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生意經

2021-12-29 喜悅人生

◆ 在被貶謫的處所仍能夠心繫民眾,這樣的蘇東坡才是一個萬民崇敬的蘇東坡,才是一個中國文學史、政治史、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蘇東坡,他的「生意經」自然也是足夠我們細細品味的。

文 | 李廣春 

「唐宋八大家」,蘇東坡有一席之地。「蘇氏三傑」,蘇東坡自然名不虛傳。詩書畫融為一體的文人畫,想不到蘇東坡竟成為開拓者。宦海沉浮,悲歡離合,從京都到杭州、揚州、儋州等地,遍及全國約十個省份,官越做越小,家越離越遠,最終客死他鄉,蘇東坡人生令人扼腕嘆息,但其詩文美名卻經久不衰。上中小學,讀過他的詩詞歌賦。念大學中文系,自不可避免也要熟讀乃至背誦他的名篇佳作。可惜的是,讀中文系並非出於自己的愛好,當時也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對其生平事跡、文學思想、政治主張知之甚少,只知其是文學家、政治家。前些時候,《揚州日報》發表了沙志芳先生關於蘇東坡的文章,當時並未深讀,有點印象。日前看了鳳凰書評,才知沙志芳先生對蘇東坡的研究是那麼的深入,條分縷析,娓娓道來,饒有趣味,論述精闢。其《寂寞的蘇堤,寂寞的蘇東坡》,從遊覽蘇堤開始,知人論世,說文析事,把一個立體、豐滿、全面的蘇東坡呈現給我們。此文與其說是遊記,倒不如說是一篇別開生面的論文。掩卷長思,蘇東坡的多面人生,竟如此傳奇。特別是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另類呈現,讓人拍案叫好。自以為讀過蘇東坡的文章,但並無特別的興趣,只是應知應會而已。沙志芳先生的論文,讓我對蘇東坡探究的好奇陡增。因為其中關於蘇東坡經世致用的那一方面,是我聞所未聞的。說「烏臺詩案」,我略知一二;說《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我也能曉得幾句;說歐陽修與他的關係,史書上的記載,我是看過的,蜀岡上的谷林堂便是明證。在一個地方為官,無論時間長短,他都能以民為本,為民除害,替民著想,予民以利。看他的作品越多,越發感覺他更像「生意人」,有他獨到的「生意經」。說一個政治家、文學家像生意人、有生意經,絕不是褻瀆,在我看來是高看一眼,在當下也許是很時尚的褒獎。

這個「生意經」並不是官員怎樣肆意盤剝百姓,而是有經濟手段,讓百姓富裕、地方富庶。

這或許是蘇東坡與歷史上的其他文人不一樣的地方,那也是我最為崇敬他的地方。天地之大,大不過百姓。百姓的安危貧富應當是為官者念茲在茲的,讓百姓安居樂業也應是地方官的職責所在。

