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出行,難道真的是去獵豔,真相在這裡!

2021-01-18 小莫九點半

現代看慣了諸多的影視劇的我們,對於一些比較冷門的歷史知識的了解,也是被這些影視劇所影響著的,進而認為他們演的就是歷史的真相,但是事實卻是恰好相反的,經過所謂的藝術加工的歷史就不再是歷史事實了,而只是一種藝術形式而已,我們也這能當作娛樂休閒的一個作品來看而已。真正的史實還是要自己查找閱讀才能得到的。

小時候受這些影視作品的影響較深,以為清朝的皇帝尤其是康熙、乾隆這兩位經常出行,南巡北巡之類的就是去多管閒事順便和美女調情的,自己當時就覺得這皇帝的位子也太好做了吧。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真實的情況是一個皇帝出行就算是真的比較精簡的話,那也不可能是真的只帶幾個人的,這明顯就是找死嘛。而且所謂的南巡和北巡也是提前就告知當地的官員的,最大的目的是檢查一下當地官員的政績和實際情況,而不是所謂的遊山玩水。

好比現在的國家領導人出行似的,一定是場面比較宏大的,而不是偷偷摸摸進行什麼微服出巡,這顯然是不現實的,萬一死在了路上到時候都沒人知道啊,屍首可能都找不到,這樣的話事情就很麻煩了,而且在別人的地盤上還是槓不過別人的,有時候還是提前的震懾比較有用,逼急了的話那些地方的一霸可不管你是怎樣尊貴的身份的,直接就把一行人致死也不是沒這個可能啊!

而且就算是外出巡視自己的國家治理範圍內的政治情況也是需要帶足人手的,萬一出點啥事也是可以隨時支援的,最重要的是裝備齊全了之後自己的身份可以得到很好的證明,行事也比較方便。而且政治原因的關係使得他們這些下江南的皇帝更加的辛苦了。據統計清朝時皇帝出巡最多的一個朝代,原因無外乎是執政的皇族是少數民族,需要穩定民心和了解安撫那些曾經交好的少數民族,防止出現叛亂等危害社稷的大事。

乾隆朝時期曾經六次下江南進行出巡,江南地區多富庶,是重要的產糧大地和人口集中地,農業和經濟都是比較重要和發達的,稅收的佔比格外的大,算是國庫的重要貢獻地之一,皇室所食用的貢米都是出自這裡的,自己每天需要進嘴的食物,自然要重視起來的。當然其中還是有欣賞風景的原因的,畢竟清朝的京城在北方,南北方的風景和環境差異還是很大的,長期在北方的人對於難得一見的南方的秀麗景色,還是很感興趣的,再加上這些秀麗的景色和山水確實是養出了很多長相嬌美溫柔的女子,這也是皇帝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啊!

康熙朝的時候也曾經進行過幾次的北巡,這樣的出行要歸因於蒙古一族的不安分,和當時的康熙對於蒙古的友好的態度和拉攏的想法。為數不多的這些北巡都是因為政治原因所進行的,但是名義卻是用的狩獵的名頭,就是讓八旗的優秀子弟和蒙古的勇士在一起切磋比試的一場盛事。

兩朝的皇帝南巡都有震懾軍民,鎮壓那些企圖造反的文人或是農民階級的用意,因為乾隆朝的時候南方因為糧食充足的原因,有足夠的本錢起兵叛亂,所以時常的發生一些反對滿族統治的漢人造反運動,這就需要皇帝時不時地去實地考察一下具體的情況,以防自己的糧庫在不知不覺之間就被人佔領了。不過不管是什麼原因,自古皇帝出巡都是消耗極大的,不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總的來說是不太可取的行為。

