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金庸小說裡最難演的人物,被李東學演出了味道

2021-03-03 並不擅長圈粉的鐵任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面,《倚天屠龍記》是比較難拍的一部,時間跨度大,人物繁雜,故事線有明顯的斷裂感,使之成為一塊燙手的山芋,翻拍次數遠遠少於同為射鵰三部曲的《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

而在人物繁雜的《倚天屠龍記》裡面,又以武當五俠張翠山最為難演,原因有如下幾個,一個是作為男主角的爸爸,他的故事獨佔了一卷,十章,四分之一的篇幅,喧賓奪主到這個地步,沒有強大的魅力難服眾;另一個是他的氣質特殊,既有俠氣,又有文風,像原著說的"身形的瘦弱竟掩不住一股剽悍之意",一般的演員沒這個氣場;第三個是他的人生大起大落,從少年風發,銀鉤鐵劃縱橫江湖,到冰火島十年磨難,到最後情義兩難全,自刎殉情,戲劇張力太大,很難拿捏。

因為以上這三點,歷個電視劇版本都把張翠山視為重中之重的難關,例如馬景濤和蘇有朋版都是男主角一人身飾兩角,包辦了張翠山張無忌父子,吳啟華版則是由老戲骨劉松仁擔此重任,才能沉穩過關。而正在熱播的最新劇版,年輕的曾舜晞挑大梁,由實力派的李東學飾演張翠山。

在古裝扮相上,這大概是最合適的一個張翠山,這一點所有人都不曾懷疑過,之前《甄嬛傳》《繡春刀》都曾印證李東學的無死角古典美,作為新生代演員的重要代表,既有顏值,也有演技,同時擁有生活的沉澱,外形氣質與有勇有謀的五俠高度契合。

從第一集開始,張翠山就讓人眼前一亮,身為張三丰的得意門生,武當七俠裡的中堅力量,隨便一個動作,都帶著一種強烈的俠氣,那是出於對技藝與俠義的信念,對師兄的敬戴與關切,對師弟的愛護,面對江湖同道,謙和自信又得體,帶著一種隱隱若現的王者自風。

即便是突發意外,也是臨危不亂,追擊假七俠時的決斷和執行力,顯現了演員強大的控制力,還有在得知師兄傷情後的控制不住的悲哀,這些細節的處理,讓角色有了豐富的血肉,看李東學虛懷若谷又流動著一絲青春氣息的稚感,不得不佩服他對角色的理解真的到位。

在認識殷素素之前的張翠山,順風順水,名門正派,武功高絕,行俠仗義,聲名遠播,幾乎是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地步。就像劇中演的那樣,若不是有這樣的浩然正氣,面對強敵無所畏懼,面對美女時又是的謙和如玉,心高氣傲的殷素素也不會義無反顧的愛上他,狂妄偏激如獅王謝遜也不由得對他另眼相看。

在表現初期張翠山的人物魅力時,李東學沒有犯上很多武俠劇喜歡符號化的通病,他演的演繹是具有多個維度空間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收",雖然名揚天下,但他受張三丰的影響,行事比較內斂,例如在威脅都大錦的戲份上最為明顯,即便憤恨,但說話的方式是內斂而又沉靜,抑揚頓挫中又不乏韻腳和留白,自帶有一種強烈的戲劇張力,體現了長年修行武功和書法的修養。

在他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一個俠者的自我修養,誤闖了殷素素的小船,抱拳倒退而出,溫和有禮,君子目不斜視。而在謝遜的船上,哪怕明知不敵,也不願施以暗箭,這不是迂腐,而是風範,還有"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溫情一縷,為救殷素素,在海水中奔遊的矯健身姿,無時無刻不在詮釋著一個有情有義的俠者形象。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張翠山的人格是完美的,或許,他的完美也是他無法活得更長久的原因,妙筆如金庸,也只能無奈的選擇寧為玉碎的結局,讓整個武林在張三丰的百歲宴上聯手逼死了他。

