2018年,就已經有媒體揭開了醫院騙保的黑幕。在裁判文書網上,少則上萬,多則數千萬元的騙保判決屢見不鮮。

12月24日,《華夏時報》記者在裁判文書網輸入「騙取醫保基金」,找到544份文書,這些文書地域跨度極大,排名前三的地區為浙江省(148份),四川省(68份),河南省(30份),裁判年份為2010-2020年的十年間,其中2019年最多,為112份。

其中,有一起案件,3年多便騙取了2000餘萬元醫保基金,令人觸目驚心。

河北唐山老人醫院的原院長劉芳,在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通過發放獎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參保人員辦理虛假住院,醫院再利用這些人的醫保信息編造假病歷。劉芳最後因詐騙罪、行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罰金10萬元。

一位參保人員證言顯示,去唐山老人醫院住院可以拿中藥,還給禮品。「拿著醫保卡、身份證去該醫院看醫生,醫生給開了檢查單子、住院證,到收費處交18元錢把醫保卡壓在醫院7天,收費處給開一個綠色的單子,第二天下午就可以去藥房拿藥,過了7天就可以去取醫保卡,有一次還領了足浴盆。」

人多的時候,想要在唐山老人醫院辦理假住院甚至得從門診排號。參保人員留下名字和手機號,快排到誰醫院會打電話通知。

該醫院的一位臨床護士證言顯示,共有五位醫務人員負責編寫病歷,「聽說醫院還在外邊找了兩個兼職寫假病歷的人,把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歷發到醫院的電子郵箱,醫生負責修改並列印,再由有醫師證的醫生籤字寫病程記錄,再交護士辦寫護理記錄,患者出院了護士辦就把患者的病歷給檔案室。」

「用編造假病歷騙醫保的方法是我慢慢總結出來的,醫院給醫生規定每人每月不管真假病歷必須寫夠60本,不寫夠就扣錢。」劉芳在供述中坦言。

這種「光明正大」的騙保行為背後,是有關部門的默許。判決書顯示,劉芳曾先後多次行賄原唐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李某醜、原唐山市醫療保險事業局局長田某共計71萬元。就是為了提高醫院的醫療費用預算、決算比例,以及為醫院醫保違法違規行為尋求庇護。

544份判決中,各地醫院騙保的手段可謂五花八門。據本報記者梳理,大致可分為四種,劉芳這種空刷醫保卡的行為屬於第一種,在患者並未就醫的情況下,通過免費贈藥贈物、給予回扣等方式,誘導大量參保人員前往醫院。

安徽太和縣多家醫院則是屬於第二種,通過虛假增加住院天數、虛開藥品、虛增醫療項目騙保,這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操作的騙保方式。

三是過度醫療,小病當大病醫,例如安徽省阜陽市阜陽雙龍醫院在2016年至2018年11月間,採用超範圍開展手術套取醫保基金38.2萬元。

四是偽造病歷,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溫宿縣民康醫院於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通過偽造病歷、降低住院指徵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2.18萬元。

徐毓才認為,醫院騙保行為背後,實際上是醫療機構的過度擴張。「我們現在人均的床位數已經很多了。但是現在來看,尤其是疫情期間,各地政府都在擴張、興建公立醫院,而民營醫院也在發展,而病人只有這麼多。肚子餓了他就要吃飯,要吃飯就會想盡辦法,這是根本的問題。」

實際上,中國的住院率在近十幾年間呈現急速增長。根據有關部門發布的統計公報,2008年,中國住院率為8.7%,一年中100個人,有8個人住院。而到了2019年,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住院率為16.6%。「這背後的原因,難道是病人越來越多了嗎?」徐毓才說。

一位社會辦醫人士亦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民營醫院整體看有量缺質,很多都在盈虧線甚至生死線上掙扎,不排除有部分生存艱難的醫療機構,就盯上了醫保這塊「蛋糕」。

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是根本

醫保基金裡的每一分錢,都是群眾的救命錢。那麼,國家如何避免此類騙保行為?