地方官又稱父母官,兒女幸福,父母必得操心,但又有多少人能「為伊消得人憔悴」?隋唐以來,科舉盛行,文人做官,比比皆是。科舉考試,策論最見功力,但大多數是空泛之論,並不觸及現實的民生。只要熟讀「四書五經」,引經據典,洋洋灑灑,自圓其說,就會脫穎而出,走馬上任,頂戴花翎。其實,民生疾苦、除弊興利此等現實問題,遠非書本裡所說那麼簡單。在「四書五經」裡找不到現成答案,而在現實中更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到地方長期歷練才能有所感悟。有理想抱負者,自然會去躬身實踐,但因解決難題太複雜太困難,起初的滿腔熱忱,容易煙消雲散,安於現狀,得過且過,只等三年五載考績,換個地方繼續做官,是必然歸宿。大多數人滿足於收收皇糧國稅,斷斷訴訟案子,搞搞社會治安,只要不出事,便心安理得。至於百姓生計,考慮得自然不會太多。蘇東坡的難能可貴之處,正在於他一反文人從政常態,不安於現狀,不拘泥於成法,見不得百姓受苦,總想另闢蹊徑,改變現狀。他在每一處的施政,都與眾不同,仁政善策自然百姓擁戴。其經濟理念、經濟思維、經濟政策,無不顯示出超凡脫俗的聰明智慧、卓爾不凡的治理才能。是熟讀「四書五經」,靠「半部論語治天下」,還是心繫民生疾苦,靠經世致用富百姓,社會有一桿秤,歷史是一面篩,讓昏庸與賢明不言自明。為減輕百姓負擔,不惜與上司爭得面紅耳赤,為的是讓百姓休養生息;為地方興利除弊,不惜與同僚撕破臉皮,為的是讓地方長治久安;為帶動地方發展,不惜甘為後人栽蔭涼,為的是社會繁榮。蘇東坡的菩薩心腸、霹靂手段、嘔心瀝血,就是放在當代也是楷模。造福一方,為官者都有自己的招數,但蘇東坡的「生意經」值得回味。科學理性的創見。宋朝黨爭,歷來為人詬病,是非曲直,自有公論。王安石變法的一系列舉措,現在看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最後只好草草收場。不能說青苗法設計得不好,只怪基層貪官汙吏層層剝削,使很好的制度走形變樣,讓本該造福於民的善舉,扭曲為貪官汙吏魚肉百姓的惡政。蘇東坡直言,青苗法就是一個官府變相的「高利貸」,大小官吏藉機斂財的「護身符」。如此不顧民意,強行推廣,不是讓農民渡過難關,而是變相地巧取豪奪,讓凋敝的民生雪上加霜。在王安石變法之初,蘇東坡就看出端倪,大聲疾呼,堅決抵制。實踐證明,他有先見之明,其市場理念難能可貴。在那個年代,官員懂得經濟規律,相信市場力量,善用經濟手段,是多麼彌足珍貴。蘇東坡用他的理念和實踐,詮釋了這些富有現代市場經濟理念的創見。無中生有的創造。農耕文明,搞農田水利吃力不討好,但農民、豐衣足食需要。他每到一處都大興水利,徐州長堤、杭州蘇堤就是極好的範例。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西湖淤塞過半,調蓄江湖、灌溉農田的功能基本喪失。他擬定方案,組織施工,退田還湖,浚深湖底,並將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築成堤,修了六座橋供湖水流通,形成一條溝通西湖南山、北山的通道。此舉不僅讓杭州人從此告別飲水困難,而且還保障了農業發展。農民灌溉無虞,收成有望,這是何等的大手筆!至於蘇堤融入西湖美景,那是後話了。一座供人遊覽美景、體育健身的堤壩,為他樹立了不朽的豐碑。公私兩利的創意。從揚州向京都運送糧食的漕運,因往返時間長、成本高,船工生活難以為繼,偷盜官糧充飢時有發生,法辦懲處也無濟於事。他上任後發現,如果允許船主適當帶點南方土特產到北方販賣,以貼補船工生活,偷盜官糧便能徹底消除。於是,他鬥膽上書朝廷,建議改革現行漕運體制,允許船工不超過限額捎帶私貨,再輔之以嚴格管理。方案得到朝廷批准後,官糧如數運至,船工生活有靠,公私兩利,皆大歡喜。困擾多年的難題,蘇東坡的一個好點子便使其迎刃而解,獨具匠心的創意由此可見一斑。打破常規的創新。揚州「十裡栽花算種田」,為營造官民同樂氛圍,宋代的揚州每年都舉行「萬花會」。他深知百姓生活不易,昔日積欠的皇糧國稅尚未還清,還要搞這樣華而不實的盛會,是典型的勞民傷財,政府費力不討好,百姓出錢不落好,與其這樣,倒不如順應民意,就此了斷。他到任後,上奏朝廷,免除陳年積欠,斷然停辦「萬花會」,讓百姓休養生息。否定前任沿襲多年的做法,打破了官場的潛規則,斷了多少人從中漁利的好營生,不招人嫉恨才怪呢。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寧願交惡同僚,也不得罪百姓,把有限的財力用到興修水利這樣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上。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在舊官場需要何等的創新勇氣。當然,除了正史中記載的蘇東坡的民本思想、行事之外,筆記中記載的蘇東坡更充滿了十足的「生意經」,如他的創製「東坡式燉肉」,在豬肉不上臺盤的那個時代,能夠使黃州百姓不僅吃飽,還能吃出美味,甚至到了杭州,被追捧為「東坡肉」,惠及當下以及後來的諸多老饕。他在惠州發明「針挑羊脊骨」,簡直就是今日羊蠍子的老祖宗。他在儋爾(今海南)發明的烤生蠔;還有他充滿浪漫興致的釀酒,諸如在黃州釀製不太成功的蜜酒,在潁州釀製天門冬酒,在定州釀製松子酒,在惠州釀製桂酒等等。在被貶謫的處所仍能夠心繫民眾,這樣的蘇東坡才是一個萬民崇敬的蘇東坡,才是一個中國文學史、政治史、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蘇東坡,他的「生意經」自然也是足夠我們細細品味的。

