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阿來任文學顧問,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項目啟動

2020-09-05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啟動儀式現場。

最近,由中國青年報社、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培育,聯合紹興漢寧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寧波漢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40集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舉辦了發布會,該劇已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廣媒)字第89號立項報備,並將於2021年6月開拍。

據介紹,《天地人心·王陽明》由李偉導演執導,這部歷史正劇將記錄王陽明自1472年出生直至1529年離世的一生經歷。根據李偉介紹,《天地人心·王陽明》劇本歷經6年打造,在再現這位重要歷史人物一生的同時也力圖記載那一段歷史的波瀾壯闊,更將著墨於闡述心學哲理,以有根據的歷史故事展現王陽明對心學的實踐與傳授。

王陽明的一生也有很多「看點」:他十七歲時曾在官署格竹,立志追尋天理做聖賢。他彈劾「立皇帝」劉瑾被貶為龍場驛丞。他在龍場悟道,繼承了陸九淵的「心即理」觀點,並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觀點。劉瑾倒臺後,他從龍場走出來,用兩年時間肅清了盤踞在贛南的匪患。繼而寧王謀反,他率兵平叛,雙方經過四十二日大戰,最終戰勝了寧王。

阿來致辭。

後來,隨著陽明心學的傳播威脅到了程朱理學的地位,內閣首輔楊廷和下令拆毀陽明書院,又派他去廣西平亂。他達到廣西,當地匪首主動投誠。工作結束後,病入膏肓的王陽明向朝廷提出回家養病的申請,但朝廷命他繼續擴大戰果。他認為安定地方是「王道」,繼續擴大戰果是「霸道」,這有違良知之學,於是他返回了家鄉。在江西青龍鋪病情危急,學生周積問他還有什麼遺言嗎?王陽明笑答:「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擔任該劇文學顧問的作家阿來表示,「王陽明在中國知識分子中可以說是開一代風氣,再次探尋他的心路和思想對於當下的我們意義非凡。王陽明的心學是值得每個中國人去了解的,它把很多時候空對空的思想轉化成了實際行動,具有非常的價值。」阿來說,「2020年是很不尋常的一年,在這個特殊的大環境下,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文化應有的意義,文化絕不僅僅是娛樂,它應該是引領是教育。」

中國青年報社(含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黨委書記張坤談道:「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雖然王陽明的一生充滿傳奇,但他和我們一樣,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苦有樂、有彷徨有挫折的普通人,他從小立志,以人人皆可成聖賢的人生追求,以濟困救世、明德親民的家國情懷,以『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的寬闊胸襟,事上磨鍊敢擔當,知行合一致良知,成就了一番立德、立業、立功的大事業。」

據介紹,該劇在前期創作過程中,報社影視部多次帶領主創人員先後赴浙江、江西、貴州等王陽明生前行走和生活的地方採訪、採風和編創,與當地政府尤其是王陽明的故鄉紹興市委市政府進行深度溝通,並得到地方政府的認可和支持。

紹興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丁如興認為,紹興是王陽明生活時間最長、留下遺存遺蹟最多的地方,也是陽明心學的萌發地、成熟地、傳播地。

作為《天地人心·王陽明》出品方,中國青年報社、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曾出品多部影視作品:如獲得第12屆「五個一工程」獎、第29屆飛天獎一等獎的電視劇《我們的法蘭西歲月》、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景德鎮》、共青團十六大獻禮片《以青春的名義》等。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劉威

