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情緒如猛虎,傷人傷己

2020-12-19 青雲心理工作室

情緒如影隨形。

它就像是身體的一部分,看不見,但卻真實地存在著。

有時我們能感受到它,有時不能。

當強烈的負面情緒產生時,有些人不僅沉溺於其中,還會對自己身邊的人隨性地發怒,而有些人卻能撫平自己的負面情緒。

情緒,只屬於你自己,和別人無關。

當你評判別人的時候,你忘記了自己是誰,忘記了你的目標和你的願望,還有最重要的,你忘記了你的感受,也忘記了自己評判的目的。

認識到這一點,很難,不是嗎?

面對自己的害怕,有幾個人能坦然面對?

有幾個人能平靜地接受?

面對不了,接受不了,怎麼辦?

就去控制比我們弱的群體,讓自己滿意,而讓自己沒有機會去體驗這種情緒!

你會發現,那個情緒總會按了葫蘆起了瓢,東方不亮西方亮,

你控制了這個控制不住那個,最後自己筋疲力盡,怪自己怎麼生了個這樣的孩子?

怪自己怎麼遇到了這樣的伴侶……?

因為,情緒的根源在你心裡,除非你自己去面對,誰也救不了你!

當我們感覺受到傷害時,其實和別人沒有關係,只是因為他們觸碰到了那片我們自己都不能接受的脆弱和傷痛。

當我們感到憤怒、傷心和痛苦時,是因為只從自己的角度和感受去看事、看人,只用自己的經驗和經歷去評判他人,只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觀點和情緒,沒有看到事情的全部。

無數個心理諮詢案例的梳理,給我的共同感悟是:

無論是對人的憤怒、恐懼、怨恨和厭惡;

還是自己的內疚、哀傷、羞愧和自責,很少和事實本身有關,是我們的想像使我們陷入苦海,並非事實本身。

比如有人批評了我們,也許他說的很對很有道理,但是我們依然很不高興。

因為理性雖然知道自己被批評是有原因的,但是情緒上認為自己的價值感被削弱了,因而感覺會很不舒服。

如果說理性關注的是對與錯的話,那情緒關注的就是利與弊,對我們自身有利還是有弊。

所以女人生氣的時候,男人講再多的道理都是沒用的

而女人在情緒中體驗到的是:絕望——這個男人給我帶來的絕望。

【絕望=苦難-意義】

什麼是絕望?

就是我們對事物徹底的失去了信心。

絕望的公式來源於我們熟知的人物維克託·弗蘭克爾。

在一個人的低谷時期,苦難是一個常量,那麼為了降低絕望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更多意義。

正如我們的付出一樣,當我們認為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沒有任何價值時,絕望很容易降臨,這在感情中體現的尤其明顯。

我們可能在家庭中體會過對父母的失望,在感情中感受過對另一半的失望。

失望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當我們的期待沒有達成時,我們很容易陷入失望。

通常而言,我們會把情緒分為「積極情緒」,如快樂、喜悅、興奮等,而把悲傷、憤怒、恐懼、焦慮之類的情緒視作「負面情緒」。

我們可能會希望自己能夠多一些積極情緒,把積極情緒看成是自己的朋友,而會討厭消極情緒,把它們看成自己的敵人。

實際上,這種認知是比較片面的。

任何情緒,能夠在演化的過程中產生並保留下來,都有著它的積極意義所在。

當動物憤怒時,會炸毛讓自己體型顯得更大,同時會發出嘶吼來警告和嚇退對方。

而對於我們來說,表達自身的憤怒,是捍衛自身權益的一種重要手段。

不表達憤怒,別人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犯你的權益。

厭惡讓我們迴避有害的事物,恐懼讓我們遠離危險,悲傷有利於促進人際關係的聯結。

對於個體的生存和發展,情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任何情緒,都在給我們傳遞某種信息。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旦人周圍的事物產生變故,尤其是產生自己無法招架的變化,第一潛意識情緒不是憤怒,而是無助。

我們的憤怒,大多就源於這種潛意識中的無助。

我們在無助些什麼呢?