一方面是嚴厲打擊。自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就把打擊欺詐騙保作為醫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2019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國家醫保局2019年實施打擊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專項行動,各級醫保部門共現場檢查定點醫藥機構81.5萬家,查處違法違規違約醫藥機構26.4萬家;各地共處理違法違規參保人員3.31萬人;全年共追回資金115.56億元。

此外,打擊騙保行為的系列文件也在加速落地。今年12月,《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管條例(草案)》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獲得通過。在該文件的徵求意見稿中,列舉了各種違反醫保基金管理條例的行為,並擬將這些行為按情節輕重分為「輕微」、「較重」、「嚴重」、「特別嚴重」等四個等級,分別給出了處罰方式。

「醫保監管將走向法治化常態化,而且一定會越來越嚴厲。」徐毓才說。

另一方面,是積極推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比如DRG與DIP。

DRG全稱是「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是根據住院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法的複雜程度、診療的資源消耗(成本)程度以及合併症、併發症、年齡、住院轉歸等因素,將患者分為若干的「疾病診斷相關組」。以組為單位打包確定價格、收費、醫保收付費標準。

DRG借鑑自國外經驗,DIP則是在此基礎上的中國版變體,是「基於大數據的按病種分值付費」,相比於DRG,其限制區域內醫保總額,但不限制單體醫院額度,給了醫院更大的自由度,對於醫院與醫保部門均更方便推行。

如今,中國實行DRG與DIP「兩條腿走路」,既有30個城市成為DRG付費的國家試點,包括無錫、金華、合肥等,也有71個城市成為DIP付費的國家試點,包括上海、天津、廈門等。值得注意的是,天津是DRG/DIP的雙重試點,三級醫院試點DRG,二級醫院試點DIP。

這種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將為中國醫院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藥品、耗材、檢查會轉換內為醫院的成本要素,有利於調動醫院和醫務人員有效降低成本和提升服務質量的積極性,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降低患者醫療費用負擔,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上述社會辦醫人士這樣向本報記者舉例:如果一個好醫生與一個普通醫生治療同一個患者,按照病種打包付費,總共支付的醫保費用是3萬元,好醫生花費1萬元將患者治好,普通醫生可能需要花費5萬元,前者為醫院創造2萬元收益,後者則使醫院損失了2萬元。這種「超支不補,結餘歸醫院」的原則,使得騙保醫院失去操作空間,從而大大減少騙保行為發生。