相關焦點

  • 阿來任文學顧問 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啟動
    阿來任文學顧問 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啟動 陳劍 攝阿來任文學顧問 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啟動 陳劍 攝中新網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高凱)「事實上,我是王陽明先生的忠實『粉絲』。」23日,大型歷史劇《天地人心·王陽明》在北京宣布正式啟動,擔任該劇文學顧問的著名作家阿來表示,「他(王陽明)在中國知識分子中可以說是開一代風氣,再次探尋他的心路和思想對於當下的我們意義非凡。」據介紹,《天地人心·王陽明》由李偉導演執導,這部歷史正劇將記錄王陽明自1472年出生直至1529年離世的一生經歷。
  • 電視劇《天地人心·王陽明》超強團隊 打造真正歷史正劇
    觀眾朋友們也是對《天地人心·王陽明》電視劇越發的期待,同時對於這樣一個號稱要打造歷史正劇的製作團隊也是抱著一顆懷疑的心。我們都知道歷史正劇不同於以古代為背景的古裝劇,以真實的歷史事實和歷史資料為題材,強調歷史和藝術的統一,真實再現其所表達的歷史事件。
  • 中青報社重點培育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舉辦新聞發布會
    (8月23日,《天地人心·王陽明》首次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相關領導嘉賓上臺共同參與啟動儀式。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天地人心·王陽明》由李偉導演,通過戲劇化、藝術化,深入淺出地闡述心學哲理,用生動的故事展現王陽明對心學的實踐與傳授。
  • 《天地人心·王陽明》將開拍 講述哪些內容?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23日,40集大型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在北京正式舉辦首次新聞發布會。著名作家阿來也來到現場,坦言自己是王陽明的粉絲。《天地人心·王陽明》首次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 中國青年報社重點培育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舉辦首次新聞...
    本報北京8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陳鼎)為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已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廣媒)字第89號立項報備,中國青年報社、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重點培育,並聯合紹興漢寧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寧波漢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40集大型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今天上午在北京梅地亞新聞中心舉辦首次新聞發布會。
  • 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明年開拍 講述王陽明心學實踐
    光明網訊(記者 李政葳)為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廣媒)字第89號立項報備,中國青年報社、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重點培育,並聯合紹興漢寧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寧波漢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40集大型歷史正劇《天地人心•
  • 國產歷史正劇排行榜,不是所有古裝歷史劇都叫正劇
    因為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所以我國的古裝電視劇特別多,但其實並不是每一部劇都能算作正劇,今天就來帶大家看一下,都有哪些電視劇能夠算作正劇。 王陽明作為明朝最厲害的人,這部劇刻畫了一個非常真實的王陽明,也是一部正劇。
  • 國產歷史正劇排行榜,不是所有古裝歷史劇都叫正劇
    導語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這也就為歷史劇的拍攝提供了巨大的底蘊和素材,歷史劇中分為戲說和正劇,戲說劇很普遍,如《鐵齒銅牙紀曉嵐》、《康熙微服私訪記》還有宮鬥劇也屬於戲說劇,相對來說正劇是比較少,但是所謂正劇並不是說完全按照歷史的原狀去拍攝。
  • 古裝劇不好好講歷史,是時候迎接歷史正劇的回歸了!
    一邊是網傳的從製作、播出等方面都對古裝劇加大了管控力度的總局「升級版限古令」,另一邊是慈文傳媒宣布重新啟動《大秦帝國》影視項目,兩個消息聯繫起來,不得不讓人產生「歷史正劇的春天是否就要來了」的疑問。 但這就意味著歷史正劇完全沒有市場了嗎?當然不是。其實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出現了歷史正劇回歸熒幕的苗頭。