實際上,張翠山和張無忌看似有相近的人生軌跡,實際上有很大的差別,張無忌一生奇遇不斷,武功絕倫,然而在人生和愛情上卻沒有方向,到最後才知道真愛是趙敏,而他一生的遲疑、困惑,其實當年張翠山在張三丰的百歲宴上早已給出了答案,張翠山付出生命,告訴他什麼是對錯,什麼是愛情。李東學也用自己的帥和演技,為新版《倚天屠龍記》拉開了一卷接近完美的序章,圓滿完成任務。

有趣的是,李東學現在還有一部劇《面具背後》也在熱播,在這部劇裡,他一身分飾兩角,飾演的是民國特警徐繼發,在調查命案過程中,與同樣由自己飾演的孿生兄弟林奕晨重逢,從而揭開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撲朔迷離的家族懸案。

時而是熱血正義不失小節的警探,時而是冷漠沉穩的厚黑富二代,兩個涇渭鮮明的角色,被李東學演出了各自的神韻,而彼此相愛相殺的兄弟情,更是入木三分。能把精分戲碼演繹到這樣如魚得水的境地,李東學的表演也不由得讓人想記起《白夜追兇》,讓人不由得感嘆,以後檢驗演員能力的標準,要看能不能一個演兩個了。

從深情款款的"果郡王",到現在劍膽琴心的張翠山,一人雙面的"面具"兄弟,以及《繡春刀》《鋼刀》《中國推銷員》等一系列作品,在銀幕和螢屏上打拼多年的李東學,正在悄然進入收穫期,不斷以精彩的表現,帶給觀眾更多的驚喜。