對周遭環境的不滿所產生的憤怒,一方面是在不滿別人,同時也在厭惡自己,厭惡自己無法脫離這個苦海,沒有能力,也喪失了勇氣和擔當。

對自我有不滿和厭惡,又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於是就特別容易把自我的將就轉嫁到別人身上,這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他們用憤怒來懲罰別人,同時也在懲罰自己。

無助於無法保持時刻的寬容和平和。

心理學家認為,在人的諸多情緒中,憤怒是最容易被轉移和質變的,它能夠遞增為情緒的其他表現方式,稱之為:憤怒的三次方。

有些人的憤怒,是在不斷地質疑別人:

為什麼你不懂我?

為什麼你不顧及我的感受?

為什麼你不遵守約定?

還有些人的憤怒,是在不斷地要求別人:

你一定要做自己,你一定不能懦弱,你一定要把這些事做正確。

但這些聲音的背後,都隱藏了一個聲音:

為什麼你做不到我也做不到的事情?

許多對別人的指責,實際都是對自己的指責,因為無法做到某個地方,於是苛求別人必須做到,來給予自己希望,別人能行,自己肯定也沒問題。

但現在別人做不到,寬容和平和都銷聲匿跡,只剩下了苛責。

把對自己的要求投射出去,來掩蓋自我不足的短板和恐慌。

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裡包含著非常多重要的信息,打開這個信息,就像打開一封來自於我們的身心的信,從這個意義來看,負性情緒像個忠實的信差,就像一位郵差:

如果你沒收到身心的信息,這位郵差一趟趟的送過來;

白天你不接收信息,晚上還會不請自來——就像我們在夢中會一次次收到潛意識的信息。

越重要的信息,情緒越大,情緒會反覆提醒我們讀懂它。

抗拒的,會一直持續,特別是我們對待自己的情緒。

如果你感覺自己被負性的情緒包圍,先不要自我批判,每一個情緒背後都有沒有被滿足的需要。

除了看清楚我們的需要之外,了解負性情緒的另一面——每一份負性情緒的積極正向的意義也能幫助我們化解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情緒是我們對自己生活滿意度的晴雨表,你是否成功與幸福和情緒息息相關。

把握好了情緒,就把握好了人生。

引起情緒波動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是成就自己的機會。

當你對自己的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人際關係不滿意的時候,你為自己做了些什麼?

我的情緒失控了,我的情緒為什麼失控了呢?

發生了什麼?

我要崩潰到什麼程度?我要把自己的生活攪碎到什麼程度?

你為此做了哪些建設性的事情,你又為此做了哪些破壞性的事情?

你是你生活的決策者。

很喜歡紀伯倫的散文,摘取了下面這一段分享給大家

彼此相愛,但不要讓愛成為束縛;讓愛成為奔流於你們靈魂海岸間的大海。盛滿彼此的杯盞,但不要只從一隻杯盞中取飲。彼此互贈麵包,但不要只向一塊麵包取食。起歡歌曼舞,但要保持各自的獨立。魯特琴的琴弦也彼此分開,即使它們為同一首樂曲震顫。奉獻你們的心,但不要讓對方接管。因為只有你的手才能接納你的心,任何人都無法勝任和替代件事情。站立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近;因為殿宇的支柱總是彼此分離的,橡樹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陰影下生長。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