沙志芳先生慨嘆寂寞的蘇堤、寂寞的蘇東坡,依我之見,他的文章一定會激起更多的人探究蘇東坡的興趣。

蘇東坡的詩文固然流傳千古,但他的「生意經」同樣也會流芳百世。

讀他的詩文歌賦,念他的民本情懷,想他的經世致用,我以為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

即或蘇東坡自己想默默無聞,其為人為文的豪放激越,其經世致用的民本情懷,特別是為民理財的「生意經」,也會讓後人不斷從中汲取智慧,這就註定了蘇東坡永遠不會寂寞。刊於《瞭望》2021年第39期

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請點讚並點亮在看 

相關焦點

  • 蘇東坡的腹瀉病
    蘇東坡還是超級吃貨,發明的許多美食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等等,現在仍是請客必點的菜。比如,我最愛吃的東坡肉。黃醫生一直非常崇拜蘇東坡,家裡有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李一冰寫的《蘇東坡傳》等書籍,每次讀來,非常仰慕蘇東坡的人格魅力,他的思想就像天上最亮的那顆星星一直照耀到現在。
  • 蘇東坡在馬踏湖
    傳說蘇東坡在密州做刺史時,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蘇東坡逛罷了華不注山(又名華山,位於今山東濟南),遊興未艾,從山下華泉乘船,順流而下,經章丘,過高苑,船就像離弦的箭兒,一下子馳進了馬踏湖裡。蘇東坡放眼望去,馬踏湖美景如畫,漂亮極了!
  • 蘇東坡詩詞
    蘇東坡第一次為官,到鳳翔赴任,在途中他給蘇轍寫了一首詩。雪泥鴻爪,這四個字宿命般地成為,蘇東坡一生的寫照。註:這首詞是蘇東坡在黃州五年間,自我突破、自我超越的一個政治宣言,才有後面井噴式的藝術成果。世事的風雨滄桑,草木的萬千變化,都被收納進了蘇東坡的生命裡。公元1082年,中國文學史充滿奇蹟的一年。在黃州,蘇東坡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傑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
  • 蘇東坡書法
    蘇東坡的書法風格跌宕,「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黃魯直)」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名家之長,早年學二王,再將王僧虔,徐浩,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晚年又學李北海(可以參看上一篇《蘇東坡和愛他的朋友們》)如果用環肥燕瘦來形容書法的話,宋徽宗的瘦金體是燕瘦,蘇東坡筆墨的「黑熊當道,森然可怖」就是環肥了。
  • 話劇《蘇東坡》是一位怎樣的蘇東坡?導演編劇這麼說
    「蘇東坡這種人格風採,李白沒有,杜甫也沒有。」查麗芳還回憶說,「在排練《蘇東坡》的過程中,解讀蘇詞、蘇文、蘇詩,給了全劇組莫大的喜悅、快意。」這些喜悅與快意,猶如水到渠成的鋪陳,讓查麗芳對蘇軾的內心有了更深刻與精準的把握,也賦予了話劇《蘇東坡》更為流暢的起承轉合。在國家大劇院的發布會現場,查麗芳的話並不多。
  • 讀《蘇東坡》有感
    讀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之後,深深覺得林語堂先生對蘇東坡的評價實在非常到位。蘇東坡就是一個天生快活人,而且這個快活人還是個才華橫溢的天才,這使得他來人間一趟活得非常盡興,儘管嘗盡人間百味,末了他如飛鴻飄然離去,依然是來時的天真脫俗。
  • 蘇東坡,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傳》說明了這些道理
    蘇東坡是北宋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是一位傳奇人物,近乎於神一樣,有著數不清的傳奇故事,留下了大量經典的詩篇。在中國古代文人中,可以說蘇東坡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沒有人能超越他。蘇東坡帶給人們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勵了很多人。
  • 《蘇東坡傳》:一個真性情的蘇東坡
    女同事說:林語堂寫過:「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的會心一笑。」蘇東坡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詩詞,他的一生也帶給我們許多的感悟。蘇軾少年得志,而中年以後,從北到南,接連貶謫。這跌宕起伏、四海飄零的一生,卻被他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 紀錄片《蘇東坡》全集: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只要你讀宋詞,就繞不過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只要你練書法,就繞不過他的寒食帖;即使你不練書法不讀宋詞,怎麼也得吃飯吧,那你一定知道他的東坡肉…… 如果你愛蘇東坡,一定不可錯過——史上最全面、最走心的有關蘇東坡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蘇東坡》。