相關焦點

  • 王晶的大齡版《倚天屠龍記》,能拍出金庸小說的內核嗎?
    「又翻拍」自然是最普遍的反響,畢竟在中文世界,金庸小說是影視化的最大寶藏之一,曾被幾代電影電視人挖掘創作。而針對王晶此次的選角,人們最直觀的反響是「會不會年紀太大了」,更有人直呼這是「大齡版《倚天屠龍記》」。
  • 新版《倚天屠龍記》張翠山殷素素再現,還記得黃淑儀、鄭裕玲、米雪版的嗎
    金庸經典《倚天屠龍記》再度翻拍成劇集,在2019年新版《倚天屠龍記》由內地演員曾舜晞、陳鈺琪、祝緒丹、張超人等聯合主演。今晚在TVB播出,《倚天屠龍記》一開始劇情,都是講張無忌父母----武當派弟子張翠山及天鷹教教主殷天正女兒殷素素的故事。
  • 《倚天屠龍記》:金庸小說中的傳統文化
    我們看金庸小說,可以發現他的敘述語言融匯了典雅的文言和通俗的白話,而且是運用得那麼嫻熟。這一點上,甚至在中國當代小說當中,從目前來看還找不到第二人可與之比肩。金庸作品提供了鮮活而有長久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 有蔣家駿的新《倚天屠龍記》,「穩」了嗎?
    而拍攝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一直是蔣家駿心中的夢想。來自香港,受到邵氏與TVB武俠片的影響,並早年轉戰內地,所以,當幾年前吳敦把金庸的幾個IP擺到蔣家駿眼前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己心儀已久的《射鵰》。順利完成之後,《倚天屠龍記》的版權方華夏視聽迅速找上門來,請蔣家駿再操刀。看來,完成「三部曲」似乎指日可待。
  • 2019版《倚天屠龍記》即將上映,她卻最讓人期待?
    2019版《倚天屠龍記》即將於2月27日在騰訊視頻強力上檔,新版由蔣家駿執導,曾舜晞、陳鈺琪、祝緒丹、周海媚、林雨申、黑子、李東學、曹曦月等聯袂演出。其實,《倚天屠龍記》作為金庸的經典武俠小說,已經被翻拍很多次,讓大家印象深刻的當屬馬景濤版、吳啟華版和蘇有朋版。
  • 新《倚天屠龍記》錯在哪兒?
    眼下,由曾舜晞、陳鈺琪、祝緒丹、李東學、周海媚等主演的新版《倚天屠龍記》正在騰訊視頻播出,25年前的周芷若在新版中成了滅絕師太,還真應了那句話「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再加上去年金庸先生去世,很多人都想借著追劇的機會,重溫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然而,有多期待,就有多失望,豆瓣5.1的打分徹底擊碎了觀眾的幻想。
  • 新版《倚天屠龍記》開播 喀納斯成金庸筆下「冰火島」
    金庸在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描繪了一個神奇的小島,這個島嶼遠離中原,在茫茫大海之中。謝遜(黑子飾)、張翠山(李東學飾)和殷素素(陳欣予飾)在大海中因為船桅折斷,無法自行調整方向,被海風和洋流帶到了這個島上,《倚天屠龍記》的主角張無忌正是在此島上出生並長大,和父母、義父一起渡過了幸福的童年,每個讀完倚天屠龍記的人都有很大的疑問,究竟金庸描述的這個島嶼在什麼位置呢?
  • 新版《倚天屠龍記》今日開播 喀納斯成金庸筆下「冰火島」
    金庸在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描繪了一個神奇的小島,這個島嶼遠離中原,在茫茫大海之中。謝遜(黑子飾)、張翠山(李東學飾)和殷素素(陳欣予飾)在大海中因為船桅折斷,無法自行調整方向,被海風和洋流帶到了這個島上,《倚天屠龍記》的主角張無忌正是在此島上出生並長大,和父母、義父一起渡過了幸福的童年,每個讀完倚天屠龍記的人都有很大的疑問,究竟金庸描述的這個島嶼在什麼位置呢?
  • 新《倚天屠龍記》:這版翻拍不太行
    《倚天屠龍記》海報「金庸翻拍千千萬,倚天屠龍佔一半」。《倚天屠龍記》是被翻拍最多次的金庸小說之一。就電視版而言,在2019年版之前,已經有7個版本,分別是1978年鄭少秋版、1984年劉德凱版、1986年梁朝偉版、1994年馬景濤版、2001年吳啟華版、2003年蘇有朋版和2009年鄧超版。這些翻拍風格各異,但整體口碑不錯,也都有屬於自己的死忠粉。
  • 新劇《倚天屠龍記2019》來了
    《倚天屠龍記》2019版不是TVB出品的電視劇,只是在TVB播放,目前剛播放到了第四集,金庸大俠仙逝不久,小編謹以此劇向金庸大俠致敬
  • 吳啟華版《倚天屠龍記》為什麼好看?
    自從王晶公布新版《倚天屠龍記》陣容之後,討論之聲一直未停,有人誇讚港味十足,有人吐槽演員年齡偏大,至於成片如何我們暫時不知,也許延續王晶近些年一貫的「穩定輸出」,也許是另一部《追龍》。《倚天屠龍記》版本眾多,電影版的李連杰深入人心,電視劇版眾口不一,有人喜歡蘇有朋版,高顏值和童年回憶;有人喜歡吳啟華版,拍出了原著的味道;有人喜歡馬景濤版,武俠金曲無敵。
