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韓國上映了兩部大片:《釜山行》和《隧道》。
我想向大家安利的《隧道》和《釜山行》講述的喪屍故事完全不一樣,他講述的是一件事故發生後,韓國政府和媒體的冷漠,將他們逐利的本性赤裸裸的擺在了觀眾面前。(韓國電影是真的敢拍。)
從《恐怖直播》,到《追擊者》再到《暗殺》,河正宇每一次的出演都足夠撐起整部電影,到現在,河正宇已經足夠代表大多數人對於韓國電影最大的期待。
很多人看這部電影是奔著河正宇去的,也的確,河正宇加裴鬥娜的組合,再加上黃金配角吳達洙,足夠保證這部影片的質量。三位大咖細節的表演,將我們的心帶進了那個困住男主35天的隧道中。
李正洙(河正宇飾),在回家經過一段隧道時,不幸碰上了山體滑坡,整個隧道轟然倒塌。他也被困其中。韓國政府很快注意到了這一事件,並且馬上派出救援隊進行搜救。
這時第一個諷刺場景出現了,搜救隊員進入到現場時,他們的第一舉動竟然不是開始營救,而是陪同著一幫打著滿滿官腔的官員來進行視察,他們說:「人困住了,就救,大家多辛苦一下。」用最敷衍的話語,救助隧道中最絕望的人。
除此之外,媒體也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在得知了李正洙電話號碼後,馬上撥打給了他,絲毫不顧及他可能需要在隧道中呆多久,他的手機電量是否還足夠與外界進行溝通,他們想的可能是:每一通電話,都可以收穫到巨大的收視率。
李正洙的妻子到了現場,但是當時的她被領導當成了作秀的工具,幾十號官員紛紛上前合照,以證明自己在這次救援中的作為。
整部電影的分界點是在李正洙被困的第17天。17天,是當時由於事故被困最長的時間記錄了。這一天,救援的通道即將打通;媒體表示將持續關注;領導表示將全力營救被困人員;另一頭的施工企業也表示,將停止施工,全力配合營救行動;李正洙也充滿了期待。
只可惜,圖紙錯了,救援的通道也挖錯了,再一次施工,又得需要十幾天時間,而十幾天時間,對於沒有食物、沒有水源的李正洙來說,又怎麼熬得過去?
這時,天下起了雪,施工的進程得再一次放慢,男主的手機也沒有電了,他徹底失去了和外界的聯繫。
後來,救援隊的班長因為操作失誤,意外身亡。他的死亡成為了放棄李正洙的一根導火線,官員們紛紛討論,收回救援物資,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媒體不再鼓勵李正洙;群眾也開始懷疑這起救援是否有必要進行下。
那麼,誰應該對班長的死負責任?關在隧道裡面的李正洙嗎?
救援工作停止。
李正洙的妻子因為班長母親的反問,女兒同學的閒言碎語,社會輿論的一邊倒,還要一幫專家「專業」的分析,她籤下了放棄救援的條例。
到底是經濟發展大於一個人的生命,還是這個事件已經沒有了利用的價值?
群眾態度的漠然,讓我們不僅反問:是不是慶幸自己沒有被困在隧道之中呢?
還好,救援隊長金大慶(吳達洙飾),並沒有放棄他,他在隧道中聽到了李正洙的聲音,在他的努力下,救援再一次開啟。
35天後,李正洙奇蹟般地還活著,他被營救出來了。
諷刺的是李正洙被營救出來後,對一幫第一時間他合影,而不是送他去醫院的官員豎起了大拇指,主持人在新聞中說到:「對整個國家表示感謝。」
影片最後,給了我們一個自由想像的空間,李正洙被救出來後,到底為什麼做出了大拇指?
雖然電影結局中,李正洙被救出來了,但放在現實中,可能沒有那麼好的運氣,所以希望每一個參與救援的官員,多多關注一下人的生命。
(提一句,咱們中國現如今的救援水平,真的強大太多了。)
#韓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