相關焦點

  • 末代皇帝溥儀和那英的父親照片曝光難道那英真的是慈禧太后的後代
    溥儀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任皇帝,而那英是著名歌手,是現今歌壇大姐大般的存在,這兩人會有什麼關係呢?原來有人扒出了一張過去的老照片,這是一張關於那英父親那紅生和末代皇帝溥儀的照片。難道那英真的是格格?那英父親和溥儀什麼關係?
  • 為何明朝皇帝普遍偏胖,而清朝皇帝普遍偏瘦?老祖宗的養生智慧
    ,明朝的皇帝看上去總是普遍較胖,相當富態,而清朝的皇帝看起來一個個都是面容清瘦,身材苗條。  要知道,同樣都是皇帝,夥食再有差別也不會出現吃不飽的情況。畢竟封建社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明朝皇帝御膳的檔次也是節節高升。明朝沒有御膳房這麼一說,而是一個叫光祿寺的地方專門執掌皇室夥食,這裡比御膳房要大得多,飯菜的製作規格自然也可想而知。  《明會典》裡有雲「凡歲派光祿寺牲口十萬隻,上半年五萬隻,下半年五萬隻。」可見皇家一年要消耗多少食物。為了養胖皇帝,光祿寺可以說是盡心又賣力,他們製作的菜餚,都是猛火高油,魚肉齊上,非常油膩。
  • 康熙作為清朝皇帝,為何要去給明太祖掃墓,甚至三跪九叩
    祭奠經歷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也是在第一次前往明孝陵。  康熙三十八年,他第三次南巡到明孝陵,這次康熙便在這裡題了「治隆唐宋」四個字,而立這塊碑的人,正是曹雪芹的祖父、當時的「江寧織造」郎中曹寅。
  • 難道真的因為鬧鬼,溥儀四字說明真相
    難道真的因為鬧鬼,溥儀四字說明真相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屹立在中國首都中軸線的中心,被世界認定為,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的故宮,一直是北京獨有的標誌之一,每一年當中,世界各地的不計其數的遊客都慕名而來,作為古代偉大的帝王居所,能夠遊覽一番,也不枉此行,不過令人很多遊客質疑的是,北京故宮並非所有的地方都開放,平時能夠參觀的地方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昏庸,清朝皇帝最勤政?
    從影視上了解歷史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明朝似乎無道昏君很多,而清朝皇帝似乎個個勵精圖治,「堯舜禹湯」。然而,有人可能會問:這符合歷史事實嗎?今天看鑑君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真相。其實之所以會造成大多數人印象中,清朝皇帝比明朝能幹的原因,多半來源於勤於政事的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在位時間都很長,因此加深了人們的好印象。
  • 清朝皇帝納漢妃算違規麼?
    近些年輪番熱播的清宮戲,塑造了各式各樣的清朝皇帝形象,或雄才大略或昏聵無能,或處處留情。
  • 清朝雍正皇帝,既然留下殺弟的證據,這是真的嗎?
    因為清代距離現代時間較近,所以有關清朝的各種資料極為豐富,除官方史料外,民間傳說、稗官野史也不計其數。但就像在網絡上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手」們應該知道,民間傳說這種東西往往是三分真假。現在我要跟大家講的是,清朝有更多爭議的皇帝,雍正。
  •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是什麼?
    需要指出的是,其實金瓜子並不是清朝特有的,只是因為到了清朝,金瓜子成為了皇帝的御用所以才顯得各位珍貴。在此之前,比如明朝,就有明令規定,民間不能流通碎金。而清朝的標準,金銀兌換大約1比10,也就是說一顆金瓜子接近當時的一兩,相當於10兩左右的白銀 。如果皇帝隨便獎賞金瓜子,那說嚴重點可能會影響到貨幣市場。所以金瓜子具體每次打賞多少是不一定,這得看看皇帝的心情還有受賞的人的功績,總不可能每次就一抓一大把,估計皇帝都得肉疼。  金瓜子在古代能換錢嗎?
  • 《推背圖》第三十三象詳解:皇帝半數幼年登基,精準預測清朝國運
    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品史官阿Sir,專注國學文化的分享和傳播。如果在看文章的你正好對國學感興趣,那不妨給我留個關注,我將帶你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又到了每日的推背時間了,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第三十三象。