相關焦點

  • 鄭爽抽菸飆髒話撕網友:情緒失控的人生,註定傷人傷己.
    這些年,鄭爽整容,抽菸,飆髒話,撕網友,也算敗盡了路人緣,她從「別人家的孩子」變成了失控的「長期叛逆少女」, 她對外界的情緒反應就像噴湧而出的火山,無法抑制。 太過情緒化的人,最終傷人傷己 培根說,易激怒是一種卑下的素質,受它擺布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弱者。
  • 情緒管理: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賴杞豐
    ——題記現代社會如此忙碌與煩躁,有情緒、情緒大真不是一件怪事情。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顧客在火鍋店因出言不遜而被燙傷事件,讓「垃圾人」一詞再度熱了起來。我不是很喜歡「垃圾人」這個詞彙。因為人都是一樣的,沒有如此優劣之分,行為有對錯,但感受沒有,內在的感受都應該得到尊重。
  • 「震樓神器」以暴制暴傷人傷己
    而網上對「震樓神器」更是一片好評如潮,網友們表示,自從用了「震樓神器」,樓上的鄰居紛紛「幡然悔悟」,「小孩不再跑來跑去了。」「晚上不放歌了。」「拖地也知道輕一點了。」的確,有時候,「互相傷害」、以暴制暴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卻是短時間內的,且會傷了鄰裡感情,更有違法的嫌疑。「震樓神器」只是製造矛盾的「神器」,而不能真正解決鄰裡矛盾。買個「震樓神器」並不貴,幾百元就行了。
  • 《被討厭的勇氣》: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與他人無關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看點心理學的書籍,因為每個人都想好好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和接納自己,同時也要了解他人。不過有人好像對哲學多少有點畏難情緒,覺得它很高深,閱讀起來很晦澀,的確像康德、叔本華、尼採等大哲學家的著作,真的不容易理解。
  • 嶽雲鵬曬午餐,劉筱亭「吃餃子」的梗被刷屏,咋就成了傷人傷己?
    嶽雲鵬曬午餐,劉筱亭「吃餃子」的梗被刷屏,咋就成了傷人傷己?唯粉也無所謂,不能理解的是有些唯粉在維護偶像的時候卻要傷及到其他人。比如偶像的師父,師兄弟等等。於是德雲社有相聲演員也很無奈的警告有些粉絲,稱他們是「毒粉」,因為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師父和師兄弟受傷。
  • 冬季劇《被討厭的勇氣》心理學:你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
    「日常生活に不満があっても、このままの自分が楽であり安心だ。あなたの不幸はあなた自身が選んだものです。」「即使生活中有不滿,保持自我是最快樂也是最安心的。你的不幸都是你自己選擇的。」・お話しのなかでアドラー心理學をこう絡めて來たかーと。面白いです!・每句話都滲透著個體心理學的內容。很有趣!這其中最讓人在意的, 果然還是「個體心理學」這一概念吧。個體心理學是指A.阿德勒的精神分析心理學體系,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
  • 聰明的人,都懂得控制情緒
    但有時候情緒就是一把雙刃劍,不僅傷人傷己,還會影響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控制不了情緒,傷人傷己看過這樣一個故事,男主人早上起床後洗漱時,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漱臺邊,妻子怕被水淋溼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
  • 關於負性情緒管理,心理學有話要說
    陪孩子寫作業,總壓不住內心的怒火,最後噴發了,然後你和孩子都哭了;只是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然後做出一些傷人的事情或者說一些傷人的話,傷害了身邊的人,自己也後悔不已……上面描述的這些情況有沒有在你身上發生過?這些都是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惹的禍,結果是傷人又傷己。
  • 持戒二:惡言惡語 不傷人則傷己