  • 蘇東坡傳(十九)
    蘇東坡只是讚美王安石富有巧思,同時使人知道正是指他的妄自尊大欺人欺己。蘇東坡說他「網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陳述,作新欺人。」這篇聖旨很巧妙地發展下去,後來蘇東坡說:「胡不百年,為之一涕。」讀者不知道自己所讀的到底是誇大的頌讚,還是反面的誹謗?      「翰林學士知制誥」,一個職位永遠是名氣最高的學者擔任,往往是擔任首相的前一步。蘇東坡這時已經接近頂點。
  • 電影院的生意經:爆米花才是利潤所在
    電影院的生意經:爆米花才是利潤所在 2020-08-1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文悅】蘇東坡突圍
    蘇東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這種意味,使無生命的自然形式變成美。因此不妨說,蘇東坡不僅是黃州自然美的發現者,而且也是黃州自然美的確定者和構建者。  但是,事情的複雜性在於,自然美也可倒過來對人進行確定和構建。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這實在是一種相輔相成的有趣關係。
  • 《蘇東坡傳》| 林語堂傾心之作,你也會愛上的蘇東坡
    而這些都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而蘇東坡,是一位大江東去浪淘不盡的偉人,他的卓絕不僅是詩畫藝術,更是精神智慧。林語堂先生閱讀大量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後所著的傳記,非簡單之流水帳,更非採用「春秋筆法」才著成了此本《蘇東坡傳》。也正因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並了解、喜愛蘇東坡,才能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 我的鄰居蘇東坡
    蘇東坡考進士乃是事實上的狀元,制科殿試又拿了百年第一,所以我稱他是宋代唯一的「雙料狀元」。這個狀元後來幹了很多大事,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小時候我不知道蘇東坡厲害,他的家和我的家相隔一百多米。他的家八十幾畝地,我的家二十幾平米。他一天到晚坐在大殿裡,看上去委實有些陰森森哩,大殿外還有一口蘇家的井。那井水我喝了不少,甜絲絲的,涼浸浸的。
  • 蘇東坡吃蝙蝠!
    大數據顯示,人家詩仙李白,也只寫過「玉盤珍饈直萬錢」這類含糊籠統的語句(酒不算哦,我知道李白特別貪杯)。而大名鼎鼎的蘇東坡既吃且寫,非要把自己吃吃喝喝的故事寫下來,恰似今天一些吃貨動不動在朋友圈曬美食。但是,今天那些吃貨曬的是圖片,人家蘇東坡曬的是詩文,檔次不一樣,品位有高低。
  • 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
    蘇軾拜完之後,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夥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三)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餘,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
  • 蘇東坡傳(十五)
    家眷到達之後,蘇東坡的生活似乎安定下來,不過等他的錢用完之後,日子要如何過,他還沒想到。他的兩個小兒子迨和過,一個十二歲,一個十歲。由於太守的禮遇,他們還能住在臨皋亭,此地後來因蘇東坡而得名。此處本是驛亭,官員走水路時,經此可以在此小住。蘇東坡給一個朋友寫道:「寓居去江無十步,風濤煙雨,曉夕百變。江南諸山在幾席,此幸未始有也。」
  • 《清平樂》VS《蘇東坡》
    其實在十幾年前也有一部反應北宋的電視劇,那就是《蘇東坡》,整個故事講述了一代大文豪蘇東坡的一生,從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一直到徽宗。此劇本人看了兩遍,應該是看的人比較少吧,因為蘇東坡是本人偶像,所以看的比較認真, 劇中的人物基本都是生於仁宗朝,但大部分活躍於神宗,跟王安石變法息息相關!
  • 蘇東坡與閬中道教蠡測
    堂內,遠處的蘇東坡酣然入睡,近處的蘇東坡與兩位道人對坐相談。細看,會發現不同地點的蘇東坡形象頗為一致,無論著衣還是髮式都無變化,甚至五官也幾乎相同。蘇東坡與李公麟交好(比喬仲常稍晚的鄧椿《畫繼》說,兩人年紀相差十二歲),師從李公麟的喬仲常或許見過蘇東坡(莫一奧 LCA《唯一畫出影子的中國古代繪畫》)——這是研究者從中國畫對影子的處理進行的思考。
  • 世間再無蘇東坡
    陳希亮待人嚴苛,在工作上常故意挑蘇東坡的毛病,打壓「蘇賢才」。蘇東坡正年輕氣盛,不像別人那樣忍氣吞聲,常常不平則鳴、據理力爭,以至於被陳希亮抓住他不參加集體活動的把柄,奏報朝庭,受到經濟上的處罰。於是,他與陳幾乎鬧到形同水火的地步。       陳希亮造凌虛臺,囑蘇東坡作文以記之。蘇東坡借題發揮,把自己的頂頭上司好好地挖苦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