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國土七寶池裡蓮花的微妙莊嚴
無欺三寶之自性,除惡趣怖大勇士。
接引淨土勝導師,阿彌陀佛賜吉祥。
為使自他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能夠自在無礙地往生西方極樂,究竟圓成佛果,請大家發菩提心作如法聽聞。
是諸池中常有種種雜色蓮花,量如車輪,青形青顯青光青影,黃形黃顯黃光黃影,赤形赤顯赤光赤影,白形白顯白光白影,四形四顯四光四影。在七寶池裡面常常能看到各種絢麗多彩,光色奪目的蓮花。這些蓮花像車輪那麼大,其中青色的蓮花具有青的顏色、光明、倒影;黃色的蓮花具有黃的顏色、光明、倒影;紅色的蓮花具有紅的顏色、光明、倒影;白色的蓮花具有白的顏色、光明、倒影;青黃赤白四色的蓮花具有青黃赤白的顏色、光明、倒影。具體講解:極樂世界七寶池裡蓮花的微妙莊嚴是從大的三個方面來講的。從大小來講:大如車輪。《無量壽經》中說:「池中蓮花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按最小一由旬四十裡來算,池中的蓮花就非常大了。人間的車輪不會超過一丈,不能以人間的車輪定準。經中又說:「眾寶蓮花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眾寶蓮花周遍了極樂世界,每一朵蓮花有無量百千億葉,蓮花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實際上極樂世界的蓮花是隨著眾生的機感所顯現有大有小的。因地念佛功行殊勝的話,蓮花就會非常大;因地念佛功行低劣的話,蓮花就相對小一些。一、輪有「轉動」意。此蓮花能讓眾生託質其中,轉凡成聖。蓮花是孕育我們的地方,在蓮花裡轉化我們的身心結構,由凡夫的身心結構轉為勝者的身心結構。所以說蓮花是我們轉變凡軀的玄妙宮殿,是安頓我們法身慧命的神宅。二、輪有「碾碎」之意,如果前面有障礙的東西,車輪一軋過去,就會把這些東西碾碎,比喻能夠碾碎一切煩惱。三、輪有「飛行」的含義。此蓮花能周遍到十方世界接引念佛眾生歸於極樂淨土。我們在這個世間至誠念佛,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中就會出現一朵蓮花,蓮花標上我們的名字,將來我們往生的時間到的時候,這朵蓮花就會飛行過來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蓮花的體質:四色四光。蓮花的光是從色而發的,就像晶瑩的明珠能夠發光一樣。彼土的蓮花至極清淨,因此也是有光的,不像此土的蓮花有色無光。《無量壽經》中說到:「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赫然。煒燁煥爛。明耀日月」。所謂「四」是省略的說法,實際有無量種色光。「一一花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通過這一段經文就可以知道,四色四光就是省略的表示。其實蓮花有無量的色,無量的光。而且蓮花能放光,一一花放三十六百千億光,光中能化佛。每一尊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世界的眾生,宣說微妙正法。極樂世界的蓮花內外通透,是光明的體質,不像我們這個世界的花有固定的形質。當這絢麗的光色照下來的時候,水面會出現與之相對應的顏色的影像。蓮花還能旋轉,隨之水面的光影也是不斷的旋轉,像這樣百千種光色不斷的旋轉、交錯,形成極美妙的風光。微的德相:「微」有精微、細微的意思。如《觀經》所說,「一一葉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為「細微」。一、感應冥符妙,譬如此方才念佛,彼方就出花。而這裡念佛有勤有惰,花也顯現有榮有枯,感應非常妙。二、動靜一源妙,當行者淨業成熟的時候,彼方的蓮花會從空中來到此土迎接念佛行者生入彼國。這是動靜一源妙,也就是動和靜都是從一個根源出現的,都是如來妙心所現。三、大小不定妙,極樂世界的蓮花,從一由旬到無量百千由旬之間有無數種類,隨著眾生的心而顯現。四、主伴相參妙,一朵大蓮花,作為主在中間。又有無量百千億蓮花作為眷屬,在周邊圍繞著這朵大蓮花。五、勝劣分明妙,隨著行者的淨業有上中下等各種品類,就顯現出勝劣不同的蓮花。乃至無量品類見無量蓮德。六、凡聖兼成妙,諸佛菩薩也坐在此蓮花當中,凡夫也坐在此蓮花當中。總之,此蓮花能孕育一切凡聖。七、寒暑不遷妙,不論嚴寒還是酷暑,都是不遷不變的。不像我們此方有春生秋枯,極樂國土的蓮花亙古常新,永遠沒有生住異滅的變壞相。通過以上種種微妙就知道蓮花是如來妙心所現,是不可思議的,這是妙的德相。所謂的「香」要與此土相比較。我們此土的蓮花出自汙泥,從汙泥中長出來,然而卻出現清馨淡然的花香,這叫做「穢中香」。而彼土的蓮花,不但光特異,香氣也特異。芬芳馥鬱,無法言說,是無與倫比的香,是香中香。這是香的德相。此方蓮花出自汙泥,然而卻仍然清淨,這是「垢中潔」。而彼土蓮花從金沙裡出根,從德水裡開花,是無與倫比的潔淨,這叫「潔中潔」。以上講到蓮花三個方面:大如車輪、四色四光、蓮花四德。其實這裡也僅僅是略微做一個表示,透露一點消息,以便讓我們生起嚮往之心。實際上極樂世界裡的萬千景象,根本沒辦法用人類的語言描述。因為相比於極樂世界裡的種種妙莊嚴相,一切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那窮微極妙的風光,是再靈妙的筆也畫不出,再善妙的辯才也贊不盡的。我們現在就是因為沒有去過,心裡沒什麼概念,才發不起嚮往之心。如果哪一天把你帶到極樂世界去看一看,決定會歸心似箭。那時必定會像蓮池大師所說:「知此而求生淨土,萬牛莫挽矣!」所以現在修行的重點,就是通過不斷的聞思經論去了解極樂世界的這些殊勝功德莊嚴。真正了解的話,照樣也會生起萬牛莫挽之心的。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重要提示:阿彌陀佛,本資料未經定稿審核,僅限於個人作為輔助學習資料使用,切勿流通。恭敬合掌感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