相關焦點

  • 這家醫院攤上大事了!幾位醫生自己舉報醫院瘋狂騙保!
    在安徽太和事件的風口浪尖上,河北廊坊的幾位醫生好風憑藉力的趁著熱乎勁,抓住時機,把握機會,將這一事件再次向媒體捅出。可以預見,在全國嚴打騙保的大環境下,這次紙是很難包住火了。 本該是老百姓的「救命錢」醫保基金,卻被人做成了「一本萬利」的生意。監管的缺失打開了人性的潘多拉魔盒,暴利驅使他們鋌而走險,這比電視劇還魔幻的情節,不是涉事醫院醫生親口說出,你會相信?
  • 太和多家醫院騙保疑案需要法律交待
    (12月14日《新京報》)<br/><br/>  從記者調查的情況看,太和縣這些醫院的騙保手法已相當嫻熟——以「管吃管住、免費體檢」作為誘餌,由中介物色對象並專車接送,進入醫院後開始流水線式的走流程,患者象徵性的交納少量費用,而醫院則從醫保費用中套利,用很少的治療費用去騙取大量醫保差額。
  • 安徽太和騙保實地調查:利用五保戶貧困戶優惠政策的騙保生態圈
    一些醫院鋌而走險,走上了騙保之路。一些沒有親人、不識字,醫保報銷比例高的五保戶和貧困戶,成了中介拉人頭住院的「完美騙保對象」。公立醫院參與明目張胆拉人住院的「騙保」,極其罕見。一個太和縣,兩家大三甲醫院,醫療資源集中且飽和。
  • 安徽太和多家醫院涉嫌騙保:刑拘8人,一醫院院長被紀委留置調查
    普濟中醫院、東方醫院、和美醫院這三家民營醫院的主要負責人正在接受調查。醫院騙保的具體金額尚在進一步核查之中。12月18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兩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定點醫療機構專項治理「回頭看」的通知》。
  • 安徽太和多家醫院疑騙保:沒病變「腦梗」,有人一年免費住院9次
    一位住院老人直言,自己一年在3家醫院免費住院9次,「在家無聊才來住院,像遊玩一樣。」醫院拉來「假病人」:老人自稱一年免費住院9次11月中旬,原本在太和東方醫院病房陪床的孫大爺和王芳(化名),意外成了「病友」。孫大爺強調說自己沒有病,是在醫生建議下,衝著免費體檢才答應住院。「哥哥精神狀況不好怕他走丟,我就陪他一起住院。
  • ——安徽太和多家醫院涉嫌騙保輿情
    不久前,《新京報》對安徽太和縣多家醫院醫保資金的調查,揭開了當地以「免費」套路拉攏無病或輕症老人住院、病歷造假等手段套取醫保基金的面紗。其中,「醫院騙保」「沒病住院」「病歷造假」等詞彙迅速引起熱議,各級監管部門出擊之快,令公眾期待值大大提高。
  • 4家醫院涉嫌集中騙保,國家醫保局最新表態!|四川|飛行員|太和|騙保...
    國家醫保局派出工作組督辦安徽太和縣多家醫院騙保問題】12月15日,針對安徽太和多家醫院騙取醫保事件,國家醫療保障局基金監管司負責人表示,已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赴安徽省太和縣進行現場督辦。同時,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欺詐騙保行為集中專項整治工作,強化基金監管高壓態勢。【詳情點擊】(人民日報)
  • 沒病變「腦梗」,有病不能治……起底醫院的騙保套路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鑽起了醫保的「空子」,各種騙保、套保的事件層出不窮。圖片來源:新京報診斷是假的,病人是演的,沒病的被寫成「腦梗」,真正有病的反而得不到治療...在這些看似荒誕的現象背後,不僅是國家醫保資金的大量流失,同時還可能會導致有些真正急需治療的患者反而無法得到治療。
  • 醫院「騙保」浮出水面,專家:這還不是全部
    醫院"騙保"浮出水面,專家:這還不是全部如今距離2020年已經只有10多天的時間了,筆者相信還有很多的農民朋友可能還沒有交,想要交的朋友可要抓緊了,因為真的快要截止了,這就意味著如果明年出現了什麼意外,明年就沒有相應的保障了。筆者也知道很多農民朋友選擇不再繳納,就是因為心裡有個疑問,就是醫保咋就越繳越高?
  • 多家醫院涉嫌騙保 公安機關已刑拘8人
    近日,安徽太和被曝多家醫院以"免費"的套路拉攏無病或輕症老人住院,涉嫌套取醫保基金。 截止19號,太和縣公安機關已刑拘8人,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院長已被紀監委調查並採取留置措施。
  • 使命——十堰市太和醫院建院55周年巡禮
