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無聊的時候,又把宮崎駿的《龍貓》看了一遍,一個人在屋子裡的孤獨感揮之不去,但是隨著電影的開始,治癒系的音樂和可愛鮮活的動畫形象又把我從孤獨中拉了出來。小的時候一直以為,動畫片是兒童的專利,因此對於那些看動畫片的成年人,我表示很不理解。而當自己成年以後,我才明白,有的動畫電影就像是一道隧道,隧道這頭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由現實和瑣碎日常堆積起來的單調,孤獨的世界。隧道的那頭,則是我們失而復得的童真。
有很多人曾經批評過這部電影,說相比較於宮崎駿的其他作品,這部電影的內涵結構和情節設計都遠遠弱了一個檔次,主題也不夠深刻,甚至有一味賣萌裝可愛的嫌疑。然而這部電影看似輕鬆活潑的表面下,實際上藏著豐富的人生內涵。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小孩與龍貓之間的故事,由於媽媽生病,兩個小姐妹隨著爸爸搬到了鄉村,在鄉村裡有一個傳說,傳說在山間有一群小精靈,但是只有當它們想讓別人看到它們時,它們才會現身。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妹妹看到了一隻很小的奇怪的生物,她跟著這隻小動物穿過了灌木叢組成的小小隧道,另一個世界在她眼前展開。
這部電影的溫馨,可以說是在殘酷現實和孤獨感的襯託下顯示出來的。即使在童年,也並非只有快樂和玩耍。一方面媽媽重病,一方面爸爸總要擔負起家庭的重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兩個小孩子潛移默化之間就會受到影響。而這與很多人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也許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空蕩蕩的大房子裡,一個人低著頭寫作業,因為害怕,要把所有的燈全部都開著。這些記憶會一直伴隨著我們,雖然有的已經遺忘,但是從童年開始缺失的安全感會在以後中慢慢顯露出來,而這部電影的治癒性則在於此,它某種程度上滿足了我們的幻想,有時候我們所需要的只是一個陪伴,而在這部電影裡龍貓則充當了這樣一個角色。
當爸爸晚歸時,兩個孩子在路邊等待,妹妹伏在姐姐的背上睡著了,雨水順著傘一路滴下來,這多像我們曾經有過的經歷,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一直這樣無助彷徨下去。而這部電影中的小主人公則是幸運的,在她們等待的時候,旁邊出現了一個灰色的毛茸茸的龐然大物,這個奇怪的生物就一直陪著她們,等待末班車,也因為它的陪伴,原本可怕的森林都顯得奇妙了起來。
很多人說龍貓的長相有點兇殘,長長的獠牙,誇張的鬍子,一開頭出場時,可能會嚇到小朋友。但是事實上,這個小傢伙卻受到全世界小朋友們的喜愛,龍貓造型的玩偶一經推出,便銷售一空。這是因為孩子們比我們想像的更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知道誰是自己的夥伴,不會簡單的因為外表而去判斷事物。
這部電影中也並不是全部美好的,比方說主人公的母親就重病在床,原本應該無憂無慮的童年,卻因為母親長久缺席,聚少離多,而變得傷感起來。而當母親突發疾病,龍貓的出現,帶著小孩來到了母親的醫院,才得以使危機解除。從這個角度上看,那些說龍貓只是賣萌的實在是沒有看懂這部作品。如果只是為了塑造可愛的形象,大可只設計一個平面人物,而這個小生物在這部電影當中活了過來,變得形象立體,甚至可以感覺到它在你周圍轉圈拿著小傘舉來舉去,歡呼雀躍然後發出一兩聲驚嘆的叫聲。
電影的主題,其實聯繫到了人生,不管人生多艱難,都會慢慢變好,這雖然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哲學命題,但是用這部電影表現出來,則是樸素中蘊含著深刻,平凡裡藏著不簡單。如果可以選擇,大概每個人都想有龍貓這樣的夥伴,倒不是說它能夠保你百歲無憂,而是當你需要幫助時,當你感到孤獨時身邊有一個人始終如一的陪伴,這就足夠了。
宮崎駿的電影一直以溫馨童真而出名,但是他的溫馨並不僅僅是營造出一個瑪麗蘇的完美世界,每個人都被保護得很好。恰恰相反,他筆下的社會環境很多都是充滿著苦難和痛苦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卻維繫出一個相對安全的結界,在這個結界裡,每個人的夢想被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