    惡言惡語常常傷人最深。而且,惡言對人,倘若別人不為所動,最終受辱的還是自己。——題記佛經中也有一則關於惡言自汙的故事:有一個人聽說致遠大師是一個大善的修行人,會行大仁慈於眾生。因此他就故意找到致遠大師的住所,當面對其破口大罵。
  • 超實用溝通心理學,還再說傷人、傷己的話而不知
    這是評論;而觀察是:「你吃完飯就在沙發上坐著」注意類似總是、每次、從不、至少等都是暗含著評論,當你這樣說就很難有效的溝通。若果我們的表達言過其實,別人就可能產生逆反心理,而不願做出友善的回應。在書中說,非暴力溝通是動態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論。
  • 《步步驚心》:若蘭對常青山的「深情」,傷人又傷己,很不值得
    了解歷史的人都清楚,在盛行男尊女卑思想的古代,女子的地位極其地低,不僅無法做主自己的婚事,而且連自己的婚姻都無法掌控。男人可以納妾,也可以休妻,七出之條成為了摧毀女人一生的利器。 一旦女人得到了一紙休書,就不僅會被趕出婆家,名聲受損,而且家族也會因此蒙羞,親人的指責和輿論的壓力足以把一位被休的女子逼上絕路。
  • 所有壞情緒,最後買單的都是自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網上有句話說:理想生活總是風花雪月,可現實卻是金戈鐵馬。的確,在這個快時代的節奏裡,每個人都有太多自我掙扎的瞬間。
  • 心理學:婆媳共處,被她欺凌,為對方找理由是對自我人生的不負責
    婆媳之間相處,為什麼被欺凌的一方會為欺凌自己的人找理由呢?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期望定律以及認知失調惹的禍。 期望欺凌自己的人能夠對自己好一點,家庭和睦一點,感念自己的隱忍、包容,誤以為只要自己對對方足夠的包容、隱忍,對方就不會再傷害自己。
  • 做人,別玩弄感情,別傷人心!
    傷什麼,別傷人心;玩什麼,別玩弄感情!心被傷了,會痛;感情被玩了,痛不欲生!千萬不要讓真心對你好的人寒心,更不要讓真心愛你的人傷心!
  • 所有關係,都是這樣變淡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還記得上次和你好朋友聊天是什麼時候嗎?還記得上次你們見面時什麼場景嗎?還記得你們曾經的約定是什麼嗎?都說,人是一個容易遺忘的動物,說的有點道理!
  • 性格痛點之土象篇:憋出來的脾氣,非怒即炸,傷人傷己不可控
    有些人的脾氣看上去很好,忍耐性很強,但往往像這樣的人在情緒過後做一些決定的時候,結果往往是徹底的。而有些人看上去脾氣不好,但實際上像這樣的人在情緒過後,並不會做什麼徹底的決定,那麼問題便是「這兩種人,誰的脾氣更好呢?」
  • 控制八種情緒,方能控制人生
    (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活在世上,總有各種不同的情緒,正是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有不同的滋味
  • 丈夫忘買雞腿被妻子捅死:情緒失控,到底有多可怕?
    而從中醫角度上分析,人體生氣最傷的臟腑為肝。肝主情志,喜條達惡抑鬱,善於「疏洩」。1.當情緒快要不受控時,三十六計,走為上。在憤怒到達臨界點時,任意一個細微的舉動都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避免情緒失控的第一點,就是要立刻離開讓自己生氣的人或者環境,找一個沒有這些事物的地方,再讓自己冷靜。
  • 學會管理情緒,是成長的開始!七張圖教你與壞情緒真正做朋友
    處理各種複雜的情緒,是我們生活中無可避免的一大主題。當負面情緒來襲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很難受,甚至完全被情緒淹沒、主宰,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為。壞情緒像情緒野獸一樣,本人都控制不了,四處咆哮,到處撞擊,傷人傷己。
  • 《我們倆》反傷式情感表達,讓愛成了傷人的匕首,傷害越大愛越深
    老太太每天都很早起床,總是一個人孤獨地坐在門口,小馬總起的晚。也許是擔心小馬遲到,也許是因為覺得孤獨,想要找個人吵一吵,讓院子熱鬧起來。不甘寂寞的老太太便用自己的拐杖不停地敲擊地板,故意想把小馬吵醒。見小馬一臉不高興的出來洗漱,老太太卻暗自心生歡喜,嘴角露出一抹笑容。老太太想要叫醒小馬,卻不願直接表達,而是選擇用敲擊地板的方式去吵醒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