    2020年5月24日,是一個令「太和人」永遠銘記的日子。央視新聞所展現的這一刻,吸引了億萬觀眾的眼球。總書記的「印象深刻」這句話,是對太和醫院以及廣大醫護工作者莫大的褒獎。2020年伊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太和人白衣執甲、逆行出徵,彰顯了太和醫院在十堰應對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 黑龍江曝光16起欺詐騙保典型案例
    今年以來,黑龍江省各級醫療保障部門持續加大打擊力度,依法依規查處案件,形成打擊欺詐騙保高壓態勢。17日,我省醫療保障局曝光欺詐騙保典型案例。全省醫保部門共解除醫保協議102家,暫停醫保380家,移交司法機關9家,拒付醫保基金3239家,行政罰款51家,約談413家,限期整改714家,通報批評1057家,其他違規行為130家,追回醫保基金12296.25萬元。
  • 太和裡,一條上海弄堂裡的往事
    上海有多少這樣有味道的弄堂,多少那樣說不盡的往事。 小時候,「太和裡」幾乎成了嬸嬸家的代名詞,儘管嬸嬸早已搬家,至今我們去看望嬸嬸,還會脫口而出說到「太和裡」去。
  • 湖南長沙一民營醫院騙取醫保基金400餘萬,院長被判10年
    事件:報銷時虛報中藥封包治療數量  自2016年8月以來,劉某光、李某轉共同出資在長沙市嶽麓區開辦經營長沙望城坡春望醫院。劉某光佔52%股份,並任法定代表人、院長,全面負責醫院的經營管理;李某轉佔48%股份,並任副院長,負責藥品、醫療器械耗材採購等工作。
  • 多家醫院涉嫌騙保,手法隱秘且「專業」
    普濟中醫院、東方醫院、和美醫院等三家民營醫院的主要負責人正在接受調查。醫院騙保的具體金額尚在進一步核查之中。 而有媒體調查發現,創收驅動下,違法、違規、違約套取醫保基金的現象在個別定點醫藥機構仍然多發,且手法更趨專業、隱蔽。
  • 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召開打擊欺詐騙保維護基金安全專題培訓會
    為更好貫徹落實醫保政策,切實加強醫院醫療保險管理工作,堅決打擊欺詐騙保違法違規行為,規範醫療保險基金使用,強化臨床醫務人員醫保管理意識。12月7日,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在急診樓四樓會議廳召開打擊欺詐騙保維護基金安全專題培訓會,會議特邀請南寧鐵路局醫保社保處處長歐陽仲平進行現場培訓及工作指導,會議由市六人民醫院院長趙紅洋主持,醫院全體中層領導幹部參加培訓。
  • 遂平仁安醫院召開打擊欺詐騙保 維護基金安全專項工作會議
    駐馬店網訊(記者 周濤 通訊員 劉子珺) 為堅決杜絕欺詐騙保行為,維護醫保基金安全。
  • 穿上比基尼的太和醫院醫生護士,畫面好贊!
    昨晚七點,在十堰太和醫院,40名醫護人員給大家呈現了一場力與美的視覺盛宴,現場尖叫連連。來,一起走進活動現場看一看吧!活動現場為推進武當山東方康養之都建設,提升「要健康,到武當」文化旅遊品質內涵,太和醫院武當山院區全面引進加拿大七橡樹醫院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成立集亞健康管理、慢病預防、疾病康復、療養於一體的中加健康管理中心。
  • 定製假病歷、免費住院9次,騙保是在碰紅線
    近日,有媒體報導了安徽太和縣多家醫院現騙保亂象。這些「假病人」住一次院,醫院就可以從醫保基金支付幾千塊錢,而治療成本就是給病人輸點維生素之類的藥品。類似情形,此前在安徽省已有發生。據報導,2018年1月,安徽合肥某公立醫院被曝存在代病人刷社保卡、掛床住院等涉嫌騙取醫保基金的情況。
  • 「救命錢」不是「唐僧肉」 打擊騙保延續高壓態勢
    欺詐騙保形勢嚴峻  醫保基金是參保人員的「救命錢」。然而,近年來欺詐騙保頻發,花樣百出:醫療保險定點醫院超量售藥、串換藥品、虛假售藥、虛記多記費用、掛床住院、偽造或提供虛假就診資料……  進入9月,按照國家醫保局今年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工作的安排,各省級醫保部門開始對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治理進行抽查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