  • 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嘉慶皇帝的悲劇程度要看怎麼說了,要是比起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嘉慶皇帝的處境肯定是最悲劇的皇帝,可要是比起他之後的幾位皇帝,嘉慶皇帝處境是最不錯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呢?不過對當時的嘉慶皇帝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除了年號從乾隆改為嘉慶以外,其他的沒有任何的改變,乾隆皇帝依然居住在養心殿內,依然把持著朝政大權,甚至在外國使節來訪清朝的時候,乾隆皇帝說出朝政大權依然歸他的話,這個時候嘉慶皇帝也在身邊,嘉慶皇帝表面上陪著笑,心裡一定是悲傷的,此時嘉慶皇帝的心裡也一定在想,我這個皇帝沒有任何的權利,當著還有意思嗎?
  • 清朝皇帝後裔滿街跑 元朝皇帝後裔卻難得一見
    撰稿:馬奇我們經常在很多場合看到清朝皇帝後裔,愛新覺羅到處都是,尤其是北京、瀋陽、天津等地,只要有書畫、收藏
  • 清朝皇帝順序(一)
    清朝,愛新覺羅的天下,馬背上的天下,也是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第一個是元朝),清朝歷經268年,只有12個皇帝,少吧,
  • 細析清朝皇帝「龍貌」~續篇
    道光長的和之前的皇帝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清朝皇帝的臉自此開始變小。從上期我們我們的分析可以發現清朝的皇帝大多有東北爺們的範,那體態啥的都比較「粗獷」,但是。。但是。。這道光這是「奇葩」!話說面相真的能代表福相嗎?!我覺得是比較迷信的,反正我不太信。但是如果嘉慶在位時期還有點迴光返照之象,那麼道光開始清朝就真的無藥可救了,鴉片戰爭徹底撕裂了中國的大門,再也無處可躲。衰敗之勢無法逆轉。要說道光真的不算有多昏庸無能,反而以「勤儉」著稱,這就沒辦法了,唉╯﹏╰唉!        道光絕對絕對長得不可描述,這是天生缺憾了,害!
  • 清朝最牛的王爺,兒子是皇帝,孫子也是皇帝
    在古代,除了皇帝之外,地位最高的就數那些皇親貴族了,他們大多都有自己的爵位,而這個爵位是世代相傳的,可以說這個頭銜就是家族的象徵。就好比清朝,就有著明確的爵位等級。只要是皇子都會有親王的稱號,但是這個爵位會一代比一代低。
  • 清朝皇帝順序及名字
    1、努爾哈赤;  (1559—1626年)  努爾哈赤在位11年時間,也是清朝第一位皇帝,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清朝可以說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3、順治皇帝 (1643年--1661年)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6歲繼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主要擊敗了各種抗清的勢力,完成清朝統一。在位時間18年。
  • 大明皇帝中唯一被清朝稱讚的
    《明史》是清朝人編的,把朱元璋醜化成鞋拔子臉,朱棣是位篡位者,朱瞻基是出了名的蟋蟀皇帝,朱祁鎮北狩一年那就更不堪了,朱祁鈺坑害兄長,朱見深專寵萬貴妃,朱佑樘一個老婆,朱厚照那就是典型的壞皇帝,朱厚熜二十多年不理朝政,朱翊鈞那更是清朝最痛恨的人,朱由校木匠皇帝,唯獨朱由檢勤勤懇懇,但是亡了國。
  • 清朝難道有13位君王?專家:還真有
    記得很小的時候看過一部很早的清朝宮廷電視劇叫《滿清十三皇朝》,當時看完以後,對清朝歷史很感興趣,剛好那時候有少年宮,就去圖書館查了相關史料,卻發現不管怎麼查,清朝皇帝列表都是12位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清仁宗嘉慶,清宣宗道光,清文宗鹹豐,清穆宗同治,清德宗光緒和最後的末代皇帝宣統帝溥儀,怎麼算都只有12位皇帝
  • 清朝皇帝的陵墓,為什麼只有一半在北京,其他的在哪兒?
    清世祖繼位後僅僅幾個月的時間,清軍就順利地進入關內,在擊敗了佔領北京城的李自成後,清軍隨後佔領了北京城,之後清世祖福臨和皇室宗親以及朝中大臣們,去往北京,清世祖福臨在北京紫禁城的武英殿登基,正式統一全國,從清朝的清世祖福臨開始到清清德宗載湉都葬在了北京,只是所葬的陵墓有所不同,而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則葬在了清西陵不遠處的華龍皇家陵園,為什麼沒有著重提華龍皇家陵園呢
  • 清朝的皇帝去後宮不能做的事情?現在成為了清宮戲中最長的部分!
    在現在市面上的清宮戲裡都是顯示皇帝一手掌握無上的權力,一邊擁有後宮佳麗三千人,但這往往與歷史不相符,像是皇帝想要去哪個宮找哪個嬪妃就去找誰?不可能真的發生,因為翻牌子就像是抽籤一樣,除了皇后有每月固定時間外,嬪妃都是需要被翻木牌來決定誰來服侍皇上。
  • 晚清老照片:同治皇帝瑜妃年輕時姿容絕代,大臣騎馬出行威風凜凜
    圖中右女為同治皇帝瑜妃,瑜妃為赫舍哩氏,年輕時姿容絕代,豔冠後宮,並且精通文墨,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只是,瑜妃十分不幸,入宮沒幾年同治皇帝就駕崩,19歲做了寡婦。八國聯軍入侵時,慈禧太后自己跑了,卻將後宮許多妃嬪丟下。八國聯軍佔領紫禁城時,瑜妃出面聯絡在京大臣商議對策,派人與聯軍達成協議。因此後宮妃嬪未受羞辱。直到1932年,以76歲高齡壽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