  • 駱應鈞第16次演金庸武俠,王晶版《倚天屠龍記》,白眉鷹王造型曝光
    金庸先生一生寫過無數經典武俠小說,當然很多的小說也被改編翻拍成了電視劇和電影。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個喜好,所以每個人心中的經典金庸劇集都不太相同。但在眾人心裡最記憶深刻的還屬1993年電影版《倚天屠龍記》,真的是大牌雲集,王晶執導,影片中趙敏身騎白馬回眸那一幕相信也再難超越。
  • 李東學父愛噴發!《倚天屠龍記》小童星甜喊爹
    記者李欣容/臺北報導在《甄嬛傳》裡頭飾演果郡王的李東學,在《倚天屠龍記》戲路大突破,詮釋武功高強的武當弟子張翠山,劇中飾演他兒子的小童星韓昊霖跟他培養出好感情,就連戲結束了都還是喊他「爹」。▲李東學。(圖/中視提供)李東學在一段受訪片段中提及,《甄嬛傳》對他而言是一個時代的造就,「在那個時期,大家都很年輕,但都很純,像是果郡王就特別的純,沒有玩一些油膩。」而這份真摯也可以在「張翠山」身上看見,例如願意為了感情犧牲奉獻等等,李東學說,「真正美好至純的愛情,是可以超越生死的。」▲李東學演的角色總是深入人心。
  • 新版《倚天屠龍記》:這版翻拍不太行
    《倚天屠龍記》海報「金庸翻拍千千萬,倚天屠龍佔一半」。《倚天屠龍記》是被翻拍最多次的金庸小說之一。就電視版而言,在2019年版之前,已經有7個版本,分別是1978年鄭少秋版、1984年劉德凱版、1986年梁朝偉版、1994年馬景濤版、2001年吳啟華版、2003年蘇有朋版和2009年鄧超版。
  • 駱應鈞第16次演金庸武俠,王晶版《倚天屠龍記》,白眉鷹王造型曝光
    金庸先生一生寫過無數經典武俠小說,當然很多的小說也被改編翻拍成了電視劇和電影。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個喜好,所以每個人心中的經典金庸劇集都不太相同。但在眾人心裡最記憶深刻的還屬1993年電影版《倚天屠龍記》,真的是大牌雲集,王晶執導,影片中趙敏身騎白馬回眸那一幕相信也再難超越。
  • 李東學:「面具背後」的執著與堅持
    在2019年版的《倚天屠龍記》中,他是「左手爛銀虎頭鉤,右手鑌鐵判官筆」的「張翠山」;《面具背後》的民國特警「徐繼發」和「富二代林奕晨」。而在這之前,他是《甄嬛傳》裡表面放蕩不羈,實則深情專一的「果郡王」;是《勇士》中驍勇善戰,信仰堅定的陳鐵金;是《中國推銷員》裡的勇氣與智慧並存,堅忍不拔的嚴鍵;是《紙婚》裡性格內斂嚴謹的公務員「管桐」;是《繡春刀》單純率性的「靳一川」……這些人物,是他又不是他,因為李東學早已融入了角色,完成了角色與自我相融合的塑造。
  • 說起武俠童話,TVB這版《倚天屠龍記》拍得味道純正
    金庸「射鵰三部曲」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習慣了郭靖、楊過兩位大俠領銜、「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協助攪熱的南宋江湖,我以為會「曾經滄海難為水」、難以接受《倚天》另起爐灶的元朝末年新江湖。大概是金庸太會講故事,或是我太「濫情」,《倚天》故事依然把我牢牢圈粉。
  • 金庸倚天屠龍記續集,矯龍驚蛇錄居然還有續集,號稱倚天大結局
    金庸武俠小說風行天下,於是就有不少武俠作者動起歪心思,寫起了金庸小說的續集。大家比較熟悉的金庸小說續集有《九陰九陽》、《劍聖風清揚》、《誰是大英雄》等等。這其中,滄浪客所寫的《矯龍驚蛇錄》是比較有名的一部金庸續書,乃是金庸《倚天屠龍記》的續集。
  • 《倚天屠龍記》最全版本battle!美女才能成就金庸經典
    故事也算是發展到了高潮,已經演到了《倚天屠龍記》的名場面,決戰光明頂。主角也全部現身。張無忌。而我們現在觀眾最熟悉的版本有5個。1993年,王晶拍的電影版《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而這其中最備受好評的就只有93版《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01年吳啟華、黎姿版和03年蘇有朋、賈靜雯版。
  • 智冠金庸《倚天屠龍記》:沒有它,可能就沒有以後的「群俠傳」系列了
    《倚天屠龍記》是智冠金庸「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上世紀90年代獲得金庸版權的智冠,經過中看不中用的《笑傲江湖》,以及平淡無奇的《射鵰英雄傳》之後,迅速就召集人馬把這本原著改編成了遊戲,並趕在1994年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