  • 反現代的作家阿來:時代前進之時,總會有某一處曾有時間的陷落
    相反,阿來是更為聰明、清醒的卻不合時宜的現代派,他在小說裡反思現代化,對已有的現代化方向、目標、價值進行批判。即便在《塵埃落定》《瞻對》等作品中處理歷史題材時,阿來都不是為了寫歷史而寫歷史,而是基於強烈的現實關懷,去歷史深處找源頭。
  • 阿來直播首秀 他說我很緊張……
    該書由阿來親筆增補註釋、藏地歷史地圖、珍貴插圖,是一版人人能讀懂的《瞻對》。一進直播間,阿來笑言:「哦,直播是這樣的。」他坦誠自己有點兒緊張。歷經幾年的調查和寫作,阿來通過鉤沉瞻對(今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一地的戰亂浮沉,輻射到整個川屬藏族地區,寫出了川屬藏族的英雄與無奈的歷史,寫清了川屬藏族地區與清朝中央的關係、與西藏地方的關係,瞻對在川藏之間的特殊地位,以及今天一些民族地域問題的歷史來由
  • 作家之人們眼中的郎酒莊園,何謂「大自然更愛郎酒」
    來源:時刻頭條自成渝雙城詩酒文化論壇,齊聚80餘位詩人作家來到郎酒莊園後,受山魂水魄侵染而生美篇佳作不斷,近日郎酒還專門就佳作詩篇在官微推出其中一部分合集展示。活動現場,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著名作家阿來帶來以「川酒·川人·川文化」為主題的演講,他口中的洞藏郎酒「和光同塵」,更令人對這個神秘的世界級白酒莊園心生嚮往。「詩達意,酒傳神,詩與酒皆是最易觸動人心的語言。」作為郎酒的老朋友,阿來曾多次到訪郎酒莊園,親自品嘗這作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郎酒後,感嘆川酒的獨特魅力。
  • 《朗讀者》第三季啟動 在「一平方米內」讀天地人心
    日前,「一平方米」新媒體直播活動新聞發布會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朗讀者》第三季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眾多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刷屏,「《朗讀者》回來了!」  歷經兩年沉澱,大型文化類節目《朗讀者》在觀眾的熱切期待中回歸,並在北京、武漢、廈門三地同步啟動連續72小時的全媒體直播活動「朗讀亭:一平方米」,預約的市民走近「朗讀亭」,直播分享自己的朗讀和故事。
  • 阿來散文作品獲丁玲文學獎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宣布獲獎作者名單。本屆丁玲文學獎評選以《文藝報》《人民文學》《詩刊》《小說選刊》為學術支持單位,設有小說類、散文類、詩歌類、文學評論類4個獎項。獲獎作者包括著名作家王蒙、張承志、阿來、湯養宗、張炯、葉兆言、葛水平、範小青等。小說類成就獎獲得者、人民藝術家王蒙發來視頻致辭。
  • 歷史正劇遭遇吐槽多
    究竟是《大秦賦》這部劇本身出現了問題,還是觀眾們對歷史正劇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了?歷史一旦過去,便不可能複製,誰也無法再現「真實」,只能與「真實」押韻。深入把握歷史精神,找到呈現「歷史精神的真實」的方法,才是歷史劇創作者應該要做的。■ 歷史正劇面臨高風險觀眾對精品更加渴望對於「80後」「90後」的觀眾來說,歷史正劇曾在他們的童年時代擁有過一個黃金時期。
  • 《文學的故鄉》阿來老師
    看過阿來老師的《塵埃落定》,看過他的這一集,能夠理解他在小說中的一些表達了。他的這一專集,印象深刻的幾點是:1. 是個具有文學天賦的作家,出身雖貧寒,可是從兒時就對文學有極大的興趣2.寫小說不是一個構思,其實是對地方的歷史感興趣,讓自己沉浸到那個狀態中去。剛想寫的時候,往往壓制,能夠壓制多久就壓制多久,實在壓不住不得不寫時,再開始寫。(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文如泉湧啊)寫小說就是在小說中可以活成各種各樣的自己。 「文學讓我遇見了最偉大的人,遇見最美的情感,遇見最寬廣的胸懷!
  • 阿來《雲中記》獻給地震死難者的安魂曲
    在寫作方式上,他和阿來老師會構成一個有趣的對話。  歐陽江河老師,著名詩人,其詩歌寫作中涉及非常多的思想和文化內容。他和阿來老師都是古典音樂迷。阿來的《雲中記》前面部分是莫扎特的《安魂曲》相伴寫就的,歐陽江河老師今天上午在家就把《安魂曲》的6個版本都聽了一遍。  邱華棟老師,是作家中據我所知藏書最多、閱讀量最驚人、讀書也最快的一位。
  • 《文學的故鄉》紀錄片《阿來》開播 記者獨家對話阿來,揭秘紀錄片...
    一聲清揚的鐘鳴,廣袤的草原地平線處騰起耀眼的金光,風聲呼嘯時,傳來阿來低沉渾厚的吟誦;他在故鄉的天地間漫遊,走向那道金光……21日晚8點,《文學的故鄉》紀錄片第二集《阿來》亮相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開篇如是恢弘的長鏡頭,令人震撼。這一集,是導演張同道心中的一道光。那麼,於阿來而言呢?7月的一個午後,本網記者獨家對話作家阿來,揭秘這集紀錄片的誕生始末。
  • 歷史正劇還能扛鼎市場嗎?
    作為極為少見的國產系列劇,歷史題材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開播後豆瓣開分即達8.0分,雖然不及該系列平均分8.5分起的高紀錄,但也算是個不錯的開始。在歷史正劇已經逐漸沒落的當下,嚴肅敘事是否還保有吸引力?備受業內外關注。